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一個智勇無雙的將軍,與幼稚天真的領袖

清朝咸豐年間,發生了席捲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太平軍建都南京,縱橫17個省,給了清朝政府以沉重打擊。

太平天國作為一支農民起義軍,之所以能掀起風雲之勢,與他們有一批優秀的將領是分不開的。在這些將領中,有一個人顯得尤其突出。

這個人就是石達開。

石達開:一個智勇無雙的將軍,與幼稚天真的領袖

但石達開的人生猶如一幕悲喜劇,前半場充滿了鮮花與掌聲,而後半場卻滿是失望與悲慘。而造就這一切的就是他自己!

在他人生的前半場,就像個曠世奇才,一出場即自帶光環。

石達開,廣西貴縣人,出生於一個富裕的農家。少年時代慷慨有志,勤奮讀書,尤其愛讀《孫子兵法》。洪秀全知道他的大名後,專程和馮雲山去拜訪他,還結拜為兄弟,讓他加入了拜上帝會。

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石達開被封為五軍 (中、前、後、左、右) 主將中的左軍主將;同年被封為翼王。這時,他年僅2l歲。

在隨後太平軍攻長沙、戰九江、下安慶等戰役中,石達開都是一路當先,被清軍稱之為 “石敢當”。

在他的戰鬥生涯中,與清軍大小仗打了數百戰,也取得過數不清的勝仗,但要說最經典的還要數湖口、九江之戰。

1853年春,太平天國定都金陵,改稱天京後,太平軍開始西征。

石達開:一個智勇無雙的將軍,與幼稚天真的領袖

初期,西征軍節節敗退,在此危急時刻,石達開奉命自安慶率軍西援,進駐軍事要地江西湖口。為了避敵銳氣,他命令駐守九江、梅家洲(湖口鎮對岸) 的太平軍堅壁高壘,嚴陣以待,伺機殲敵,並於夜間出動小船,火攻湘軍水師,還出動陸師,大聲呼喊,驚擾敵營。

如此繼以旬日,弄得湘軍“徹夜戒嚴,不敢安枕”,疲憊不堪,企求速戰。

但九江城防守嚴密,湘軍屢攻不下,曾國藩一籌莫展,就從九江城外抽調四五千人,改攻梅家洲,同時出動水師,猛攻太平軍湖口水寨。

這時,梅家洲由太平軍大將羅大綱率部堅守,湘軍屢次進攻,連遭挫敗。

太平軍在鄱陽湖口,駐泊大批戰船和大小木簿,形成一道堅強的水上防線,湘軍水師屢攻不能破。

1855年1月,湘軍水師再次來攻,又遇到太平軍水師的頑強抗擊。

石達開命令用大船數只,裝滿砂石,沉於中流,阻滯湘軍水師沖人湖內,僅於西岸留一缺口,以通出入。幾天之後,湘軍水師再攻湖口,120餘隻輕便戰船由缺口沖人湖內,並上駛40餘里。

石達開見敵水師冒險深入,便果斷地堵塞缺口,將湘軍水師一分為二。

石達開抓住有利戰機,當夜出動戰船,圍攻設在湖口以北八里江的湘軍水師老營。這時,湘軍營中都是些笨重的大船,由於得不到輕便戰船的護衛,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加之這時南北兩岸的太平軍將士,不斷向敵船拋射火箭,配合作戰,當夜即焚燬敵戰船40餘隻。

太平軍後又夜攻九江官牌夾湘軍水師,並繳獲了曾國藩的座船,斃其幕僚多名,曾國藩本人也差一點當了俘虜,氣急敗壞的投江自盡,後來被左右撈起,逃入湘軍陸營。

湘軍水師由於受到連續兩次沉重的打擊,遂成驚弓之鳥,其餘船隻連夜逃往九江上游百里之外。這就是有名的湖口、九江大捷。

在這次戰鬥中,石達開指揮作戰靈活機動,屢出奇謀,充分顯示了其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其後石達開攻江西以救武昌,以及經營江西,軍事、政治雙管齊下,還封鎖湘、鄂、贛三省交通,把曾國藩困在南昌孤城。

曾國藩曾說:逆首石達開狡悍為諸賊之冠。

左宗棠說:石逆狡悍著聞,素得群賊之心,其才智出諸賊之上,而觀其所為,頗以結人心,求人才為急,不甚傅會邪教俚說,是賊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

