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团级建制,为何丁伟的28团要比李云龙的部队多两千人?

陈罗彬


《亮剑》的作者都梁是一个军史爱好者,对军事历史的研究,远超过一般的作家。所以,《亮剑》中每一个细节,都有很强的军事历史背景作为支撑。也正是如此,《亮剑》称为军事爱好者眼中最好的抗日小说和抗日剧。

《亮剑》中丁伟刚出场时,是冀中军区28团的团长,到延安开会时被彭老总临时截下来,让他担任李云龙刚刚带出来的新一团。当时人们发现,丁伟的28团和李云龙的新一团,在兵力上相差了2000多人,28团实际上相当于新一团的两倍到三倍!

按照常理,八路军的一个团,通常都是1000多人,超过1500人就是大团了。比如有名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参战兵力是105个团,总兵力达到了40万人以上,平均到每个团,实际上就是3800多人一个团。这样的兵力,实际上和28团相当,却远高于独立团和新一团。

为什么冀中军区的28团会比晋西北的新一团人数多那么多?

这是因为,冀中军区的抗日武装历史悠久,扩军快得多!

早在1935年,北方局就成立了以李菁玉为书记的保属特委,统一领导冀中地区的抗日斗争。石家庄被日寇占据后,保属特委努力奋斗,广泛发动群众,所属的河北游击军一下子扩张到了2400多人,同时还有抗日义勇军第五、第八两个 支队,以及取安新、任邱等 7 个县的民间自卫团。

1937 年 10 月 14 日 , 原属于东北军的国民党军第五十 三军一三 0 师第六九一团在团长吕正操的带领下脱离国民党,成立人民自卫军,下辖三个总队(相当于团)。吕正操在深县,一举消灭了汉奸尹松山一个中队200人,当众处决尹松山。北平、天津和保定等地的青年学生纷纷来到冀中参加人民自卫军。人民自卫军迅速扩大到了3 个步兵团 、1 个特种兵团和 1 个特务营, 人数达 5000 多 人。

不久后,人民自卫军和和别游击军合并一处,成立了八路军第三纵队和冀中军区,吕正操任纵队司令员兼军区司令员,孟庆山任副司 令员 ,孙志远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三个支队和四个军分区。当时的一个支队,实际上相当于一个旅。

1939年,八路军第三纵队冀中整训,120师派出大量干部到冀中担负主要作战任务。经过整训,冀中军区形成了 14 个主力团和警备旅第1,2 团。此外 ,还有回民支队、任河大支队和 5 个游击总队,全纵队主力部队 4 万余人。

毫无疑问,从1939年第三纵队整训,到1940年十二月事变,这么长时间内冀中军区扩军很快。而承担过冀中军区防务的120师,去的时候是6000人,6各月回去,就变成了21000人。

冀中军区扩军这样快,主要原因有三:

1, 冀中地区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经济相对发达。

2, 冀中地区地处平原,受到日军蹂躏更为严重。

3, 八路军第三纵队和120师,在冀中坚持抗战,战绩辉煌,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

4, 冀中地区抗日武装较多,大都经过整编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抗日斗争。

吕正操建立的人民自卫军,曾操率部攻 克高阳县城,歼灭伪冀东保安队和 高阳县伪自卫团近 1000 人。1938年冀中军区反扫荡中,又取得了毙伤日伪军 1000余人的战果。1940年,日军集中了7000日伪军进行扫荡,120师和第三纵队共同努力,以1500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近 3400 人。据不完全统计, 冀中军民仅在 1941 年就“作战 1100 多次, 毙 伤俘日伪军1 .4 万余人 ,缴获各种炮 13 门 、轻重机枪 27 挺、长短枪1700 余支 。”

冀中军区,在最强大的时候,总兵力达到了10万人,像一把尖刀横在了日军的腹心之地。日本人说,冀中是“八路军的兵站”,必须解决,于是发动了总兵力5万多人的五一大扫荡。这场扫荡,让冀中军区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半数以上的八路军指战员被打死打伤和俘虏,冀中军区大部分的军区机关和干部,转移到了北岳区。

