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修了《宋史》、《遼史》、《金史》,為何沒有給西夏修史?

樂逸1986


自漢唐以來留下一個修史的傳統,那就是“國亡史作”。也就是說新統一天下的王朝一般都要編寫滅亡的王朝的歷史,其實也是宣佈對前朝“蓋棺論定”。

元朝雖然是從草原入主中原,但也編纂了《宋史》、《遼史》和《金史》,唯獨沒有為一個王朝單獨撰寫一部史書。

那就是西夏王朝。

按常理來說,元朝作為西夏王朝的終結者,有大量的西夏的資料進入元朝府庫,大量的原西夏國的史官中仍有人替元朝從事編史工作,在這種情況下, 編寫一部史料完備的西夏專史,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

為啥元朝就是不修西夏史呢?

有猜測說,當年成吉思汗歷時23年、六次征戰,都沒有徵服西夏,甚至連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都中了西夏軍隊射傷並逝世,因此元的統治者對西夏很有成見。《蒙古秘史》曾記載:成吉思汗每飯則言“殄滅無遺,以死之,以滅之”,因而“天兵破滅夏以西,有旨,戈矛所向,耆髫無遺。”可見對西夏的怨恨有多深。因此,欲滅其國,就滅其史,也是有其道理的。

不過,歷史上西夏的綜合實力確實很強。

西夏自李繼遷攻佔靈州之後,逐漸走上了農耕的道路,農業生產也不錯。所謂“塞垣之下,逾三十年,有耕無戰,禾黍雲合”。其次,西夏國地形十分險要,“西虜之地,益多險隘”。其境土“東據河,西至玉門,北控大漠,南臨蕭關”。西夏境內北有陰山與狼山, 西有賀蘭山, 西南有祁連山,東南有六盤山,黃河自西南流向東北,直貫其中。正是由於這種多山的有利地形,使蒙古騎兵的進攻受到一定的限制, 不可能速戰速決。

正如范仲淹所指出: “ 西戎居絕漠之外, 長河之北, 倚遠恃險,未易可取。”

可惜,這麼一個強大的王朝,竟然沒有自己的國史。

元朝的確小氣了點。

因此二十四史裡沒有《西夏史》




玉潤萬古


党項族的西夏在宋朝時期國運最長,按照後世王朝為先朝修史的慣例,元朝應該為西夏修史書,但是元朝給金、宋、遼、都修了史書,唯獨不給西夏修史書,原因為何?

1、成吉思汗死因和西夏有關:

成吉思汗滅西夏暴死,正史記載“驚馬跌落,八日而亡”,野史傳說成吉思汗是被西夏王妃咬死所致。總的來說成吉思汗死於征伐西夏的戰役。傳說成吉思汗留下遺言:對西夏滅其國、殺其人、毀其城、亡其史。

但是史書上並沒有蒙古對西夏掠地屠城的記載,根據《元史》記載,蒙古滅西夏後,只是殺死了投降的西夏末帝李睍,並沒有屠城,還派了將領察罕入中興府安撫百姓。想來成吉思汗遺言的說法可信度不高。

2.西夏作為一個王朝,沒有得到各方的承認:

北宋、遼、夏三國鼎立,南宋、金、夏三國鼎立,其中以宋為正統,北宋曾與遼國結為兄弟之邦,南宋曾向金國稱臣。總體說來宋、金、遼三國地位基本平等,相反西夏國小民少,其稱帝之舉始終未得到宋、金、遼的承認,且西夏對宋朝、遼國、金國、蒙古國都曾稱過臣。在這些國家眼裡,西夏的地位就是偏安一隅的封建割據勢力,,不能稱為一個王朝,所以元朝沒有給其單獨修史,而只是在宋金遼三國中穿插了一章《西夏傳》。


睜眼看西安


元朝不給西夏修史,原因很多。

私下以為有如下幾條:


一,元朝從心眼兒裡瞧不上西夏。當時中華大地出於分裂狀態,與西夏並立的有宋、遼、金、大理、吐蕃,蒙古等。在元朝人眼中,宋、遼、金方為大國,方為正統。所以在給這三朝修史時,西夏都成了裡面的一部分,名為《西夏傳》。

