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本没有好坏,是人赋予了事物的好与坏,这句话你怎么看,为什么?

笨鸟早飞哥


很高兴回答此问,此问含有较深的人文哲理,将人与物,主与次的问题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本人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阐述。

一,事物本身并没有好坏,只在于如何看待,事物的实质是客观的存在,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是人的意识,思想,观念,情感的参于其中时,使事物变的有灵感,灵性,有体貌,有特征,从而延伸出美好和丑陋之别。

二,人类是高级动物,随社会的进化,进步,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探索,求征,对自然中的事物产生了不同的认知和区别,并与人类的不同审美观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联想。

三,托物言志,重在人的感情,人对事物输入的意象而写意象,乃是用其之象描绘人生,人的思想是活跃的,可以随着时间,空间,地点,环境等等诸多外因而发生变化,或者作出新的判断和认知,从而对事物输入不同的意景,这些只限于人类社会。

四,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阴阳),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事物,得出的结论,结果是不同的,任何事物并没有绝对的对和绝对的错,只有人的思想观点和观念看事物不同而己,当某一种观点或观念背离了人们的习惯性,就会误认为是错误的,凡事物都存在两面性或多面性。

包括主宰世界的人类也是如此。


用户吕有虎


你好,我是国风,

我个人觉得这句话就是为自己某些卑劣行为的辩解!

什么事物没有好坏?天地有阴阳,朝晚有寒暑。有正的一面,必有反的一面,有好的一面,必有坏的一面。怎么可能没有好坏?有本事你找出来没有好坏的事物我看看!种上一粒稻米,会收获一包大米。种下一棵毒草,会接出无数毒瘤。事物的本相就是有好有坏。

所以才在这个世界上有正有邪,有鬼有神!我们才在这个世界上努力追求正义的活着,并小心翼翼的不使自己因为一时的失误跌入魔道!天地也因为一股浩然正气而悠远流传!

但看尊驾这句话是什么鬼?事物没有好坏,是人赋予了事物的好坏。你这意思通俗点讲,好人犯了强奸罪不是罪,只有坏人犯了强奸罪才是罪么?

这是典型的唯心思想,背离客观事实!绝对要不得!事物本身就有好有坏,人努力加入好的事物就是好人,着意靠近坏的事物就是坏蛋!是事物决定的人,而不是人决定了事物!


国风1974


天然的事与物先不去管它。只说人为的事物。是存在好和坏的。如当前人们常常提到的三观正与不正的问题,实际正与不正对于个人来说先不管他,只少说明有正和不正的存在。如没有好坏也就无所谓正与不正一说。一般说来依法依规的事物是对的反之是错的。对错好坏不能凭当事人说。应由众第三方判定。没有好坏还求公平正义作甚


用户2898895695498


这句话五百年前王阳明先生己经总结的很清楚,王阳明教育自己的学生时举了个例子,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也是王阳明心学关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经典描述!

事物的好坏本没有绝对的,只是所处环境不一样显现出在人心中相对的好坏!王阳明教育学生也做过此类的辩论,王阳明有个弟子,叫薛侃。有一天,他在花坛里除草,正所谓“锄草日当午,汗滴花下土;谁知花之美,朵朵皆辛苦”,因为花难养,草难除,他不禁开始抱怨:“天地之间,为什么好的东西难于培养,坏的东西又很难除去啊!”这话正好被路过的王阳明听到,就教育他说像花草这样的东西,哪里有什么好坏之分?你想看花,就认为花是好的,草是坏的;如果你想利用草,又会认为草是好的了。这样的好和坏,都是从你心中的喜爱和厌恶所产生出来的。例如黄金是不是好东西人人喜爱,可如果吃到肚子里能说是好东西吗?

所以事物本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在不同的人心中才有了相对的好坏!


审细


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首先我们来区分一下“好”与“坏”。什么叫事物的好与坏?在一特定的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主要的推动作用,就是好事物。反之,主要起阻碍作用的就是坏事物。比如,人生病了,吃药虽然痛苦,但能治病,那么吃药就是好事,不吃药就会失去健康,甚至生命,当然就是坏事。

"好“与"坏“是一对矛盾,当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在这个场合是好事,换个条件就可能是坏事。事物的好与坏的变化,很容易误解为"事物本身没有好坏"。好与坏当然是指一定条件下的。同样以吃药为例,我们的限制条件是生病,如果不生病,吃药肯定就是"吃错了药"[捂脸]。不能说好与坏能相化转化就是"事物本没有好坏"。

如果事物的好坏是人赋予的。那么就是说,人们以为是坏的事物,再好的事物也是坏的。同样以生病吃药为例,巫医们认为吃药是有害的,能改变吃药治病这一客观属性吗?同样的道理,坏的,不科学的事,大家都以为好也是没用的。大练钢铁,超英赶美,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能是人们良好的愿望,教训是惨痛!

事物的好与坏是有其客观标准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你喜欢、憎恶,他都客观存在。清洁的水对于口渴的人就是好的。这是不需要谁认同的。


不着急爱国学


哲学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有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无关对错。

至于“好与坏”实际上是有参照方的,是相对于而言的。比如:老鼠偷吃粮食,相对人类来讲是“坏”;但是田鼠却可以帮助庄稼吃害虫,又是“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的好、坏判定也是相对的。

所以,事物好坏是相对而言的。是人类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总结评判,赋予事物主观情感的结果。


诗酒逍遥客


万物本无好坏!是我们置于其上的价值观,赋予其评判的标准。

简单的举例:智慧本身是否具有好坏?好坏的结果是人们如何去运用他。阴天下雨是否具有好坏,滋润万物是好,遮蔽阳光就是坏吗?苍蝇是好是坏?以人类角度出发都觉得他无比讨厌,换做造物主视角呢?难道就应该不允许苍蝇、毒蜘蛛、毒蘑菇的存在了?

