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国家为什么总是卖石油?他们为什么不建个炼油厂,直接卖汽油?

liyanpengjia


众所周知,阿拉伯国家是世界主要产油国,这就面临一个问题,这样的发展方式不够长久,因为原油总有被开采完的时候。所以,很多人都会有个疑问,阿拉伯国家为何不大力发展炼油厂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阿拉伯国家的技术不允许。因为这些国家虽然很富裕,但是工业体系不够发达,不具备炼油的技术条件。与其它先进工业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的。所以,它们选择了更加划算的方式,卖原油。


其次,阿拉伯国家不具备完整炼油产业链,炼油一方面需要技术,另一方面需要相匹配的电力和运输,恰恰在这一点上,阿拉伯国家普遍电力短缺,发展炼油的条件不够成熟,再加上长途运输安全性方面,也是对这些国家不小的考验。

最后就是阿拉伯国家由于石油储量丰富,开采成本低,既然挖矿井就可以赚钱,干嘛还去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去炼油呢?有了这样的想法,久而久之,这些阿拉伯国家也就放弃了自己炼油的念头。



综上所述,阿拉伯国家不是不想炼油,而是缺乏这方面的技术资源和人才,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再加上对开采原油的依赖,逐步把这些阿拉伯国家发展炼油技术的意识逐步消磨掉了,以至于不在想投入过多精力在炼油上。


怪叔叔是个逗比


阿拉伯国家之所以不修建炼油厂改卖汽油,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人、缺钱、缺技术。石油炼化产业早已不是高精尖的技术,只要愿意花钱,迅速提高产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无人工厂技术现在也很发达,即便阿拉伯国家没有任何技术人员,只要从东亚地区高薪聘请一部分管理和核心技术人员,也能够迅速形成产能。



阿拉伯国家之所以不大规模修建炼油厂,改卖汽油,核心原因是因为汽油对运输过程的要求比原油高很多。即便是在公路上运输汽油,也要按照危险品的标准管理,海上风浪大、颠簸多,稍有不慎一船汽油是会发生爆燃的。远离汽油消费市场的阿拉伯国家,如果在当地进行炼化,高昂的运输成本可能会使本来卖原油能赚到的50美元利润,亏剩下30美元甚至20美元。这种出力不讨好甚至蚀本的买卖,阿拉伯国家自然是不会干的。不仅阿拉伯国家不会干,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俄罗斯也没有大规模新建炼油厂。同样是原油生产大国的美国,当地的炼化厂也主要满足美国当地的汽油消费。美国卖给东亚地区的石油,也是以原油为主。



以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一直希望改变以石油开采为主的单一的经济结构,如果发展石油炼化产业真符合阿拉伯国家的实际,他们早就在这方面发力了。只不过发展一个新产业,不仅需要资金、技术和人员,更需要相应的市场需求,而几乎处于产业荒漠的中东地区,只需要各种最终消费品,并不需要多少处于中间环节的工业原料,自然也就不适合发展石油炼化产业了。


冲击时评


大自然似乎对阿拉伯国家青眼有加,全世界22个阿拉伯国家大多都拥有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出口原油也是很多阿拉伯国家的经济支柱。或许很多人奇怪,将原油加工后再出口不是能获得更多的附加值么,为什么阿拉伯国家却一直只是出口原油而非汽油呢。

其实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世界上大多数原油出口国都有自己的炼油厂,只不过产能有限仅满足其自身需求。炼油工业所需要的各种要求非常严格,想要高效运转并不容易,全球拥有发达炼油工业的国家也不多。而且原油比较特别,加工成汽油后再出口,能够赚取的利润反而未必能比直接出口原油多。


阿拉伯22国中,沙特、阿联酋、科威特、阿曼、埃及、利比亚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原油出口国。这些国家通过大规模出口原油,获得了巨额财富,人均GDP有不少都位于世界前列。长久以来,沙特等国与西方炼油企业合作,都在境内建立了大型炼油厂,炼油能力并不算低。不过阿拉伯各国的原油加工产能只供应自身,几乎没有用于出口的。

