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
春
分
03 月 20
今日11時50分迎來“春分”時節
這一天,太陽到達黃經0度,晝夜長短平均,春節九十日平分,故稱“春分”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節選《二十四節令志》
朗誦:宏偉
3月20日前後,為春分節氣。從驚蟄的"桃始華,倉庚鳴",到春分的"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大自然逐漸結束"默片"時代,變得更加有聲有色。
雨,漸漸地不再是"沾衣欲溼"的雨,而風更多的是"吹面不寒"的風。"燕子初歸風不定,桃花欲動雨頻來",所謂"風不定",既是指風的激越飛揚,更是指盛行風向尚未確定,風向的頑皮任性。"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春風是世界上最溫柔的剪刀。
人們意念中的春風,並不是春天所有的風,而是宜人的那部分。春風,應當是和煦、溫潤的,是可送暖、可化雨、可作為護膚品的風。正如老舍筆下:"所謂春風,似乎應當溫柔,輕吻著柳枝,微微吹皺了水面,偷偷地傳送花香……"但是,人們意念中的春風,並不等同於春天的風。春天的風,未必很和悅,未必是恩惠。春天的風,也常常是西伯利亞出品,可致冷、可致沙塵、可致倒春寒。
從氣溫來看,"春不分不暖,夏不至不熱"。春分時節,回暖駛入"快車道",由春分的"玄鳥至"到清明的"桐始華",正是一年之中氣溫攀升速率最快的時期,氣溫開始"大躍進"。從最早萌發的柳條,到最後盛開的梨花,這便是春天的歷程。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驚蟄過後江南的春筍破土,也稱為雷筍。詩意般的杏花春雨時節,其實還偶有寒潮侵襲,為了呵護幼筍,人們會以米糠作為"棉被",蓋在竹林地表,既通風透氣,又禦寒保暖。敷糠後還要灑水,以調節溫溼。溫度要拿捏得恰到好處。太暖,筍便只顧拔尖兒,體格不夠敦實;太冷,筍就繼續冬眠,去睡回籠覺了。
"春江水暖鴨先知",但與鴨相比,是春江水暖螺先知。因為鴨只是水上"訪客",而螺才是水下"居民"。老話兒說:"清明螺螄肥如鵝。"春分之後,清明之前,正是螺螄最肥美的時節。人們也自然不會忘記這些潛水的食材。將捉到的螺螄置入清水中,養三五天,使其吐盡泥沙。《山居四要》曰:"清明前二日,收螺螄浸水。至清明日,以螺水灑牆壁等處,可絕蜒蚰。水焯之後,蔥姜熗鍋,快火炒制。"
有人說,即使沒有一顆中國心,也必定有一顆中國胃。別說螺螄之鮮,一聞到蔥姜熗鍋的味道,胃便甦醒了。
那些生長在田埂邊、坡地間、樹叢下的各種野菜,更是春天的批量饋贈。人們會準確地辨識,嫻熟地採擷,將它們收歸廚房。清炒,或者讓它們參與拌餡、和麵。
一位廚師曾和我聊起他眼中的氣候變化:"現在差不多提前一個星期馬蘭頭(初春嚐鮮兒的一種野菜)、香椿就進廚房了,而且春茶也大概提前五天,就上菜單了。"可見,在盤中、杯中,我們也能感受到舌尖上的氣候變化。
當然,此時的春茶非常金貴。古人說:"養蠶天氣,採茶時節。"從初春到晚春,"採茶歌裡春光老",一芽一葉的清香,可以令人們回味很久。
閱讀更多 建平廣播電視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