到1943年,冀中军区重新整编精简,编为 6 个主力团和 11个地区队,其中就有一个团叫做28团。

冀中军区的主力团,后来在吕正操将军的带领下转移到了原属于120师的晋绥军区,吕正操也担任了晋绥军区司令员。所以,丁伟到晋西北抗战,其实是带着28团来的。而李云龙,如果还在386旅,那应该在晋冀鲁豫军区下属的太岳军区的某一个军分区了。


历史知事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李云龙在大扫荡结束之后,跟孔捷,丁伟三个人一起聚餐的时候,李云龙是怎么炫耀他的新一团?

丁伟一直在跟李云龙说我在军分区都已经招兵买马到3000人了,你以为我稀罕去你的新一团,李云龙就说我在新一团怎么了,我的新一团要装备有装备,你凭啥嫌弃他?

对于八路军来讲,没错,八路军扩充人数的能力特别强大,这一点,楚云飞都曾经感叹过,李云龙的独立团在突围以后,只剩下500多人,结果短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够拉到7000人的队伍,而且都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赤兵,这一点着实让人感到惊叹。

但是军队人数多了,不是说一定是好事,军队人数多了,管理起来也就难了,所以需要更多的干部。在八路军内部,最抢手的东西不是武器装备,是优秀的干部,优秀的干部往往能给一支部队带来别样的面貌,甚至于直接提升战斗力。

对于八路军的士兵来讲,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跟对一个好长官,一个能够带头的人,带着他们充分待着他们如何加入战斗,带着他们如何撤出战斗,这样的话,八路军的士兵才不会像那些国民党的士兵一样,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能够在敌后战场上面活下来,不是光靠逃命,而是需要动脑子,只有把战绩打出来了,老百姓才会支持否责,老百姓凭啥把自己当肉盾给你抵挡,小鬼子不就是看中你能够把小鬼子给打趴下吗?你不拿出点成绩出来,别人会相信你吗?

所以在一线,八路军的士兵人数,尤其在每个主力团里面人数控制都必须十分小心谨慎,因为人数一旦多了就管理处混乱,(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管理一旦混乱就容易露出马脚,战斗力也会低下。面对日本鬼子穷凶极恶的穷追猛打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溃坝。

所以我们去看一下李云龙的新一团,在面对坂田联队的时候,二话没说,直接跟人开干,凭啥?就是因为李云龙的指挥的部队一直在前线和敌人作战,战斗力那根本就没得说的,李云龙也放心,再后来李云龙为什么能够在短期之内拉起一支7000人的队伍,而且去敢攻打平安县城,也因为李云龙敢于将不对化整为零,让自己的部队到前线跟敌人增加接触,扩大人手,在战争之中培养自己优秀的干部,7000人那代表李云龙的独立团得增加七倍的干部!

丁伟指挥的这个22团,所在的地区是冀中军分区,那个地方散兵游勇众多,可以收拢到大量的残兵败将,因此,丁伟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聚龙起一支3000人的力量,而且不需要承担太大的作战压力,相比较有李云龙来讲,丁伟的这一支部队只能够用人数多来形容,而李云龙的新一团的那是真正的战斗力和装备双重上去了。

所以在李云龙即将离开新一团的时候,左权参谋长都表示,我都有点舍不得他。


漩涡鸣人yy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团一级编制最为复杂,有主力团、基干团、地方团;有大团、小团;有甲种团、乙种团、丙种团等区分。这是由于当时历史环境和共产党独立自主发展政策决定的。

1940年丁伟接到通知到延安学习,但走到半路却被紧急命令接替老战友李云龙担任新一团团长,因为李云龙刚刚在苍云岭违抗总部命令,正面击溃了号称精锐的日军坂田联队,因而被撤职到后方"享清福"。两人交接时李云龙一脸不爽,嘴上骂个不停,而丁伟则表现的十分开心。

