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甄嬛传》里的端妃?

鉴知文集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下面我来评述一下《甄嬛传》里的端妃这个角色。

一、出身将门,身份贵重。在《甄嬛传》中,端妃并非出身小门小户,而是出自手握军权的贵族人家 ,甚至让皇帝有些忌惮端妃的母家。端妃和华妃都是手握军权的将门之女,也因为二人的母家,才有了她们共同的生育之殇,因皇帝忌惮二妃的母家,不让二人有运,怕影响江山稳固。为了遏制年庚绕势利,皇帝故意借端妃之手,给华妃送“安胎药”,导致华妃流产,而后华妃强灌端妃红花,也使端妃流产。皇帝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两家将门互相制衡,可见端妃母家势利不容小觑。

二、通透隐忍、睿智沉稳。在端妃的情感世界中,对温宜充满怜惜,对皇帝充满忠贞,它很少参与后宫之间的各种场合,一直称病,尽可能避免后宫之间的争斗,避免与华妃正面冲突,至到甄嬛的出现,她觉得搬倒华妃的时候到了,便有意无意地暗中帮助甄嬛,后来又恰到好处,借势发力引导甄嬛,一针见血地击败安陵容和皇后。在端妃抱病避世的时间里,悄无声息地涅槃重生,看似不争不抢,柔弱淡然,实则盘算已久,等待时机。


麦穗酱


人如其名,当得起一个“端”字,端的是一个静雅端庄,不争不抢的样子。

其实“甄嬛传”里妃嫔们的封号都挺符合个人形象的。

“华”妃,一个华字显出她的富国荣华 。

甄嬛“菀”嫔,一个菀字显出她的特别,同时菀菀类卿,说明她受宠的原因。

沈眉庄“慧”妃,一个惠字,显出她的聪慧机智。

安陵容“鹂”妃,因歌受宠,也显出不过是众人眼中的玩物罢了。

“敬”妃,“欣”嫔,算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人物,最后也算善终。

“丽”嫔,有颜无脑,结局呵呵

“齐”妃,难享齐人之福。

“襄”嫔,心思深沉,步步为营,让人容不下。

“祺”嫔,“富察”贵人,别人的棋子不得善终。

叶澜依“宁”嫔,图的就是一个宁静安详。颂芝“芝”答应,稍一晃而已。

“淳”贵人显得是她的天真烂漫,又富讽刺意味。

“瑛”贵人,美人如斯,却身若浮萍。

“夏”常在,不常在。

“康”常在,无法康常在。





壹發伍


你好,我是影视领域创作者阡陌影视,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我个人认为端妃这一生活的太通透。首先,端妃是将门之后,华妃在死前与甄嬛的那段对话中曾说过,她不相信皇上多年来对她的好是因为她是年羹尧的妹妹,她说端妃也是将门之后。那么问题来了,雍正忌惮年羹尧,利用端妃的手除掉了华妃的孩子,为什么不借别人的手呢,偏偏借的是手握兵权的将门之后的端妃?或许是皇后懂得规避嫌疑,但王府里难道没有其他人了么?华妃曾说因为整个王府里就端妃与世无争她才信她两分,才喝了她端来的安胎药,却打掉了她已成型的男胎,但是雍正作为掌权者,想利用华妃身边人简直易如反掌,毕竟奴才们真正应该衷心的是皇帝,这一点颂芝和流朱都不明白,但华妃身边其他的人呢?太医呢?为何偏偏是端妃呢,华妃性子烈,背后又有年家势力肆无忌惮,这样明显的打掉她的孩子,她能不报复?

年羹尧在华妃因为甄嬛被撤了协理六宫之权时都能立马说出你告诉我她爹是谁我去整他的话,难道会看着自己妹妹失了孩子不闻不问?就算华妃没有灌端妃那碗红花,年家和齐家(端妃名齐月宾)也势必水火不相容,而对于皇帝而言,两家同样手握兵权的人不会相互勾结,并且除了后患,有什么不好的呢,至少已雍正多疑的性子,能睡几天安稳觉了吧?

