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中国式礼貌”,正在“毁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在做

“礼貌待人”,是家长们从小教育孩子的基本知识。中国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家,讲究君子之道。所以在教育上,也是从小为孩子灌输礼貌的重要性,其中也不乏一些家长过度重视孩子的礼貌性,殊不知他们教育的一些“中国式礼貌”行为正在逐步毁掉孩子。

这3种“中国式礼貌”,正在“毁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在做

二胎政策的落实,不少家庭也纷纷迎来了他们的二胎孩子,但也引发了孩子之间的矛盾。因为弟弟妹妹的到来,不少孩子就会变得失宠,家长们的重心都在新生宝宝上,一胎的孩子们的感受就容易被忽略了。比如在吃东西上,家长们总是要教育孩子要给弟弟妹妹多吃一点。或者是不小心被弟弟妹妹打了,家长们会教育孩子“没关系,你要让着小的”。家长们自认为这种以大让小的礼貌性行为,实际背后隐藏着的是父母的偏心,这种行为一点一点地侵蚀孩子的健康发展。

这3种“中国式礼貌”,正在“毁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在做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行为是家长逼迫孩子的中国式礼貌?

1.过度谦让,忽略了孩子的想法

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对于同一个玩具的争执。每到这个时候,家长们就会考虑到面子和感情的问题,就会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玩这个玩具了,即使玩具是孩子自己的,也要让孩子让给别人玩。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得不到尊重,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打击。

这3种“中国式礼貌”,正在“毁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在做

2.得到别人称赞时,过度谦虚

这是最典型的中国式礼貌了,如果受到夸奖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说“哪里哪里,你高夸了”。因此大部分家长也会把这个回答方式教给孩子,要求孩子在别人面前一定要这样说才会显得有礼貌。其实这样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中,会让孩子变得不够自信、否定自己。

这3种“中国式礼貌”,正在“毁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在做

3.随时让孩子展示才艺

逢年过节,家人团聚时,不少长辈就会起哄孩子表演节目来活跃气氛。不少家长也会跟着起哄自己家的孩子,甚至是强迫自己的孩子表演,教育孩子这是对长辈的一种尊重的礼貌性行为。

这3种“中国式礼貌”,正在“毁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在做

在家长眼中,如果孩子没有按照他们的中国式礼貌做法,孩子就是“没有礼貌”。而孩子“没有礼貌”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孩子不喜欢展示自己,是因为孩子到了一定阶段就会处于羞耻期,这个时期的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不想过度受到关注和受到别人的评论。

如果孩子不能及时向别人打招呼,家长就会当场责骂孩子。孩子有着怕生和害羞的心理是正常的,很多时候都不能及时表达出来,并不是他们真的没有礼貌。

孩子不想谦让玩具时,是因为孩子对自己物品的拥有权是很敏感的,他们想拥有自主分配的权力。这时候家长应该征求他们的意见,而不是强迫他们。

这3种“中国式礼貌”,正在“毁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在做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呢?

1.教会孩子礼貌,并不是要以牺牲自己孩子的内心感受和想法为前提的。要积极给予孩子鼓励,能让孩子在面对别人夸奖时,是能正确肯定自己,不是过度地谦虚否认自己做得好的地方。

2.引导孩子在保证自己不吃亏的同时做出谦让,如果总是损失自己的利益去成全别人,这种谦让然而会给生活带来压力。

3.把孩子的想法放在第一位。过度强迫孩子去做一些礼貌性地行为,会伤害到孩子内心的发展。家长应该多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让他们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这3种“中国式礼貌”,正在“毁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在做

礼貌是做人的基本,但是教会孩子礼貌不应该是剥夺孩子的权利的,也不应该是一直遵循传统观念的“中国式礼貌”。我们都无法成为圣人,孩子也是,所以在礼貌的教育上要做出取舍,给孩子带来正面的礼貌教育。

培养孩子好性格,这是很多家长关注的问题。虽然我们很多家长也能很好地教育孩 子,但是那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养育方式。我们现在压力比改革开放前大很多,大多数的家长都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对此,我们可以借助早教书籍,来帮孩子养成好习惯,家长也省心。

推荐一:《宝宝好品格培养经典童话》

一套10册,这一套故事在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的基础上有又添加了日本,意大利,美国等国家世界级大师代表作。

这3种“中国式礼貌”,正在“毁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在做

通过温馨又生动地故事来告诉孩子10个好品格,爱心、乐观、友情、自信、分享、勇气、机智、亲情、诚实、善良。

这3种“中国式礼貌”,正在“毁掉”你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在做

↓↓↓↓↓点击图片购买

宝宝好品格培养经典童话(套装共10册) 亲子经典睡前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