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水靠山,寶藏其間:石達開“藏寶八字真言”揭祕

石達開,廣西貴縣人,生於1831年,卒於1863年,是太平天國著名的軍事統帥之一。

面水靠山,寶藏其間:石達開“藏寶八字真言”揭秘

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後,洪秀全對所有人都不再信任,石達開被迫率領所部的二十萬精兵及大量金銀珠寶離開天京向西而去。由於缺乏後方援助,石達開最終被清軍困於四川大渡河,後被凌遲極刑。石達開死後,清軍搜查了軍營駐地,但卻並未找到所謂的寶藏,其攜帶的大量金銀珠寶就此下落不明。

面水靠山,寶藏其間:石達開“藏寶八字真言”揭秘

雖然石達開被處死史書上有相關記載,但民間傳說石達開並沒有被處死,而是帶著餘部和寶藏逃進了貴州與廣西交界的叢山中,並在那裡修築了一座山寨,藏兵駐軍以待東山再起。後來天京陷落,太平天國徹底失敗,石達開也失去了再次出山抗敵的雄心,隱居了起來,他所攜帶的寶藏便再無下落,只是民間流傳著:“面水靠山,寶藏其間”的尋找寶藏八字真言。

雖說石達開藏寶只是一個傳聞,但卻有人真的相信,並且真的組織人進行了挖掘。這個人便是民國時期的四川軍閥——劉湘。他一直深信石達開寶藏的存在,並經過對史書的仔細研究後得出了:寶藏在四川省石棉縣境內紫打地(即信安順場)高升店後山坡下的結論。

面水靠山,寶藏其間:石達開“藏寶八字真言”揭秘

1937年,劉湘秘密調遣了1000多名工兵前往紫打地(安順場)挖掘石達開寶藏,工兵們鑿開山壁後,發現了三個以三合土封固砌著石條的洞穴門。因為洞穴十分堅固,工兵們只挖開了前兩個洞穴,發現了少量鎏金銅器、金抹額、銀帶扣、吊刀、玉額花等,第三個大洞穴在開挖時被蔣介石阻止了。劉湘原本想等事情平息後再繼續挖掘,可是之後不久他便被蔣介石派去了抗日前線,挖寶之事也就此不了了之。

後來據說蔣介石也曾打過石達開寶藏的主意。1942年,蔣介石密令戴笠帶人繼續挖掘石達開寶藏。可當戴笠帶兵到達紫打地(安順場)的藏寶窖時,那裡的地貌因為山洪引發的泥石流發生了改變,戴笠等人無從下手。蔣介石得知後,只能放棄這一打算。

面水靠山,寶藏其間:石達開“藏寶八字真言”揭秘

那麼,紫打地的洞穴是否就是石達開的藏寶地呢?

在當地地貌還沒有改變時,民國時期的地質研究人員曾赴現場進行過考察,考察的結論是:從那三個洞穴修築的整齊程度來看,那裡不像是石達開在被清軍圍困時倉促修建的,並且前兩個洞穴發現的東西也太少,應該不是傳說中的藏寶洞。

除了紫打地,傳說中石達開的藏寶地點還有一個,那就是重慶市的山王坪。傳說石達開藏寶時以“太平山”為標記,然而太平山並不是一座山,而是石達開在藏寶後,命人在藏寶地旁邊的懸崖壁上鑿出的三個大字,所以當地還流傳著只要找到“太平山”就能找到石達開藏寶洞的傳說。

面水靠山,寶藏其間:石達開“藏寶八字真言”揭秘

“太平山”三個雕鑿的大字後來確實被人們發現了,然而所謂的寶藏卻一直沒有蹤影,至今仍是個迷。據史書記載,“太平山” 是石達開攻下涪州(今重慶涪陵)後西進綦江的必經之路,所以他在那裡埋藏寶藏的可能性極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那裡仔細研究下,說不定會有大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