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史新說:創新思維值得提倡,但“蕭規曹隨”亦是明智之舉

“布衣將相”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常見,而西漢初年的前兩任相國蕭何、曹參二人就是“布衣將相”的傑出代表。“蕭規曹隨”不僅僅是一段歷史佳話,更是成就了這兩人的千古美名。

舊史新說:創新思維值得提倡,但“蕭規曹隨”亦是明智之舉

蕭何畫像

蕭規曹隨

蕭、曹二人最初都是沛縣的小吏,後跟隨劉邦起兵反秦。蕭何出身文官,足智多謀,曹參出身武將,戰功顯赫。按理說二人應該平起平坐,但劉邦每次給蕭何的賞賜都要比曹參多。曹參也因此嫉妒蕭何,導致二人之間的感情到了冰點。劉邦稱帝后,蕭何做了相國,而曹參僅僅做了個齊相,官職差距之大最終導致二人分道揚鑣。

漢惠帝劉盈繼承帝位的第二年,蕭何已經身患重病,臥床不起。惠帝前去探望,並希望讓蕭何幫忙挑選下一任相國。惠帝覺得曹參合適,蕭何十分同意,並誇曹參是難得的人才,是最適合相國這一職位的人。

舊史新說:創新思維值得提倡,但“蕭規曹隨”亦是明智之舉

曹參畫像

結果蕭何死後,曹參什麼正事也不幹,天天與朋友一起喝酒。惠帝見曹參不理政事,整天吃喝玩樂,完全不把自己當回事。於是,惠帝就讓曹參的兒子曹窋去勸說曹參。誰知曹參聽了兒子說的話,直接大怒之下打了曹窋二百大板,並說道:“國家大事什麼時候輪到你來議論了?”有一次上朝時,惠帝親自問道:“曹窋可是我安排他去找你的,你為什麼不聽他的,還打他?”曹參立馬向惠帝謝罪,並說道:“您與高祖相比,如何?”惠帝說:“我哪敢跟先帝相比!”曹參又說:“我與蕭何相比如何?”惠帝說:“你好像不如蕭何。”曹參說:“陛下說的非常之對。高祖和蕭何平定天下,給我們制定好了法令章程,把一切都已安頓好了,我們只管遵循原有法度辦事,不出差錯就行了。”惠帝這才恍然大悟。

就這樣,曹參做了三年相國,當時正值戰亂之後,社會需要安定,百姓需要休息,他這樣做正好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蕭何與曹參都有寬廣的胸襟,他們儘管有過矛盾和摩擦,但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為國事而不計個人恩怨,從而成就了“蕭規曹隨”這一段佳話。

舊史新說:創新思維值得提倡,但“蕭規曹隨”亦是明智之舉

蕭規曹隨

蕭規曹隨的含義變化

現在,“蕭規曹隨”已經慢慢得成了一個貶義詞,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蕭何定的規矩,曹參仍照著執行。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所有人都這樣追隨前人的思想活著,社會還怎麼發展?人類還怎麼進步?

所以現在大都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因循守舊,故步自封,毫無創新。

舊史新說:創新思維值得提倡,但“蕭規曹隨”亦是明智之舉

創新思維

對我們而言

但有的時候,我們有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來判斷“蕭規曹隨”的利弊。

可能有很多有夢想的年輕人在上初中、高中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就是下一個喬布斯,下一個貝克漢姆,下一個馬雲...但當自己慢慢長大,步入社會後,會發現那些朋友圈中出人頭地的人都是當初一心紮在學習上的。因為用功學習,他們考上了大學,考上了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然後越來越優秀。而那些不甘於規規矩矩,不甘於與他人一樣的人,最後劍走偏鋒,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成為的樣子。

所以在追逐夢想之前,我們必須打好基本功,規規矩矩地聽從父母老師的教導。當有了一點資本以後,才可以選擇是否在某方向、某領域打破常規。

舊史新說:創新思維值得提倡,但“蕭規曹隨”亦是明智之舉

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