二,元朝仇恨西夏。西夏雖小,但成吉思汗征討他卻用了整整六次。一代天驕自己還死在了最後一次親征的途中,這不能不說是蒙古人的恨事。

三,西夏邊陲之國,本來文化就較為落後,再加上連年的征戰,各種書籍圖冊損失嚴重。後人若要修史,可供參考的資料有限。


四,元朝時間太短,等修完那些大朝大國的史書,想起給西夏修史的時候,元朝沒有了。


但是無論如何,元朝沒有正經給西夏修史,是個文化缺失。但對於元朝這樣一個朝代來說,也是非常正常的。


任十三讀史


怎麼沒修啊,宋史遼史金史裡面都有夏國列傳,怎麼能說沒有修西夏史呢,只不過是沒有專門修一本西夏史而已。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元朝人不專門修西夏史是因為鐵木真死於西夏人之手,其實不然,第一,鐵木真並不是死於西夏人之手,他是自己病死的;第二,當然就不是因為對西夏有仇怨才不給他們專門修史的。

偏居西陲的西夏其實不能和遼金宋相提並論,一直做這三國的藩屬國,接受三國的冊封,元朝怎麼可能去給一個藩屬國的國家修專史呢?元朝也沒有給高麗修史啊!藩屬國能位列專史的外國傳就夠了。

其實也是夏人沒有修史的習慣,所以,就算是修遼金宋史的時候,做為西夏遺民的餘闕、斡玉倫徒等人參與修史,也沒人想過給自己的民族修史。是他們的民族習慣,不光政府沒有修史的習慣,連民間私人也沒有修史的習慣,人高麗國還有自己修的史,夏人卻沒有留下什麼本國人修的史料。

【餘闕】

所以,某不覺得元朝不給西夏修專門史有什麼大不了的,做為一個割據政權,位列外國傳足夠了。

就是這樣。

請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覺得猴格寫的還行的就賞個關注!點個贊吧!

覺得猴格寫的有誤的也請不吝賜教!謝謝!


猴格大人


我們通常所說的22史和24史中是沒有西夏史的,西夏立國於1038年,滅亡於1227年,享國189年,有十位西夏皇帝。如果從唐朝末年算起,以881年李思恭擔任唐朝定難節度使為標準,西夏李氏家族控制這一區域達到了346年,比一個正常的大王朝時間還長。

有關西夏曆史的史書在新中國建立之前是沒有專著的,現在的西夏史都是現代人編著的。主要參考資料來自於《宋史》、《遼史》、《金史》和《蒙元史》。其實元朝不僅僅沒有修編西夏史,大理國的史書也沒有修編。(西夏國王陵圖,民族消亡,只留下遺蹟)

沒有修編西夏史的主要原因是蒙古建立的王朝統治者不願意修編導致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蒙古22年才滅掉西夏,並讓成吉思汗去世。

對蒙古大軍來說,西夏是區區的彈丸小國,沒想到用了22年才消滅,具體攻伐歷程如下:

1、第一次征討西夏。1205年,蒙古軍隊襲擊西夏邊境。

2、第二次征討西夏。1207年,成吉思汗親自率軍進攻西夏的斡羅孩城,失敗。

3、第三次征討西夏。1209年,蒙古軍隊攻下斡羅孩城,軍隊兵峰直至中興府附近,西夏求和。

4、1209-1216年,西夏和金國斷絕關係,幫助蒙古攻打金國,1211年夏神宗政變,改變攻打金國策略。

5、第四次征討西夏。1217年,成吉思汗以西夏不肯協助蒙古西征為由攻擊西夏,西夏求和。

6、第五次征討西夏。1224-1225年,西夏聯合蒙古周邊小國家,意圖攻擊蒙古,被蒙古軍隊將領發覺。1224年,蒙古進攻西夏,佔領西夏銀州。

7、第六次征討西夏。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歸來,順勢進攻西夏的沙洲。

8、第七次征討西夏。1226-1227年,成吉思汗率軍消滅西夏,成吉思汗中箭,死於六盤山,並且秘不發喪,如果西夏國知道成吉思汗戰死,估計是不會投降的。臨終要求自己的兒子拖雷屠城、殺西夏國最後一位皇帝夏末帝李睍。(成吉思汗形象圖,戰死在西夏國滅亡前夕)

西夏國對強大的蒙古帝國帶來的是災難,一個小國居然22年才打下來,而且還讓成吉思汗戰死,蒙古建立的王朝是不會讓人編修西夏史的。

蒙古軍隊燒燬西夏國典籍。

蒙古攻滅西夏之後,屠城中興府,掘地三尺挖掘財寶。西夏國保存的很多歷史典籍大都被付之一炬,很少有關於西夏國的歷史資料流傳,使得後世研究西夏史缺乏資料編修西夏史。

即便元朝不修,明清時期如果資料豐富,也會有人撰寫一些史書材料的,蒙古軍隊直接燒燬了西夏的歷史資料,使得學者無從下手了。(現代木雅人圖,他們使用的西夏文字,應該是党項族人迴歸祖地和當地弭藥人結合後的民族,主要在四川貢嘎山區附近,有獨立的木雅語)