那么问题就来了,新一团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人员损失了不少,此时充其量还有1000人左右。而丁伟原先的第28团,可足足有3000多人(那是在大扫荡之后,丁伟和孔捷去赵家峪看望李云龙,在进屋之前,丁伟就说到“老子在三分区(应该是冀中军区第三分区)招兵买马,部队扩充到了3000多人)。

同样是团结作战单位,28团比新一团怎么多了2000多人,而且大多数也都不理解,为何丁伟去新一团上任时还很开心呢?下面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一、八路军编制历史沿革

国民党军队自1928年“军事编遣会议”后,陆军师有大中小三种编制,即甲种师、乙种师和丙种师。甲种师为3旅9团制,乙种师为3旅6团制,丙种师为2旅4团制。一贯排斥异己的蒋介石给自己的嫡系部队“中央军”一般为甲种师或乙种师编制,而地方“杂牌”部队多为乙种师和丙种师编制。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番号在抗战前是广东地方军阀李济深的旧部的番号),委任了朱德和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下辖三个师:第115、第120、第129师每师辖两个旅,每旅辖两个团,每师定员为15000人,这三个师都是丙种师,每师另直辖1个独立团或教导团(第115师独立团,第120、第129师教导团),3个师共15个团,加上八路军总部(十八集团军总部)直属的特务团,这样总共有16个团,每团人员为3000人左右。

后来本打算改编为保安部队的陕甘宁地方红军1万人,也编入了八路军编制,红军刚改编后不久就进行了扩编和调整,至1937年11月,先后成立了警备第1至第8团和总部炮兵团等,这些团的人员就比之前的少了,每团大约1000人左右。此后,随着抗日根据地的扩大和斗争形势的需要,八路军部队发展很快,至1938年冬,已经扩充到80多个团,以及50余个相当于团的支队、总队或大队。百团大战时(1940年冬),八路军共有20多个旅、20多个相当于旅一级的纵队、支队、军区、军分区,共计180多个团级作战序列。

二、团结作战单位人数差异很大


1940年初,八路军部队规模已经达到170多个团,但人数多少不等,少则千把人,多则两三千多人。《陈锡联回忆录》中提到,1938年1月成立的第129师第385旅独立团,全团1200余人,武器装备除特务连、一连各有步枪50余支、轻机枪3挺外,其他各连只有10余支杂式枪,主要武器是大刀、长矛。而八路军最初改编的标准团,人数大体始终保持在三千上下甚至更多。如1938年4月,晋东南根据地反九路围攻战斗后的第二天,朱德总司令路过第386旅第771团,问团长徐深吉该团现在有多少人?徐团长报告说有3853人,比第385旅独立团人数多3倍还多。

在1937年11月7日太原失守时毛泽东指出:“山西各军大溃……正规战争结束,剩下的只是红军为主的游击战争了。”“红军的任务在于发挥进一步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寇力争山西大多数山村,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发动群众,收编溃军,扩大自己,自给自足,不靠别人,多打大胜仗,振奋士气,用以影响全国,促成改造国民党,改造政府,改造军队,克服危机,实现全面抗战的新局面。”

八路军三个师开赴华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而敌后作战的特点就是,作战指挥员权限比较大,部队发展水平与指挥员个人能力直接挂钩。《亮剑》电视剧中李云龙所辖新一团是新组建不久的部队,部队发展时间与丁伟的28团差了些,人数上差点正常;再有就是电视剧中多次描写战斗损失的场景,从中可见李云龙部硬仗多,每次战斗减员也比较多。


三、《亮剑》中丁伟接手新一团为何开心?