這時的石達開猶如一位戰神一樣,敵人懼怕,部屬擁戴,名聲震撼寰宇,幾乎成為了太平軍中的政治明星。

石達開:一個智勇無雙的將軍,與幼稚天真的領袖

然而,自從“天京事變”發生之後,這個被視為太平天國復興的股肱之臣,卻率領二十萬太平軍出走,作出了於國、於民、於他自己都是錯誤的決定。

人往往處於順境時極易看不清自己,容易高估自己。

石達開在負氣出走時,肯定覺得憑自己的謀略和武功,一定能夠重新開闢一片與現在的太平天國相媲美的新世界。

而然,很快,現實給了石達開當頭一棒。

自1857年至1863年,石達開在江西、浙江、福建、廣西、湖北、貴州、雲南、四川等12個省,輾轉兩萬多里,始終沒有成功建立根據地。

期間,石達開圍攻寶慶,與清軍大戰數日,遭遇失敗,不得已,只得繞道進入廣西。

在輾轉中,雖然也有攻克慶遠府的勝利,但有更大的失敗在等著他。

1860年3月,石達開率軍攻打百色遭到慘敗,被清軍殺掉近十萬人。

石達開:一個智勇無雙的將軍,與幼稚天真的領袖

大敗之下,石達開軍中諸將開始發生內訌。不少人對他打算“另立山頭”有意見,紛紛要求離開。

後旗宰輔餘忠扶統下官兵首先要起義迴天京,餘忠扶發現後,加以阻撓,被他的部隊給殺了。接著武衛軍宰輔蔡次賢也預備率領部隊迴天京,結果事情洩漏被殺。還有不少將士也陸續脫離了石達開。

原本眾星捧月般的石達開,出走後短短几年,就變的眾叛親離。石達開有點心灰意冷,表示要“隱居山林”。

然而,自古造反哪有回頭路呀,要麼成王、要麼成寇,想隱居是不可能的。

1863年春,石達開兵分三路進攻四川,一路由李復猷率三萬由貴州入四川,一路由賴裕新率一萬多人由寧遠府進發牽制清軍,他自己率一路,從昭通府的米糧壩搶金沙江,直撲寧遠府。

然而,第二路賴裕新出軍不利,戰死了。第一路李復猷受到阻擊,只得折回。對於這兩路的情況,石達開一點也不知情,仍按原計劃進行。

1863年5月14日,石達開率軍來到紫打地(今安順場)。如果當天渡河,太平軍應該有很大機會可以逃出去。

結果,石達開有一位妾當晚為他生下個兒子,他一高興,竟令部隊在河邊休整,慶祝三天。

作為一名熟讀兵法、經驗豐富的戰將,在後有追兵,前有天塹的情況下,在如此絕地竟然逗留三天!

可見,此時的石達開已失去往日作為戰將的機警與判斷,變得遲鈍而麻木!

結果錯過了有利時機,第二天一大早,大渡河上游山洪爆發,河水暴漲,任誰也難以逾渡。

而此時,清軍也完成了對他的包圍。

石達開當時的處境,“前阻大渡河,左阻松林河,右阻老鴉漩河”。江北有清軍攔截,西有土司王應元攔阻,東有土司嶺承恩攔堵,南有清軍遊擊王松林的兵勇據守,形勢極為不利。

石達開雖然組織數次突圍,但都沒有成功。

彈盡糧絕之下,石達開先讓其妻妾及子數人投江自殺。然後,為了“捨命以全三軍”,他先寫信給駱秉章,與手下高級將領曾仕和、黃再忠、韋普成以及五歲幼子石定忠赴涼橋清軍大營,與駱秉章“談判”。

石達開想用自己一人之生命換取部眾的安全。

然而,對其痛恨已久的清廷,是不可能讓其如願的。

隨後,石達開被駱秉章凌遲處死於成都,時年僅33歲。其部眾兩千餘人,也盡被殺戮於大渡河畔。

石達開:一個智勇無雙的將軍,與幼稚天真的領袖

從曾經英明神武的翼王,到最終身陷絕地,悲慘而死,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使人在扼腕嘆息的同時,也有無盡的思索。

筆者覺得,石達開前期之所以能戰功卓著,這與其事才能出眾,英勇善戰是分不開的,但更重要的是其有太平天國這個大團隊的支持,這種支持包括兵員、給養、配合、情報,甚至精神力量,而其作為統兵將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作戰謀劃和指揮上。

而其失敗,除過出走後失去了許多原有的支持,如給養、情報、配合外,還有戰略的失誤,但最主要的是他作為一個領袖的缺陷,其缺乏堅定的決心,在面臨困境時容易消極,甚至想“隱居山林”。

其思想不夠成熟,意氣用事,負起出走,致使太平天國和個人陷入困境。

還有其對面臨的困難和鬥爭的殘酷性缺乏充分的考慮,還存在較為幼稚的幻想。

而正是這一切最終導致了石達開的失敗。

1.《太平天國史》

2.《太平天國的興亡》

3.《悲劇石達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