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率大軍投誠,本可為清廷所用,卻死於此人的小肚雞腸

細數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事件,十個指頭數不過來,家喻戶曉的比如陳勝吳廣起義、張角黃巾起義、瓦崗農民起義、宋江起義,還有發生於晚清的太平天國運動。在如此多的農民起義領袖中,太平天國的石達開被稱為“中國曆代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為什麼有此說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石達開率大軍投誠,本可為清廷所用,卻死於此人的小肚雞腸

19歲時,石達開就已經統領千軍萬馬,23歲與44歲的曾國藩展開第一次交手。這次交手,堪稱石達開軍旅生涯最輝煌的一次經歷。

當時,太平軍在西征戰場遭遇湘軍的兇狠反撲,節節敗退。石達開經過仔細分析,發現兩軍最大差距在於水師,便命人仿照湘軍的船式造艦,加緊操練水師。在湘軍直逼九江的危急時刻,石達開再度出任西征軍主帥,先後於湖口、九江兩次大敗湘軍。

石達開率大軍投誠,本可為清廷所用,卻死於此人的小肚雞腸

統帥曾國藩自覺臉面掃盡,當即投水自盡,被部下救起。除了優秀的作戰謀略,石達開的完美形象,更多的因素是源於他的軍隊紀律嚴明、而且個人十分愛護百姓。當太平軍其他將領縱情於酒色、貪圖安逸之時,石達開始終是最初那個石達開。

也正是因為見不慣高層的爭鬥、天京的愈發腐朽,石達開在1857年率部出走西南,當然出走的直接原因是逃命。

出走後的石達開依然與清軍抗爭,在1863年,他欲率部從雲貴邊界攻入四川,必須要奪取的一道天險就是大渡河。眾所周知,只要是河,必定易守難攻,長征時期紅軍強渡大渡河,雖然成功了,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沒辦法,要想攻入四川,必先取大渡河。清軍也不傻,當時負責抵禦的清軍將領駱秉章看穿了這一點,所以他早早設伏兵於此,就等石達開調入包圍圈。

石達開率大軍投誠,本可為清廷所用,卻死於此人的小肚雞腸

結果很顯然,石達開的部隊陷入重圍,只有等死。他明白局勢已經無力迴天,但是不能眼看手下將士一個個赴死,所以他寫信給駱秉章,說願意以自己的性命換部下一條生路。

駱秉章也回應,投誠即可免死,沒想到這駱秉章是一個兩面三刀的傢伙。當石達開被抓後,駱秉章還對他說:“想你縱橫天下十年,我封疆大吏死於你手就有三個,今你以一死完結,你也夠了。”

石達開率大軍投誠,本可為清廷所用,卻死於此人的小肚雞腸

從駱秉章的話不難看出,他必定要殺石達開,以此來祭奠死去的清軍將士。這還不算完,石達開的部下繳械投降後,駱秉章發了路票遣散他們,結果當晚,又派人襲擊,將兩千多手無寸鐵的太平軍殺了。

不久後,石達開也被殺。如果石達開真的投誠了,以他的個人能力,必定能夠好好為清廷所用,當時他僅僅33歲而已,卻死於駱秉章的小肚雞腸。

即使如此,駱秉章還是晚清八大名臣之一,當然此人能混到那個層面,必有他的過人之處,但是從處理石達開和他的部下這件事上,駱秉章的手段真是太噁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