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魔芋形態特徵及生長習性,以及高產栽培技術

魔芋屬天南星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營養成分極為豐富,不僅含有大量的葡甘聚糖(簡稱KGM)和17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以及多種不飽和脂肪酸,而且具有消腫、散毒、化痰、通脈、健胃等功能,被廣泛用於食品、醫藥、保健、化工等行業,極具開發價值。魔芋規模化種植時,易發生病害導致減產甚至絕收,掌握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才能獲得高產、優質、高效。

本文作者從整地、選種、田間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闡述了魔芋的高產栽培技術,以指導本地魔芋生產。

寶雞魔芋形態特徵及生長習性,以及高產栽培技術

1形態特徵及生長習性

魔芋為多年生草本,株高可達1m,地上莖酷似帶點的烏梢蛇,複葉呈羽狀,小葉作羽狀分裂,整個枝葉與一根獨幹形成倒伸雨傘。花萼塊莖頂部生出,基部有數個鱗片狀的葉包被,佛焰苞暗紫色,先端急尖。肉穗花序、扁平,較佛焰苞為長,紫褐色,花紫紅色,微臭,漿果球形,熟時黃綠色。花期7~8月份,果期9~10月份。地下莖膨大呈球狀,頂部中央稍下陷,具有3~5條根狀莖,表皮暗褐色,內為白色,有時微紅。葉柄長10~150cm,基部粗0.3~7.0cm,有綠褐色斑塊。全株含一種有毒物質生物鹼,麻手麻口,但經漂白鹼或灰鹼漂煮後即可食用。

寶雞魔芋形態特徵及生長習性,以及高產栽培技術

2栽培技術

2.1地塊選擇與整地

魔芋具有喜肥怕瘦、喜溫怕曬、喜溼怕漬的特性。要因地制宜,適生種植,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緩坡地或平地,以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質地偏輕的砂壤土為佳,土壤pH值6.5~7.5為宜。前茬以選擇玉米、小麥等禾本科作物為最適宜,忌重茬地和前茬是辣椒和菸葉的土地。一般在前茬作物收穫後至上凍前,施足農家底肥趁蜩犁地,地塊空閒過冬,以便有效殺滅地下害蟲。第二年,於第一場春雨後趁墻旋耙平整土地,起壟待種。

2.2土壤消毒

連作地塊與高發病地塊要做好田間消毒,畝用75kg生石灰進行撒施消毒。然後溝施或穴施3%辛硫磷顆粒劑,具體畝用量為2kg,用來預防地下害蟲,蓋上3~5cm的細土後播種。

寶雞魔芋形態特徵及生長習性,以及高產栽培技術

2.3科學施肥

下種前施足底肥,一般畝用腐熟農家肥4500kg,並根據魔芋對N、P、K的要求是6:1:8,因此配合畝施磷肥25kg、硫酸鉀10kg、三元複合肥50kg作底肥。

2.4選種

選用當地適應性強的品種,選上端口平、窩眼小、形如錐狀、無損傷、無病斑、主芽豐滿、隱芽較多、充分發育成熟的球莖做種芋,大小100~300go對不符合標準的魔芋,可切除破損、腐爛的部分,用草木灰、多菌靈、生石灰混合藥劑處理後,進行單獨集中種植。頭年未爛完的帶殼魔芋不能作種用。

2.5種芋分級:嚴格按照種芋規格和大小分級播種,分塊種植,分類培養,嚴防大株(苗)欺小株(苗)。

2.6種芋處理:種芋在播前晾曬1~2d,然後用甲醛、高錳酸鉀在密閉空間燻蒸消毒處理種芋或用50%多菌靈800倍液浸種20~30min,撈出後晾乾備用。

寶雞魔芋形態特徵及生長習性,以及高產栽培技術

2.7適時播種適時播種是魔芋奪取穩產、高產的重要環節,依據魔芋生長特性,要求其地溫穩定在10℃以上,氣溫穩定通過15℃時進行播種;通過多年的生產實踐,寶雞地區魔芋春播最佳時期為4月中上旬。

2.8種植規格:魔芋起壟栽植,壟髙25~30cm,播種時要注意將種芋斜放在溝內,讓雨水能自然流出芽窩,以防芽窩積水感病腐爛,並確保頂芽向上,然後用細土覆蓋。

以寶雞地區,種芋為150g為例:株距60cm,行距40cm,畝種魔芋3000穴,播種深度15~20cm,3行魔芋種一行玉米為其遮陰。具體的種植密度參考見附表。

寶雞魔芋形態特徵及生長習性,以及高產栽培技術

2.9合理間套

魔芋喜陰溼,怕高溫和強光,半遮陰的光照有利於魔芋的生長。所以生產上露地栽培採用魔芋與玉米間作套種模式,以南北向為佳,既可利用高稈作物(玉米)為下層魔芋起廕庇作用,將直射光轉換為散射光,降低土溫,以滿足魔芋對生態環境的要求,又能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加效益,同時還能減少或減輕魔芋病蟲害的發生,實現魔芋高產。

且魔芋種植時需用大量的有機肥,能疏鬆土壤,有利於玉米的根系生長,促使玉米增產增收。另外,為了保證魔芋生長中後期的遮陰效果,將玉米播期調整為魔芋出苗前15~20d為宜。

寶雞魔芋形態特徵及生長習性,以及高產栽培技術

3田間管理

一是在魔芋出苗前20d左右,即5月上旬進行草甘膦化學除草一次,魔芋出苗後只能用人工除草。到6~7月份,魔芋田間相繼生長出許多雜草時,進行第一次中耕(一般三次)除草,保持土壤疏鬆,中耕時應注意勿折傷、踩傷、扭傷魔芋的根莖葉,以免造成爛苗。

每中耕1次,即追肥1次,畝施尿素或硫酸錢等5~7.5kg進行提苗,以增強地上部分長勢,抑制葉片衰老,推遲倒苗期,延長光合作用時間,促進球莖的膨大。天旱時要及時抗旱,尤其出苗前後應保持土壤溼潤,有條件的地方可以使用噴灌或滴灌,有利於防止軟腐病的蔓延。二是防病治蟲,發病盛期為7~8月份。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在病株周圍撒些生石灰粉或硫磺粉,以防病害擴大蔓延。同時,用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甲基託布津500倍液噴霧,每7d1次,連續2~3次即可達到防治效果。蟲害主要為金針蟲、根蛆、線蟲等,用90%的敵百蟲800倍液噴霧,可達到防治效果。

寶雞魔芋形態特徵及生長習性,以及高產栽培技術

4適時採收

魔芋整個生育期為200d左右。當地上莖稈發黃倒苗時,就可收穫。最佳收穫期在10月份倒苗後10d左右,因倒苗後10d內,地下塊莖還可繼續生長。如倒苗後雨水不多,霜雪不大,天氣比較暖和,則收挖時間還可適當延遲,以提高產量。採收時選擇晴天進行,做到輕拿輕放,儘量減少物理損傷。收挖後的魔芋,將好芋和傷芋分開攤晾,待吹乾水氣後,最適宜使種芋水分散失20%~30%,即表皮木質化,韌性增強,脆弱性降低,傷口癒合後在室內地板上或在鋪有防潮物的地面上堆放貯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