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洪渡鎮:駐村幹部施展“十八般武藝”,著力美化農村人居環境

“這批駐村幹部真是好樣兒的,不怕吃苦,不搞虛的,實實在在為我們老百姓搞生產、謀發展,搞脫貧,謀幸福,我活了大半輩子,第一次看到幹部這樣搞……”洞子溪村貧困群眾陳慶強逢人便舉起大拇指稱讚到,駐村攻堅隊沉下身心,紮根基層,急群眾之所急,盼群眾之所盼,贏得了群眾的高度認可。

沿河洪渡镇:驻村干部施展“十八般武艺”,着力美化农村人居环境

駐村幹部齊心協力拆除老舊危房

像洞子溪村這樣“擼起袖子和得了砂漿、扛起鋤頭挖得了土、拿起方案幹得了項目”的能挑能背、能文能武的駐村攻堅隊,在洪渡鎮共有7支,他們的進駐給每個村都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給村莊帶來了生機與活力,讓貧困群眾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近日,為了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洪渡鎮駐村幹部化身為“泥水工”、“背篼人”、“撿瓦匠”、“環衛工人”,使出渾身解數,施展“十八般武藝”,親自幹、帶頭幹、幫著幹、引著幹,帶動群眾一起拆除舊房、硬化入戶路、修繕透風漏雨房屋、清理旮旮角角的垃圾,鎮村人居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大大增強了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沿河洪渡镇:驻村干部施展“十八般武艺”,着力美化农村人居环境

駐村隊員背水泥

“他們幫我把入戶路、房前屋後都硬化了,幫我撿瓦、安裝窗子,給我送來衣櫃、被褥、衣服,幫我收拾屋裡的衛生,時常來看我,還會陪我吃飯...他們不是我親兒子,但比親兒子還要親。”提到洞子溪村駐村幹部,78歲的獨居老人田仁秀哽咽地說道。

像田仁秀這樣的獨居老人是駐村幹部重點關心的對象,他們三天兩頭都會去入戶看望,幫到幹活,關心老人的身體和生活情況。在這次人居環境中綜合整治中,雖然政府免費提供了水泥沙石,獨居老人戶和弱勞動力戶卻無力轉運材料用以硬化房前屋後或修繕房屋,駐村幹部們看在眼裡,就自發地行動起來,挽起衣袖、捲起褲腳、穿上“桶桶鞋”,扛水泥、背沙石、架板子、和砂漿、抹地坪、撒泡灰,一道道程序,一絲不苟,一滴滴汗水,浸潤民心。

沿河洪渡镇:驻村干部施展“十八般武艺”,着力美化农村人居环境

砂石磨痛了他的肩膀,但他一直堅持幫忙做好各項工作

“老洪渡組地處偏僻,儘管村村通水泥路已經修到門口,但入戶路卻是坑坑窪窪,一到雨季泥濘不堪,出行困難。在這個組居住的大都是老年人,勞力不夠,剛好有這個政策,我們就商量著來幫助他們把這條入戶路硬化了。”洪渡社區指揮長劉鳳英放下肩上扛著的水泥,一邊擦著汗水一邊對筆者說道,“我們是駐村幹部,是黨員,就要亮出我們的身份,展示出我們的風采,踏踏實實為群眾辦實事,等到脫貧攻堅結束後,我希望我們都能說出‘我真心真意地付出了,無愧於這場脫貧攻堅戰!’”

沿河洪渡镇:驻村干部施展“十八般武艺”,着力美化农村人居环境

你在前面用力拉,我在後面幫忙推,駐村隊員合力拉砂石

朝陽下,劉鳳英同志帶著十幾名駐村幹部揮汗如雨,與村民一起鋪墊沙石,攪拌水泥,一片繁忙,一條200餘米的入戶路預計在兩天內完工。在歡聲笑語聲中,群眾們紛紛稱讚洪渡社區的女駐村幹部們巾幗不讓鬚眉。

沿河洪渡镇:驻村干部施展“十八般武艺”,着力美化农村人居环境

駐村隊員變身撿瓦匠,女幹部也能“飛簷走壁”

這樣熱火朝天的場景在洪渡鎮各村隨處可見,3月份來,在駐村幹部的帶領下,洪渡鎮完成了透風漏雨整治36戶,易地扶貧搬遷舊房拆除54戶,已實施房前屋後硬化600餘戶和入戶路硬化50餘戶,清理了垃圾死角20餘處。農村人居環境煥然一新、整潔有序,這一個個村民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更增添了村民投身人居環境整治的熱情,刷新了“美麗鄉村”顏值,增強了洪渡群眾的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