炼油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体现,除了设备与技术,炼油工业更需要非常完备的运输销售体系以及人才管理来进行保障。阿拉伯各产油国虽说有足够的财富购买设备甚至获得技术,可他们没有足够的工业实力与人才管理体系,即便建立起炼油工业也无法靠自身运转。所以有些时候,金钱也的确买不到一切,沙特阿拉伯当年希望的用钱买来现代实现了,但买来工业化的目标只能注定失败。


更何况,炼油工业体系需要的是一系列精密的技术与配套工业支持,一旦阿拉伯国家自己掌握了,那么无异于打破了发达国家对于它们的优势条件。同时,阿拉伯各国若是能有这样的技术水平与工业体系,那就能彻底从富裕国家转变成真正的发达国家。而从西方发达国家的角度来考虑,阿拉伯国家的工业强盛有碍于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也不希望发生这种事。

汽油等产品的运输不同于原油的运输,其所需要的条件苛刻太多,原油运输起来比汽油等安全得多。世界三大炼油中心——鹿特丹、新加坡与休斯顿,都靠近主要的能源消费市场,而且都位于发达国家。可见炼油工业与现代钢铁工业的分布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必须靠近市场而非原料产地分布。偏偏阿拉伯各原油出口国,大多都距离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区域比较远,运输依靠海运,技术达不到不说,就算达到了也会让运输成本压缩利润,实在不划算。


阿拉伯产油国的石油大多埋藏很浅,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石油,阿拉伯的石油开采成本非常低,而且品质很好,在国际上出口利润很高。如果阿拉伯各国自己费劲炼油,最后出口汽油,且不说技术能不能达到,这运输过程风险上升也不算,由于加工与运输的成本剧增,这些汽油出口后价格也无法与欧美等地本土炼油厂出产的汽油竞争。对阿拉伯国家来说,出口汽油风险大,而且能够赚取的利润反而还会变少,属于费力不讨好的选择。

包括阿拉伯诸产油国在内,世界上大部分资源型经济国家都有个通病,那就是富贵即安。阿拉伯国家因为石油,日子过得非常舒坦,而且这些国家大多人口不多,既然轻轻松松就能过得富裕,又何必费神呢?阿拉伯产油国有的是钱,虽然缺少技术与人才,可他们也没什么心思去学技术去培养人才。当然,直接出口原油就能过好日子,去努力奋斗的动力也就随之削弱了,而且加工原油再出口变数不少,也实在没必要去冒风险。


澹奕


中国炼油质量太差,柴油都炼不好,欧美大都是柴油轿车,中国很少有,就因为柴油品质差。只有货车才能用,中国如能研发出用劣质柴油轿车,柴油轿车才能见到。钱人人都热爱,但是谁都无法赚完的,要是你赚完了,还有人与你战略合作伙伴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分金同味,好好味道,味道好极了,中国有句俗话,独食难肥,好的东西要大家分享共享。

炼油会产生大量副产品,这些东西需要配套上下游企业继续加工,所以不是建立一个炼油厂练汽油这么简单的,而是要建立整个化工体系配套炼油厂才能达到最佳收益,这不是中东小国可以做的。以前因为采油工艺简单(通俗点说,地下石油无成本,只有开钻及后期抽油机),而炼油需要上工业装置,成本高。如果单纯炼油,石油的利用率不高,还要加后续的石化装置来处理生产一些石化产品。但现在也上了好多炼油装置。

美英法掌控着石油行业所有的技术,他们当然知道那些技术中利润最高,怎么会将利润让给别人去赚,中国到现在炼油技术还赶不上这几个国家,中东的国家只能作为人家的原料供应国,想自己独立建炼油厂想都别想。不是说两桶油一直亏损吗?既然亏损炼油还严重污染环境,我建议关闭全国所有的炼油企业,停止生产燃油车,所有人一律骑自行车电瓶车出行上下班,这样我们两大国企每年亏不了钱,环境污染也能得到根治。

