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經濟繁榮,真的有資本主義萌芽嗎?

01.引子

比《達芬奇密碼》更離奇詭異,比《知否知否》更精雕細琢,比《東京夢華錄》更趣味橫生,這本書就是冶文彪苦費心思,凝聚八年心血的《清明上河圖密碼》。

《清明上河圖》是國寶級的畫作,畫家張擇端描繪了人物824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隻……看似繁華的汴京,實則危機四伏……

而《清明上河圖密碼》則以此畫為依據,以史料記載為佐證,復活了畫中824位人物,每個人都有名有姓,或是奔走在橋頭,或是忙碌於街上,或是閒坐於酒肆樓閣中。

作者不惜筆墨,細緻刻畫眾生形象,他們是活生生的人,有悲歡離合,有鮮明個性。

一個朝代的更迭興亡,不能只看那些王侯將相,更該聚焦於這些販夫走卒身上。

宋朝經濟繁榮,真的有資本主義萌芽嗎?


02.第四部《清明上河圖密碼》概述

在我看來,第四部《清明上河圖密碼》寫得最是精彩,大概是作絕張用異於常人的天性稟賦吧。

張作大概是“匠心”入魂,通習幾十門技藝,對天文、曆法、演算、建築等都有研究,滿腦子都是各樣工藝絕技。

起初是他的未婚妻朱克柔失蹤,而後發現十七名奇工巧匠皆不知所蹤,在尋找中他破“蘿蔔案”、“焦船案”、“艮嶽案”、“秘閣案”。

同樣的,更大的謎團尚未解開,本書的最後,他被人裝麻袋帶走了。

宋朝經濟繁榮,真的有資本主義萌芽嗎?

03. 宋朝時期的資本主義萌芽

1.確有其人

我特意去查了資料,原來歷史上確有朱克柔,只不過時間上有些不同。

她是南宋高宗時緙絲名手、畫家。她的緙絲作品為一時之絕技,現存有有《牡丹》、《山茶》、《蓮塘乳鴨圖》、《桃花畫眉》、《鶺鴒紅蓼》等作品。

宋徽宗還親筆在一幅“碧桃蝶雀圖”上題詩:“雀踏花枝出紈,曾聞人說刻(緙)絲難。更知應是宣和物,莫作尋常黹繡看。”


宋朝經濟繁榮,真的有資本主義萌芽嗎?


歷來世人塵心雜亂,神志難寧,若非心思專注,難入藝門。

唯有心志專一者,才能踏入門庭,入到其間,又得關閉門戶,與世隔絕,才能神氣完足,潛心修習。

古有木匠的鼻祖魯班,今有作絕張用。

兩個人看似天合之作,但是故事中朱克柔卻說張用“是世間第一等妙人,只可為友,不宜為夫。

最後,十七巧多命喪黃泉,唯有朱克柔和李度倖存,兩人經歷此番磨難之後,竟攜手走天涯去了。


宋朝經濟繁榮,真的有資本主義萌芽嗎?


2.工商的地位

士農工商自古並稱,儒家治天下,士子自然佔首位。

“民以食為天”,農業在封建社會也是歷代歷朝不敢忽視的。

商業地位不高,手工業則被視為賤業,記錄之書極少,因為社會對工與商是輕視的,制度也是對其進行打壓和防範的。

聰明的人都去應考,走科舉的道路,就像今天的公務員。

只有被生活所迫的貧寒子弟才去做工匠,而張用這種人純屬異類。

這就導致許多工藝無法通過文字流傳,工藝的好壞完全依靠工匠的精神和敬業態度。

所以說,凝聚京城頂級能工巧匠經驗的《百工譜》,竟是千金難買,萬分珍貴的。

宋朝經濟繁榮,真的有資本主義萌芽嗎?

3.資本主義萌芽

就經濟而言,兩宋可謂中國史上最富的朝代,北宋都城開封(東京),有100萬人口,各國生意互通有無,從《清明上河圖》熱鬧的大街上也可以看出,這稱得上是國際大都市。

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發明一半以上都出現在宋朝,那時中國所謂的四大發明的三項被髮明或是開始得到大規模實際的運用,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紙幣、垂線紡織,瓷器工藝的重要改革等。

宋朝經濟繁榮,真的有資本主義萌芽嗎?


“汴都數百萬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為什麼石炭案件稱為第二部第一大案,正是因為汴梁城已經不用木頭劈柴,而是用煤做飯取暖了。

《東京夢華錄》中說:“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歌舞,斑白之志,不識干戈。”

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經濟的繁榮。

那麼,什麼是資本主義萌芽?宋朝是否存在資本主義萌芽呢?為何又如同曇花一現呢?

“資本主義”一詞,只是一種經濟上的生產方,它具有新生事物的生命力。

比如說,文藝復興後,西方的商業發展帶來的自由平等性。


宋朝經濟繁榮,真的有資本主義萌芽嗎?

判斷宋朝是否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不僅是看到所謂的“資本主義條件”的表象,還要看是否產生了新的而富有活力的生產方式。

比如說,互相選擇的自由,互相買賣的自由,獨立的市場自由性,契約的法律效益。

不可否認,宋朝出現了早期的僱傭關係。

但是,僱工社會地位低下,導致了二者在社會關係上的主僕關係,僱工的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以土地資源為主導的宋朝,這種早期的僱傭關係相當的脆弱。

宋代手工業繁榮,商業貿易促進了貨幣改制,銅幣和鐵幣並用,還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一些官營與民營作坊已達到了手工工場的規模,機戶、包買商“藏鏹鉅萬”,資本雄厚;官僚、地主、士人、農民、手工業者都被捲入商品經濟中來。


宋朝經濟繁榮,真的有資本主義萌芽嗎?


一些商人將用商品交換來的貨幣轉變為資本,投入生產,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對僱工的剝削創造了剩餘價值,“不是為了私人的服役,而是為了增殖墊支在這上面的資本的價值。”

儘管政府沒有“抑商”,專門設置了專賣法,如鹽法,酒法,茶法等法令。

但是封建制度是一隻“有形的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商品經濟。

加上國家財政賦稅的變相誘導,“謀利”觀念盛行一時,“繁榮”的背後,弊病頻生。

宋朝經濟繁榮,真的有資本主義萌芽嗎?

宋朝的資本主義萌芽,只是傳統的自然經濟反映出的一些資本特徵,如曇花一現。

而明朝的資本主義萌芽相對而言是存在。

白銀的貨幣化導致了商業地位的提高,如果滿清不入侵,有可能出現了社會轉型的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