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刘备孙权,你更希望成为谁?为什么?

乐知CG


比较希望成为曹操。

一是因为曹操有民本思想。曹操是诗人,他的《蒿里行》写的名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为战争残酷而悲叹,真挚动人!而刘备的仁义只存在小说中,孙权亲民爱民的故事也未可知。在我看来,只有爱民的领袖才能真正富国强民。

二是曹操胸襟广大。抛开小说演绎的奸诈多疑的曹操不谈,他的《短歌行》用比较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天下英才不能聚而用之的遗憾,这说明了曹统一九州理想的高远。当然孙刘肯定也有兼并天下之志,但刘备入蜀后进取之心衰减,孙权也多表现为对祖业的守卫。一个襟怀磊落的人,才能更好地建功立业。所以我更希望成为曹操。



胡鑫知


我会选择刘备。

三十岁看诸葛亮,四十岁看曹操,五十岁看刘备。

首先我们看看题目中的这三人的出身,曹操,孙权可以说都是官二代,富二代,而刘备早年丧父,生活过得十分艰难,可以说是出身一无所有!

俗话说得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而刘备,在四十多岁的时候还寄人篱下。

占领徐州,又被吕布夺走,投奔曹操,又败于吕布,直到曹操亲率大军前来才杀了吕布,被曹操派去打袁术,趁机夺回徐州,无奈又败于曹操最后投奔刘表,等待时机

一败再败,每一次都输得底朝天,依然手无寸土,没一个安息地。这就好比我们现在创业,你三十岁折腾到五十多岁还是一事无成,还一直失败,而且刘备享年六十三,他在221年才称帝建国,可以说刘备是在六十岁才有所成就,从一无所有一路熬到三分天下,一方霸主。

而刘备最让人敬佩的还是他的自律性,建安六年到建安十二年,刘备在新野一待就是六年。当时局势可是很混乱,而这六年可以说是刘备最安逸的日子,我们假象,如果学校突然给你放假一个月,上司给了你一个月的假期,你会怎么安排?相信大多人会吃喝玩乐,也有些会坚持学习一段时间后也投入了娱乐的日子。但是刘备不同,他练兵,寻才,这种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又不受周围环境影响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这三个人,就好像我们玩游戏,选择的难度,孙权=简单,曹操=普通,刘备=困难。选择困难模式后还可以坚持到最后的,也许我得等到五十岁才可以理解到刘备的那种心情。

所以,我选刘备。


听老林讲趣历史


三国鼎立长达几十年,三方势力均衡不相上下,可见曹操刘备孙权都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后人也一直剖析他们三个自身特点,用来作为经验教训,在他们三人中,我却更加欣赏刘备。

从打江山来看,曹操刘备基本上属于白手起家,自己闯江山,而孙权不同,他的江山是孙坚孙策提前帮他打好的,他只需要坐享其成就好,所以论能力的话,孙权还是略于曹操刘备的。

从军事策略打仗来看,曹操一生自己领兵带队打仗多次,赢过的战役也多不胜数,所以他的能力肯定毋庸置疑,而刘备就稍微差了些,不过毕竟自己也打过荆州益州。要是说到孙权,基本上属于没有打过仗,也就打过合肥一次。还什么都没有得到,失败!这点上孙权比起来曹操刘备他弱爆了。

光靠一个人是撑不起一片天的,作为领头人,他的用人技巧很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曹操真的是很珍惜人才,不管是自家的还是敌方的,只要他喜欢,那肯定是要自己得到手的,而且不偏不倚,对待两者很平衡,所以他身边不管是谋士还是猛将都是成群成群的,这样的主公有才之人怎会不喜欢?

刘备字玄德

而刘备虽说也有一群人,诸葛亮,庞统,马超,魏延等,但是他用人跟曹操不一样,都是先用近的,跟自己磕过头的兄弟死了才会想起来外边的人,虽说他对兄弟们也很好吧,但是这种偏心还是会让人心生不满。孙权在用人方面给人的感觉基本是白痴状态,他接手江山之后也就发现了陆逊,其他全是父亲哥哥留下来的人,坐享其成。

孙权虽说跟曹操刘备齐名,但是真正分析比较起来,孙权算不上是个人物,从各个方面都比不上他俩,毕竟孙权算是个富二代,而曹操刘备自己奋斗自己闯,还是有区别的。那么曹操刘备比较起来,可能个人能力方面刘备不如曹操,但是从做人和性格方面,我是更加欣赏刘备的。