也许皇帝并没有想到华妃会做出这样极端的举动,但是与他自己并没有什么坏处,这两个人不能生,多的是人想给他生孩子。

而端妃是知道这一切的,可是她爱皇帝,比华妃更爱,年世兰并不知道自己爱了一生的男人是造成自己一生悲剧的罪魁祸首,可是端妃知道。她知道自己不能生是因为给皇帝背了黑锅,也知道皇帝留自己一条命并且登基后封妃一面是愧疚,一面是对她母家势力的安抚,更清楚皇帝多年来对华妃的纵容才造成了她即便身处妃位却处处受尽欺凌,可是她忍了端妃恨年世兰,这样一个隐忍不发的女人在提起华妃时咬牙切齿,可见恨的有多深,但我不知道这恨里有没有对于皇帝和太后的恨,有没有对于命运的无奈。

端妃清楚皇帝对华妃下手的原因,所以她一直安首本分,电视剧中有关端妃母家从未出现过,可是皇帝却尊她为妃,这里对于其母家的考量势必是一大部分,可见母家势力雄厚,可这么硬的后台却没拿出来用,是因为她清楚皇帝忌惮手握兵权的人,华妃就是前车之鉴,而自己母家老实,自己又是多年来疾病缠身老实本分,才能安居一隅,勉强容身,可说到底,造成这一切的是皇帝和权利。

还有一点,是端妃与太后从未打过照面,一次都没有,每次请安端妃都是不去的,而太后也从未去看过端妃,连问候都没有;作为一个在后宫摸爬滚打中站立起来的女人,什么小伎俩她不清楚,何况是华妃那样智障的性子,她清楚端妃背了黑锅,也清楚端妃这些年的凄惨境遇,皇帝不在意这个女人,可是太后为何如此心狠?但凡她或皇帝给了端妃一点维护,端妃都不至于被华妃欺负成这个样子,难道端妃就一点恨意都没有?

接着,甄嬛在第一次去端妃宫苑的时候只有吉祥一个伺候的人,其他人都去哪了?被端妃派出去各地打探消息去了,不然她一个整日参汤不离口半步宫门都不出的人,怎么会对宫内大小事情了如指掌?怎能数次在关键时候救甄嬛与危难,并在最后给了华妃最重的一击,安排人火烧碎玉轩嫁祸给华妃导致皇帝最终下旨赐死她?

她什么都知道,又看起来什么都不知道。

她知道华妃孩子的死,知道年家倒台是迟早的事,知道甄嬛回宫不简单,她甚至一直都怀疑纯元的死与宜修有关,这样缜密的心思,难道真看不出来甄嬛最后在皇帝病重时候的声疾厉色吗?甄嬛说没有她的允许,别人不可以探视皇帝,端妃说她何必这样,可她除此之外,未做任何的反抗,也许是自己势力不如甄嬛,也许是知道皇帝这次势必无力回天,罢了罢了,知不知道终究又如何呢,总之到最后,即便她多爱,也是没有陪伴在皇帝身侧的,不然凭她的身份地位以及对甄嬛的数次相救,她想进趟养心殿看望皇帝还有人敢拦着吗?最后一集甄嬛、敬妃和欣嫔说话时,说:端姐姐又病倒了。是啊,她爱了一生的男人如此死去了,带走了她这一生的隐忍和凄苦,如今这些爱啊恨啊都走了。

端妃这一生,在为人棋子之后变万劫不复却无可奈何,她蛰伏多年除去华妃,稳坐四妃的位置并在最后问鼎端贵妃,万般尊贵却无万千荣宠,终究是做付了。


阡陌影视


端妃是个很有料的角色,知道的最多,隐藏得最深。

一.端妃与皇上

端妃与皇上之间的关系很微妙。

首先端妃肯定是爱皇上的。

劝说皇上放槿汐苏培盛一马,已经完成了任务,临了突然叫住皇上,让皇上喝菊花茶。

皇上听到叮嘱,按了按端妃的肩膀,表示知道了,端妃触摸刚才皇上触碰过的地方,仿佛还有余温,心里是有触动的。

皇后要皇上和6阿哥滴血验亲,端妃说,皇上龙体不可损伤。

虽然这句话最大的助攻,是让甄嬛憋出了让温实初和六阿哥滴血验亲的大招,但也是端妃关心皇上的证明。皇上生病睡着时,甄嬛进去看皇上端妃正在里面哭。

皇上病倒后一直是端妃在照顾。

甄嬛把皇上气到吐血,外面位分低的年轻嫔妃哭成一片,敬妃欣嫔比较淡定,端妃却在那里哭,其他人哭的是皇上都快死了,自己还没投奔到一个好的前程,只有端妃是发自内心的为皇上担忧。

