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不可胜数,司马迁依据什么来拣选人物,并为其作传?

历史名人不可胜数,司马迁身为一名史官,记录史实是其肩负的任务,但其立传的标准和依据究竟是什么?

众所周知,司马迁除记载史事外,“成一家之言”为其撰史的终极目标,意即《史记》每卷著作之背后,皆存有司马迁之心意。

在司马迁看来,通过了解历史可以古鉴今,虽然已今非昔比,但关键是呈现或揭露真相,以作为借镜。

基于此,玲珑就举几例,并分析下太史公是如何拣选立传人物的,以及他为他们作传的原因。

司马迁为何将项羽列入“本纪”,将陈涉列入“世家”?

“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

司马迁以为推翻暴秦朝的暴(正),陈涉及项氏一家功不可没,既谈论他俩的崛起,必然得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说起。

历史名人不可胜数,司马迁依据什么来拣选人物,并为其作传?

秦始皇剧照

自始皇二十六年初得天下之始,至始皇三十七年七月丙寅日止,其在位十一年时间,先后密集进行众多建设,呈现其好大喜功;而焚书坑儒、随意杀戮无辜、斥资派人入海求仙等事件,再度显现他的暴虐与凶残。

秦二世也在位不久,最终赵高杀了二世,子婴杀了赵高,后子婴投降,秦朝便灭亡了。

何以秦朝灭亡速度之快?何以众豪杰之士纷纷起义?

司马迁以为“礼”是强健国家之根本;坚固的兵器,高大的城墙,严苛的法令不足以建立一个有秩序的国家。一切按“礼”办事,则事事圆满;反之,诸事皆废。

而秦朝,已走向无礼无道的状态。司马迁认为秦末,皇帝丧失王道、人民遭受苦难,于是各方豪杰群起反抗,陈涉便为发难之首。

由陈涉、吴广两人领导的起义,迅速扩大,虽两人起义后不久身亡,但各地纷纷响应,项梁所领导的便是其一,而后项羽接续其霸业,以武力号召并完成反秦大业。

司马迁因诸位推翻暴(正)之功,于是为之作传。

历史名人不可胜数,司马迁依据什么来拣选人物,并为其作传?

项羽剧照

陈涉、吴广很快就失败了,而反秦大业最终落到了项羽身上。

项羽初发难之时,尊楚之后代为王,以其名义号召天下;然而,义帝尚在之时,项羽逐渐展露出自己对地位的野心;最后义帝无用时,项羽又派人暗中诛杀义帝。种种行为渐使项羽麾下之群臣不信任他,因而众叛亲离。

于是,刘邦便起而代之。与项羽不同的是,刘邦建功施德,率军平定三秦,天下因此安定。

另外,《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了韩信对刘邦与项羽之评论,亦可见两人之差别。

正如韩信所言,项羽只是表面上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而已。他虽然关爱部属,但却无法放手任用有才能之将领;他违背了与义帝的约定,分封了自己的亲信;他的军队所经之处,残破不堪。因此天下人怨恨他,百姓不愿归附他。

这不就是另一个“暴虐之君”吗?

历史名人不可胜数,司马迁依据什么来拣选人物,并为其作传?

刘邦剧照

司马迁因汉能建立功德,推翻项羽之暴(正),于是才作《高祖本纪》。

按《史记》体例,“本纪”为帝王之传记,“世家”是王侯的传记,项羽并未一统天下,而陈涉亦不属王侯,但将项羽列入“本纪”,将陈涉列入“世家”,这是因为司马迁肯定项羽推翻暴秦的功绩,并重视陈涉起义的作用,同时表明两位在历史上的地位及重要性,才有此书写

司马迁如何拣选“军师型人物”?

以下就列伍子胥、张良、曹参、韩安国等人进行分析。

提到伍子胥,必须提及父亲伍奢、兄长伍尚父子三人的故事。《史记‧伍子胥列传》大致讲述了伍子胥为报楚平王的杀父之仇而忍辱负重,最终复仇雪恨之故事。

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伍子胥是一位思虑清晰、深谋远虑、审时度势之人。

伍子胥深知自己与兄长应楚平王及父亲之召,肯定双双死亡,于是暂且逃往他国以待时机,一刻未曾忘记郢都之仇;后在吴王僚幕僚中出谋划策,又为吴国率军打仗,打败楚国,震慑齐、晋两国,降服越国,为吴国立下汗马功劳。


历史名人不可胜数,司马迁依据什么来拣选人物,并为其作传?

