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折點的世界下,未來所有的行業都值得重做一遍

轉折點的世界下,未來所有的行業都值得重做一遍


疫情成了一次壓力測試,中國企業家和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開始瞭解到中國經濟真正的軟肋在哪裡,並迫切希望加以改變。


就在這個時間節點,“新基建”火了,從宏觀經濟學家到中小企業、再到A股散戶,都在熱議。國家自上而下、全力推動的新基建,以硬核科技補短板、促增長。為此,已經在全國各省啟動新基建的投入,包括5G、人工智能、物聯網、特高壓、大數據、工業物聯網等。


丘吉爾曾說,“這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而僅僅是開始的結束!”這句話用在當下,很好地吻合了時代。下一個十年,既是人們的恐懼所繫,也是慾望所在。你的對手不是友商,是時代。


事實上,我們正處在“崛起的超級聚變時代”,未來,所有的行業都值得重新做一遍。以下,Enjoy:


何振紅、劉夢羽 | 作者


01

處於轉折點的世界


“處於轉折點的世界”,是經濟學家卡洛塔·佩雷斯(Carlota Perez)在《技術革命與金融資本:泡沫與黃金時代的動力學》一書中所做的判斷。她認為,互聯網泡沫破滅後,不管是從模型還是從現實來看,信息技術及互聯網革命已經走向了尾聲—枯竭和動盪已經出現,經濟發展迫切需要下一個技術革命來推動,世界處於變革的轉折點。


隨著智能技術步入爆發階段,一場針對未來的戰爭正拉開序幕,商業競爭也旋即進入下一個戰場。智能時代的到來,是以舊引擎日漸衰竭為標誌的。最突出的表現是互聯網巨頭BAT(百度、阿里、騰訊)強勁的發展勢頭背後難掩的焦慮。


不經意間,它們用20年時間在搜索、電商和社交領域壘起來的護城河開始被一點一點地瓦解,TMD(今日頭條、美團和滴滴)以及無數垂直領域的創業公司用自己的崛起,一次次地衝擊BAT的邊界。激戰之中,BAT依靠互聯網這個引擎建立起的防線已被撕裂,產業生態在多層次的競爭中不斷被重塑。


2016年10月,馬雲在雲棲大會上高喊“中國製造升級的關鍵是智能化”,只有跟互聯網公司攜起手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去實現按需定製,從B2C走向C2B,才是製造公司的方向。馬雲的話,與其說是給製造公司的啟發,倒不如說是給自己的警示。他強調,“從明年開始,阿里巴巴將不再提電子商務,因為那只是擺渡的船”“我們擔心的是對明天的恐懼和對今天的依賴”。一年後,在2017年世界物聯網無錫峰會上,馬雲說得更加直白:“沒有互聯網的製造業沒有希望,沒有製造業的互聯網更沒有希望。”


2014年,李彥宏坐鎮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節目,引發一波猜測:不喜熱鬧的他為什麼要參加電視節目?隨後謎底漸漸揭開,百度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度”在《最強大腦》人機大戰中嶄露頭角。近年來,李彥宏不停地為人工智能鼓與呼,先是提出設立“中國大腦”的政協提案,後因乘坐無人駕駛汽車上北五環吃罰單,再到2019年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智能經濟論”,一副“AI先生”的姿態。儘管如此,他仍然難以擺脫“百度掉隊了”的質疑聲。


在這個臨界點,機器開始具備設計人工智能的能力。在這個臨界點之前, “海平面”的上升是由人類對機器的改進所引起的,但在這個臨界點之後,“海平面”的上升可能會由機器改進機器的過程推動,其速度可能比人類改進機器的速度要快很多,所有的“陸地”都會被淹沒在水下。


或許,“海平面”淹沒的速度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快,快到企業一切安好卻竟然已經危機四伏。如同柯達,2000年是柯達歷史上最好的財年,許多業績數據都處於歷史頂點,柯達時任CEO非常興奮地說,“我非常高興,我們破了世界紀錄。”但是,結局大家都知道了,發明了數碼相機的柯達被數碼技術顛覆了,而他們原本有機會成為數碼市場的領導者。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也是在渾然不覺中走向衰落的。1985年,他們曾委託麥肯錫就“2000年會有多少人使用手機”進行市場調研和預測。麥肯錫的結論是:15年後會有90萬。