应该是消费市场需求的问题,炼油肯定是不难的,中东国家的汽油都很便宜,你说他们不会炼油也不可能,进口汽油没那么好运输啊,那肯定是自己炼的,炼油副产品很多,那些东西都分开卖,或者本地都没需求,卖不出去,又不容易运输,可能会亏本,炼油肯定不是什么高科技,分馏法嘛,生产工艺没有就买国外的技术机器,没任何问题。

不能让产油国再具备自我炼油能力,这是基本常识~~~彼此牵制才能相安无事,而且石油与美元挂钩,也就是说石油产量可以影响美元价值,如果是产油国也能大量生产成品油,那么美元会更不可控,而且中东产油国虽然富裕但国内工业化程度还是太低,炼油不是开个炼油厂的事,国家工业化程度无法支撑。

炼成汽油怎么大量出口,不安全,不经济!他们自己又用不了太多汽油。输油管道可以输送原油,你让他输送汽油试试。邮轮可以运汽油才好玩,谁敢让它靠港。石油勘探技术吗?建炼油厂要技术人才?采油需要技术人才更多。山东东营老百姓都会炼油,原油加热沸腾,不同温度分馏出汽油,柴油等,专业叫石油分馏。工业上先将石油加热至400℃~500℃之间,使其变成蒸气后输进分馏塔。土法炼油就这么干的,大锅烧开,接两根管子就成。要制造更尖端产品才复杂的。

分工协作懂不懂,别扯什么阿拉伯人不炼油,其实他们也炼,但总得给其它国留点没炼的吧。饿罗斯,美国都出口原油,何况阿拉伯国家了,你说俄毛和美国不会炼油?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吧,不照样大量出口矿石。美国大量出口原粮,难道都要把大豆榨成油、面粉做成面包再出口???


历史深度揭秘


大家都应该吃过麦当劳吧,麦当劳兄弟是麦当劳这个饮食文化的创始人,后来有两个人从麦当劳兄弟的手底下买过来这种炸鸡或者是汉堡的制作秘方,一个是福斯,一个是克罗克,同时麦当劳这个品牌买了过来以后,两个人体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经商态度!

现如今麦当劳的创始人克罗克选择我只负责把这些鸡给做成炸鸡或者是做成汉堡卖出去至于说这养鸡的利润,我不要,但是福斯选择将所有的利润全部转在自己的手里,养鸡的利润规模,然后卖汉堡的钱归我做炸鸡的钱也归我,最后的结果,克罗克的商业模式取得成功,而那个选择掌握所有利润的福斯,(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最后人家发现他在当时的欧洲拥有一个养牛场,只剩下几十头牛。

生意需要大家一起发财,那才能够把生意继续做下去,所有东西转给你了,大家都不想要这门生意了?你的生意完蛋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对于在沙漠里面挖掘石油的沙特阿拉伯等各个国家来夹他们的石油利润肯定是靠卖低端的石油产品,这些东西来赚取利润。至于说把石油裂解成气油,重柴油,柴油这些东西,这个钱的利润肯定是掌握在西方国家或者是购买这些石油的国家手里面。

没有了这个利润,谁愿意去买你这个石油?全世界产油的国家又不只你一个,委内瑞拉,美国你包括利比亚!这些国家都能够生产,为什么都不如中东地区来的火爆,就是因为中东这个地区,它的石油,他的裂解所生产出的利润全部交给了其他国家,别人有钱赚了,自然也就喜欢你这个地方的石油了,中东人虽然看起来财大气粗,人傻钱多,但事实上,在这一点上面,他还是懂得有钱大家赚的道理。

除此以外,石油裂解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对于沙特阿拉伯这两个沙漠地区来讲啊,他没有煤炭,没有大量的森林,同时也不可能去大公园的发展和能和潮汐能,所以他所谓大量的能量就没有了,如果说一定要去裂解石油的话,这个能量缺口怎么去填补?

