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目中無人”,但不可隨意踐踏別人的“夢想”!

疫情期間,有無數中小型企業因面臨資金鍊斷裂、業務開展受阻、經營收益暴跌等原因,被迫裁員歇業、關停倒閉,又或是就地解散。日前,有多則新聞報道企業如何暴力裁員、企業與員工的利益衝突如何激烈、甚至展開探討了失業的人群將何去何從的現實問題。“裁員、倒閉、失業、暴力解聘、終止勞動合同”等關鍵詞已正式成為當代社會最關切、最敏感且最具爆發力的網絡搜索關鍵詞。面對裁員、失業所帶來的社會壓力,員工表示迴避、抗拒,甚至阻撓,因為“穩定就業”已成為21世紀新中國亟待解決或提升的民生問題之一。如何解決勞動糾紛,平衡員工職業道德與企業成長的關係,也應是大眾共同參與研究的問題之一。


你可以“目中無人”,但不可隨意踐踏別人的“夢想”!

我國勞動法的頒佈打破了所有制的界限,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規則。只要是通過勞動合同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的,都由勞動法一體調整,勞動關係的主體一律平等適用勞動法。這就消除了歧視,保證勞動者競爭機會均等,保證了勞動力在勞務市場中通暢、有效運行。

然而,近年來有不少有關勞動糾紛的官司;有員工勝訴的,有企業勝訴的;但無論誰勝訴,結果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企業或多或少要給予員工一定數額的補償,因為他們是“弱勢群體”。奇怪的是,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管理下,機動車與助動車、行人的碰撞摩擦情況大同小異;無論機動車一方是否存在過錯,出於人道主義考慮,依然需要對他們精神或肉體的損傷作出賠償,因為他們是“弱勢群體”。

就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勞動關係而言,我們身邊不乏打著弱勢群體旗號,懷著“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的傲慢想法,利用國家法律當做擋箭牌,蓄意道德綁架一些中小型、法務不夠健全的企業,要求不符合常理的賠償數額;試問,對於“世界五百強”、乃至“中國五百強”企業而言,無數初創型、中小型民營企業何嘗不是“弱勢群體”呢?在同樣的機制環境中,納稅申報、五險一金、員工報酬、社會責任等,誰何嘗不是臥薪嚐膽?期盼著能有朝一日能海闊天空、大展宏圖;試問,這些企業就應該劃分至“非弱勢群體”的範疇嗎?

你可以“目中無人”,但不可隨意踐踏別人的“夢想”!

每每論證至此,內心總久久不得平息。心靈虛空、無所適從,敢問中小型企業未來的路應在何方?

疫情當下,風口浪尖之時,舊日一好友突然傳訊:“公司資金鍊已斷,兄臺能否幫襯一把,以平復內訌、處理外患?”深入瞭解得知公司一辭退員工,或因辭退不滿,或蓄謀已久(曾向公司負責人提起自費繳納公積金但並未作出行動),向公積金中心投訴公司拒為其員工繳納或補繳公積金。得知消息的他不得不找好友訴苦,情況並不樂觀。

具體還得從半年前說起。A求職者向ABC公司投遞求職簡歷,並得到HR的應允參加面試。經過一輪面試後,HR發現A求職者填寫本科學歷(自考),且該本科院校在業內名氣不菲;考慮到自考因素,認為A求職者應屬於勤奮努力、積極向上之人。因此雙方達成了錄用條件:入職購買五險,但無公積金(入職半年後,穩定就業後可考慮)。隨後,A求職者順利成了ABC公司的A員工。入職三個月後,A員工有向公司提及想自費補繳以往半年的公積金,費用自己承擔(由於公司入職前後均向其再三確認,公司不繳納公積金,其也同意入職)。好景不長,突如其來的疫情,各大重點疫區封鎖,全國上下一心,打好疫情攻堅戰;但ABC公司面臨著史無前例的資金短缺挑戰,不得不辭退部分績效不好且薪資過高人員,其中包括了A員工。隨後調取了A員工檔案,發現其半年有餘拒交上一份工作的“離職證明”及畢業證件複印件。

你可以“目中無人”,但不可隨意踐踏別人的“夢想”!

至此,相信大家已經一目瞭然。面對A員工的變相出爾反爾、三百六十度大轉彎,舊友問我該如何應對?系積極溝通,爭取妥協;亦或系相互對峙,舉證仲裁?係為了公司聲譽、繼續臥薪嚐膽、逆來順受,還系堅持誠信、公平,反對爾虞我詐?今天可以為公積金誣告A公司,明天就有可能為了賠償金起訴B公司,還有C/D/E/F公司的加班費、提成、佣金等發放糾紛。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想象,如果一位員工長期或定期處於勞動糾紛當中,該員工的內心及工作效率、能力是否可以想象?

是的。ABC公司確實存在問題:法務制度不健全、人員審核管理疏漏、未按國家法律法規執行五險一金政策。為了此事,還做過專門的問卷:一線城市深圳、廣州、杭州及上海部分熟悉民營創業公司中,未有融資記錄的公司,有近90%以上並未繳納公積金;甚至連社保都沒有。那也就說明,《國家公積金管理條例》推廣執行的進程並未成熟,有明文規定但無實際監管或類似“一般納稅人”稅務輔導期一樣,國家相關部門也應負擔起一定的責任。

先撇開此事件的合法性而言,A員工的職業道德、職業操守已經賤如白菜價。明知公司未應允繳納公積金的情況下,毅然決然入職上崗,到最後再來一出“反間計”;過河拆橋、損人利己,殊不知還會有“狹路相逢”的未來,也許A員工壓根就沒想過有再會的一天。面對這樣的職業操守,作為勞動的執行者,又談何職業未來,談何職業規劃?

你可以“目中無人”,但不可隨意踐踏別人的“夢想”!

疫情災難面前,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作為企業或個人更應該秉承初心,在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應採取理性、冷靜的態度,坐下來好好談一談。多一位良師益友總比多一位敵人要好。退一萬步,即使A員工與ABC公司談判,要求公司出於人道主義,幫助其補繳公積金,以應對疫情期間房貸壓力,又或者洽談合情合理的賠償金;相信作為奮鬥一線的創業好友來說,都應該是可以接受的。但背後捅刀子、出爾反爾、泯滅情誼的行為系不道德的,與當前社會價值觀背道而馳;這一行為也必定受進步的社會唾棄。

你可以藐視行為道德規範,亦可輕世傲物,但不要踐踏別人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