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明知慈禧有野心,肃顺也劝他效仿汉武帝,为何他最终放弃了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大举入侵大沽口、攻占天津,这个时候的咸丰皇帝却束手无策,就在英法联军进逼北京的时候。咸丰皇帝以“木兰秋狝”为名,率领朝臣及嫔妃逃亡热河,索性把烂摊子留给恭亲王奕訢。

逃亡承德后,咸丰帝不想着如何振兴国家,而是醉心于戏剧。在“烟波致爽”殿三天演一出戏,更要命的是,咸丰帝纵情声色、嗜酒如命。咸丰皇帝的脸色呈黄色,屡咳不止,御医建议常饮鹿血。

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后,咸丰帝束手无策,在慈禧的推荐下,皇帝起用恭亲王奕訢为钦差大臣,委以与英法谈判的责任。恭亲王奕訢主和、肃顺主战,两个人的观点争锋相对,竟然在咸丰面前吵起来了。

咸丰明知慈禧有野心,肃顺也劝他效仿汉武帝,为何他最终放弃了

由于慈禧在后宫逐渐参与朝政活动,肃顺专横跋扈,他不允许有人同他一样影响着皇帝的决策,尤其是不能允许一个“无知”的女人在皇帝面前指手画脚。当时慈禧年仅二十七岁,没有任何根基的她,与肃顺在权力场上角逐。

咸丰帝抱病承德,卧床期间,一直筹划着未来权力的安排,他非常担心自己死后,由于载淳年幼,会出现母亲慈禧擅政的局面。《清史拾遗》记载:“帝晚年颇不满意于慈禧,以其佻巧奸诈,将来必以母后擅权破坏祖训。平时从容与肃顺密谋,欲以钩弋夫人例侍之。”

慈禧清楚地意识到,和肃顺明火执仗地争斗,自己没有好下场。为了不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祸端,慈禧佯做不知,肃顺鼓动咸丰帝效仿钩弋夫人典故杀掉自己的事情。慈禧向人们传递了一个,没有野心,只是六岁皇帝的母亲的信号。

咸丰明知慈禧有野心,肃顺也劝他效仿汉武帝,为何他最终放弃了

《清史拾遗》记载:“慈安谦退不肯负责,而慈禧日夜抱其子聒于上前,上病中不忍其母子失所,业已允之。”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七(1861年8月21日)晚饭后,咸丰帝突然晕厥,半夜才苏醒。他自知难以支撑,急忙传谕内廷大臣安排后事。弥留之际,咸丰帝口述了两道谕旨。

其一、皇长子(载淳)立为皇太子;

其二,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咸丰明知慈禧有野心,肃顺也劝他效仿汉武帝,为何他最终放弃了

咸丰明知慈禧有野心,肃顺也劝他效仿汉武帝,为何他最终放弃了?

首先,咸丰皇帝之所以放弃“效仿钩弋夫人”,主要原因就是慈禧是他的妻子,慈禧在帮咸丰处理政务的时候,两个人已经建立很深的感情了,咸丰皇帝虽然生活上不检点,但是他不是个狠心的人。

还有一个原因,咸丰皇帝是一个子嗣不旺的人。他一生只有二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一个还夭折了,仅剩下慈禧生的在淳了。慈禧生完载淳以后,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咸丰明知慈禧有野心,肃顺也劝他效仿汉武帝,为何他最终放弃了

《清皇室四谱》记载:“六年三月生皇子,是为穆宗(同治帝)。旋诏晋懿妃,十二月行册封礼。七年十二月晋懿贵妃。”就是生下皇子,慈禧的位置成为宫中第二,仅次于皇后。也真是因为这个皇子,咸丰皇帝才不愿意杀慈禧。

还有一点是咸丰不愿意杀慈禧的原因,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和自己一样,从小没有母亲,咸丰十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就病死,虽然后来静贵妃抚养咸丰,这种丧母之痛,可能只有咸丰自己能体会。

咸丰明知慈禧有野心,肃顺也劝他效仿汉武帝,为何他最终放弃了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虽然咸丰临终的时候,让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为了不让大权旁落,将两枚随身印章“御赏”、“同道堂”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和儿子载淳,作为皇权的象征。皇帝年幼,下达谕旨的时候,全文开始加盖皇后的“御赏”印,文末盖有皇帝的“同道堂”印,才算有效。

当然,小皇帝小“同道堂”印由慈禧保管,咸丰在弥留之际,把慈禧拉入皇权的核心,咸丰也知道肃顺的专权跋扈。就是让八大臣和两宫太后相互制约,保证小皇帝的权力,这也算是为小皇帝铺路,所以才没杀慈禧。

咸丰明知慈禧有野心,肃顺也劝他效仿汉武帝,为何他最终放弃了

​不得不说,咸丰皇帝考虑事情,还是比较全面的。从不同角度考虑了,咸丰也没有像汉武帝那样,成为一个心狠手辣的人。结局可能咸丰皇帝没想到,慈禧太后扳倒八大臣,竟然两次垂帘听政。如果咸丰采纳肃顺“去母留子”的决定,历史又会如何发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