伍子胥剧照

诸多事件的发展,皆符合伍子胥所料,他虽未能善终,但其心志、才能、眼光、远见、谋略,并非是凡人可以比拟的。故《太史公自序》云:“作伍子胥列传第六。”

汉初三杰中,张良是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的最佳代表。那么,张良是不是刘邦心目中的“首席军师”?

刘邦对张良的评价甚高,他对三杰之功劳,排定了次序——张良、萧何、韩信,以张良为首。不仅如此,刘邦提及张良时,皆使用敬称,称其字“子房”,而其他二位却没有相等待遇。可见,在刘邦心目中,张良的地位不同一般。

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诸多结果亦足以显现张良判断正确,刘邦则对他言听计从,刘邦评论张良:“运筹策帷帐中,决胜于千里外”,对于军师之角色来说是极高的美誉。故太史公曰:“作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除张良外,司马迁对于曹参亦多有称颂。除夸赞其军功外,对其接任相国之位后所施行的政策,亦赞赏有加。

曹参认为萧何所制定的政策,对汉初政权巩固、国家稳定、人民休养生息发挥了功用,故接任相国后,不轻易改变原先之治国方针,并一切顺应自然。

也就是说,在战功方面,曹参借助了韩信的力量与才能;在治国方面,他多依循萧何之方针。

虽说如此,因曹参周密的思虑及才干,才会受萧何举荐;从百姓的歌颂之中,也可见人民对曹参功绩的颂扬。


历史名人不可胜数,司马迁依据什么来拣选人物,并为其作传?

张良剧照

那么,司马迁对曹参的评价,与百姓实际的感受,是相吻合的,故“作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最后一位是韩安国。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夸赞韩安国的智谋足以应变世事之变化,宽厚足以得人心。

韩安国颇有雄才大略,他虽然嗜财却不昏庸;他荐举的人才,既清廉又贤能;其治国韬略,天下人有目共睹。

韩安国不是“完人”。司马迁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韩安国确实是一位行事得宜、且忠厚之人,虽不及壶遂之君子风范,却也可称得上精明干练。故“作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司马迁如何拣选武将?

诸将之本领,各有巧妙,而关于“领兵打仗”一事尤为司马迁所推崇者,不外乎司马穰苴和田单

《司马穰苴列传》全文围绕着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的架构,描写他斩杀国君宠臣庄贾以树立威严、整饬军队作战、推恩士卒,而士兵争相为之奋战的过程。

司马迁赞扬司马穰苴能将司马法之阐述发挥至淋漓尽致,故为之作传——“作司马穰苴列传第四”。司马穰苴卓越的贡献影响深远,其兵法广大宏博,深远不可测,而司马穰苴能将其发扬光大,虽然只为小小诸侯国领军征战,却也是难能可贵的。

历史名人不可胜数,司马迁依据什么来拣选人物,并为其作传?

田单画像

至于田单,其用兵之“奇”与“妙”,令人大开眼界。

燕昭王使乐毅伐齐破了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二城未下。齐湣王逃离临淄后逃到莒邑,只因众人推举出的田单凭借即墨打败敌军,才保住齐国江山。故司马迁颂扬田单之功劳,“作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田单用兵之初沉静、柔弱,使敌人毫无戒备之心;他在等待适当的时机出奇制胜。迅速、敏捷,使敌人来不及防备,这便是田单用兵巧妙的地方。

《史记‧田单列传》中记载了火牛阵的“奇妙”。此火牛阵在夜色之中光彩夺目,而与田单并肩作战的,除了士卒之外,还有老者、柔弱之人,他们都在此战役中发挥了功用。

此阵一出,燕军果然大惊,于是四处逃窜,而后齐军乘胜追击,并且收复了齐国多座城池。

诚如清人吴见思所云:“田单是战国一奇人,火牛是战国一奇事,遂成太史公一篇奇文!”世人皆知田单用兵之巧妙与奇异,司马迁为其作传之功不可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