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我在家背《道德經》給你聽

疫情暴發,宅在家裡。每天給學生上網課,課餘時間刷刷疫情新聞。之餘,總想找點有意義的事情做做。一日,在書架掏出了林語堂的《老子的智慧》,翻著翻著,突發背誦《道德經》的念頭。

說起來慚愧,作為一中文系畢業的本科生、高中語文老師,《論語》《孟子》《莊子》都深讀過,卻竟然從來沒有細讀過《道德經》,對《道德經》的認知只停留在“道可道,非常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上善若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等名句上,只略微知道老子“清靜無為”的思想,至於其他的內容就所知寥寥了。

疫情期間,我在家背《道德經》給你聽

是的,我覺得自己有背一背《道德經》的必要了。

不過,《道德經》共81章,合5000多字,素有《五千言》之稱,再加以文言晦澀,意蘊深奧,讓一個記憶力逐漸衰退的中年人去背誦,談何容易!

但我沒有退卻,下定決心啃下這個硬骨頭。而且,對於背書我是頗有信心的,平時教學文言文時,學生為背誦課文愁眉苦臉,焦頭爛額,我總是能在他們之前背來,先給他們示範,使他們不得不服。再教給他們背誦的方法,使不得不去努力背誦。

我採取的辦法是“化整為零,各個擊破”,慢慢來,一章一章地背,一天背一兩章。先讀原文,再看譯文,大致意思理解了,再脫離原文嘗試背誦,反覆幾次,就基本可以把一章背下來了。

下一步,我就進行默寫,把背來的那一章,認真地寫在白紙上。

然後,我利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原理去加強記憶,隨時隨地進行回憶。燒飯做菜時背,走路散步時背。飯後無事時,背給老婆孩子聽,覺前認真背一遍再進入夢鄉。這樣第二天醒來後,基本能清晰回憶起來。

第二天,把新的內容背來,又把昨天的內容加進去,滾動背誦。

這樣,不知不覺地,我已經背了四十多章,一個《五千言》已經被我攻克了一半。我相信,假以時日,把這《五千言》完全背下來,根本不在話下。

疫情期間,我在家背《道德經》給你聽

我抄寫的《道德經》

背誦《道德經》的過程中,我也有過不少的困惑。我發現它有多種版本,不同的版本,文字大同卻有小異。如第二章“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有的版本沒有“焉”字,有的版本“不”寫作“弗”,讓人莫衷一是,我只好覺得哪個順口就背哪個了。還有,不同的人對經文的解釋相差很大,林語堂基本採用意譯,他自己補充了很多,而我是一個高中語文老師,喜歡字字落實,於是到網上查找譯文,又發現他們的解釋與林語堂有很多不同。我只好自作主張,覺得哪個合理就採納哪個了,甚至有好多地方只好不求甚解了。

當然,在這過程中,我收穫的更多。揹著《道德經》,我彷彿走進了另一個世界。之前,我更多瞭解儒家思想,對他們的積極入世的思想深為敬佩。而在《道德經》裡,我發現了一種完全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他們“不爭”,“見素抱樸”,主張“無知無慾”,反對“仁義”,認為“絕仁棄義”,才能“民復孝慈”。經過他們的解釋,我感覺還是頗有道理。

我,一介書生,向來只圖教教書,寫寫文章,從來不求上進,是不是更適合《道德經》裡的“無為”思想?原來我在背誦《道德經》的過程中,與老子有了一個深刻碰撞的機緣,真好。

來,在這個疫情時期,讓我背誦《道德經》給你聽。

疫情期間,我在家背《道德經》給你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