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的黄瓜长了一些黄色小斑点,是怎么了呢,该如何防治?

农人答农事


黄瓜出现黄色小斑点,可能是以下三种病害引起的:

一、黄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即可发病,一般从黄瓜的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病,植株苗期受害,子叶染病时叶面初期症状不是特别明显,湿度较大时,叶背出现水渍状斑纹,病斑沿叶脉随之扩展,此时叶面出现褪绿色病斑,扩大后变为黄褐色。成株期感病,叶片呈黄枯斑点,并逐渐扩大,由黄绿色变为浅褐色。严重时,病斑成片,呈黄褐色,全叶枯死。霜霉病发病时病斑有多种表现:病斑较大时,一般呈现有规则多角形,后期为黄褐色,病斑较小时,一般呈现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角形。

防治措施:1 选用优质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是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根本途径。

2 培育无病壮苗

苗床应与生产地隔离,施足有机肥,防止幼苗徒长和老化,使幼苗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3 加强田间管理

收获后要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烧毁,清洁田园,在生长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集中销毁,在定植时使用起垄栽培模式,前期要适当控制浇水次数,加强中耕,选用无滴膜,减少田间湿度,采用膜下滴灌,冬季浇浇水次数,切勿大水漫灌,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在夏季高温进行闷棚,利用霜霉病原分生孢子在30℃以上时活动缓慢,43℃以上停止活动并逐渐死亡的原则,在夏季暴晴天时中午闭棚,可以有效的杀灭病原菌孢子。

4 药剂防治

(1)苗期和定植缓苗后应各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药剂可选用百菌清、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喷雾。

(2)在黄瓜初花期及采收盛期要经常进行田间调查,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用药,将其消灭在发病初期,药剂可选用烯酰吗啉、氟噻唑吡乙酮、氟菌·霜霉威(银法利)进行喷雾防治,注意不同药剂的轮换使用,延缓抗药的发生。另外,还要注意喷药时叶面和叶背要喷洒均匀,中心病株周围的植株和植株中上部叶片要重点喷药保护。

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是一种全球性发生的病害,给世界各地的黄瓜种植产区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病原菌是丁香假单胞流泪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该病原菌主要侵染黄瓜叶片,也可侵染茎干和果实。叶片感病通常从边缘开始发病,最初表现为微小的水浸斑点,然后形成 V 字形病斑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呈水浸状,形状不规则,后期整个叶片表现腐烂症。茎秆发病,病部初呈水渍状,湿度大时有白色菌脓流出。

防治措施:

  针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抗性问题及病原菌的存活场所,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对策。

1 种子消毒。可用0.5%次氯酸钠浸泡种子20分钟,然后进行15分钟的冲洗后再播种,可以有效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温汤浸种,用50℃热水浸种30分钟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2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灌溉,控制棚室的温湿度。采用地膜覆盖的栽培方式,及时排除积水;严格控制棚内的湿度,避免空气湿度过高;尽量避免在清晨叶片湿度较大,露水较多的时候进行整枝打杈、果实采摘等农事操作,防止病原菌跟随操作人员或操作工具传播;此外,还应注意棚内的昼夜温差;连阴寡照天气以及早上棚室湿度较大、结露较多时,减少农事操作;零星发病时尽快拔除中心病株,并带出棚外销毁。

3 科学合理用药 发病前期或初期,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喷雾时尽可能均匀喷到叶片的正、背面;阴雨天气,棚内湿度较大时,可使用精量电动弥粉机配合枯草芽孢杆菌微粉剂进行喷粉防治,在不增加田间湿度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三、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靶斑病等,是由多主棒孢侵染引起的,已经成为黄瓜生产中危害非常严重的病害。黄瓜棒孢叶斑病主要是有3种类型的病斑,小斑型,大斑型,多角形病斑。小斑型,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呈近圆形或稍不规则形,黄褐色,中部颜色稍浅,叶片背面病部稍隆起,黄白色。而大斑型病斑,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灰白色,隐约有轮纹,湿度大时,叶片正、背面均可产生大量灰白色毛絮状物。这种病斑容易与炭疽病相混淆,炭疽病危害叶片也会形成近圆形黄褐色病斑,大小不等,初为水浸状,后期病斑连片,湿度较大时病斑常分泌粉红色凝胶状物质,在湿度较低的情况下,病斑易形成穿孔,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特征来进行区分。

防治措施:1、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从选用适宜当地的抗耐病的优秀品种、培育健壮幼苗、水肥的合理施用、定植后加强管理等措施,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还要注意根据植株长势合理留瓜,不要贪瓜!