李云龙奉行狭路相逢勇者胜,对士兵素质要求比较高,每个兵拉出来都要嗷嗷叫,此外电视剧中李云龙是见钱眼开、不吃亏的主,所以他的武器装备要比其他部队好,新一团虽然组建的时间不算长,但是在李云龙的领导下,部队已经跨入了主力团的行列。李云龙对自家装备也是如数家珍,“掷弹筒、迫击炮、九二式重机枪、歪把子”都是当时一流的武器装备,这些可都是当时让人眼热的高级货。新一团也是经过严酷战阵考验的部队,在苍云岭一战中正面击溃坂田联队,那可是在二战区都出了名的。

而反观28团,我找了半天资料,都没在有关冀中军区28团的记载,估计战斗力实在不怎么样。如此情况,丁伟接手新一团能不开心吗。


文史探客


《亮剑》作品是有一定军史素材的,给丁伟的角色设定也不是空穴来风。八路军冀中军区(隶属于晋察冀军区的二级军区)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壮大,到1942年初已经下辖五个军分区,新建了第22团、第23团、第26团、第27团、第28团、第31团、第32团、第33团等八个团级建制,赫然就有丁伟率领的第28团,尽管所属分区的番号不那么准确。



李云龙独立团有1000多号人是他在大练兵时提到的,并且在李家坡战斗前,也特别指示张大彪,他的一营360个人要甩在二分钟内甩出3600颗手榴弹,按“三三制”的基本编成原则,《亮剑》里独立团、新一团和新二团在部队规模设置上是比较合理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团级部队,也就这么1000多人。

军事爱好者不要走进一个误区,认为部队的单位编制人数越多越好,其实那是错误的,部队的编制人数要和指挥层级、指挥能力互相匹配才成,才也能把战斗力发挥到最佳状态,否则就是在战场上徒增无谓伤亡而已。



以八路军当时比较低劣的装备、快速扩军造成的单兵素质下降、优秀中级指挥员的不足,团级建制确实不应编制人员过多。二战初期德军一个步兵连有180多人,到了战争后期大多数连队都已不足百人,一方面是兵员补充的能力下降,一方面就是有经验的步兵连长几乎打光了,连队兵员过多反而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丁伟的出场身份是八路军冀中军区三分区第28团团长,咱也不知道四方面军的干部怎么就去了冀中,唯一的可能是跟随120师前往的,不去深究它。不过冀中地区倒是华北交通最发达、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地区,当时的情况较为特殊



华北平原在抗战初期爆发了大规模的会战,日寇集结了第一和第二军的重兵,刘峙的中央军和东北军、西北军都进行过抵抗,国民党县级政权以及地方保安团队全部被摧毁,因此在八路军正规部队到来之前,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

这就形成一个特殊的局面,散兵游勇遍地都是,游杂武装多如牛毛,扩军确实相对容易。吕正操将军率领东北军一个团起义,不过千余人马,然而到1938年底在晋察冀军区的帮助下,冀中抗日根据地已经发展到几十个县、人口约700万,军区部队所属发展到约10万人,这几乎是几十倍的增长。



所以丁伟的28团按他的说法已经发展到3000多人,倒是很有可能的,但是这个数量又不足以扩建成旅(八路军新建了若干旅级番号),所以只能以团级番号继续存在,那个年代的编制远不正规,各地区同级建制有较大兵力差也属正常。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兵贵精而不在于多”,28团这3000多人,虽然比李云龙的部队貌似多了近2000人,但整体战斗力却未必高于独立团。八路军129师和386旅活动的太行山区,人口当然没有冀中稠密,日伪顽势力盘踞地区错综复杂,扩军速度也肯定赶不上冀中,但是新建部队都是从老红军部队中抽出一定骨干扩编的。



比如新一团、独立团这样的第二批团队,军政素质并不低,战斗力也仅次于771、772团。然而冀中军区的部队却是以河北的“人民自卫军、河北游击军”为主体发展起来的,人数虽众,在抗战初期战斗力却很一般。

1942年春,调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的日酋冈村宁次,纠集50000多兵力对冀中地区进行了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八路军冀中部队损失非常惨重。这就是扩军迅速但质量下降造成的,尤其是在没有山地依托的冀中平原地区,侵华日军的机械化优势更为明显。因此从1942年以后,冀中军区下决心开始“精兵简政”,所以说,单位建制人多未必就是优势,战斗力才是王道。