事實上,2000年手機用戶已超過1個億。兩個數據差了近120倍!對市場的誤判不僅讓 AT&T失去了幾萬億美元的市場機會,還讓其跌出全球電信巨頭行列。


柯達、AT&T的經歷警示人們,當舊引擎顯露衰落之象時,企業若不能及時洞察並採取行動,隨時都有毀滅之虞,哪怕是行業巨頭。


彼得·德魯克曾諄諄告誡:在動盪的時代,動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沿用舊的邏輯。


轉折點的世界下,未來所有的行業都值得重做一遍


02

一切才剛剛開始


作為一種“超級聚變”系統,“雲+AI+5G”引領的產業智能革命才剛拉開序幕,“所有行業都要重新做一遍”的判斷,經過消費智能的破題之後,在產業智能階段將被繼續書寫,不同的是,深度、廣度、裂度都要深得多。


“雲+AI+5G超級聚變”迅速演進著“總體大於部分”的商業邏輯,協同價值凸顯。企業可以在雲裡構建供應鏈,數據通過算法進行協同,搭建需求與供應間的連接,提供個性化服務。在這樣的閉環裡,5G、雲、AI、終端、邊緣及IoT不斷走向智能。


在人機大戰的歷史上,最驚心動魄的當屬1997年“深藍”與加里·卡斯帕羅夫(Garry Kasparov)之間的對弈。前者是美國IBM公司生產的一臺超級國際象棋電腦,後者是國際象棋冠軍。在正常時限的比賽中,“深藍”以2勝3平1負的成績贏得了比賽。“深藍”的智慧來自於人類棋手智慧的滋養。比賽前,“深藍”被輸入了優秀棋手的200多萬種對局。雖然“深藍”在世界超級電腦中只排第259位,可其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2億步棋,遠非人類可以比擬。


2016年,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開發的AI圍棋程序AlphaGo再次顯示了“機器大腦”的威力。它先後擊敗了人類職業圍棋冠軍李世石和柯潔。AlphaGo的工作原理是“深度學習”,即通過構建多層的人工神經網絡,用類似人類識別圖片的方法,反覆學習數百萬人類圍棋棋譜,訓練出由落子選擇器和棋局評估器組成的神經網絡“大腦”。


AlphaGo Zero更厲害。2019年10月DeepMind在《自然》(Nature)雜誌發表文章稱,最終版圍棋程序AlphaGo Zero已經以100 : 0的戰績擊敗了原來的AlphaGo。AlphaGo Zero通過自我對弈來訓練神經網絡,不再需要學習人類棋譜數據。出人意料的是,在高頻的自我對弈中,它發現了圍棋的遊戲規則,並創造出新策略。


很明顯,AlphaGo Zero下棋的“思路”既不同於“深藍”,也不同於人類。當它自我對弈時,通用處理器(CPU)和圖形處理器(GPU)同時進行網絡計算與蒙特卡洛樹形搜索,這種算力令人類難望其項背。


在為AlphaGo Zero的勝利驚呼之時,也引發了我們對另外一個命題—知識經濟的思考。


華為公司產業戰略與政策部部長李力認為,知識經濟時代最大的特徵是知識爆炸。蒸汽機和電力滿足了大規模批量生產的基本條件,計算機和互聯網則構建了大規模定製化生產的基礎,導致生產方式轉型過程中出現了大量問題,通過解決這些問題產生了大量知識,這就是知識爆炸、信息爆炸的本質。


但是,AI的出現改變了遊戲規則。AI的特點是:直接算出最終的正確答案,而忽略一切中間過程。知識經濟時代所解決的問題絕大多數都是中間過程中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於AI來說沒有意義,所以大量的知識也就突然變得沒有意義了。回過頭來看AlphaGo案例,這一點就看得非常清楚:4000多年圍棋文明積累的知識在AlphaGo面前是沒有什麼意義的。簡單點說,AI可以把知識經濟時代創造的絕大多數知識的經濟價值直接歸零!


