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1月7日苏联红场阅兵是很悲壮的吗?

0诗意0769


我是小心,与你分享。

1939年,德国挑起二战,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队战争前的准备不足,而且苏联刚刚经历了大清洗运动,苏联自己将十月革命所孕育出的优秀将才全部斩尽杀绝,致使苏德战争前期,德军一路势如破竹。

1941年7月7日,德军进攻苏联重镇基辅。苏联投入85万人,德国投入50万人。仅仅过了两个多月,苏联这85万大军就全军覆没,德军大获全胜。

1941年10月中旬,德军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苏联的首都变成了一座危城。

基辅战争中,德军不俗的战力确实让苏联方面感到震惊,在德军还未病临莫斯科城下的时候,苏联方面有高官建议迁都,但是被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拒绝了。

斯大林经历了10月革命,个人战斗力极强,他认为迁都对士气影响极大,而且会影响苏联的国际形象,于是决议与德军展开生死一战,这才有了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

阅兵是一种能够极大地激发士气的一种方式,苏联方面组织了2万多名士兵组成方阵,经过斯大林的检阅之后,直接开赴战场,投入战役。就这一情景而言,可以说是何等的悲壮了。

幸好上天也眷顾苏联,不久冬天来临,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让德军寸步难行。德军对苏联的优势在于对坦克等武器的运用,二极度的严寒让德军坦克油箱冰冻,德军无法发挥优势,而且极度的严寒对士兵也是个威胁,非战斗减员严重,德军慢慢败下阵来。


心说历史


毫无疑问,1941年红场大阅兵是世界阅兵史上最特殊的一场阅兵——因为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大阅兵中唯一一次在分列式结束以后,所有受阅官兵直接开赴前线的阅兵。

在该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启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在一千八百余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出动百万大军对苏联发动闪击。而此时的苏联刚刚经历了大清洗和苏芬战争,军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短短数月,其欧洲部分就有近100个师丧失了战斗力,德军已经推到了莫斯科城下。

这时,东线西伯利亚的数十万苏联红军就成了已经近乎无兵可用的苏联的生命线。幸而有著名的红色间谍佐尔格,获悉了日本不会在近期内发动对苏联的战争。因而这些红军在西伯利亚铁路的火车的运输下,机动到了莫斯科。

此时已经到了11月,即将迎来十月革命24周年纪念日。按惯例,这一天苏联要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来庆祝。然而德军已经兵临城下,阅兵是否还有必要举行?

斯大林在经过慎重的考虑后,作出了一个坚毅的决定——阅兵照常举行!所有受阅官兵全部来自即将走上战场的红军,所携带的所有武器,无论是步枪、手枪还是大炮甚至是飞机,全部实弹!

当阅兵进行曲和整齐的步伐声响起时,希特勒还没有反应过来,直到收音机中传出震耳欲聋的俄语口号“乌拉”后,他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希特勒立即冲向电话,命令手下接通位于莫斯科前线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他先是严厉训斥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包克元帅,然后要求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司令接电话,给后者1小时赎罪时间,要求将莫斯科阅兵现场炸得片甲不留!

尽管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并不适合飞行,德军飞机还是强行起飞了,当它们接近莫斯科上空时,遭到苏军歼击机和高炮部队的猛烈阻击,甚至有多架苏军米格-1歼击机直接撞向德军飞机。结果,没有一架德军轰炸机能飞到红场上空。

在随后的战斗中,一名名叫瓦西里.格奥尔吉耶维奇.克洛奇科夫的战士在击毁十八辆坦克后壮烈殉国,在牺牲前,他留下了一句至今仍让人热泪盈眶的名言:

同志们,苏联虽幅员辽阔,但我们已无处可退,因为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



青言论史


苏德战争中,苏联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成为现在俄罗斯的保留纪念方式,现在俄罗斯在每年的5月9日和11月7日都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其中5月9日是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的,11月7日则是纪念1941年11月7日的这次著名的红场阅兵。

红场阅兵的背景

1941年,纳粹德国秘密集结了数量庞大的军队,事先拟订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作战计划,在6月22日在苏德国境线上全面突击。

参战德军及其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等国的军队总数高达550万,作战飞机5000架飞机、坦克3700辆、大炮47000门,德军按作战计划及区域,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进攻。