度度狼gg


在战争时期,军队编制是不固定的。

抗战时,国军一个师就11000人。但是,国军一直存在吃空饷的事。一个师少个三四千人,很正常。戴笠也曾指出,云南各地中央军各师实际兵力只有八九千人。甚至,有些师只有三四千人。等打仗的时候,就虚报战损,号称伤亡四五千人。然后,再要钱要武器补充兵员。

蒋介石曾说,“我前方部队兵额之空虚,已为全国尽知之缺点。各级层层蒙蔽,至有一师之中缺额至3000人以上者亦相率视为故常。平时领一师之饷,临时不能作半师之用,及至事后申报战役经过则又任意浮报,动称一师死伤五六千人。”

而八路军和新四军却不一样,在疯狂扩军。

新四军成立时,下辖4个支队10个团和1个特务营,共计10329人。到1942年2月,新四军已经下辖58个团!等抗战胜利时,兵力更是达到拥有主力21.5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计31万余人。按照国军一个师11000人算,可以编制出28个师!

八路军成立时,只有三个师番号,每个师下辖2旅4团。可是,等抗战结束时,只八路军129师一个师,已经从13000人发展到30万人!

但是,军队人数跟战斗力不一定成正比。

(吕正操)

丁伟属于冀中军区三分区28团,这个冀中军区是(第53军第388旅第691团团长)吕正操起义以后建立的。其基础不是老红军,而是起义的吕正操部(改称“人民自卫军”)和孟庆山组织的抗日武装“河北游击军”。战斗力跟经历过长征的红军没法比的。

这两支抗日武装所处的冀中地区,属于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扩军非常方便。到1938年,冀中地区已经佣兵6.6万人:河北游击军下辖1个游击师、9个团的兵力;而人民自卫军更猛,下辖12个团、1个游击师以及3个游击支队。

这个扩军速度,让八路军主力部队都很汗颜。要知道,当年,八路军才15万人。于是,我党将游击军和人民自卫军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也是冀中军区领导机关),司令员由吕正操担任。大约六个月后,这个纵队扩编到十万人!

按照这个发展态势,丁伟的28团拥有三千人,绝对不是吹牛。但是,人数多不代表战斗力强。冀中军区扩军这么快,也是因为吸收了大量的原国民党溃军和散兵游勇。八路军也看出了冀中军区的问题,在1940年11月~1941年9月之间,将第3纵队分3批进行政治整军,去除军阀残余,纯洁组织。(1940年之前,第三纵队被120师挑走1万余人。)

1942年春,又进行了精兵简政,编出12个主力团。可是,没进行多久,日本就对我根据地进行五一大扫荡。新兵太多的第三纵队,伤亡很大。之后,除了一个24团继续留在冀中地区,其主力部队全部转移了。等到1943年初,第三纵队再次进行精兵简政,只留下六个主力团的兵力。

丁伟的团虽然有3000人,但是没有李云龙的1000人战斗力强。

而丁伟去李云龙部队,就是在1940年春天,当时的冀中军区还没有“政治整军”,更没有精兵简政。虽然人数不少,但是,组织不够纯洁,军阀习气严重。平日里,也就打个游击战。冀中军区在丁伟走了几个月后,才开始政治整军。两年后才开始精兵简政的。此时,战斗力才增强不少。

再看李云龙的部队,是依托八路军主力部队发展起来的“编外团”。虽然,战斗力肯定比不上“772团”这样的主力团。但是,绝对比冀中军区的团级单位强太多了。以苍云岭突围为例,全团在李云龙指挥下敢正面硬钢坂田联队,可见其战斗意志顽强,标准的八路军军主力部队作风。而且,李云龙这个人很精明,把部队养的不错,各种装备不逊于主力团。