知識經濟,說白了,就是經濟增長靠知識拉動,而不是僅僅依靠傳統的原料、能源和勞動力等物質基礎。當然,這裡說的知識指的是創新能力,特別是科技創新能力。在工業化、信息化的進程中,經濟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拓展,人類遇到前所未有的難題,在攻堅克難中產生大量的知識。有人大膽地推算,“全世界的知識總量每隔7~10年就會翻一番”,並稱之為“知識爆炸”。


AlphaGo走出了知識經濟的另外一條道路。


讓我們來細察AlphaGo下棋的“思路”和工作機理:在學習了人類千萬盤棋局後,它不再像人類那樣用圍棋規則去推導棋局的下一步,而是採用搜索算法和基於深度學習的模式識別,依託“大腦”裡的落子選擇器和棋局評估器優化出一個結果,直接落子。可以想象,若這種不問過程直達結果的“思維”成為人工智能的標配,必將顛覆知識經濟的存在。


“機器可以思考嗎?”面對這個問題,丹麥計算機科學家迪克斯特拉(Dijkstra)機智地反問:“潛艇會游泳嗎?”潛艇不會像魚兒或者人類那樣擺身姿游泳,但並不妨礙它擁有超強的水下能力。


這就是AlphaGo的隱喻:人工智能不斷幫助人類解決問題,卻不像人類那樣思考。這意味著在智能革命中,人類過往的知識、經驗、思維模式、行動方法都有可能被推倒重來,或直接跳過。知識經濟會不會被終結?也許會,也許不會,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人類能否將它變成一次躍升,變成自己前行中的上升螺旋。


如果每行每業都有一個AlphaGo,世界將會怎樣?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更是不能錯過的大好機會。


轉折點的世界下,未來所有的行業都值得重做一遍


03

崛起的“超級聚變時代”


布氏遊蟻是一種生活在南美洲的行軍蟻。它們喜歡群體生活,從來不單獨行動,無論是偵察覓食還是帶食回營,總是浩浩蕩蕩結成蟻團。


生物學家奈傑爾·弗蘭克斯發現,單個行軍蟻是已知的行為最簡單的生物,它幾乎沒有視力,也沒什麼智能,只是受遺傳天性驅使尋找食物,對同伴釋放的化學信號做出簡單反應。如果將100只行軍蟻放在一個平面上,它們會不斷往外繞圈直到體力耗盡而死。


然而,如果將100萬隻行軍蟻放到一起,它們就會組成一個整體,變成具有“群體智能”的“超生物”—沒有誰掌握這支軍隊,不存在指揮官,但蟻團以扇形方式行進,一路所向披靡,吃掉遇到的一切獵物。晚間,行軍蟻會修築庇護所—工蟻連在一起組成球體,幼蟻和蟻后被圍在中間保護起來。天亮後,蟻球散開,行軍蟻各就各位進行白天的行軍。


“群體智能”是一種非常奇妙的現象,是機器智能與人腦智能的有效結合體,它模仿的是基於5G技術和互聯網連接起來的眾多機器和人群,是把人的靈活性和機器的準確性糅合而成的智能。如果人類想在群體智能的應用場景,如無人諮詢、網聯車、無人海運系統等領域取得突破,必須充分發揮“雲+AI+5G超級聚變”的作用。


每一個時代都會造就偉大的企業。


如果說,蘋果靠“智能手機+iOS操作系統+App Store上豐富的第三方App”平臺,構築起了消費互聯的生態,成為消費智能時代的引領者,那在產業智能時代,華為公司因為產品和技術最先進,5G商用合同最多,專利數量最多,同時擁有領先的5G芯片,被市場廣泛看好。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智能革命不斷深化,隨著主戰場從消費智能遷向產業智能,華為將憑著“雲+AI+5G超級聚變”成為產業智能時代的領導者。從蘋果時代到華為時代,一幅令人興奮的智能革命路線圖逐漸展開。


當然,智能時代的機會絕不只屬於華為,大、小公司機會均等,大公司深耕平臺,用新的知識生產工具賦能產業,小公司在垂直領域硬核創新,兩者協同發展。


轉折點的世界下,未來所有的行業都值得重做一遍


04

所有行業都重新做一遍


有一個未來場景十分有趣:寬闊的馬路上,女生在前面優雅地行走,一個男子緊隨其後。安裝在路邊的智能攝像頭,根據男子的步態、與女生的距離,通過邊緣計算,能夠判斷出男子是否存有歹心,一旦發現異常,攝像頭就會立即發出指令,呼叫警察。


這個場景既是“雲+AI+5G超級聚變”的典型應用,也是商業邏輯的豐富集合。有商業頭腦的企業家能從中找出自己賺錢的方法。而且,“雲+AI+5G”的商業邏輯不止於此。


