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蹴鞠”不僅有“俱樂部”,還有“藝人”,不比現在業餘

宋代手工業和商業繁榮,行會也開始發展,各個行業為了自身權利都組織起來成立會社。因

蹴鞠在宋代不只是一門運動娛樂、也是一項職業,蹴鞠愛好者與職業的蹴鞠藝人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和提高球技,組成圓社。使職業藝人與百姓間的交流互動更趨於活絡。宋代圓社是一個有規模的組織,提供蹴鞠藝人保障、訓練蹴鞠愛好者是社團最大的功用,參加的人越多,利益也就越大,也讓宋人的蹴鞠文化和社會風氣有了新的氣象。

宋朝“蹴鞠”不僅有“俱樂部”,還有“藝人”,不比現在業餘

十二片鞠(宋)

圓社是民間組織,除了保障社員福利之外,也是一種推廣機構。宋代“圓社”又稱為“齊雲社”,也就是蹴鞠社團,其“圓”來自於球,也盼望球友與藝人能處理好人際關係,有圓融之義、“齊雲”指精進球技,能把球踢的與雲一樣高,同時也希望藝人的前途與球友的技術都能步上青雲。伴隨著《球門社規》中所訂的規則,蹴鞠開始走向標準化,所以不管是平民百姓或是貴族都進行同樣的比賽規則,職業選手和愛好者之間也沒有差異,差別在於技術水平高低。

宋朝“蹴鞠”不僅有“俱樂部”,還有“藝人”,不比現在業餘

〔元〕錢選,《宋太祖蹴鞠圖》

談到君王蹴鞠,最出名的莫屬《宋太祖蹴鞠圖》,此圖原作是宋代畫家蘇漢臣所畫,至今已遺失,現在收藏於北京故宮的《宋太祖蹴鞠圖》是活躍於南宋末年與元代初期的畫家錢選臨摹之作,圖中有六人,正在踢球者是宋太祖趙匡胤,與他一起踢球的是寵臣趙普,兩人進行的是宋代的兩人場戶,後面三人,中間為專心觀賞踢球的是趙匡義,其他三人並無法確定為何人。畫中可清楚看出球是由多片五角形縫接而成,要成一個圓形估計要十二片以上才行,形狀比起唐代的八片裁縫更接近圓形,可見宋代制球技術有所提升。

宋朝“蹴鞠”不僅有“俱樂部”,還有“藝人”,不比現在業餘

八片鞠(唐宋)

服裝方面,宋太祖和趙普並沒有特別更換方便運動的衣服,可推測蹴鞠白打演變到宋代已不如以前激烈。畫面最左邊題字為錢選所題,內容為:“蹴鞠圖舊藏秘府,今摹圖之。莫非天人革命,應莫觀之,言何畫哉。”另外臺北故宮也收藏了一幅《宋太祖蹴鞠圖》,是明代畫家文徵明所畫,內容大致上相同,在宋太祖與趙普的刻畫上顯得生動,兩人互動較明顯,觀賞的人也有明顯的差別。

宋朝“蹴鞠”不僅有“俱樂部”,還有“藝人”,不比現在業餘

〔明〕文徵明,《宋太祖蹴鞠圖》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趙普陪同宋太祖踢球一樣,如果擁有高超的球技,也許就能得到君王寵愛,當然社會地位也會大大提升,《揮麈後錄》記載,說:

高俅原本只是蘇東坡身邊的小官,在一次機會中到了端王園中,恰巧遇到端王在踢蹴鞠,並且在端王面前展現了自己高超的球技,深受端王喜愛,留在府邸。徽宗即位後,更加寵遇厚待。可見蹴鞠不論在宮廷中或是民間都是相當盛行的。

宋朝“蹴鞠”不僅有“俱樂部”,還有“藝人”,不比現在業餘

《蹴鞠紋銅鏡》

蹴鞠在唐代相當受女性歡迎,到了宋代雖然文獻史料明顯不足,與寒食相關的資料中也看不到女性蹴鞠,但是從古物中還是可以尋得宋代女性蹴鞠的足跡,如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的宋代銅鏡中的《蹴鞠紋銅鏡》,最前方有一對男女正在踢兩人場戶,左側的女性正在踢球,右側的男性則是彎曲身體準備接球。銅鏡背後的花紋反映了一個時期的文化特徵,可見宋代男女還是會一起踢蹴鞠。另外日常用品的瓷枕中也有以蹴鞠為創作的作品。

宋朝“蹴鞠”不僅有“俱樂部”,還有“藝人”,不比現在業餘

《蹴鞠瓷枕》

關於《蹴鞠瓷枕》有三種命名,分別是《孩兒蹴鞠白瓷枕》、《蹴鞠圖瓷枕》和《金代少女蹴鞠圖白枕》。但此瓷枕目前收藏於河南省博物館。館中的正確命名為《蹴鞠瓷枕》。很多人誤以為圖中是頭髮綁著雙ㄚ,身穿花布長衫的女孩子正在踢蹴鞠,並用此文物來佐證女性蹴鞠,這有可能是錯誤的。

小編認為,圖中踢蹴鞠者應該是宋代綁著雙桃髮型,穿長袖的男性孩童,當時的女性孩童並不會剃頭,宋代因為重男輕女,所以畫作或藝術作品中的孩童大部分會以男生形象為主,女性形象要到成年後才比較常出現。此圖雖然無法成為女性孩童踢蹴鞠的證據,但是卻另外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圖中孩童半挺著身體垂著手在踢一人場戶,可見宋代兒童在蹴鞠上也算用心,並非只是單純的踢球追逐,小編認為這樣的解釋在研究蹴鞠上更具意義。

宋朝“蹴鞠”不僅有“俱樂部”,還有“藝人”,不比現在業餘

〔北宋〕蘇漢臣《長春百子圖》局部

承上文除了女性之外,宋代文物還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研究史料,傳為北宋蘇漢臣所繪的《長春百子圖》是一幅以長卷描繪而成,記錄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中小孩戲耍的情況,圖中就有兒童踢蹴鞠的畫面,畫面前方有兩位孩童正在踢兩人場戶,後面兩位孩童則看得入迷,這也佐證了上一段所說,宋代孩童具備不錯的蹴鞠水平。圖中也能看到孩童踢的球跟大人是不一樣的,並非是五角型拼接而成,可推測孩童有其專用球,根據身分地位不同,踢的球也有分較高級的五角形拼接與一般人踢的六角形拼接球。

宋代在蹴鞠上繼承了唐代的開放風氣,史料中可以看到踢蹴鞠的人口結構,從君王、貴族、高官、蹴鞠藝人、蹴鞠愛好者以及女性到孩童,皆有參與,除了跟同階層的人互動之外,也能看到君王與臣子;專業與業餘;男性與女性等各類型的人一起踢球,在蹴鞠文化與社會風氣上可說是相當活絡。可以認為宋代蹴鞠的自娛性很高,如宋太祖就熱衷於親身踢球,圓社裡面的人也是以自我娛樂為出發點。


參考文獻:

  • 《事林廣記・戊集》
  • 《蹴鞠譜》
  • 《圖說中國古代足球》
  • 《揮麈後錄》
  • 《古今圖書集成‧藝術典‧蹴鞠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