苏军将一线部队大量布置在前线,开战之除便损失惨重,开战不到18天,德军就狂飙突进达600公里。仅第一天的战斗,苏联空军损失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还未起飞就被炸毁。

在和中央集团军的作战中,苏联红30个师被全歼,70个师损失50%以上的人员,仅仅基辅战役就损失了65万人,而在北方战线和南方战线中,苏军也损失了海量的军队。

希特勒认为大局已定,制定了攻取莫斯科的“台风计划”,1941年9月30日,德军集中74个半师约193万人,在1700辆坦克,11000门火炮支援下,向莫斯科经过。

红场阅兵

台风战役的第一阶段,德军又在维亚济马地区歼灭苏联红军60余万人,德军先头部队也占领了莫斯科外围,摧毁了数道苏联防线。

在这种危急时刻,苏联举行了著名的红场阅兵。

德军前锋装甲部队大的坦克已经出现在距莫斯科只有25公里的地方,形势万分危急,斯大林觉得在11月7在红场举行阅兵仪式。

阅兵当天是下着雪的,斯大林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列举了俄国的伟大先驱者和民族英雄的名字。斯大林讲话结束后,全副武装的苏联红军部队,迈着雄健的步伐从红场列宁墓前走过,接受了最高统帅们的检阅,随后就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莫斯科盛大阅兵仪式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红场阅兵的意义

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曾经回忆说:“对苏联军民而言,这次阅兵是出乎意料的,也是激动人心的。虽然形式上是一次传统的阅兵,但个中意义截然不同,它展现了苏联人民对法西斯的蔑视。尽管胜利还很遥远,但人民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对法西斯分子来说,这次阅兵却像是晴天霹雳。”

红场阅兵后的苏联红军迅速投入到战场中去,他们激烈的抵抗迟滞了德军的进攻,让他们再也无法前进,德军在莫斯科城下被阻挡住了。

而苏军的反击也开始了,苏联从西伯利亚、中亚、远东地区调来了25万的精锐预备队,以朱可夫大将为核心重组了西方面军的部队和防线,1941年12月6日,苏联发起战略反击,一举突破德军防线,并将当前的德军击退200至300公里,莫斯科会战以苏联胜利而结束,德军损失了50多万人和大量的技术装备,这是开战以来德军最大的一场败仗。

红场阅兵成为苏联红军走上胜利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参与阅兵的苏联士兵绝大部分都战死在1945年最终胜利之前!


我家的猫叫皮蛋


导言

苏联红场阅兵与其说是悲壮,不如说是国家坚定意志的表现。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伟大的卫国战争和苏联决不妥协的抵抗是世界胜利的条件之一。回首过往的岁月我们要为那一年的阅兵致意。

1941年的阅兵---前夜黑暗

1941年6月。德国东线的300万军队接到一个命令:为了保卫欧洲文明。我们不得不出征。随着这道让人“热血沸腾”的命令的下达,德意志战车再一次开动起来,继27天征服波兰、1天征服丹麦、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兰、18天征服比利时、39天征服法国之后苏联成为了闪电战的下一个目标。

作为苏联在德军中的卧底,6月21日冒死传出警训,德军即将进攻苏联。可是这位可怜的卧底却被当成敌人给杀了。就在这名德军军官被处决的三个小时之后,550万德军在4000多辆坦克、3000多架战机的掩护下,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苏联。苏联军队还处于二级军备状态,在德军的猛烈打击之下大败亏输。交战的第一天,苏联损失了1500架战机。仅仅开战两周的时间,苏联军队的损失超过了200万。斯大林沮丧的说:“我们失去了列宁缔造的一切。”

此时的苏联已经岌岌可危。

9月基辅会战失败。9月下旬,布良斯克被德军攻陷,10月上旬,奥廖尔也被德军占领。10月13日,苏军维亚济马集团被德军歼灭。10月23日,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也大部分被歼。1941年10月17日,在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基础上成立的新的西方面军正式成立,由朱可夫大将担任司令。同日,在莫斯科西北方向防御的苏军4个集团军被改编为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担任司令。