刘备真实画像

曹操,曹阿瞒,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他从小的时候就欺骗大人,长大之后依旧如此,欺瞒狡猾。而且他野心以及侵略性特别强,喜欢抢别人的手下还抢别人的老婆,放着黄花大闺女不要,非要去抢人家的老婆,这点我很是不喜欢,实乃怪癖。

其次他生性多疑,实在是太多疑了,好一句宁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就因为这点他害死多少无辜的人,人家好心杀猪做肉给他吃,他以为是要杀他,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一家老小全部毙命,而且毫无愧疚之感,相比之下,刘备的性格就更加温和,仁厚信义,能够带起一帮为他效命的兄弟。

三人行,吾偏爱刘,毕竟最后也是刘备取得胜利,一统天下,曹操也是一代枭雄,被后人传唱,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YouTube闫大圣


我想当孙权吧。

原因如下:

孙权应该是一个文治武功皆全的人,应该是一个文武全才的统治者。

我们从生子当如孙仲谋,亲射虎看孙郎,可以看出来大家对孙权的推崇。

孙权应该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人。在《孙权劝学》中,他劝吕蒙学习。他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由此可见,他作为一国的最高领袖,经常读书开卷有益

孙权年少有为,在哥哥孙策去世之后,接替其位,当时虚岁才19岁。他能够虚心纳谏,广招贤才,稳定江南局势,年纪轻轻,非常有本事。

和刘备在一起组成联盟,造成三国鼎立之势,非常有大格局。尤其是当东吴在面对曹操举棋不定时,尤其是投降派占大多数时,他能斩钉截铁的决定和刘备联合抗击曹操,说明这个人有大谋略。

除了文治武功以外,还有孙权这个人长寿,他是三国领导人当中最长寿的,活了70多岁我觉得说明这个人心态比较好,所以综上所述,我如果可以选择,我想选择孙权




尚书外婆


我其实挺想成为曹操的,曹操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在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著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曹操始终奉行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春秋时齐桓、晋文“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谓至德。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他称赞周文王说:“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曹操对周文王情有独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功业与周文王有较多的可比性。然而,周文王被后世儒家美化为“圣德之君”,曹操却被视为“汉贼”,周瑜就说曹操:“虽名托汉相,其实汉贼也。”周瑜是曹操的政敌,当然不会说曹操好话。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虽然有不少污点,但他的一生,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为吸引人才不遗余力;为发展文化,精心创作。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情怀。曹操始终是的理想主义者,又具有坚定的实践精神。

很看重曹操





阿抖讲历史


如今不是三国,我也没有去过三国,一个乱世出英雄的时代,离我们很久远,如果能够穿越时空,来到三国,有机会让自己选择,我愿意自己成为曹操式的人物。

大家一定很奇怪,曹操不是奸雄吗?没错!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曹操确实是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的奸雄。由于罗贯中的宣传和后来各个朝代统治者的推波助澜,曹操俨然成了十恶不赦的坏蛋,匡扶汉室的刘备却成了仁义君子,偏安一隅的孙权成了江东才俊。其实无论从文才、谋略还是个人魅力上来说,刘备、孙权同曹操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下面我就从这几个男人的标签来比较一下曹操、刘备和孙权。



1、文才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采也是相当了得,如他的诗作:《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等,堪称经典,他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也是文采飞扬,父子三人被称为‘’建安三子‘’,开创一代文风,曹植的《七步诗》和《洛神赋》传诵至今。



刘备在文才上,好像没有什么建树,找遍了资料,也没有发现他有什么有名的作品。只是在他临死前,为儿子刘禅临场写了一诗: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读来也有些意境。

孙权倒是为新县开张写过一诗:蒲草千里,圻上故垒;莼蒲五月,川谷对鸣。

从文才上来说,曹操碾压刘备和孙权十条街,曹操可称文学家,刘备和孙权只能算有点文化。



2、谋略

曹操也算宦官世家,地位比刘备强一点,比孙权差不少。曹操做事果断,敢于只身行刺董卓,虽未成功,后回到家乡,变卖家产,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他也是一路诸侯,当时的刘备只有关羽和张飞,孙权只不过是个小屁孩。

曹操重视人才,雄心勃勃,终于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称霸中原,一路高歌猛进,建立了自己的基业。刘备却一直颠沛流离,连个落脚点都没有,遇到什么事,第一反应就是哭,不知如何是好,完全靠眼泪赚取他人的同情,直到诸葛亮出山辅佐后,情况才有所好转。孙权有个好父亲,父亲死后,哥哥孙策又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稳固了东吴,孙策死后,孙权接管了东吴,内有张昭,外有周瑜。