皇上死后端妃也就不出来营业了。

二.端妃与甄嬛

端妃与甄嬛之间的关系也有微妙的地方,首先是二人对彼此的了解。是因为她长得像纯元,因为长得像纯元入选得宠。证明皇上最纯元念念不忘甄嬛。也就能沾纯元的光得宠,这样端妃也就有了报酬的筹码。

三.端妃的宫斗技能

端妃是一个机智的人。不直接参与宫斗却总能有力的推波助澜。

端妃的最强技能是伪隐居,她虽然拉拢了甄嬛。,却让甄嬛不要经常来往。

没有人注意。也就不会有人疑心和对付。

她本性与世无争,加上缠绵病榻,索性给自己立了一个没有动机的人设,一言一行可信度极高。

这样的特点,在有疑心病的皇上面前如鱼得水。


闲来无事看电影2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端妃(齐月宾)是真正的人生赢家,温宜公主尽孝于膝下,她荣封皇贵妃。她的命运,比起大起大落的甄嬛,其实好很多。

然而,她的人生比甄嬛悲剧多了。自己身子被废,被华妃百般折辱生不如死。

最悲剧的是,她爱上了皇帝,却从未得到过皇帝的爱。

甄嬛和华妃再怎么家道中落,至少皇帝心里有过她们。

而她,哪怕只是皇帝一个搭她肩膀的小动作,都能让她的眼神里流露出对爱的满足与渴求。(端妃劝谏皇帝从宽处置槿夕苏培盛对食的片段)

甄嬛传的动容之处,就是即便是小人物也能让人看到小人物的种种不易;即便是反派,也能让人在恨过她们之后发现自己身上最真实的影子。

因为小人物,往往才是社会中最真实的存在。

端妃,其实是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女人,她拥有极强的观察能力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口才,而且极擅隐藏和忍耐。

敬妃也擅长隐忍,但她的忍只是为了自保。

而端妃的隐忍,有明显的区别。

端妃的忍,不是无所作为,而是目标更明确后的伺机而动。

这一点,她和皇后很像。

为了报复华妃,为了一击必杀,她把除吉祥以外的宫女全散布到宫中做耳目。

宜修杀纯元,皇后害富察贵人,甄嬛失子为何伤心。她都尽窥于心。

如果她没有安排耳目。无法解释为什么甄嬛被陷害木薯粉事件时她就如及时雨一般来了;为什么富察贵人一被猫扑倒她就悄悄来皇后宫了。

她的观察能力不必多言。熹贵妃被困在圆明园,皇帝难得和她同枕而眠,她还劝谏皇帝接回甄嬛。因为她看得出,皇帝的心,早已飞到了熹贵妃那里。

富察贵人小产,明明是皇后的杰作,她其实心知肚明。

但她为了报复华妃,故意误导甄嬛此事系华妃所为。把火线转移到华妃身上。

为了让甄嬛也恨华妃,华贵妃让甄嬛罚跪时,她再没有及时雨般出手救助甄嬛。

当然就算她再次出面也救不了甄嬛,一出门反而甄嬛死的更快,所以干脆两败俱伤。让皇帝迁怒于华妃亲手杀了她更好。(当然,她失算了)

她对甄嬛,更多是政治盟友般的利用。

甄嬛在纯元故衣事件后也察觉了,端妃在乎的是她那张纯元脸。

而小说中,火烧碎玉轩事件其实是端妃指使年世兰的太监干的,目的就是嫁祸年世兰致她于死地。

可她却没有事先通知甄嬛。

如果她对甄嬛稍有情义,完全可以事先告知甄嬛,通个气,万一失火烧死了盟友怎么办?