对于新一团装备好这一点,丁伟也是承认的。在后来的突围作战中,新一团一亮家伙,就把日军打蒙了。所以,新一团也是晋西北铁三角中伤亡最小的。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随着抗日根据地的扩大和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到1938年底,八路军已经发展到了80多个团。由于许多团是新增,其成分、人员和武器装备与原来的标准团有很大的差距,为了提高八路军的战斗力,八路军进行了整编。从1939—1940年,八路军将团分为主力团、地方团。其中主力团人数约2500人,地方团1500人。1942年,八路军为了精兵简政,八路军又实行了甲、乙、丙三种团。甲种团又称为大团,人数大约2000—2500人;丙种团又被称为小团,取消了营级建制,团直辖连,规模较小,便于灵活机动和适应游击战争,人数约1000多人。

在《亮剑》中,新一团和独立团这些都是属于没有番号的团,李云龙的独立团只有1000多人,说明李云龙的独立团属于丙种团,也就是小团;而丁伟的团很有可能就是大团的建制,人数2000—2500人。因此,丁伟的28团不可能比李云龙的团多2000人。


历史军魂


对于国产经典抗日电视剧《亮剑》,想必大家早已经耳熟能详,进入抗日战争的时候,丁伟可以说和李云龙是同级别的团级指挥官,但是如果大家了解过其中的细节可能就会感到好奇了,那就是为什么丁伟的团有3000多人,而李云龙的独立团却只有1000多人,规模远远赶不上丁伟的团呢?难道说团和团之间的待遇还不一样吗?

实际上,丁伟的28团属于文学虚构,在真正的历史之上是没有这个团的,但是我们只需要观察当时27团和29团的扩张速度,就知道其中的缘由了。1937年10月,吕正操起义之后,和当时的王平一同开创了冀中军区,一年之后,根据地已经扩张到几十个县,部队也扩充到了10万多人,而在电视剧之中,丁伟的28团正是从冀中军区过来的,由于河南地区人口稠密,因此丁伟在那边是很好招人的。

而李云龙所处的129师386旅就不太一样了。首先,他们主要依托太行山附近错综复杂的地形开辟根据地,和周围的日军进行周旋,因此根据地的面积并不大,其中的老百姓还时常遭到日军的“扫荡”,因此李云龙的独立团兵源并不稳定。其次,他们处于晋西北地区,这一代更是山西人眼稀少的地区,在当时一个主力团能够有1000多人已经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丁伟被调任到只有1000多人的新一团之后十分高兴呢?因为所谓兵不在多而在精,要知道当时冀中地区的新兵虽然好招,但是兵源素质并不高,没有经历过什么像样的战斗,因此从兵源素质上来说,当时河南地区的新兵是远远比不上晋西北的新兵的。

由于抗日战争是十分残酷的,因此八路军在初期盲目招兵买马的弊端很快就暴漏了出来。对此,晋察冀军区(冀中地区是其分区)在1939年进行了第一次整顿,在这次压缩编制之中,冀中军区整训为14个主力团,10万人马被分摊下去的话,去除掉战损伤员,每个团3000人其实也并不算多。到了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到了十分残酷的阶段,冈村宁次接替指挥官之后,对冀中地区更是展开十分严重的大扫荡,冀中地区所面临的形势也十分严峻。此时,丁伟被调到晋西北去新一团,这里山地众多,和日军周旋的余地也很大,因此丁伟被调到新一团他自然是十分乐意接受的。


完颜翠花


《亮剑》中的人物都是有历史原型的,以丁伟的指挥能力、资历和战绩,他带领的28团比李云龙部队多两千人是符合史实的。

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其中129师辖2旅4个团,每个团满员编制3000人左右。

1938年初,八路军队伍不断扩充,增编了不少团,大致番号都是独立团、新1团、新2团等。这些团由于军费、武器弹药的不足,编制都是小团,一个团大概1000~1500人。

丁伟在剧中有两个原型,前期是129师的丁思林,后期是新四军第3师钟伟。

八路军改编后,李云龙担任129师386旅772团3营营长,而丁思林担任772团一营营长。丁思林曾率部参加过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香城固等著名战斗。