除此以外,石油的利器,也是需要大量的设备进行支撑!对于沙特阿拉伯来讲,他们要想拥有这些大量的石油裂解设备,必须征得西方的同意,自己是研制不出来的!西方如果说把链接石油的这个最后一项权利交给莎拉波的话,那么美国发动海湾战争这个设定就不存在了,为什么石油都已经掌握在沙特阿拉伯的手里了?价格随便,沙特阿拉伯折腾我们为什么还要去攻打伊拉克呢?直接把沙特阿拉伯全给拿下来不就行了吗?说到底,石油的价格必须掌控在美国人的手里,美国人怎样去掌控石油的价格就是把这些石油拉到自己手里,自己来加工,然后卖给全世界这样的话,石油价格我说了算。

除此以外,石油的运输员比汽油的运输来的更好,汽油我们知道体积大,而且挥发性强,他的运输的话要说条件的话,比石油要苛刻一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前几年制造的天然气运输的那个大型的运输船会那么受到世界的瞩目!汽油的运输难度也就比这个东西稍微小一点。

所以说,从运输以及国际关系还有美国的于石油的掌控,再加上沙特阿拉伯本身就不想去掺和石油的那点儿生意,所以,该放手的地方就放手,石油裂解我不需要我只需要赚取石油产出的那一部分。


漩涡鸣人yy


众所周知,中东地区盛产石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其石油产量占到了全球的34.1%,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坐拥石油的中东国家,竟然要从国外进口成品油。部分中东国家将原油销往亚洲、欧洲和美国的炼油厂,又以汽油、喷气燃料及石油化工产品,如塑料等形式回到中东。

1、中东产能位列世界第4,但几乎由沙特、伊朗等国贡献

事实上,中东地区也有属于自己的炼油工业,其产能排在世界第4位,仅落后于亚太、北美和西欧三大炼油产地。据美国《油气杂志》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亚太地区的总炼能达到13.2亿吨/年,北美地区为10.8亿吨/年,西欧为6.7亿吨/年,而中东地区炼油能力为4.64亿吨/年。

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理应建立属于自己的炼油厂,为何炼油产能并没有占据鳌头呢?其实,中东炼油厂大多集中在沙特阿拉伯、伊朗和阿联酋这几个国家,例如沙特是世界第七大炼油国,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炼油厂着实不多,只有1~2座,因此整体上,阿拉伯国家的炼油产能相对不高。

注:美国《油气杂志》2015年统计数据

2、制造业曾拖炼油业“后腿”,中东产能有望跻身世界三强

很多人不知道,炼油看似是简单的石油分离工作,背后对工业生产能力的要求很高。由于石油成分复杂,石油的种类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分类是根据硫含量进行划分,可以分成轻质、中质、重质、特重原油,这意味着面对不同的石油品种,对应的提炼设备和步骤都会大不相同,这无疑对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提出很高的考验。

从全球炼油主产地的分布,不难发现这些地区都具备完善和成熟的工业体系,而中东国家大多处在工业化初级发展阶段,并没有多少个国家具体建设大规模炼油厂的技术和能力。不过,随着中东国家加大对炼油产业的投资和引进国外技术,未来中东的炼油产能有望实现爆发性增长,并与亚太、北美地区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球炼油能力将突破50亿吨/年大关。其中,亚太和中东地区的新增炼能将占全球新增能力的80%。另据国际能源署预测,中东地区的炼油商正在快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向价值链上游进军,未来中东新增炼油产能将占到全球增量的30%左右。

3、油价暴跌敲醒“石油发财梦”,多产油国率先经济转型

尽管中东国家想发展炼油工业来满足燃料以及化工产品的需求以及实现出口,但这不代表中东产油国一味只想依赖石油行业来发展经济,毕竟它们早在4年前的油价暴跌中吃了不少亏。2014年,国际油价从100美元/桶暴跌至60美元/桶,当时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下滑至历史低点,平均只有1.87%。如今,国际油价有重演当年的表现,但是中东国家早已在此前的危机中“幡然醒悟”。