这说明,端妃利用完甄嬛扳倒华妃后,是不在乎甄嬛的死活的。

如果甄嬛死了,正好皇帝就能下狠心杀年氏了。

可能是电视剧为了洗白端妃,就把这个锅甩到了年世兰身上。

但我觉得这个改编逻辑上有一个硬伤。肃喜又不是年世兰心腹,年家已经倒台,肃喜有什么理由为年世兰卖命?受他人指使栽赃陷害更说得通些。

所以眉姐姐死后,甄嬛经常和敬贵妃在一起,甄嬛成为太后后,皇贵太妃也装病不来了。

可见后期,甄嬛把敬妃视为半个眉庄,端妃仅仅只是利益达成一致的合作对象而已。

说得难听些,双方不过是各取所需。

但端妃的实力实在太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封喉见血。

滴血验亲,甄嬛打乱了霏雯阵脚后,她马上说,谁家偷情不避讳着旁人?

潜台词:霏雯又不是甄嬛心腹,只是个小宫女都能天天看到甄嬛和温实初手搭手,可见这纯粹是捕风捉影。

当皇后在水中加白矾被发现后,她那句话是熹端敬三人中最有杀伤力的。

“是啊!您都是皇后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潜台词:母后皇太后还不够,要唯我独尊一个皇太后才舒服。

甄嬛小产嫁祸皇后,皇帝问端敬两人听见什么?

她的回话很有心理暗示作用,我只听见熹贵妃说什么害怕啊之类的话!

潜台词:是皇后言语威胁了甄嬛!

我估计皇后凉凉后悔死了,早知如此,当年害端妃被灌红花后,直接下药害死她算了。留端妃至今,竟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端妃拉偏架比敬妃要强多了。敬妃和甄嬛走得太近,说话难免被皇帝怀疑有私心。

而端妃和甄嬛若即若离,说话自然更中肯些。(表面看来)

这就是为什么甄嬛宁愿自己不当皇贵妃,也要让给端妃拉拢她的缘故。

当年端妃被灌红花,皇后虽说也是幕后黑手之一。但归根结底这是皇帝太后的主意,皇后只是执行人而已。

君要臣死,臣不死也要死。端妃相较而言最恨的是华妃。

如果不是甄嬛给足了利益的前提下,她犯不着冒险坑皇后。

其实,我个人有个大胆的猜测,端妃被灌红花导致不育,也是皇帝太后故意为之。

小说中,端妃的父亲是手握兵权的齐不迟,和华妃屡立战功的父兄一个性质。华妃端妃两人都生不出儿子,皇帝的位置就坐的更稳。

而且华妃端妃水火不容,她们的母家自然也会在朝堂上恶斗,皇帝乐见其成。

如果我这个大胆的猜测成立。我只能说,

你要是碰上这样的男方家庭,早早离婚抛弃渣男才是上策!

我只是可惜了端妃,和华妃一样,成为了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居然被自己的枕边人设计了。

她再怎么把一副死局打成活局,也逃不过,被心爱之人真情辜负的下场。

大家别光顾着感谢收藏,写冷门话题本就无人问津,求求路过的知友们赏个赞,鼓励鼓励我吧!






综艺影视娱乐秀


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端妃是真正的人生赢家,温宜公主尽孝于膝下,她荣封皇贵妃。她的命运,比起大起大落的甄嬛,其实好很多。

一:端妃,是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女人,她拥有极强的观察能力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口才,而且极擅隐藏和忍耐。

二:一碗红花,断送了端妃的所有,但是凭借她的聪明终于将华妃也拖下了台,她和甄嬛的关系更多是政治盟友,都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但是端妃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定有事情发生。