莫斯科保卫战就要打响了。10月中旬,在北、西、南通往莫斯科的所有重要地段上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10月15日,苏联政府的部分机构和外国使节迁往古比雪夫。斯大林留在莫斯科,亲自指挥保卫成,10月19日,国防委员会宣布莫斯科戒严,号召首都人民誓死保卫莫斯科。三天之内,全市组织了二十五个工人营,十二万人的民兵师,一百六十九个巷战小组。有四十五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妇女。在首都和全国军民支援下,前线军民英勇抗敌,浴血奋战。

阅兵----为了国家的存亡

在这种形势下,苏联如何鼓舞军民的士气对于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尤为关键。

  在1941年十月革命节纪念日前几天,斯大林召见了莫斯科卫戍部队司令员阿尔捷米耶夫将军和空军司令员日加列夫将军:"过几天就是十月革命纪念日,我们要不要在红场上举行阅兵式?"两位将军一下子懵了:此时此刻还要举行阅兵式?两位将军非常惊诧,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斯大林又问道:"我再问一次,要不要举行阅兵式?"阿尔捷米耶夫迟疑地说:"但是局势……而且城里没有部队,炮兵和坦克都在前线。这合适吗?"斯大林回答说:"但是,国防委员会认为必须举行阅兵式。这不仅会对莫斯科市民,而且还会对全军和全国起到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两位司令员接受了指示,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筹备阅兵式。

阅兵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提振军民士气。

1941年11月7日,德军已经兵临莫斯科,斯大林亲自决策,由28467名苏军官兵在红场进行了气壮山河的分列式。7日8点,传奇阅兵开始。它比过去传统的阅兵时间提前两个小时。 "谢•米•布琼尼检阅部队,帕•阿•阿尔捷米耶夫中将指挥阅兵部队。与传统的做法不同,今天讲话的不是检阅部队的人,而是斯大林。就是在这一天,他说出了让所有的人都永志不忘的话:‘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战争、正义战争。让我们的先辈——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库兹马·米宁、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米哈伊尔·库兹涅佐夫的英勇形象,在这次战争中鼓舞你们!让伟大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

阅兵之后--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这一次阅兵是有巨大意义的,苏联向全世界表明了战斗到底的决心。苏军队伍在克里姆林宫前检阅,然后直接开赴前线。苏联红军以预备队和补充兵员加强了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撤销。各方面军受领命令扼守所占领的地区,阻止德军从西北和西南迂回莫斯科。

11月13日,德陆军总参谋长哈德尔在中央集团军群总部召开了各军团参谋长会议,下达了“1941年秋季攻势命令”。中央集团军群为此共集中了51个师。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是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其左面是霍特的第3装甲集团军和霍普纳的第4装甲集团军,其任务是分别从北方和西方包围莫斯科;于是德军第三,第四装甲集群重新部署在靠近加里宁和沃洛科拉姆斯克的北线;他们的部队绕开伊斯特拉水库,占领了克林和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右面的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军团则从南方向莫斯科包围,他们突破了图拉防线,但被一支苏联红军中队拖了几个小时。

苏联红军经过11月底-12月初的顽强防御和多次反突击,德军突向莫斯科的最后企图破产了。苏联红军虽然经常处在危急状态,但终于坚持下来并消耗了德军。仅1941年11月16日到12月5日这段时间内,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就死伤15.5万余人,损失坦克约800辆、火炮300门、飞机近1500架。

1941年11月29日,朱可夫致电斯大林下达反击命令。

到了1941年12月5日,加里宁方面军的第30集团军首先转入反攻,此时德军进攻能力显然已经衰竭。德军装甲集群侧翼遭到强烈打击,进攻的苏联红军迫使他们向克林方向撤退。

1941年12月6日,西方面军在南北两个方向上对德军发动反击,德军部队在气候和苏军的双重夹击下,被从莫斯科附近击退。1941年12月6日晚上,在图拉的古德里安部决定退回原来的防线。希特勒签署了在苏德战场全线包括莫斯科方向转入防御的训令。12月9日,苏联红军解放了罗加切沃,11日解放了伊斯特拉,12日解放了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15日解放了克林,16日解放了加里宁,20日解放了沃洛科拉姆斯克。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在20世纪世界战争史上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它不仅粉碎了希特勒闪击速胜的企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德军第一次遭到重大失败,为战争形势的根本扭转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20世纪“一个冬天的神话”。战争的胜利使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给苏联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坚定了夺取最后胜利的信心,同时,也给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各国人民以巨大鼓舞,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为最后战胜法西斯,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南阁水哥


阅兵不是为了渲染悲壮,而是振奋人心。

“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从这句诗中,有人体会到的情感是“悲壮”,但是,也有人觉得很“豪迈”!这是英雄气概!