2、控制田间湿度 高湿环境是许多病害易与发生的条件,所以我们在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膜下浇水、科学有效的放风、及时整枝落蔓等方式控制田间湿度。

3、消灭初侵染源 科学合理用药 通过彻底清除田园、夏季高温闷棚、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等方式,尽量减少棚室内病原菌。此外,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用药,可用腈菌唑、啶酰菌胺、氟菌·肟菌酯、氟菌·戊唑醇等药剂进行轮换使用,一定不要觉的哪种药效果好,就一直用,这样抗药性会产生很快。





8615226313479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不知大家是不是听说过?听说过也好,没听说过也罢,实话告诉大家,题主所说的,黄瓜上长的哪些黄色小斑点,就是这个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侵染黄瓜,引起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留下的“罪证”。

判定的理由

这里,我们之所以说题主所说的黄瓜上的小黄点,是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侵染危害黄瓜后留下的“罪证”,已经不只是怀疑,而是铁定。究其原因,就是这个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侵染危害黄瓜后,导致黄瓜出现的症状,和题主所说的情况,相同的一样一样,就像是一个模子拖成。

黄瓜受害后的症状,开始就是在黄瓜植株的心叶上出现黄色的小斑点。病情发展后,黄色部分会扩展成花叶、斑驳,并产生浓绿瘤状突起、叶片畸形。有些时候,黄瓜染病叶片上的黄色小斑点,会沿叶脉扩展成星状,或叶脉间褪色,使叶脉呈绿带状。黄瓜瓜条上病轻时,只出现淡黄色圆形小斑点。病重时才会出现浓绿色瘤状突起,形成畸形瓜。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可在种子和被它侵染的病残体上越冬,带菌种子是主要传染源,被病残体污染的土壤也能传毒。条件适宜时,即可侵染黄瓜引起黄瓜发病。健康植株接触感病植株的汁液后,7——12天内就会发病。嫁接、整枝、搭架、摘心等农事作业,都会使病菌进一步传播。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受温度影响,气温16℃时,侵染黄瓜并引起黄瓜发病需要经过2——3周,症状比较轻。28——35℃时,接种一周即可发病。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加强监测,铲除病株。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2006年12月已经列入了我国的检疫对象。杜绝瓜类和砧木种子、种苗传播病毒应该是日常防范的重中之重。发现零星病株,及时铲除。

▪加强栽培管理,做好物理防治。播种前对2年内的种子在70℃下热处理3天,或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晾干备用或直接催芽播种。播种育苗或定植前,温室连作土壤可用90℃以上蒸汽消毒30分钟,或亩用温室用甲烷25——50公斤熏杀。日常管理时,保持田园清洁,铲除杂草。搞好肥水管理,提高黄瓜的抗病性。在农田作业时,避免损伤植株。

▪药剂防治,控制病毒。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800——10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0.5%菇类蛋白多糖3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10天1次,连续使用4——5次。

以上就是关于题主“种植的黄瓜长了一些黄色小斑点,是怎么了呢?该如何防治”的回答。如有什么不同见解,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讨论。关注我的头条号“乡村萤火虫”,每天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知识。谢谢大家的阅读和点赞支持!


乡村萤火虫


黄瓜出现黄色小斑点,可能有以下三种病害:

一、黄瓜霜霉病,一般大棚前沿发病重,症状明显,叶片上有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湿度大时叶背面有灰色或黑色霉层。防治措施:1、科学通风散湿:科学通风,降低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0%以下,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2、及时叶面喷肥:进入结瓜期以后,及时叶面喷肥,提高黄瓜叶片的"碳氮比",增强抗病能力;一般按尿素:白糖:水=1:1:200的比例配制肥液,5-7天1次,连续喷施即可。3、药剂防治:霜霉病发展极快,一旦发现病斑,应及时摘除病叶,并喷药防治;精甲霜 锰锌 68% 水分散粒剂 (金雷)600-800倍液,吡唑醚菌酯 代森联 60% 水分散粒剂(百泰)800-1000倍液。

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叶片受害时,发病初期为水浸状褪绿色病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呈多角形,浅褐色。潮湿时叶背病斑溢出白色菌脓,病斑后期干燥时常穿孔或破碎。叶柄、卷须、果实和茎蔓也可受害,病斑沿茎沟纵向扩展,形成条斑,严重时病茎纵向开裂,染病瓜条有臭味。防治措施:1、及时药剂防治: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并立即喷药防治,5-7天1次,一般每期连喷2-3次即可;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粉3000倍液,喷药应均匀,并以叶片背面为主。

三、黄瓜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是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引起的,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1毫米左右。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防治措施:1、及时清除病蔓、病叶、病株,并带到田外烧毁,减少初浸染源。2、科学浇水,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通风排湿,增加光照,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菌萌发侵入的温度、湿度条件。药剂防治:发病后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或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严重的,加喷铜制剂,可喷施30%硝基腐殖酸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叶面喷雾,轮换交替用药。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的叶面肥效果更好。喷药重点是喷洒中、下部叶片。


云妹儿


黄瓜出现黄色小斑点,可能有以下三种病害:

