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將在香港二次上市,幕後有何玄機?值得一探!

根據港媒報道,京東已與包括瑞銀及美銀在內的投行接洽探討在香港資本市場第二上市,最快將於年底完成。

目前京東的回應是不予置評。

京東在2014年5月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目前市值約582億美元。

京東將在香港二次上市,幕後有何玄機?值得一探!


那麼問題來了,在美國上市的京東為何要尋求在香港二次上市呢?

1 阿里巴巴的示範效應

2019年11月,阿里巴巴(9988.HK)赴港二次上市後,被指將掀起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的潮流。

京東將在香港二次上市,幕後有何玄機?值得一探!


阿里巴巴在港股二次上市,勢必會帶動包括京東在內的在美中概股。畢竟別人都已經把路鋪好了,照著走就是了。

2 港股夠活躍

普華永道發佈報告稱,2020年香港IPO市場將繼續活躍,將會有更多的新經濟企業受惠於上市條規的變更而選擇香港上市,預計全年集資總額可達2300億-2600億港元。香港將繼續鞏固其作為亞洲地區最主要的首次上市集資中心的地位。由於阿里巴巴的迴歸,不少中概股也在觀望兩地上市的機會,有望為香港市場帶來更多的IPO項目。

3 新競爭需要糧草

如今移動互聯網、電商的競爭都已經白熱化,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之間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不僅如此,電商之外,還得佈局新零售、雲計算、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物流、以及其他創新業務,除了金融科技等少數領域之外,其他的項目都還在投資期,也即是虧損期,需要盈利還得通過持續的投入。

此時,在香港二次上市,融資是儲備糧草的好辦法。

4 存量競爭時代來臨

阿里巴巴在中國零售市場移動月活躍用戶為8億,京東則是接近4億,拼多多則是4.5億左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的總人口數則是13.95億,網民數在10億左右。增量時代快到頂了。

中國的人口紅利一直是電商,乃至整個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的基石。

根據中信證券在一份研報中估算,按照當期營銷費用/新增活躍用戶推算,阿里巴巴獲客成本已經高達535元人民幣/人,而走下沉路線拼多多同樣高達153元/人。獲客成本令人咋舌。華創證券在一份研報中判斷,移動購物滲透率已經超過70%,未來增長空間相對有限,人口紅利趨於尾聲。

增量時代競爭對手之間彼此沒有交集的時代結束了,未來的存量競爭必然是短兵相接,甚至不排除通過補貼留出老用戶,通過補貼換取新用戶。

存量時代的來臨,勢必要求企業準備足夠的彈藥。

5 融資成本更低

資本市場永遠是逐利的,而且永遠不嫌自己手裡的錢多,能通過上市或者二次上市,甚至是發債券或者銀行貸款獲得資金,只要成本更低,企業都是樂意嘗試的。即便現金流超級高的蘋果公司也還在通過發行債券低成本獲取資金呢。

更何況京東的現金儲備還遠遠不及市值過萬億美元的蘋果公司。

京東將在香港二次上市,幕後有何玄機?值得一探!


6 想要回歸中國資本市場

不管是貿易戰,還是新冠肺炎,都對包括京東在內的中概股充滿變數,如果能回到香港市場,不失為一種保險的做法。

7 美國對科技股,尤其是中概股不夠友好

美國投資者對科技股比較謹慎,甚至是苛刻,包括谷歌、facebook在內的公司都曾因為隱私等問題遭受職責甚至罰款,京東也可能面臨這樣的問題。甚至隨著京東平臺化戰略,第三方商家越來越多,也不得不面臨假貨問題,而此問題也正是阿里巴巴頭疼的問題。也即是阿里巴巴走過的坑,京東也得走一遍。馬雲和劉強東都得變成當初自己討厭的樣子。不過識時務者才是狠角色。

8相應號召

國家層面也希望優質科技股迴歸內地或港股資本市場,京東如果迴歸,也是響應號召。

9時機問題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活動與市場表現帶來影響,目前是不是二次上市的好時機仍有待探討。

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