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槍炮、病菌與鋼鐵》之一 歷史進程的地區差異

《槍炮、病菌與鋼鐵》,是部歷史、科普、人文類的作品。作者賈雷德·戴蒙德,於2006年出版。是本“有些歷史的”歷史書。

這本書的主要論點在於研究“世界上不同地區的各個民族,歷史發展程度上的差異究竟從何而來”,指出了環境對人類歷史的重大影響,從而否決人種決定論。


淺析《槍炮、病菌與鋼鐵》之一  歷史進程的地區差異

而我要做的,是用精煉、輕巧的語言,來講述這本中所研究的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差異因素、重大歷史事件,對書中偏晦澀的情節進行解說,希望對那些想要閱讀這本書的朋友們,有所幫助。關於這本書的解讀,我會以“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這三個思考角度為切入點展開介紹。如果我在文章中出現理解錯誤,還望大家指出糾正,謝謝。

言歸正傳,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本書的第一個章節,也是作者之所以寫下這本書的原因———關於歷史進程的地區差異。


淺析《槍炮、病菌與鋼鐵》之一  歷史進程的地區差異

圖源:地球之鹽

一、耶利的問題

  • 耶利,是新幾內亞的一名政治家。在1972年七月與作者相識,他的身上煥發著領袖的氣質和活力,他充滿自信的向別人談論自己。當時他所在的國家還是聯合國的一塊託管地,由澳大利亞管理,現在那裡已被叫做巴布亞新幾內亞。而他的任務,就是讓本地人做好自治的準備。

他們當時所面臨的嚴峻問題,是歐洲白人與新幾內亞當地土著黑人間種族矛盾和生產力差距。歐洲白人從兩個世紀以前來到這片土地,而當時這裡的人們,還在使用著幾千年前便被歐洲社會所淘汰了的石器,村落組織也不是集中統一的政治組織。

於是白人順理成章的在這成了主子,新幾內亞人卻被稱作原始人。白人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政府,帶來了鋼鐵、藥品、軟飲料等物資。是什麼原因導致兩個種族間產生這樣的差異?“為什麼白人制造了那麼多的貨物並能夠運送到新幾內亞,而本地的黑人卻幾乎沒有屬於他們自己的貨物呢?”

耶利的問題可以推而廣之,聯繫到現代世界上更大規模的一系列差異:“為什麼財富和權力的分配會是現在這樣,而不是某種別的方式?”;比如說,“為什麼是歐洲人征服了印第安人,而非印第安人消滅了歐洲人呢?”


淺析《槍炮、病菌與鋼鐵》之一  歷史進程的地區差異

圖源:地球之鹽

二、差異之所以產生的各類因素

不同民族的歷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進,其原因是民族環境的差異,而不是民族滋生在生物學的差異。

  • 不同大陸上的民族,在技術和政治組織方面存在經巨大差異

公元1500年,大航海時代(地理大發現))拉開序幕,歐洲在全世界的殖民擴張剛剛興起。可這個時候的兩個印第安民族----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仍是處於使用石器為主;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一個個小國或是由酋長管轄的部落,仍在使用鐵器;而其他大多數地區----澳大利亞、新幾內亞、許多太平洋島嶼所有的那些民族,卻還是農業部落,甚至是使用石器狩獵為生的族群。此時的歐洲、亞洲和北美洲已經出現用金屬裝備起來的國家、帝國基地,甚至有些已經出現工業化的苗頭。

從公元1500年開始的技術和政治上的差異,是造成現代世界不平的直接原因。使用鋼鐵武器的帝國,更易於征服那些仍處於石器、木製品階段的部落。


淺析《槍炮、病菌與鋼鐵》之一  歷史進程的地區差異

圖源:地球之鹽

  • 在將時間往前推,會發現技術和政治組織方面的差異,是因生產關係導致的

直到約公元前11000年,上一次冰期結束時,各大陸的族群仍以狩獵採集為生。而在從公元前11000年,至公元1500年期間,不同的大陸的發展速度不同,這就導致公元1500年時技術和政治的差異。

也就是在這段時期,各大陸出現了不同的發展軌跡。正是這一趨勢造成了在地理大發現時期,是由歐洲人向全世界進行殖民擴張。

在澳大利亞土著和美洲印第安人,還在依靠狩獵採集為生的時候。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發展農業、畜業和冶金技術。一些地區甚至是有了政治組織;獨自發明瞭文字系統。