讓我們來回顧商業邏輯演變的歷程。人類社會生活離不開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歷次工業革命都是從根本上提升上述“三流”的運行效率。


傳統商業時代,企業先生產再銷售,根據銷售的情況擴大再生產(或減少產量)。所以,商業邏輯是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這是一個非常落後的“恐龍級”過程,會產生大量的囤貨、庫存,物流效率極低。如果出現錯誤的市場導向,還會造成巨大損失。


互聯網時代,以電子商務起家的亞馬遜顛倒了傳統商業邏輯的順序。用戶在網站下單,平臺協調供應商,並通過物流實現存儲和配送,把貨送到用戶家中。商業邏輯是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因此,亞馬遜不需要庫房,庫存環節被打掉了,貨直接從工廠發給用戶,物流改善了,節省了中轉時間。


智能時代,亞馬遜在互聯網時代的流程上泛在地疊加了人工智能。用戶登錄亞馬遜的終端(網站或者App)搜索想要的貨品,亞馬遜根據存儲在雲端的用戶既往瀏覽和購買的數據,用AI算法優先算出用戶可能喜歡或需要的貨品,然後推薦產品。這項智能改變讓亞馬遜高居公司市值榜首位。


“未來智能化將消滅互聯網。”谷歌原首席執行官埃裡克·施密特曾這樣大膽預測。我們暫且不論對錯,但端的豐富已成為現實,除了手機,音箱、檯燈、電視、冰箱、掃地機器人等都成為智能入口,我們可以便捷地通過這些端,發出語音指令,買回自己想要的東西。


移動互聯網會怎樣改變商業?對於這個問題,一家互聯網巨頭的董事長淡然一笑:把所有行業都重新做一遍。五六年過去了,我們已經看到了消費領域的變化,現在生產領域的深刻變革正在展開。


“把所有行業都重新做一遍”,是以“雲+AI+5G超級聚變”為引領的,這是一種戰略認識。一些企業贏了當下,卻輸了未來;戰勝了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究其原因,我們發現這些企業對“雲+ AI + 5G超級聚變”將引發的變革缺乏認知,當行業發生非連續性的變化,處於變革拐點時,它們無動於衷。


近20年來,我們只是構建了下一時代的基礎設施,所有行業都轉向變革的拐點。在新的智能時代,我們要在實現千人千面+精準匹配+生產調度的精細化下發力,跨越場景數據化、數據網絡化、網絡智能化三個不可逾越的階段。


這是一個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觸摸技術、感知技術等綜合運用的時代,也是一個歷史機遇,但更像一個快速技術變革所定義的複雜戰場。


企業用什麼技術武器才能贏得未來?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其報告裡這樣描述:“雲+AI+5G”將重構工業的生產模式,實現工業產業鏈中各要素的互聯互通,加速工業產業數字化轉型。5G實現產業鏈上各個價值要素的互聯互通,高帶寬、低延時的特性能夠滿足對工業領域實時性場景的需求,而連接產生的大量數據匯聚到雲端,由云為工業應用提供多元算力,最後由AI平臺對工業數據進行訓練和推理。ICT技術融入工業產業發展中,可以實現工業互聯的全流程信息感知和事件決策,直接驅動智能終端和智能機器人從工具向助理的角色轉變,使工業產業擺脫以往“粗放、低效、高能耗”的生產模式,向著“高品質、高能效、智慧化”的方向發展。


5G、雲、AI、移動支付、現代物流、智聯網(AIoT)以及中國製造組成的新基礎設施,帶來一批新的投資和創業機會。基礎設施如同生物界的環境,環境發生變化,物種也一定發生變化。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隨著商業環境的發展變遷,不做改變的老生態企業註定被淘汰,新興物種將誕生。


丘吉爾曾說,“這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而僅僅是開始的結束!”這句話用在當下,很好地吻合了時代。


下一個十年,既是人們的恐懼所繫,也是慾望所在。


你的對手不是友商,是時代。要麼成為顛覆者,要麼被顛覆,沒有中間道路可以選擇。


相信有一天,我們一定會成功。任正非說,“桃子樹上一定會結出西瓜”,雖然現在結的還只是“李子”。


關於作者:何振紅,《中國企業家》雜誌社社長。曾榮獲“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稱號,多次獲中國新聞獎。

劉夢羽,《中國企業家》雜誌新領袖學院案例總監,有12年媒體從業經驗,長期從事政經、產經領域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