党項族的消亡。

党項族是西夏國的主要民族,屬於西羌族的一支,因此有“党項羌”的稱呼。蒙古軍隊大肆屠殺党項族人,將他們遷徙到其他地方,脫離原來的居住區域,並且分散居住。

党項人的一支回到了祖先的發源地,現在稱“木雅人”,民族目前屬於藏族,但和藏族也有明顯的區別,其他党項人有的融合成蒙古族、藏族、回族等。在蒙古時期,党項人屬於色目人,他們遷徙的地域很廣。(西夏國政治生活復原圖)

由於党項族逐漸被其他民族融合,他們的後人也沒有建立強大的政權,所以事關民族歷史的西夏史也沒有群體提起、修編。

綜合以上,蒙古政權不願意修編西夏史、西夏史料被焚燬、党項名族逐漸消亡使得西夏的歷史只能在新中國時期修編了。


穿越再現彼岸


【大家好,我是雪峰居士。專門解答歷史文化類問題,但願居士提供的見解能夠為題主帶來幫助!】


宋、遼、金時期,西夏偏安一隅,位於今天的甘肅、寧夏一帶,面積大概與現今的甘肅省差不多大。因為宋、遼、金過於強大,西夏先後向這三個皇朝稱臣,同時這三個封建皇朝佔據中原的地盤也比較大。雖然這中間過程是高潮迭起,但是西夏只能勉強自保並不能參與其中,可以說西夏就是個看客,老老實實看戲的。



然而,中原皇朝歷來講究正統。元朝滅金、西夏、南宋以後,入主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當然就會想到修史,以史明鑑嘛!假如西夏曆史上不曾向遼、金、北宋稱臣過,說不定元朝還真會給西夏修史。因為元朝來自外來少數民族政權,需要獲得正統的認可,就把遼、金也算上去了。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假如統一中原的不是元朝,而是漢族政權,那會給遼、金修史嗎?秦漢時期的匈奴就是如此只有傳而無史,就是這個原因,一切都是為了正統,換句話說,就是合法性。

那麼,這個道理在裡面,請問元朝如何給稱臣的西夏修史呢?如果給西夏修史是不是也要給南詔(大理)、吐蕃等政權修史呢?毫無例外,這大理、吐蕃也是稱臣。所以,給他們修史與元朝合法性不符,既然合法性不符,那麼為什麼還會修史呢?最多就是像匈奴一樣加傳。

其實,這些問題在當時元朝那幫修史官眼裡可看得非常透徹,也非常明白,所以,就斷然不會給西夏修史,而是立傳。


【您們的關注、點贊、評論是雪峰居士繼續努力前行最大的動力!】


雪峰居士


我們現在認為,元朝在歷史上做的重要的一大貢獻就是修史,它為後代研究中國古代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但在修史上最為遺憾的是沒有給西夏王朝修史,使後人研究西夏王朝缺乏史料。這也是人們研究元朝時不斷提起的一個話題。元朝作為中原王朝的正統王朝,沒有給西夏修史,當時肯定有它的緣由,即使現在看來任何理由都不充分。

一、元朝的蒙古人從來就不承認西夏是一個獨立王朝,雖然客觀存在。

元朝的列位皇帝很特殊,是大蒙古帝國大汗兼元朝皇帝,而且大汗地位高於皇帝。蒙古帝國是橫跨歐亞大陸的超級大帝國,這個帝國除了擁有元朝外,還包括欽察等4個汗國,其中,元朝是其他4個汗國的宗主國。在元朝看來,實際上是蒙古統治者看來,宋、遼、金三個朝代是元朝的正統朝代。西夏党項人在西北建立的是一個地方組織,而且1227被大蒙古國擊敗後收編,不是一個正式“王朝”。元朝修史是給前朝的正統“王朝”修史,既然西夏不是一個正統“王朝”,當然也就沒有必要給西夏修史。