1938年8月1日,129师的“东进支队”“东纵一团”“东纵二支队”合编成新1团,丁思林担任团长,部队隶属于386旅。

这三个支队都是小团编制,合编后成为了一个标准团,合计3000多人。所以比李云龙团1000多人,确实多了2000多人。

1939年2月,丁思林率新1团在曲周县香城固,伏击了日军40联队的运输中队和步兵安田中队,打死日军250多人,俘虏8人。另外炸毁汽车9辆,火炮3门,枪支100多条。

丁思林的新一团因此战,被八路军总部授予朱德模范青年团称号。

但不幸的是,后来丁思林在日军大扫荡的战斗中,头部中弹,壮烈牺牲了。

丁思林牺牲后,《亮剑》中丁伟的原型又成了新四军第3师第10旅28团团长钟伟,这28团的番号和《亮剑》中也是相符的。

抗日战争中后期,钟伟升任第10旅旅长。日本投降后,钟伟随3师师长黄克诚转战东北,先后担任10旅旅长、第2纵队5师师长、第12纵队司令员、第4野战军49军军长。

从原型履历来看,确实比李云龙光鲜,但丁伟也是个惹事的主,在后面的战争中犯了错误,所以授衔时只能和李云龙一样授了少将衔。


花木童说史


在国共达成第二次合作后,根据双方谈判的结果,中国工农红军纳入国民革命军的序列,其番号就是国民革命第八军,后变为第十八集团军,下辖三个师,分别是115师,120师和129师,由朱德和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每个师再下辖3个旅或不同数量的独立团等,对人员和武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到了后来,随着八路军在正面战场和敌后开展卓有成效的斗争,吸引了很多有志青年加入,此外也收编了一些其它的武装,使队伍不断地扩大。一方面队伍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国民党又严格限制武装人员和编制,所以就出现了上万人的团,几千人的团这种现象。

这种现象反映了在国共合作的特殊背景下的特殊情况,也反映出来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在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这一事实。在接受改编之前,红军共有4.5万人,而到了抗战结束,八路军总兵力则扩充到102万人。

而电视剧中所反映的李云龙的独立团比丁伟的28团省2000多人的事,可以判断,丁伟的28团是一个带编制的老团队,本身基础好,武器好,是主力团,在后期的战争中不断地通过战斗缴获武器,扩充兵员,发展的比较好。而李云龙的独立团成立相对较晚,根据地也是在日本人和国民党的夹缝之中,发展受限制,所以就比起丁伟的28团就人数少了一些。但后期在发展中,李云龙的新一团或是独立团都通过战争发展壮大起来,一个团扩编成一个师,一个师护编成一个军,战斗力大大增强。


华竖


丁伟那有团?新一团那是李云龙的团,李云龙刚任新一团团长时,新一团人少枪少,步枪膛线都磨平了,找旅长要枪,旅长说:

“你看我的脑袋能换几条枪砍了去换枪吧!我有枪还要你当团长?没枪自已搞枪!”

于是李云龙带领新一团不断战斗,一年以后别说枪,连炮都有了,部队也得到了大发展,只可惜李云龙这小子担不住膘,部队人多势重武器好,便不顾总部从敌人薄弱处突围的命令,偏从板田联队正面突围,虽然一炮干掉板田,全团顺利突围,但却落了个战场抗命的罪名,被罚到被服厂去当厂长。

丁伟虽说也是正团级干部,却没有部队,带了警卫员到延安抗大学习,偏是李云龙战场抗命被罚去被服厂当裁缝,新一团沒有了军事主官,这才追回去延安学习的丁伟接任新一团团长。

而独立团团长孔捷,为人忠厚老实,他的独立团当然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李云龙新一团发展快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独立团本来就人少装备差,还偏让山本特工队给偷袭损失惨重,被彭德怀骂为“发面团”这才从被服厂调出李云龙接任独立团团长,

所以李云龙接手独立团比丁伟的新一团少两千人,这很正常。

但攻平安县城时,李云龙的独立团已经发展到八千多人了,比丁伟的新一团多出一倍的兵员,所以攻打平安县城以后李云龙才敢给丁伟孔捷当老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