三:端皇的命运也算是最好的一个了,她是最早嫁给雍正的人,只比皇帝小九岁。最初入府,身份不高,只是服侍人的“格格”,后来一点点晋封,生下儿子弘昼被升为妃。耿氏的性格非常平静,包容,历史记载雍正最喜欢与她小酌饮酒,偶尔还会下棋,散步,是一个不依靠争宠存活的女子,这与《甄嬛传》的设定相同,剧里皇帝也是很喜欢与她下棋聊天。乾隆继位以后,对她非常尊敬,多次为她追加封号,直至“皇考贵太妃”。

最后,不得不说,弘历的老人缘特别好,除了自己母亲活到八十六岁,这位太妃也活到九十六岁,可以说结局非常美满了。





一只鼠


说起 甄嬛传 大家都应该看过吧 我们来说说剧中最大的赢家吧

端妃身上发生的事情,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可以说是生命中最沉重的痛。可是她却拖着羸弱的身体坚强的存活着,为的就是报仇。她是进宫最早的妃子,却一直位居妃位,为皇上背下黑锅,导致终生无子,她也没有任何的怨言和要求。我想,除了报仇之外,她最想要的其实就是像敬妃一样平平静静的生活了。

在电视剧《甄嬛传》最后,皇帝驾崩了,甄嬛即使当上了太后,但依然还是陷在后宫斗争的漩涡里,不可自拔。而端妃不仅大仇得报,还有了女儿,地位也是仅次于甄嬛,后半生完全可以过顺心日子了。敬妃虽然和端妃的情况类似,但是毕竟她养的女儿胧月公主,是甄嬛的亲生女儿,而端妃抚养的温宜公主,却永远不知道自己亲生母亲是谁。所以,端妃绝对是最大的赢家!

端妃是皇帝人生中的第一个女人,比纯元、宜修更早遇到皇帝,甚至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但是随着一个个新人的出现,时间的流逝,感情渐渐被消磨。尤其是当皇帝宠幸华妃,将一碗红花硬灌进端妃肚子里,导致她一辈子没办法生育的时候,端妃已经彻底对皇帝死心。虽然端妃一直只想报复华妃,但是不可能一点都不怨恨皇帝。最后,皇帝驾崩了,端妃彻底了断了对皇帝的怨恨,又不用和甄嬛一样,继续在后宫里争来斗去,生活已经完全由她自己掌控,这才是赢家!





JJ娱乐圈


如何评价《甄嬛传》里的端妃,我个人认为不能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来概括,至少有以下三点需要说明:

其一,端妃是个复仇的女人。虽然她整日病着,但她一刻也没有忘记向华妃复仇。当她第一眼见到甄嬛时,她知道,她的复仇充满了希望,那就是通过甄嬛扳倒华妃,后来果然如愿。这说明,端妃是个慧眼识珠的人。

其二,端妃是个重情的女人。不管皇上对她如何,她对皇上的感情始终没变,最后当皇上驾崩后,她是哭得最为伤心的一个。她也非常珍惜她和甄嬛之间的姐妹情谊。

其三,她是个有爱心的女人。这主要体现在她抚养曹琴默的女儿温宜公主上,虽然曹琴默一直是华妃身边的人。她对池孩子的爱是真情流露的,没有丝毫掺假的成分。

端妃的性格是立体的,形象是丰满的,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她还是一个非常有主见有智慧有谋略的人,不然的话,甄嬛也不会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去向她讨教。总之,一句话,端妃是个值得同情的女人,在剧中她其实是一个受害者。


光华的小说铺子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端妃是真正的人生赢家,温宜公主尽孝于膝下,她荣封皇贵妃。她的命运,比起大起大落的甄嬛,其实好很多。然而,她的人生比甄嬛悲剧多了。自己身子被废,被华妃百般折辱生不如死。最悲剧的是,她爱上了皇帝,却从未得到过皇帝的爱。甄嬛和华妃再怎么家道中落,至少皇帝心里有过她们。而她,哪怕只是皇帝一个搭她肩膀的小动作,都能让她的眼神里流露出对爱的满足与渴求。

甄嬛传的动容之处,就是即便是小人物也能让人看到小人物的种种不易;即便是反派,也能让人在恨过她们之后发现自己身上最真实的影子。因为小人物,往往才是社会中最真实的存在。端妃,其实是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女人,她拥有极强的观察能力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口才,而且极擅隐藏和忍耐。敬妃也擅长隐忍,但她的忍只是为了自保。而端妃的隐忍,有明显的区别。