比如沙特政府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大力发展钢铁、炼铝、水泥、海水淡化、电力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非石油产业,使得依赖石油的单一经济结构有所改观。据路透社12月6日报道,11月沙特的非石油私营部门增长创11个月新高,衡量经济活力的指标沙特阿拉伯采购经理人指数从10月的53.8升至55.2(高于50的水平表示扩张)。

不仅是沙特,其他中东产油国也不甘示弱。阿联酋发展旅游业、房地产、交通、通讯、金融等产业,对其GDP增长贡献约7成;卡塔尔加大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政府服务、房地产、批发零售业投入力度,使这些行业成为近年来发展增长较快的行业。

不得不说,石油资源对中东国家的经济起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却让它们此前原地踏步,以致于迟迟无法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时间一久,甚至可能会陷入过分依赖资源出口、经济结构单一、产业模式难以转型的困境,如今以沙特、卡塔尔为代表的中东石油国主动寻求经济转型,势必给世界其他资源型国家提供更多宝贵经验,接下来不妨静待它们的表现。


金十数据


阿拉伯产油国都是一些“暴发户”,腰包里是“钱多多”,国家的综合国力却没有提高太快。能躺着数钱,为什么要站着干活,卖石油带来的富裕生活,让本国人失去投身工业的动力。

你可以看到,这些阿拉伯国家对外籍劳工有着巨大需求,甚至可以说是依赖。一方面,石油的开采需要大量的劳工;另一方面,本国人享受生活也需要各式各样的服务人才。

如此一来,产油国的发展进入畸形轨道,金钱构造起表面上的光鲜亮丽,而实际上的经济体系却脆弱无比。并非所有的人都甘于庸俗,明智的人会看到国家忧患,他们也在寻求改变……

靠卖石油过日子,这事情特不靠谱,阿拉伯产油国的高层很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他们为改变这种路径依赖,也努力改变局面。

阿拉伯国家为什么总是卖石油?这个提问值得商榷……因为不少阿拉伯产油国,还真不想单纯卖原油。很早的时候,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等国家就在扶持炼油工业、石油化学工业。

比如沙特阿拉伯的腊斯塔努腊炼油厂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超级炼油厂,该国在利雅得、伯里等地也建有一批炼油厂,其加工能力已经达到1亿吨;伊拉克的巴格达、卡塔尔的多哈、巴林的麦纳麦等地都有著名的炼油厂。

我们也不能不忽略一个事实,相比较阿拉伯产油国的炼油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它们的原油生产力实在是太强悍。换言之,开采出的原油数量过于庞大,衍生的石油产业变得微不足道。

原油既然开采出来,就不会等着加工,不能被加工的就被卖到世界各地。因此,阿拉伯产油国给世界人们留下这样一个深刻印象:这些阿拉伯人只是在卖原油,他们只是搬运工!


子屠龙


阿拉伯国家卖原油,却不建炼油厂,卖利润更高的汽油,这个现象是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

阿拉伯国家原油质量好,开采成本低,非常有竞争优势,但是阿拉伯国家提炼原油却不具备优势,因为建立炼油厂涉及到技术,人才,配套设施,这些都是阿拉伯国家的短项,其实就是工业基础比较差,

技术问题,阿拉伯国家普遍工业基础很差,整个阿拉伯半岛除了以色列科技先进,伊拉克稍微有一些技术,其他国家现代科技水平几乎是空白,沙特就是有钱而已,光有钱只能称为土豪,别说提炼原油了,连开采石油的技术都很勉强,其实是外国石油公司在开采,包括中国的石油公司,

人才问题,阿拉伯国家并没有经过现代工业文明的洗礼,有着很浓厚的宗教和部落等落后意识传统,缺乏现代教育,没有高质量的现代教育哪来的人才?

