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價格戰沒有贏家!只能比誰輸得“更慘”


石油價格戰沒有贏家!只能比誰輸得“更慘”

關於美國,俄羅斯,沙特三者之間的“原油價格”博弈誰將是贏家,或者說在這三家之外誰是真正贏家的問題,肯定會是個見仁見智的話題。而我個人的觀點是:俄羅斯不可能贏;沙特是在拿明天賭市場;美國的股市紅利歸零;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能夠倖免。

一,“價格戰”的導火索

本次價格戰之前,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14個成員國與俄羅斯進行了多輪談判。俗稱“歐佩克+”談判。歐佩克自然是指歐佩克正式成員,而“+”則是指歐佩克盟友。俄羅斯就是歐佩克盟友之一。

談判是在歐佩克總部維也納進行的。談判的主題是“減產”。歐佩克認為,歐佩克和俄羅斯都應該再次減產以維護石油輸出國的共同利益。而俄羅斯則只同意延長過去的減產時間,不接受新的減產計劃。在3月6日的最後一輪談判中,雙方依然態度強硬。於是,徹底“談崩了”!為此,俄羅斯談判代表團憤而離場,揚長而去。

沙特是歐佩克名副其實的“老大”,也是個有點任性的國家。上世紀七十年代,因為阿以衝突的立場問題,沙特為首的歐佩克曾以“石油禁運”的形式“懲罰”了支持以色列的歐美國家。導致美國及歐盟國家遭受了重大損失,使世界經濟備受影響。這也是美國後來介入歐佩克事務,干預能源市場的重要原因。

提到這件往事,是想說明,即便是美國和歐盟,沙特也照樣“敢於”使用石油“武器”。對於俄羅斯的揚長而去,沙特難免會認為尊嚴受到了傷害,再加之對俄羅斯不斷擴大石油市場的擔憂,沙特人決心進行一次“比拼”,看一看誰更“任性”。於是,一場攪動股市,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衝擊的“原油價格戰”打響了。

石油價格戰沒有贏家!只能比誰輸得“更慘”

二,價格戰的“添加劑”

不管是什麼性質的“戰爭”,只要是有了“戰爭”這個字眼,不管戰爭結局如何,雙方都會有所損失。所以說,沙特發起的這場“原油價格”大戰,本來就會對世界經濟造成衝突。而此時,另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戰”也在世界範圍內打響。因為疫情,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意大利近乎“淪陷”,法國軍警“上街執勤”,德國總理默克爾哀嘆遇到了二戰後“最困難時期”,美國更是“一地雞毛”。也許是“天意”,也許只是“巧合”。總之,“價格戰”和“疫情戰”的疊加,更加大了“石油價格戰結局”的不可預測性,更提速了世界經濟的滑坡。

三,石油價格戰的初衷和目的

沙特發動石油價格戰的導火索無疑是與俄羅斯減產談判的不歡而散。但對於沙特的初衷或目的,則有不同的解讀。主要有三種觀點。(1),幫助美國徹底打垮俄羅斯經濟,使俄羅斯沒有能力在中東地緣政治中“攪局”。(2),沙特和俄羅斯“演雙簧”,共同打壓美國的頁岩油開發,以維護傳統石油市場。(3),沙特是為了自己的中東地區“老大”爭奪戰,而對奄奄一息的伊朗經濟踹上“致命一腳”。

石油價格戰沒有贏家!只能比誰輸得“更慘”

四,沙特是在拿明天賭市場

沙特之所以“敢”發動石油價格戰,是因為沙特有這個“能力”,而且可以“穩贏不輸”。原因有四點。(1)沙特的原油儲量和生產能力均是世界前二,綜合指數歐佩克第一。(2)沙特的原油開採成本世界最低,每桶只有8.98美元。(3)沙特的輕質原油質量最好。(4)阿聯酋,伊拉克等歐佩克成員都在力挺和配合沙特的行動。

基於以上四點,不管是俄羅斯還是美國,都不可能在價格戰中戰勝沙特。顯然,如果價格戰繼續打下去,沙特獲得的市場份額肯定會更大。不過,從國際原油市場價格一度跌到22美元來看,沙特無異於是在“殺雞取卵”,畢竟,沙特的石油總有枯竭的時候。故 沙特也無異於是在拿“明天”賭今天的市場。

石油價格戰沒有贏家!只能比誰輸得“更慘”

五,俄羅斯不可能贏

俄羅斯之所以不同意再減產150萬桶(每天),是因為俄羅斯的經濟嚴重滑坡,財政缺口巨大,如果再減產的話,俄羅斯必然會更加“入不敷出”。然而,“開戰”後的實際情況表明,俄羅斯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一來,如果原油價格低於40美元一桶的話,俄羅斯就會出現“財政赤字”,而現在,沙特已經將油價壓低到了22美元一桶。而這已經接近了俄羅斯的開採成本。開採的越多,也就意味著俄羅斯的虧損越大。二來,沙特的原油日產量已經突破1300萬桶,而俄羅斯卻已經無法“跟進”。三來,俄羅斯已經將57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金投入這場價格戰。然而,換來的結果卻是盧布大幅貶值。在最近的4個交易日中,貶值了13%。今年已經貶值了21%。價格戰再打下去的話,俄羅斯會面臨什麼的境況已經“一目瞭然”。

石油價格戰沒有贏家!只能比誰輸得“更慘”

六,美國的股市“紅利”已經歸零

美國共和黨政府自2017年1月20日上臺以來,不惜以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和取消國內的“清潔電工計劃”來扶持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企業的恢復。實施了史上規模最大的“減稅計劃”等經濟刺激政策。換取了近幾年的股市高企,“紅利”頗豐。然而,在石油價格戰和疫情的“雙重打擊”下,美國的頁岩油遭受了“重創”。股市更是暴跌至四次觸發熔斷機制,至18日出現24天內第四次熔斷後,道瓊斯指數暴跌10000點。導致美國近幾年來的股市紅利近乎“一夜之間”歸零。儘管美國擬將投入1.3萬億美元救市。但諸多專家的觀點是,美國經濟已經很難在短時間內起死回生。有專家甚至斷言,美國經濟遭受的重創將超過2008年的經濟危機。

七,雪崩之下沒有“雪花”能夠倖免

在石油價格戰開打以後,有一種觀點認為,即便是沙特,俄羅斯,美國這三大石油輸出國全輸了,石油輸入國肯定會是獲利的一方,甚至認為,美股崩潰了,美國經濟跌倒了,恰恰是這類製造業國家的機會。其實,對於世界經濟這個“大盤”來說,“傾巢之下焉有完卵?”當全世界都沒有了購買力時,賣給誰呢?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可以倖免!所以說,在這次價格戰和疫情的疊加下,沒有贏家,只能比誰輸得“更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