不是所有人(民族)都是那么懦弱,那么多愁善感。俄罗斯人就从不怯战,相反,还很好战。

对于红场阅兵,我觉得不应该用“悲壮”这个词,应该说是“激昂”。

如果红场阅兵会让人觉得悲壮,我想斯大林肯定不会举行阅兵。斯大林举行阅兵的目的,就是振奋士气,鼓舞人心。因此,这场阅兵式应该是喜悦的、雄壮的、激昂的。我看当时的录像,其背景音乐也是一点也不悲壮。

观看阅兵的妇女,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阅兵场上的士兵,看着也有一丝微笑。

你看上面的士兵,没有一个是悲壮的,或者恐惧的。

斯大林的讲话是后来重新录的,因为阅兵提前了两个小时,摄影师去晚了。于是,摄影师的助手临时上场录像,没有录下斯大林讲话的声音。之后,又在克林姆林宫重新搭建了讲话台,补录了这段讲话。为了更真实,还把窗户都打开,以符合当时讲话的场景,并让斯大林说话时有白色水汽呼出。结果,这个“白色水汽”并没有产生,斯大林白受冻了。

总之,以上就是那场“悲壮”阅兵上的俄罗斯人。你觉得他们悲壮吗?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如果结合历史背景,1941年11月7日的这场阅兵或许可以被称之为“最悲壮的阅兵式”,没有之一!当年六月下旬,纳粹德国突然挥师东进入侵苏联。仅仅半个月时间,德军就突入了六百余公里……由于战争初期推进顺利,再加之希特勒在西欧尝到了闪电战甜头,所以他掷地有声地宣布:要在三个月内灭亡苏联!

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地苏联无奈节节败退,莫斯科也不得不下令实施焦土对策:当苏军不得不选择撤退时,必须尽全力运走能运的粮食和物资,即便无法带走也要就地销毁。当年八月,苏联为了阻碍德军推进,甚至还炸毁了第聂伯河水电站大坝。战事发展到九月,基辅和明斯克相继落入德军控制,柏林随即开始策划“台风计划”:攻打苏联首都莫斯科。

尽管苏联从七月开始就在莫斯科外围布设了各种防御措施,并从中亚和远东地区抽调了部分兵力增援。但势如破竹的德军还是相继在九月和十月攻陷了布良斯克和奥廖尔:布良斯克东部与奥廖尔接壤,而奥廖尔以北三百八十多公里处就是莫斯科。

此时的战况对于苏联而言极为不利,但苏联人却做好了抵抗到底、鱼死网破的决心。尤其是在距离莫斯科仅一百公里的莫扎伊斯克,苏军展开了空前的阻击:从十月中旬到十一月初的这段时间里,苏德两军在莫扎伊斯克频繁展开激战;苏军伤亡虽然惨重,但却成功地把德军阻挡在了拉马河、鲁扎河等地。

殊死抵抗虽然为莫斯科赢得了防御的时间,但战局整体上还是德国占优。鉴于此,斯大林便决定在十月革命胜利二十四周年之际举行一次大规模阅兵;这样做不仅可以向包括德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宣誓苏联的抵抗决心,同时也有利于提振军队和国民的士气。

需要说明的是,11月7日接受检阅的这数十万名苏军有过红场后既没有停留,也没有返回营地,而是直接奔赴战场。

就在阅兵结束大约一周后,德军下达了41年秋季攻势命令。但此时精神饱满的苏军在内心坚定的认为终将胜利,而他们也不负众望成功的阻挡和消耗了德军;并在十一月底转入大反攻阶段。坦白来讲,41年大阅兵之所以悲壮,主要是因为每一名走过红场的士兵深知自己可能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但他们没有丝毫迟疑,并怀着无比坚定的必胜决心高喊出“乌拉”!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那场红场阅兵确实很悲壮,因为从阅兵场直接走上战场,但是苏联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候了,德国人已经兵临莫斯科了,苏联只有拼死一战了,现在重看那场阅兵确实悲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