二、蒙古帝國大汗對西夏舊仇宿怨,修史內部爭議不休。

想當年,成吉思汗歷時23年、6次征戰,在最後時刻才取得勝利。不幸的是,在這次征戰中,威望很高的成吉思汗受傷並去世,西夏成為元朝蒙古人統治者的心痛。給前朝修“正史”,表示對前朝歷史的尊重。欲滅其國,就要滅其史。元朝當然就不想給西夏修史。加之,蒙古人有一個觀念,他們只追溯自己的祖先,這就更不可能給西夏修史。元世祖時就有下詔修史的舉動,但由於元朝廷內部對於修纂體例、正統性等爭執不下,就擱置了。直到元順帝時才開始啟動修史。這時候還有好多爭議,為了儘快完成前朝的“正史”,只好擱置爭議。這一擱置,留下了歷史遺憾,沒有一部西夏王朝正史。

三、從西夏王朝的發展歷史和社會影響來看,給西夏修一部史也名至實歸。

唐末,因平亂有功,881年李思恭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與宋朝。後不願臣服宋朝,便陸續佔領了河西走廊地區。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國,自稱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最後於西夏保義二年(1227年)被蒙古擊敗。前期與遼、北宋並立,後期與金朝並立。歷經十帝,享國189年。從881年李思恭任定難軍節度使起,李氏政權共計346年。在這期間,西夏王朝曾經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文明。可惜,這麼一個強大的王朝,竟然沒有自己的國史,實為一件憾事。

大蒙古國作為西夏王朝的終結者,有大量的西夏王朝資料流入大蒙古國,存入了後來元朝文庫。即使在戰亂中資料丟失,原西夏國的史官中仍有人在後朝中從事編史工作。在這種情況下,編寫一部史料完備的西夏史,難度並不是太大,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歷史就是歷史,一去不復返,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


文史料理4022


第一點:

西夏沒有資格。

西夏雖然自稱皇帝,但屬於關門天子,和越南,大理差不多,不被承認,只是自娛自樂。另外西夏受宋,金,遼三國的冊封,是這三國的臣屬,對外稱國主,不屬於中華正統。被蒙古滅了的大理,也同樣是對內稱皇帝,對外卻是宋朝的臣屬,同樣不是正統,同樣沒有資格被修史書。

第二點:

史料少。

當初成吉思汗六次攻打西夏,前後耗時22年,蒙古損耗巨大。就連成吉思汗也在攻下西夏不久後去世,蒙古人為了洩恨,幾乎屠殺盡了所有的西夏百姓,大量文物典籍在戰亂中損毀,文獻資料存世較少。

第三點

西夏國主党項人李元昊建立邦泥定國(或白高大夏國後),為了同化國內的漢人,強制命令國內漢人剃髮易服,並在漢字基礎上研究出了難懂的西夏文字。

西夏的這一系列操作,抵制漢化,胡化百姓,已經基本上算是蠻夷了,不算中華。另外西夏史籍是用西夏文記載的,西夏滅亡後,存世的較少,懂得的人幾乎也被殺盡了。


百勝軍節度使


西夏是党項人建立的由於在宋朝西邊所以叫西夏,西夏從1038年到1227年,由李元昊建國,亡於李睍。存在的時間也不短,為什麼元朝給遼國、宋國、金國修史唯獨不給西夏修呢?

當時成吉思汗鐵木真在攻打大花剌子模的時候叫西夏出兵,西夏不願意出兵。西夏不出兵就算了,而且之後還和金國聯合起來攻打成吉思汗的後方。這不是作死的節奏阿,成吉思汗可不慣著他,徹底惹火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本來就怨恨金國人,因為金國之前奴役蒙古人,還屠殺他們。叫你出兵你不出,還和我的敵人一起聯合攻打我。所以成吉思汗西征勝利之後自己立刻回來開始攻打西夏。

在當時想滅掉西夏的,中途鐵木真招西夏的漂亮王妃侍寢,王妃對鐵木真進行了行刺,成吉思汗留下遺書,屠城一個不剩,並在王宮內外挖地三尺,把所有有價值的東西都毀掉,當然包括有關西夏的書籍都燒掉,從根上抹去西夏的存在。

鐵木真想把西夏連根除掉,他的後代元朝怎麼會修西夏史呢。





東方創為


主要因為西夏曾經激烈地抵抗蒙古人,造成了成吉思汗部很大傷亡。

蒙古軍一怒之下把西夏的首都興慶府的圖書基本燒完了,缺乏史料,難以編寫史書,所以西夏沒有進入24史體系裡,只是零零散散的存在。西夏語文也逐漸失傳,直到近現代為語言學家、歷史學家破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