一、黄瓜霜霉病,一般大棚前沿发病重,症状明显,叶片上有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湿度大时叶背面有灰色或黑色霉层。防治措施:1、科学通风散湿:科学通风,降低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0%以下,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2、及时叶面喷肥:进入结瓜期以后,及时叶面喷肥,提高黄瓜叶片的"碳氮比",增强抗病能力;一般按尿素:白糖:水=1:1:200的比例配制肥液,5-7天1次,连续喷施即可。3、药剂防治:霜霉病发展极快,一旦发现病斑,应及时摘除病叶,并喷药防治;精甲霜 锰锌 68% 水分散粒剂 (金雷)600-800倍液,吡唑醚菌酯 代森联 60% 水分散粒剂(百泰)800-1000倍液。

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叶片受害时,发病初期为水浸状褪绿色病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呈多角形,浅褐色。潮湿时叶背病斑溢出白色菌脓,病斑后期干燥时常穿孔或破碎。叶柄、卷须、果实和茎蔓也可受害,病斑沿茎沟纵向扩展,形成条斑,严重时病茎纵向开裂,染病瓜条有臭味。防治措施:1、及时药剂防治: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并立即喷药防治,5-7天1次,一般每期连喷2-3次即可;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粉3000倍液,喷药应均匀,并以叶片背面为主。

三、黄瓜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是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引起的,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1毫米左右。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防治措施:1、及时清除病蔓、病叶、病株,并带到田外烧毁,减少初浸染源。2、科学浇水,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通风排湿,增加光照,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菌萌发侵入的温度、湿度条件。药剂防治:发病后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或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严重的,加喷铜制剂,可喷施30%硝基腐殖酸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叶面喷雾,轮换交替用药。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的叶面肥效果更好。喷药重点是喷洒中、下部叶片。


睁开眼那一刻


你好!我是寻鲜二记![微笑]种植黄瓜过程中出现叶面有黄点,黄瓜叶面有黄点实际上是得了黄瓜靶斑病,属于一种真菌性病!中温高湿发病严重。[震惊]所以早春和秋延迟栽培过程中严重。深冬反而不严重。昼夜温差大发病尤为严重。该病害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具有不同的表现症状,一般主要有:黄点型和角斑型![机智]那怎么防冶呢!主要措施有:培养健壮根系、叶面喷洒丰收一号、磷酸二氢钾。[笑]预防为主。发病前期可以喷,多菌灵![机智]发病中期、后期可以加重药量,加三唑和多菌灵复合喷雾!但是要控制用量不要出现副作用。[耶]希望能帮到你![祈祷][祈祷]





寻鲜二记


黄瓜出现黄色小斑点,可能有以下三种病害:

一、黄瓜霜霉病,一般大棚前沿发病重,症状明显,叶片上有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湿度大时叶背面有灰色或黑色霉层。防治措施:1、科学通风散湿:科学通风,降低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0%以下,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2、及时叶面喷肥:进入结瓜期以后,及时叶面喷肥,提高黄瓜叶片的"碳氮比",增强抗病能力;一般按尿素:白糖:水=1:1:200的比例配制肥液,5-7天1次,连续喷施即可。3、药剂防治:霜霉病发展极快,一旦发现病斑,应及时摘除病叶,并喷药防治;精甲霜 锰锌 68% 水分散粒剂 (金雷)600-800倍液,吡唑醚菌酯 代森联 60% 水分散粒剂(百泰)800-1000倍液。

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叶片受害时,发病初期为水浸状褪绿色病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呈多角形,浅褐色。潮湿时叶背病斑溢出白色菌脓,病斑后期干燥时常穿孔或破碎。叶柄、卷须、果实和茎蔓也可受害,病斑沿茎沟纵向扩展,形成条斑,严重时病茎纵向开裂,染病瓜条有臭味。防治措施:1、及时药剂防治: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并立即喷药防治,5-7天1次,一般每期连喷2-3次即可;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粉3000倍液,喷药应均匀,并以叶片背面为主。

三、黄瓜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是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引起的,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1毫米左右。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防治措施:1、及时清除病蔓、病叶、病株,并带到田外烧毁,减少初浸染源。2、科学浇水,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通风排湿,增加光照,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菌萌发侵入的温度、湿度条件。药剂防治:发病后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或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严重的,加喷铜制剂,可喷施30%硝基腐殖酸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叶面喷雾,轮换交替用药。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的叶面肥效果更好。喷药重点是喷洒中、下部叶片。


铭芳的农村生活


病斑多呈多角形,黄褐叶背无霉层。如果病害发生重,干枯脱落呈穿孔。病原:丁香假单细胞杆菌黄瓜致病变种,属细菌。用链霉素药喷,叶枯唑药轮换用,中生菌素喷边上。



农业交流


您好!从您发来的照片看,病斑是明显的角斑症状,黄瓜霜霉病和角斑病都是角斑症状,但一般情况下,黄瓜霜霉病叶背有黑霉,而黄瓜角斑病会穿孔。因此,您仔细的观察全棚,有无此症状,如有,就可按确定症状用药,如没有,可将防治霜霉病和角斑病的药剂混用(注意用酸碱性相同的药剂)同时防治,也可用多抗霉素类药剂同时防治细菌和真菌病害。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