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132个项目的经验告诉你,企业数“智”化应该这样做


阿里巴巴132个项目的经验告诉你,企业数“智”化应该这样做

刘松认为,疫情是面镜子,互联网是面放大镜,二者叠加,我们看到了数字化技术的高效、透明和敏捷。企业数“智”化的瓶颈和钥匙,都在CEO对数字化的相信上。

文丨《中国企业家》记者 刘哲铭

头图来源丨被访者

在杭州西溪,来自支付宝不同部门的员工,戴着口罩成为公司最早复工的一批人。他们在最短时间内开发了“健康码”并于2月11日在杭州上线,随后推广至浙江全省。在数据完备的情况下,健康码3天便可上线。

背后就一个字,快。

“在疫情期间,我们任何一个系统上线,全部都是与时间赛跑。”3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在《中国企业家》“春播行动”的直播节目中提到几个要求:“时上”“秒回”“在线”“弹性”“算力”,只有做到这几方面,才能实现解决“快”的问题。

每天紧锣密鼓的节奏和数智化能力,让阿里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向五大场景,交付了132个项目。

各地病例相继清零后,刘松这几天不断收到朋友们的询问:疫情之后,怎么去推动消费和生产制造的重新发展和增长?他知道,疫情肆虐之下,众多行业面临线下客流为零,集体停摆的状态。

3月19日凌晨,携程在最新公布的财报中给出了对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的预期:净营业收入同比下跌45%至50%;若不计股权报酬费用,2020年第一季度运营亏损为17.5亿到18.5亿元。几乎同时,亚太航空中心(CAPA)发布警告,新冠肺炎疫情会导致大多数航空公司在今年5月前破产。

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同样让人担忧。

美妆品牌林清轩被逼到生死边缘,157家门店歇业,业绩暴跌95%,2000多名员工要吃饭,账上资金只够公司存活62天。受影响的鞋厂电商老板杜晓风也算过一笔账,自己的工厂光是停工一天,损失就是1.5万元,加上外贸的损失,日亏肯定超过了1.5万元。“去年大年初十,公司的营业额已经十几万了,今年同期还不到两万。”杜晓风说,此次疫情对电商商家的打击可想而知。

生意难做了,企业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实实在在摆在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阿里面前。刘松给出了答案——无论是在消费侧还是产业端,企业要用数字化和智能化去升级,即数智化。

“疫情是面镜子,互联网是面放大镜,二者叠加,我们看到了数字化技术的高效、透明和敏捷。”刘松说道。但数智化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对大小企业均有挑战。

升维:从消费互联到产业数智化

“中国未来最大的机遇是什么?我们70%的经济是靠消费来推动的,中国一定会在未来十年引领人类第二次的消费革命。”刘松认为当数字化遇到了消费升级,便会带来新的火花,“上一次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婴儿潮时代,如今中国遇见到了90后、00后,这样一个个年轻化的人群。”

的确,2003年,非典来袭之际,社会还处于2G时代,移动用户仅为2.34亿。17年间,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移动用户超8.17亿,并正经历着从4G智能手机时代迈向5G。中国的人均GDP也从1288美元迈向10000美元。

互联网改变着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很多50后、60后,经过这次疫情可能会发现,没有智能手机可能连饭都吃不上。”刘松觉得这次疫情使得社会各界的数字化认知水平普遍提升,“在线”意识大大提升,不仅有年龄段的拓宽,还有不同领域的渗透,如在线办公、教育、数字化政务等等。

3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发布数据,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的4.21亿孩子和年轻人上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其中学前到高中为3.545亿,高等教育为6688万。目前,中国14万所学校、290万个班级在钉钉开课,覆盖全国30多个省份的1.2亿名学生。全国350万人民教师在钉钉上当起了主播。

刘松认为,除此以外,政府、企业都将面临相应的数字化变化。数字化水平将定义城市治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分野加大。数字治理成为关键议题,数字政府建设进入快车道。数字化身份体系成为社会基础设施。商业方面,商业数字化加速,企业数字化加速,组织在线加速。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供应链的数字化程度成为应对黑天鹅的胜负手。

“这一次是数字技术引发的消费革命。在中国,我觉得现在是机会大于能捕捉机会的人。”刘松认为,要抓住这个机会企业应该充分数字化,实现从消费互联到产业数字化,“这是一个整体升维的过程,是创造了一个数据驱动的新价值网络”。

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考验是什么?刘松认为,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最大的一个考验是如何把资源和服务进行重构,所以它不仅是一个信息的互联网,而且是一个能力的互联网。

转型:数智化的瓶颈和钥匙在一起

刘松认为,在新消费革命的过程中,小微企业是有机会的,它们不见得就比大企业差。当小微企业受到影响的时候,它的损失没有那么大,转身能力更强。经过这次疫情的教育,很多中小微企业要重新思考是否还继续从事原来那个行业,或许那个行业已经太挤了。也可能是一个落后的业态,是否能够找到一个新的赛道去再生。

“我觉得,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机会也留给这些还保持着年轻,有好奇心,对外界有感知的企业家,哪怕他这一个企业只有五个人。”刘松说。

林清轩在面临困境时,借助钉钉,2000多名员工全部线上办公,1600名从来没上镜过的柜姐做上了直播。47岁的创始人孙来春还亲自上阵了一场淘宝直播,有6万人观看,卖出了近40万元的山茶花油,相当于平时四家门店一个月的销量。

从2月7日开始,红蜻蜓在9天时间内,把5000多名导购都钉钉化了,所有店长都能和导购通过钉钉指挥作战。红蜻蜓把线下店铺搬到线上,做直播、做社群营销、做各种分销。疫情开始时,红蜻蜓每天业绩是0,而如今已实现成交破百万。

对于大企业而言,尾大难掉,转型的挑战或许会更多。

“其中有两个重要要素:一个是创新的理念,共识成本是最大的成本,在一个企业内部,如何从企业家一直到普通员工都对这件事有共识,如果你的共识扩展到了你的企业之外,那你就更有希望;另外,文化和人才的挑战也非常大,因为任何一个行业或者企业里,你的惯性决定了你有一种特定的文化。”刘松说。

不仅如此,把数字化变成生产力是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装两个系统就实现了数字化。现在企业数字化最大的瓶颈和钥匙,就在于CEO对数字化的相信上。

无论企业大小,这次疫情对所有人来说都是考验,都是被动的。“在这个被动过程中,考验的是你之前的储备,可能是你5年以前的规划,甚至10年以前的规划。几年前,我们提出新零售五新战略的时候,大家好像觉得很超前,但是这一次,这面放大镜一下子让你知道哪些东西确实是对的,也让你知道,哪些东西是现在做得还不够的。”刘松总结道。

2016年,马云首次在云栖大会上提出“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如今,这些“新”已经变成了常态。而这次疫情也会让更多此时的新,变成常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