端妃的忍,不是无所作为,而是目标更明确后的伺机而动。这一点,她和皇后很像。为了报复华妃,为了一击必杀,她把除吉祥以外的宫女全散布到宫中做耳目。宜修杀纯元,皇后害富察贵人,甄嬛失子为何伤心。她都尽窥于心。

如果她没有安排耳目。无法解释为什么甄嬛被陷害木薯粉事件时她就如及时雨一般来了;为什么富察贵人一被猫扑倒她就悄悄来皇后宫了。她的观察能力不必多言。熹贵妃被困在圆明园,皇帝难得和她同枕而眠,她还劝谏皇帝接回甄嬛。因为她看得出,皇帝的心,早已飞到了熹贵妃那里。富察贵人小产,明明是皇后的杰作,她其实心知肚明。

但她为了报复华妃,故意误导甄嬛此事系华妃所为。把火线转移到华妃身上。为了让甄嬛也恨华妃,华贵妃让甄嬛罚跪时,她再没有及时雨般出手救助甄嬛。当然就算她再次出面也救不了甄嬛,一出门反而甄嬛死的更快,所以干脆两败俱伤。让皇帝迁怒于华妃亲手杀了她更好。(当然,她失算了)她对甄嬛,更多是政治盟友般的利用。甄嬛在纯元故衣事件后也察觉了,端妃在乎的是她那张纯元脸。

而小说中,火烧碎玉轩事件其实是端妃指使年世兰的太监干的,目的就是嫁祸年世兰致她于死地。可她却没有事先通知甄嬛。如果她对甄嬛稍有情义,完全可以事先告知甄嬛,通个气,万一失火烧死了盟友怎么办这说明,端妃利用完甄嬛扳倒华妃后,是不在乎甄嬛的死活的。如果甄嬛死了,正好皇帝就能下狠心杀年氏了。


君心与我心


端妃是将门之女,跟华妃一样家世比较显赫,但她的性子却与华妃截然不同,华妃曾经说过,当时王府里就只有端妃与世无争,所以自己才会毫不怀疑地喝下端妃送来的安胎药。但是没想到这居然是堕胎药,而端妃也因此被华妃灌了红花,从此再不能生育,华妃此后定期的折磨也让端妃的身子一直都未好转。

但是端妃绝对不是一个甘心在自己宫中养病的人,她一心想要东山再起,找到可以对付华妃的人,所以她在宫中各个地方安插眼线,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端妃身居妃位,但身边却只有一个吉祥,因为其他人都被派出去做卧底了。之后,端妃便发现了与纯元皇后相貌十分相似的甄嬛,于是想借助甄嬛之力,先除掉害自己不能生育的华妃,再除掉让自己送药的皇后。

这是一个长久的计划,端妃先是事事帮助甄嬛,在温宜公主木薯粉事件中,所有证据都指向是甄嬛所为,这时候端妃主动站出来说那晚是甄嬛与自己相谈甚欢,才耽误了些时辰,而皇上也知道,甄嬛与端妃素不相识,没有必要替她撒谎,于是甄嬛的罪名洗脱。

后来的滴血验亲事件,端妃一开始并没有说什么,直到甄嬛指出斐雯撒谎端妃才站出来替甄嬛说话。这一举动说明端妃十分懂得审时夺度,在甄嬛并没有洗脱与温实初奸情的嫌疑时,端妃按兵不动,生怕贸然求情伤及自己,但是甄嬛一旦嫌疑洗清,端妃立刻跳出来为甄嬛作证,还顺便质问皇后。

其实小说中还有一个细节在电视剧中没有拍出来,华妃失势,年家倒台后,华妃派小太监去碎玉轩放火,但在小说中,这把火其实是端妃放的,我们可以理解端妃是为了嫁祸给华妃,但在放火之前,端妃并没有事先告知甄嬛,可见华妃失势后,甄嬛这个表面盟友的生死对于端妃来说已经无关紧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