歐亞大陸一些技術,比其他地區出現更早的一個例子,便是歐亞大陸在4000多年前已經開始青銅器的生產。而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一帶,直到公元1500年前的幾個世紀,青銅器才開始大規模生產,這兩者之間的技術革新,相隔了千年之久。

為什麼不同的大路上人類以如此不同的速度發展呢?而恰恰是這種速度上的差異,構成了歷史的最廣泛的模式。這是整本書的主題,我們會在包括之後的一系列的故事解讀中一一 闡述


淺析《槍炮、病菌與鋼鐵》之一  歷史進程的地區差異

圖源:地球之鹽

在追尋歷史答案途中,常出現的誤區

  • 以某個地區為中心的歷史觀。在過去幾個世紀中,對西歐人的美化,並常常突出西歐和歐化了的美國在現代世界中的地位,是一種普遍的歷史研究觀念。而在二十世紀之後,這種觀念由於日本和東南亞地區的興起,才逐漸被改變。

實際上,這本書想要表達的內容,和我們二十一世紀主流的歷史研究觀念原則上一致。歐洲人和非歐洲人的互相影響,只是本書的諸多討論觀點之一。重點是世界上某些其他地區,民族之間的相互影響,從而向讀者們展示,西歐文明的最基本因素,是由生活在別的地區的民族,發展起來之後傳入西歐的。


淺析《槍炮、病菌與鋼鐵》之一  歷史進程的地區差異

圖源:地球之鹽

  • “文明”的眼所傳達的虛假印象。習慣於以“文明”自居,或是常使用“文明”一詞來指代相對更發達的地區。往往會演變成給讀者灌輸偏見:文明是好的,而那些以狩獵採集為生的的部落就相對悲慘?

事實上,這是一種“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本書想要表達的,不是想當然的認為工業化國家就比狩獵採集的部落要“好得多”;不是以為成為使用鐵器為基礎的國家,而放棄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就能代表“進步”。不能簡單地認為人類越來越多的幸福,就是這樣的進步所帶來的。所謂的文明福祉,是由正反兩個方面構成。實際情況是,各有所長。工業化國家的公民享有更好的醫療,所承受的風險較低使得壽命更長。但相對狩獵採集的部落,這些公民能夠從家族、朋友那得到的社會支持,要少得多。我們要不帶有任何主觀因素的去看待歷史,才能完全的瞭解歷史上到底發生過什麼事。


淺析《槍炮、病菌與鋼鐵》之一  歷史進程的地區差異

圖源:地球之鹽


  • 尤其是注意,看待歷史不能有種族主義傾向。有些觀點認為,世界各民族在技術和政治組織方面的差異原因,是天生能力的差異導致的。隨著生物學知識的進步,比如達爾文理論的出現。導致一些人想當然的認為:適者生存,就可以證明發展較快的國家的人民,是因擁有遺傳學上的優勢。而從遺傳學角度看,歐洲人就要比非洲人聰明,比其他地區的土著部落更是如此。

這類的解釋不僅令人厭惡,本身也是錯誤的。雖然人類彼此間的智力存在差異,但並不能說明智力的差異和技術發展的差異是平行發生的。實際上,不僅是本書,其他歷史學、社會學書籍也有提及。“石器時代”的部落,有通常比工業化的民族更加聰明的可能。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第七修訂版),和尤瓦爾赫拉利的《簡史》三部曲中,就有類似的觀點,他們擁有比現代人更快速的學習能力。


淺析《槍炮、病菌與鋼鐵》之一  歷史進程的地區差異

圖源:地球之鹽

結語:本書討論的核心觀點已在首篇中提出,我們之後要做的,就是綜合各類嚴謹的、有根據的歷史依據研究因素,來論證這一觀點。從而得出,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各類因素。但我們要知道,這可能是如著名文學家托爾斯泰所言: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我們的歷史,也是由各種因素所構成,我們要保持足夠“客觀、開放、嚴謹”的態度來對待。

因為,本書如果成功說明了某些民族對另一些民族的統治。這不是為了“為這種統治進行辯護”。是為表達一種思想:努力改變某種結果,“去了解全部過程”這一方式,要比“再現結果”或“保持結果”更直截了當。



因為此賬號暫未開通“原創權限”,故在此申明本篇為原創文章。喜歡的朋友們,可以在右下角的地方,點一下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