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十几年来默默捐款,只为还一笔“人情债”

今年扶贫日过后的一个礼拜,西安慈善会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说他是一个修鞋匠,要为慈善会捐一万元,救助那些比较困难的群众。

修鞋老人名叫孙靖,他说这是他一生中存下最多的一笔钱,也是最大的一次捐款。

他是一位普通的修鞋老人,一生勤恳,也许从未享受过大富大贵,但他的内心却很富有。

2015年,孙靖从重庆来到西安,开了家修鞋店。放修鞋钉子的抽屉里有大大小小十多张捐款收据、证书。 每一张证书上,捐助人都写的是“立青”,而不是老人的本名,老人似乎有意地不想让人知道他在捐款。

他十几年来默默捐款,只为还一笔“人情债”


孙靖说:“这些年捐了多少次,捐了多少钱,已经记不清了。我不需要别人记住我,因为我也记不清曾经有多少人帮过我。”

2004年,孙靖全家还在山东烟台靠打工生活,上初中的儿子被确诊为白血病。无论是在山东老家,还是后来去了广东就医,他们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援助,孩子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

正当一家人重振旗鼓时,孩子的病情复发。当时,社会各界筹款百余万元,但2005年冬天,孩子还是离开了人世。没过几年,孙靖的爱人也走了。

他十几年来默默捐款,只为还一笔“人情债”


儿子走后至今,十几年间,68岁的孙靖已经记不清他多少次跑到医院,给素不相识的患者送钱。哪怕是预支工资,想尽办法也要帮。

孙靖修鞋的店是租的,地方很小,工作休息都在里面。因为手艺好、人又实在,来找他修鞋的人不少。开店开了4年多,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没休息过。他做一顿饭吃两三天,十多年没买过新衣服,从早上七点一直到凌晨,修鞋、攒钱、捐钱,周而复始。

他十几年来默默捐款,只为还一笔“人情债”


老人说,他只招贫困家庭的学徒,而且学费全免。4年间,他通过媒体广告、当地社区招来十多位学徒。

不仅如此,凡是来店里修鞋的老人、残疾人、环卫工,孙靖也一律免费。

德不孤,必有邻。经常有人隔三差五给孙靖送饭、送水果,有人送来电暖气、电脑,这些都让孙老先生很感动,但他最喜欢的是个纸箱子。这是为残疾学校募集鞋的“项目”,由退伍军人赵海龙提供。因为常在老人这修鞋,一来二去熟悉了,赵海龙有了将旧鞋回收再利用的想法。

赵海龙说:今年上半年,通过孙老师傅捐了30双给陕西省残疾学校。他刚好又攒了一部分鞋,别人不要的鞋,他缝缝补补修好了,我这边联系捐赠。

他十几年来默默捐款,只为还一笔“人情债”


年底即将到来,孙靖租住的铺子面临拆迁,当地社区和一些好心人正在积极为他奔波找新的地方。老人说,明年国家要实现全面脱贫,他已经攒够了明年扶贫日的捐款,一定比今年准时,比今年还多。

老人说:“我今年有捐款,明年还有。我现在已经生活得很不错了,要吃有吃,要喝有喝,我钱还花不了。钱拿出去,用出来,它才有真正的价值。”

社会上总有一些人,他们自己才刚刚踏出温饱线,却时刻想着世界上还有很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需要帮助,这种爱心与奉献,弥足珍贵,千金不换。

让孙靖老人感到无以为报的不是钱,

而是社会的温暖和雪中送炭之恩,

他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句话,

深深烙印在脑海,并付诸于行动,

他的后半生都在报恩,在奉献,

他曾被大家雪中送来的炭所帮助,

所以现在,他愿自己做那送炭人,

将温暖,一直传递下去。

感谢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送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