配套设施,提炼原油,建炼油厂要涉及到许多工业门类,比如需要大量的电力,阿拉伯国家的电力不够用,是不是还要建发电厂?建发电厂又涉及到与建炼油厂同样的问题,说到底是工业体系的问题,总之阿拉伯国家玩不起来,

比较优势理论不仅仅是阿拉伯卖石油上体现,委内瑞拉也是进口汽油的,还有澳大利亚虽然是发达国家,但是只能卖铁矿石,用铁矿石炼钢的技术澳大利亚有,但是其他条件不具备,如果炼钢成本会远远超过中国,


万事皆空70


阿拉伯国家但是想建炼油厂,可是做不到啊!如果阿拉伯国家有炼油厂自己炼油,也就不会被称为土豪国家,而应该称之为发达国家。全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超过50%在中东,30%以上的石油出口量也来自于中东。那么,为什么中东的阿拉伯国家不自己新建炼油厂卖价格更高的汽油,只是卖原油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建立炼油厂需要配套设施,阿拉伯国家不具备。炼油比采油更复杂,需要一系列专业的设备进行配套。设备或许可以从西方国家购买,但是炼油需要天文数字的电。电需要建立电厂,主要有水电、火电、以及核电。哪一种电厂,阿拉伯都不具备大规模建立的能力。

第二,建立炼油厂需要技术及人才,阿拉伯国家也不具备。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时候,阿拉伯国家曾经用石油禁运为武器,将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拉入经济危机。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也希望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于是,大量进口工业设备,准备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结果呢?设备买来了,却没有管理这些设备的技术工人!

第三,资源型国家陷阱在作祟。一般来讲,资源型国家依靠资源就可以大赚特赚,发展工业的动力不足。以我国北方邻国蒙古为例,在矿产资源价格处于高位的时候,经济连续10%以上在增长;当煤炭、铁矿石价格处于低位以后,经济停滞,处于负增长。再以俄罗斯为例,也一直没有摆脱对石油出口的依赖!阿拉伯国家更是如此,依赖卖石油就可以轻松赚钱,对发展工业化动力严重不足。即使有远见的国家,例如阿联酋的迪拜,也是发展了赚钱更轻松的旅游业与金融业,而非工业。

迪拜

第四,炼油产业被大国控制。世界上石油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日本、印度、德国,都是经济体量非常大的国家,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不论是美国、日本、德国这三个发达国家,还是中国与印度这两个发展中国家,都拥有发达的炼油工业。如果让阿拉伯国家掌握了炼油产业,岂不是把世界大国的脖子都卡住了?从世界大国的角度,也不可能让阿拉伯国家拥有发达的炼油业!

欢迎大家讨论,您认为阿拉伯国家可以发展成发达国家吗?


美国观察室


阿拉伯地区石油产量的确丰富,如果把他“精加工”了,附加值高了,岂不是更容易卖好价钱?这样一条龙服务,钱不都落到自己腰包里了?他们为什么不这么做?



第一,没有竞争力。

当今世界,阿拉伯国家的石油产出能力毋庸置疑,其他国家没有能有人可以与之媲美,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但是在炼油方面,它其实是没有竞争力的,光是中美俄三国的炼油能力,就已经占到全球范围内炼油量的百分之七十,阿拉伯国家费那个时间炼油干嘛呢?而且阿拉伯国家有条件炼油吗?



第二,技术要求高。

炼油不是说炼就能炼,动动嘴吧,花点钱就办得到的,这也是一项技术工作,油可以炼但是品质不行,还不如卖原油赚钱,可能炼油还得赔钱,阿拉伯国家许多炼油必须的资源并不丰富,比如电力,总不能一边买汽油发电,一边再去生产石油,这成本这么高,他卖给谁去?谁那么傻买质量不好价格还好的东西?因为这里是原产地吗?别逗了,这可不是卖土特产!



所以沙特是想一条龙服务,能卖个好价钱,但是条件不允许,只开采原油卖就足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