事物本身哪有什么好坏之分,之所以有好坏,和我们身为人类的价值观,评判标准,生活习惯,个人喜恶密不可分!就好比生活中,我们去买一块猪肉,肥的好还是瘦的好?要炼油的觉得越肥越好,要炒菜的觉得瘦的好,要包饺子的觉得五花肥瘦相间最好。

上升一下高度,一件事情是好是坏是一个道理,一个孩子调皮任性还打架,是好是坏?我们依据他的一些行为定性他为好孩子或者坏孩子,好坏是我们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有的认为学习好就是好孩子,有的认为不淘气就是好孩子,等等。但是我们别忘了,龙生九子各有所好,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可能都不同,哪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又哪有不出问题的家长?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物,本身的意义都是我们赋予的,他可以有一个意义,也可以有更多意义!试想,用一块石头去捶打一根钉子,这个石头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石头本身还是石头,没人理,放在那,有什么好坏而言,相反,你出门被他绊了一跤,弄脏了新买的连衣裙,这块石头就变成了一块坏石头。

那么这件事情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的态度会影响行为和事物本身,如果我们改变事物以及事情的意义,那我们的态度也会随之改变,态度改变,思想也会改变,进而行为会发生改变,结果也许就跟着变了!

最后以一个著名的情绪小故事收尾:一个单身女子刚搬完家,晚上突然停电,刚点上一根蜡烛,听见了敲门声,她打开门,是隔壁的小女孩,小女孩问:“阿姨,你们家有蜡烛吗?”单身女子马上就想,我刚来就这样,以后会怎么样!于是冷冰冰的说:“没有”小女孩笑了:“妈妈怕你害怕,知道你家肯定没有,让我给你送来了。。。”这就是情绪调节中的著名理论,想法影响情绪,决定了行为。


陶陶陪你研究事儿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事物的好坏区分是人赋予的一种思想感情色彩。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是认识论的一部分内容。

任何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而这种事物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意识,也就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而对事物好坏的区分恰恰就是意识反作用于存在的表现。

事物的好坏,是由思想感情来评价定论的。好与坏的实质,就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如果一种事物的特点,符合特定社会阶级的要求,其特点也被确定为事物的优点,使人满意,那么这种事物就是好的事物。反之,其特点被确定为事物的缺点,则该事物就是坏的。


土右钟海滨


同样的烛光,为什么人的感受不一样?

  • 举个例子,如果我很喜欢点燃的蜡烛,看到蜡烛就觉得很温暖,内心会有一种愉悦感。
  • 并不是说,点燃的烛光一定能让每个人都产生温暖感,能让每个人开心。
  • 蜡烛本身没有好坏,烛光也没有魔力,但是如果我赋予烛光一种能够影响我情绪的力量,见到烛光这个信号,大脑开始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神经系统传递递质,分泌了多巴胺之后,我就有兴奋和开心的感觉。
  • 多次反复训练,可以形成“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望梅止渴”这个故事就能说清楚,以前吃了酸梅,会分泌口水,然后我想到酸梅,看到画上的梅子,也能联想到酸这个味道,也会分泌口水,所以能够止渴。

半杯水的好坏

  • 常听到的一个故事,说的是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了,觉得好开心啊,我还有半杯水;而悲观的人看到半杯水,觉得很焦虑,我居然只有了半杯水。
  • 也就是同样的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了好,悲观的人看到了坏。
  • 事情本身,是有阴阳的,也就是说,在这个宇宙中,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完全不一样的结论来。

这个问题问的很妙

  •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先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客观现实”,一个是“主观判断。”
  • 事情本身,发生了什么,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比如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然后从西方落下,这就是客观现实。
  • 而事物的好坏,其实是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给事物贴上的标签。这属于“主观判断”。
  • 所以不一样的人,遇到同一件事情,就有完全不同的反应。
  • 因为每个人对事情这个客观存在的现实,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主观判断模式。

提升自己的思维高度去看问题

  • 其实读《易经》也好,《道德经》也好,《心经》等经典,释道儒其实都是在教我们怎样提高自己的思维高度,去看待我们遇到的事情。
  • 世间有八万四千法门,这儿形容的是方法特别多,不是真的指的有84000种方法。
  • 这些方法,都在让我明白,是我们的“分别心”,对事情的看法和判断模式,导致了一件事情是好事,还是坏事。
  • 所以,佛教经典里才教我们:“无我”,去掉自己的“分别心”。这样才能看到事情原本的面目。
  • 圣人会怎么办呢?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知其雄,守其雌。”

拈花小姐姐


  • “事物本没有好坏”,这是唯物主义观点。不管万事万物存在是个什么状态,比如说石头,大山,水等没有生命的事物。又比如说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等有生命的事物。还有比如光影,声音,时间等抽象的事物。它们互相作用,相生相克,只要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合理的,符合自然规律。
  • “是人赋予事物的好与坏”,这是唯心主义观点。这是通过主观臆断,以自我为中心来判断事物的好与坏,这是片面的观点。比如这次的新冠肺炎病毒,站在人类的角度来说,它就是人类的敌人。
  • 这两句话连在一起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比如站在新冠肺炎病毒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体就是病毒的温床,是他们生存繁衍的地方。站在更高层次看,每一次的灾难,都是因为万事万物具有的能量不平衡导致, 为了达到这种平衡,自然的力量,会让一种事物去压制另外一种事物的发展,来重新达到万事万物之间的平衡。
  • 因此,人类做任何事情,需要提前考虑是否伤害到宇宙大自然中其它的事物,需要考虑如何避免破坏大自然的平衡,才能更好地发展人类文明,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源远流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