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職場新人開劑快速適應崗位的“良方”

數據:三成大學畢業生剛畢業半年就想離職?

這個時間節點,預計有一些大三的學生準備實習工作,再過四個月,預計已經落實工作的畢業生也會進入單位開啟自己的職業生涯了。馬上要在社會、崗位中歷練了,各位同學,Are you ready?

也許初入職場,你還會帶著一些興奮,懵懂,不知所措,BALABALA~~

但是,有一個數據不得不讓我們主動關注,那就是大學畢業生工作半年內的離職率。

2018年8月6日 ,麥可思研究院發佈了“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 ,報告顯示2017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內離職率為33% ,與2016屆(34%)基本持平。總體而言,超三成大學生畢業半年內曾有離職經歷。發展受限和薪資偏低是主動離職的主要動因,更有甚者,有畢業生表示,上午入職後,下午就想離職。

為職場新人開劑快速適應崗位的“良方”

為何有這麼多大學畢業生會選擇離職,與在職人士的生涯諮詢中,我發現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當初選擇工作的時候,沒有全面瞭解自身及職業環境,帶著對職業的藝術照印象進入職場,但卻因為不瞭解而在一起,因為了解而分開。第二,沒有轉變角色定位,錯把不適應當成不適合,而選擇離職。第三呢,其他影響因素。

因此,今日就嘗試給即將走出校園的職場新人開一劑良方:如果提升自己的職業化。

對職場應有正確的認知

職場很可能是很多人一生中除了家庭之外,待的時間最久的地方;無論我們有多少段職業經歷,我們的職業,也可能是我們一生中很重要的標籤之一。身在職場,只有躬身入局,才能有更多的專業技能和可遷移能力上的鍛鍊和成長,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能清晰地區分,哪些是自我期待,哪些是他人期待,哪些是崗位本身的要求。做到管理好自我期待,區分他人期待,滿足崗位的要求。

為職場新人開劑快速適應崗位的“良方”

掙錢不是容易事。職場中,憑什麼單位要給我們發工資呢?如果你恰好不是興趣和職業融為一體的那一位,那麼,歸根結底,職場生存還是憑能力,因為職場一個能力交換場,主動把自己的能力從知道磨練成做到,甚至做出成果,才有機會突圍而出。而在工作中,職場人的能力、特質和品質就顯得尤其重要了。有一個企業高管曾經與我分享過,工作之後才發現,以前在學生時代認為最不酷的特質,比如職業化、專注、秩序、結果導向……後來才發現是這個時代最難的特質。所以,職場中拼得是一個能力、品質的綜合體。

職業化修煉之路

與本能化這種由裡而外的表現不同,職業化則是由外而裡,根據社會及職業要求進行重塑和提升的過程。可以說,職業化是一種工作狀態的標準化、規範化、制度化,即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用合適的方法,說合適的話,做合適的事。一個人職業化的程度,也意味著從職場小白到職場精英的進程。

要做到職業化,

首先需要實現從學生身份向職場人身份的轉變,兩者的區別在於三點:從花錢到掙錢,從知道到做到,從被動到主動。職場不是讓我們來學習的,做錯了不會有像學校裡的老師一樣的人各種提點和覆盤,職場是讓我們發揮自己能力創造經濟效能的,因此,錯了需要承擔責任。所以,首先能力上,品質上讓你覺得靠譜,不能出現失信、遲到、缺崗、工作不到位的情況,這是行為都會慢慢讓你喪失組織對你的信任。

為職場新人開劑快速適應崗位的“良方”

工作中,足夠專業的技能能幫助我們獲得同事以及上級的認可,而彙報工作時先嚐試想出幾個解決方法讓上級評估,比只知道問怎麼辦的員工更受重用,常以數據、案例來說明事實,而不是以感受力說明,更容易讓人感受到你的職業化形象。職業化還表現在工作過程中,對外的分寸感。在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利益得失之間,如何可以衡量,把好方寸。比如,想要爭取的培訓機會,領導沒有同意,能否自我調節,理解部門同事這麼多,同意你去學習是情分,不同意也是本分。

要做到職業化,還需要有職業化的形象和禮儀做支撐。從著裝到談吐,都需要符合職業的要求。有句話說:幹什麼就要有幹什麼的樣子。教師有教師的樣子,醫生有醫生的樣子,警察有警察的樣子,公務員有公務員的樣子⋯⋯這個“樣子”,就是職業化在形象和禮儀上的體現。最快捷的方法,就是觀察上司及領導的做法,多加總結,多加練習,多加自我提醒。

看看別人的工作表現,想想自己應該如何實現職業化

建議看看騰訊視頻推出《令人心動的offer》,節目模式引自韓國,邀請何炅、郭京飛、周震南、藍盈瑩、papi、嶽屾山組成offer加油團,通過觀察推理為8位實習生爭奪另一個offer名額。職場真人秀部分,三女五男共計8名素人實習生,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導師的帶領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進行9次課題任務比拼,最終爭奪兩個正式職員的名額。

為職場新人開劑快速適應崗位的“良方”

初入職場的同齡人可以跟著這幾位實習生一起學到諸多職場經驗、得到自身的成長;資歷較老的職場前輩可以看到新時代的職場環境變化,也可以藉此回憶過往經歷,回溯自己剛入職場時遇到的問題,並以“尋找來時路”的姿態尋找初心。

在這個欄目中,你可以嘗試思考遇到職場人際關係怎麼辦?遇到飯局和集體活動怎麼辦?遇到加班怎麼辦?看看別人的經歷,也想想自己的。腦海中有個預案,真實遇到這種情況時,心裡就有底一些了。

職業化的同時,職業發展也要面向未來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正在建構新的職業態或者重構舊的職業內涵。舉個例子,谷歌公司提供的翻譯服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採用全新的神經機器翻譯系統(Google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system)後能減少 55 %到 85 %的錯誤率,更逼近人類翻譯的結果,這次升級對不同語言間的翻譯質量都有直接提升。當人工智能在翻譯領域的精準度、即時性不斷提高,設備更加便攜、價格足夠親民,小語種人才的職業發展道路及競爭力在哪 ?不僅是小語種的工作如此,很多崗位都在悄悄地發生改變,面對人工智能,我們的職業趨勢是什麼?如果未雨綢繆地應對,這是我們每個職場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所以,無論你現在的職業是終身事業還是暫時的落腳點,請把職場當成自己能力的修煉道場,入職後你會發現,任何的職業都有其好及不如意的地方,

我們總是容易這山看著他山高,心有不甘,但力卻不足,忘了主動給自己找能力的提升點,刻意練習。有句話道,所有職業都是借勢修人,修到了才是自己的。把“那些領導讓我做”的思想淡化吧,變成“我其實是在為自己的能力提升”,工作慢慢會變成好玩的事情。

我是MISS CHEN,斜槓達人一枚:博士/職場媽媽/身兼高校行政、教學兩職/培訓師/生涯諮詢師,用生涯教育理念育人的家長;
如果你也有求職、職業發展、生涯平衡方面的困惑,歡迎與我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