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周瑜”是怎么死的?原来不是气死的,而是重伤病死!

说起中国四大名著,那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三国演义》因沙场征战、权谋迭起而备受男孩子喜欢,李夫子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小伙伴们都记住了里面周瑜的一句感慨: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跟诸葛亮三番两次的斗法,最后失败了。失败的结果很惨烈,吐血而亡,死了。网上有个声音说周瑜其实是孙权给气死的。反正关于周瑜之死,说什么的都有。那么历史真是这样吗?今天李夫子就来跟大家好好聊聊“周瑜”这个人物。

三国时期的“周瑜”是怎么死的?原来不是气死的,而是重伤病死!

不一样的周瑜

不管是三国类的影视剧,还是各类三国题材的游戏,文臣武将里不得不提的就是东吴的周瑜,周瑜的父亲叫周异,当时是首都洛阳的市长,所以周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周瑜本人长得很帅,文学底子也好,音乐、功夫等都十分了得。他在小的时候就跟孙策很要好,21岁起就跟随着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来孙策遇刺身亡,弟弟孙权继任。周瑜带着部队去奔丧,与张昭一起掌控东吴朝政!

建安13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三国志•周瑜传》中记载:“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夸周瑜心胸宽广,很有能力。孙权则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宋徽宗时期还追赠周瑜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武庙就是过去给大臣们塑像,能在里面呆着的都是有能力的大将,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得以立身于武庙,受后人的凭吊,能入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七十二将,说明周瑜本身就有不寻常之处。《三国演义》中把周瑜描绘的小肚鸡肠,所以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先生特意用了“三气周瑜”的桥段,贬低这位美周郎。

三国时期的“周瑜”是怎么死的?原来不是气死的,而是重伤病死!

比如“一气周瑜”在《三国演义》中第51回有记载: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第1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就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摔下马来。“二气周瑜”是刘备的夫人死了之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可没想到孙权的母亲看中了刘备,觉得这个乘龙快婿很棒,不让孙权杀。周瑜就想让刘备长期的跟诸葛亮、关羽、张飞这些人隔开,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夺取天下的雄心,但是失败了。

三国时期的“周瑜”是怎么死的?原来不是气死的,而是重伤病死!

诸葛亮又用计让刘备安然的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让士兵讥讽周瑜,说“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把周瑜气的金疮再次崩裂。“三气周瑜”是最严重的了,直接就气死了。《三国演义》第56回记载: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然而东吴怕养虎为患,所以三番五次要求归还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之后,我们在还荆州为理由,但是迟迟的又不攻取西川,让周瑜气急败坏,就想出了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的主意。不过被诸葛亮看破了,让周瑜被困,又气又急,旧伤复发,周公瑾不治身亡。

三国演义为什么贬低周瑜?

正史上没有这些故事,罗贯中为什么要如此的贬损周瑜呢?差不多有三个原因,一个是为了写书,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是根据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加工而成,那么他所写人物的特点就是老百姓们所想的这些特点。民间有汉室正统的观念,曹操他是篡汉的非正统,民间不承认,那么罗贯中所处的时代是元朝末年,民族压迫很严重,民间就自然而然地痛恨这种非正统,盼望着有像刘备这样正统的人来拯救民众。

第二个原因是《三国演义》尊刘备为正统,那么魏国、吴国就都是伪政权,所以就要把“吴国”的代表性人物周瑜写成心胸狭窄的人。第三个原因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了。诸葛亮是《三国演义》里边的核心人物,在历史上周瑜比诸葛亮成名要早,军事战绩比诸葛亮也辉煌,家庭也比诸葛亮的家和睦,年纪轻轻,一国栋梁,受老板信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能不让人嫉妒吗?所以只能贬损周瑜才能更加烘托诸葛亮的为人。

三国时期的“周瑜”是怎么死的?原来不是气死的,而是重伤病死!

历史上的周瑜

以上是基于那个年代的小说家的想法杜撰的一个三国故事,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什么样的呢?首先在正史上的记载周瑜都是“宽宏大量”。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一个著名的史学家叫“裴松之”,他注引的《江表传》记载:在周瑜正式担任都督之后,孙坚的老部下对周瑜其实是有情绪的。比如老将程普,追随孙坚十几年,后来又跟着孙策和孙权,人家几十年的老资格,凭什么在你这个小孩手里做事?所以说人之常情,这些老将大多有是这种心思。但是身为都督的周瑜没有为这事生气,反而亲自上门拜访,请教各位前辈,人活着就为了活一个心气,周瑜以低姿态来跟这些老将沟通,里子面子都有了,因此最终折服了这些老人,从而深得程普等人的信任。

三国时期的“周瑜”是怎么死的?原来不是气死的,而是重伤病死!

在之前程普对周瑜那是羡慕嫉妒恨,这一沟通,立马好了,程普就说了:“与公瑾相交,如引甘酿,不觉醉也。”什么意思?周瑜看我来了,我跟他一来往,跟他聊天,就跟喝了美酒似的,都醉死我了。所以说跟人打交道,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但是咱换个角度出发,从这件事就能够看出周瑜的人格魅力,所以你要说他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可信吗?《三国志》记载:建安五年,孙策遇刺,临终时把军国大事托付给了孙权。当时孙吴政权所管辖的面积很小,江东的英豪也并没有和孙家建立起君臣关系。关键时刻,首先出面支持孙权的是张昭、周瑜等人。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留在孙权的身边,任中护军,他虽握有重兵,却用君臣之礼对待孙权,同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其他的人自然就不敢有异动了。

三国时期的“周瑜”是怎么死的?原来不是气死的,而是重伤病死!

