三焦是上焦、中焦是下焦的合稱,為六腑之一。由於三焦的某些具體概念不明確《難經》中曾經提出,有名而無形,之說,因而引起了後世的爭論,但對三焦的生理更能的認識是一致的,認為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持諸氣、通行水道。在形態方面,目前部分學者認為三焦是發佈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在人體的臟腑中,唯它大,故有“孤腑”之稱。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通行元氣,二為水液運行之路。
一、主持諸氣,總司全身的氣和氣化。
三焦是氣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氣化的場所,故有主持諸氣,總司全身氣機和氣化的功能。元氣,是人體根本的氣。元氣根於腎,通過三焦而充沛於全身,《難經》中說:三焦者,氣之所終始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五臟六腑,(三氣是指宗氣、營氣、和衛氣)。這些論述充分說明了三焦是氣的升降出入的通道,人體的氣,是通過三焦而輸布到五臟六腑,充沛於全身的。《中藏經》降三焦通行原氣的作用,作了較詳細的描述,認為三焦,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於周身灌體,和內調外,榮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於此者也。
二、為水液運行之道路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決,就是疏通水道。也就是說,三焦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全身的水液代謝,是由肺、脾胃和腸、腎和膀胱等許多臟腑的協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須以三焦為通道,才能正常的升降出入。如果三焦的水道不夠通利,則肺、脾、腎,等輸布調節水液的功能也難以實現其應有的生理效應。所以,又把水液代謝的協調平衡作用,稱為三焦氣化。
三焦的上述兩方面的功能是相互關聯的。
三、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劃分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點。
(1)上焦
上焦部位,一般將橫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兩髒和頭部面部,稱上焦就是《靈柩、營衛生會》中所論述的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也有人將上肢歸於上焦。上焦的生理功能,特點是,開發、宣化。
(2)中焦
中焦的部位,是指膈以下,臍以上的腹部。但在《靈柩、營衛生會》是指整個胃,中焦所屬的臟腑,從解刨部位來說,包括脾、胃、肝、膽。在《內徑》中雖未具體指明,但後世醫家都將肝膽列為中焦。
(3)下焦
下焦的部位,一般將胃以下的部位和臟器,如小腸、大腸、腎和膀胱,等均屬於下焦。
閱讀更多 健康心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