从个人的谋略和军事才能,曹操首当其冲,比刘备和孙权都强。



3、个人魅力

曹操是大丈夫能屈能伸,赤壁之战被孙刘联盟打败,曹操逃跑,还不忘自己的豁达乐观,大有东山再起的壮志,对于人才,曹操也是十分的珍惜,在对关羽和许攸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曹操的亲和力,所以他的手下人才济济。

刘备虽说一直给人忠厚仁德的形象,可他真的心胸狭隘,他的格局就是小团伙,关羽、张飞才是心腹,就算是赵云也不能被他完全信任,诸葛亮呕心滴血,刘备也是防范于他,刘备就是个假君子,真小人。不可深交。



孙权因世袭祖业,占住长江天险,东吴人才众多,得到拥戴,他自己的魅力同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相比都要逊色,更别说同曹操和刘备相比。

曹操和刘备都是靠自己经营,做出一番事业,能力都比孙权强,曹操在他们三人当中,更是出类拔萃,如果能够穿越,我愿意做曹操一样的伟人。


一本夏


我想成为刘备,他既不能文也不能武,能在三国之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巅峰时期成为最强的诸侯,靠的是仁义和心中的坚定信念(中兴大汉)有人说他假仁假义,仁义只是他用来笼络人心罢了。真小人和伪君子实质无区别,刘备相对曹操孙权,毫无优势可言,唯一优势就是汉室皇叔(大汉正统)只有选择仁义为本 民心依附 人才源源不断而来,才能发展壮大起来。一辈子伪装君子,不就是真的君子吗!

善于结合自己的优劣势,找对方法来提升自己,这样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晓孟看剧


个人还是喜欢曹操,有勇有谋,最毒的一点是慧眼识人的能力,深谙收买人心为我所用的帝王权术,对待关羽方面就是典例,眼光远大,不然葬身华容道应该在情理之中。刘备整天顶着皇叔的帽子扭扭捏捏看着别扭,有时候假仁假义,有点让人受不了,赵云长坂坡救阿斗归来,刘备的做法就是典例,笼络人心感觉好假。孙权军事能力值得一赞,但城府不深,不是太喜欢。


正能量影视剧


做曹操!!!

有野心,能将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

曹操是一个很有野心的,相比刘备、孙权野心更大!

首先曹操从一开始是好于刘备的,和富二代孙权比也不差,因为曹操他是一个官二代。

首先先天条件放在这那,我肯定当曹操啊!

所以,曹操是一个能够将公司不断地发展壮大,有将公司做大做强的雄心。

曹操有格局,尊重人才,懂得管理。

首先,曹操特别惜才爱才。当年为了收服关羽,曹操又是送美女又是送赤兔马,要什么给什么,就差把心掏给他了。

官渡之战,曹操听说许攸来了,激动地光着脚就跑出账外去迎接他。

赤壁之战,曹操惨败,在逃亡的路上,看许褚大哭,曹操对他说,士兵没有了我再给你拨,你活着回来,才是我最关心的。

曹操多少次身处险境,都是手下大将以命相搏,为其殿后,才活了下来。

还有一回,曹操征乌桓,很多谋士反对,认为他不会取胜,但曹操还是听了郭嘉的建议,冒险去了。最终,曹操打赢了。

曹操凯旋回来之后,对当初反对他出兵的人,并没有嘲讽或责怪,反而给他们发了奖金,大大地赏了一笔。

曹操说,你们说的是对的,这场仗我能打赢,全凭运气,所以你们下次还是要一如既往地说实话,多提宝贵建议。

这就是曹操的管理方式,拥有这样的格局和胸怀,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我想当曹操!!!


Alan磊磊


曹操、刘备、孙权是三国非常有名的人物,这三个人都有某些共同特质:

1、理想远大,目标明确;

2、善于识人、用人;

3、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

这也是三人能够在群雄纷争中击败其他人,三足鼎立的原因。但是三个人也有各自不同的性格。

曹操无疑是个全能的人才:

1、雄才大略,武力谋略都很高

2、果断冷酷,世称“枭雄”

3、出道最早,并“挟天子以令诸侯”

刘备本身的能力并不突出,但是他有最突出的优点,就是1、坚忍不拔-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逆商指数非常之高;2、敢于放权-核心员工团队能力很强,文臣能运筹帷幄,武将能攻城拔寨3、历经波折,终于也赢得三分天下之一。

孙权也是个很牛的人物,北拒曹操,西挡刘备,牢牢保持着三分之一的天下,孙权的成功源自于:

1、性格果断

2、善于用人

3、兼听礼贤

实在是一个管理高手,连曹操也不得不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如果我回到三国,最想成为的是曹操,历史上的曹操并不是书上所说的那样,只是一代枭雄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