还有一个故事,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之后,在建安7年,让孙权把儿子送到自己这来做人质。孙权不愿意受制于人,就招集群臣,商量这个事,文武群臣众说纷纭,只有周瑜坚决反对,有理有据,周瑜的这番分析打动了孙权,没有给曹操送人质。这就说明周瑜他不仅宽宏大量,还有勇有谋,不像小说里边设计的那样。那么话又说回来了,他36岁怎么就死了?是不是气死的?

三气周瑜的故事纯属虚构

最广为流传的说法,《三国演义》中记载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但《三国志》可不是这么记载的。刚才也说了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桥段,一气、二气、三气,导致旧伤复发、吐血而亡,临终时说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名言。如果逐一的来分析这个事,不难发现周瑜的死跟诸葛亮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第一气的南郡之战那就是周瑜打下来的,跟诸葛亮没有关系。南郡之战是赤壁之战之后很著名的一场战役。此一战孙刘联盟和曹操一方都有著名的武将参战,孙刘联盟有周瑜、甘宁、吕蒙、关羽、张飞、赵云、曹操这边有曹仁有文聘,南郡之战是孙刘联军继赤壁之后的又一次胜利。

三国时期的“周瑜”是怎么死的?原来不是气死的,而是重伤病死!

周瑜领着东吴的兵马跟曹仁在鏖战期间,关羽率军绝北道,阻截了各路支援南郡的援军。刘备又在这个期间攻占了江南四郡,除了襄阳、樊城,在曹操手中,荆州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刘备所攻取。东吴所攻占的南郡,在鲁肃的建议下,孙权把南郡借给了刘备,刘备就将治所设置在南郡公安。二气周瑜中的嫁妹,这主意也不是周瑜出的,而是孙权,还是心甘情愿的。《三国志》记载,

“权稍畏之,进妹固好”。这还是孙权主动提出来的,刘备跟孙权联姻是三国史上的一件大事。孙权主动提出来嫁妹,就是为了和刘备加强联盟关系,完全是政治因素,就没有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情。

三国时期的“周瑜”是怎么死的?原来不是气死的,而是重伤病死!

三气周瑜的故事,周瑜借道西川攻打荆州,被诸葛亮识破这个计策是有,但跟诸葛亮没关系,当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周瑜就建议孙权说:“曹操刚刚受到挫折,正担心自己内部不稳,我们应该进军攻取蜀地,吞并张鲁,然后跟马超结成联盟。最后咱们再从襄阳北上进攻曹操,北方可定矣。”在三气周瑜的这个时期,周瑜跟孔明就没有打过交道。那时候的诸葛亮让刘备派出去了,去零陵、桂阳、长沙三郡,作后勤保障工作,根本没有跟周瑜碰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庞统。

周瑜被孙权猜忌而亡?

那么周瑜是不是诸葛亮气死的?真凶到底是谁呢?现在还有一种说法说肯定不是诸葛亮,有人认为是让孙权气死的,这个版本说的是赤壁之战后,周瑜名震天下,老百姓都讨论和崇拜东吴周瑜,但是身为主公的孙权却没人搭理,这个情况让孙权心里边不舒服,就开始忌惮周瑜了。另外刘备在面见孙权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这个意思就是说,周瑜文韬武略是万中无一的英才,我看他这个能力和气量不会很长久的做别人手下的大臣。

三国时期的“周瑜”是怎么死的?原来不是气死的,而是重伤病死!

字字诛心,所以很多人就拿这个来推断周瑜死于孙权的猜忌。还有一种说法,赤壁之战以后,周瑜跟孙权建议要抢在刘备之前攻取益州。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但是孙权担心周瑜入川之后拥兵自立,于是就把周瑜的家眷全都抓起来作为人质。那么周瑜在路上就听见这个消息了,气得不行,连忙启程返回东吴,但是心中实在郁结难舒,死在了巴丘。这个说法在历史上好像有一定的依据。陈寿在《三国志•周瑜传》中有这么一个记载:周瑜请求出兵攻打益州,孙权同意了,于是周瑜就快马加鞭回江陵做准备,结果行军到巴丘时就病死了。

周瑜真正的死因

这就说明周瑜确实是打算进攻益州,也确实是死在了巴丘,看起来好像意思差不多,但是《三国志》并没有记载孙权抓他的家眷,连周瑜的死因也不明确,只说是病死的。也就是说孙权气死周瑜这个说法是没有历史依据的。那么这个周瑜是怎么死的呢?作为历史科普文章,肯定不能胡说。所以翻遍了史书,确定周瑜应该不是气死!《三国志•周瑜传》对周瑜的评价是“性度恢廓”,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性情宽宏豁达。而且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周瑜的这个特点,是专门有说明的。“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由此观之,周瑜身为一个心胸豁达的将领,不会因为几句话就气出病来。陈寿在《三国志》有记载说,赤壁之战以后,周瑜率军夺取南郡与曹军对战,结果周瑜在作战中被箭射中了右肋部,伤得很重,只得卧床养病。消息传到曹仁那了,曹仁率大军来犯,周瑜只能在伤病未愈的情况下爬起来,到前线激励士兵才把曹仁打退。右肋这个部位是肺,周瑜的肺也遭受了箭伤,在那个情况下还要上前线督促士兵作战,加上当年一直是交战状态,他长期的舟车劳顿没时间休养,估计最后暴病而亡也是情理之中了。

三国时期的“周瑜”是怎么死的?原来不是气死的,而是重伤病死!

李夫子说

虽然说他不是气死的,但是李夫子又想起网上一句话:“不论世上的路有多窄,唯有心宽的人能通过”。心宽的人承认自己有弱点,明白其他人没有义务向着自己,懂得顺应自然,不会为失败懊恼,不会因失去悲伤。只有心宽的人才能活的长远,所以奉劝所有朋友们,天下事不值得生气,踏踏实实活着比什么都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