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有抄袭吴起之嫌却比他成功,秦孝公:年轻就是能为所欲为

导语: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和卫鞅两个失落的天才一拍即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法。秦孝公为了带领积贫羸弱的秦国走向强大,而卫鞅也为了一展抱负,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说起商鞅变法的内容,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已,总的来说,卫鞅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对于政治制度的改革,一个是经济制度的改革。政治制度的改革有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制(设郡县)、废除世卿世禄改为官僚制、军功爵制和连坐制。经济制度的改革主要有:打破井田制富国、主民客民分业、重赏杀敌强兵。

或许是商鞅变法的意义过于重大,影响力非常长远,以至于很多时候商鞅变法的功绩不免有被夸大之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商鞅变法促成了秦国的崛起,而秦国是最终的胜利者,成王败寇也就是这个道理了。在战国时期,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变法,秦国并不是第一个开始变法,他的前辈有李悝和吴起。如果你看过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就会发现商鞅有“抄袭”之嫌。商鞅变法的很多内容都是从吴起这里学来的,至于如何相似,我们来一探究竟。

商鞅变法有抄袭吴起之嫌却比他成功,秦孝公:年轻就是能为所欲为

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

1、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世卿世禄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在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的时候,为了表示对贵族和功臣的奖励,就奖励了那些贵族和功臣,世卿世禄由此诞生。世卿世禄的含义就是贵族和功臣可以延续祖上的辉煌,后世的子孙可以世袭这份辉煌。世卿世禄不仅仅是简单的政治上世袭爵位而已,还有经济上世袭的俸禄,也就是说,世卿世禄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的双重世袭制度。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老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又或者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种制度对于贵族和功臣来说利益是非常大的,可永保荣华富贵,既有社会地位,又有富贵满身,可是对于一般的老百姓而言就没有那么友好了。

对于贵族或者功臣来说,长时间享受荣华富贵,非常容易造成骄奢淫逸的现象,因此往往过了几代以后,无才无能的贵族层出不穷,大部分坐吃山空,啃着祖先留下的功劳簿。这个时候,他们不但不是国家的功臣,反而是国家的累赘,更是国家的蛀虫,这对于后世有功的人才来说这显然是非常不公平的,人才立功却不能得到爵位和奖励,久而久之,想要为国效力人才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吴起深知世卿世禄制度对一个国家所带来的危害,下决心废除。

商鞅变法有抄袭吴起之嫌却比他成功,秦孝公:年轻就是能为所欲为

吴起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开始废除世卿世禄: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吴起废除世卿世禄的中心思想就是“均爵平禄”,剥夺那些因为祖先有功劳而后世子孙没有功劳者的爵位,将无功者的爵位和俸禄奖励给今天的有功者

有了理论基础,吴起是怎么执行操作的呢?吴起的方法是: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也就说封君的后世子孙,只要超过三代,就没收爵位和俸禄,当然封君的子孙到了三代立了新功劳另当别论。

那么将回收的爵位和俸禄怎么办呢?吴起当然也不能白白浪费或者闲置,吴起提出“以抚养战斗之士”,也就是奖励那些有军功的将士。

因此在吴起废除世卿世禄制度的时候,楚国原先的大部分贵族被收回爵位和俸禄,而楚国将士的战斗力空前提高。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其实是和吴起的做法是一样的,都带来了同样的好处,释放了国家爵位和俸禄,奖励那些有功之人,使得一般的老百姓都能因为立功而得到相应的爵位和俸禄,这是对国家的好处,不过所带来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触动了旧贵族长久以来拥有的合法权益,也为自己将来的失败和被杀埋下了伏笔。因此从方法到结果,很难说商鞅没有“抄袭”吴起的嫌疑。

商鞅变法有抄袭吴起之嫌却比他成功,秦孝公:年轻就是能为所欲为

2、整顿吏治

整顿吏治是一个国家能否强大的重要先决条件,对此,吴起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其一,减少大臣、重臣和封君。这些人的权势太大,对于国君来说是非常大的政治威胁,“上逼主而下虐民

”,对国君来说是政治威胁,对百姓来说是灾难,因此必须像修剪树枝一样,将那些多余的非主干清理一部分,这样主干才能茁壮成长。

其二,罢免庸官、昏官。把朝堂之上的那些庸官和昏官通通清除出去,这样不但为有才能的人留下机会,更为国家削减开支。

这一条实际上是对废除世卿世禄制度的一种延伸,当然吴起提出的这两条也触碰到了众多官员的利益,这部分人对于吴起的仇恨进一步加深。

商鞅变法有抄袭吴起之嫌却比他成功,秦孝公:年轻就是能为所欲为

3、奖励耕战

商鞅打破井田制和有功者得爵怕也是从吴起这里学来的。想要富国强兵,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只能是“耕”和“战”。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通过耕种,除了给国家缴纳赋税之外,剩下的都归自己所有,老百姓种地务农的积极性就会大幅提高。对于士兵来说,只要在战场上杀敌就给予奖励,这样也能大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因此在短短几年以后,楚国的老百姓家里有余粮,个个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军队的士兵则因为战争杀敌有奖励,作战能力空前提高,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称霸一方的诸侯。

商鞅变法有抄袭吴起之嫌却比他成功,秦孝公:年轻就是能为所欲为

4、开辟土地

从当时的地理位置来看,楚国位于南方,而且领土面积也是战国七雄中最大的,如此幅员辽阔的国家,却有很多土地荒芜,吴起便上报楚悼王,让国家的贵族去开垦荒地,增加粮食的产量。对于贵族来说,好好享福的日子过不了,反而去荒郊野外,甚至到蛮夷之地去开荒,心理落差可想而知有多么大了。

因此短短几年以后,楚国的田地非常多,粮食也非常多,最终的结果就是“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吴起帮助楚国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商鞅变法有抄袭吴起之嫌却比他成功,秦孝公:年轻就是能为所欲为

从以上的变法内容来看,像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农民耕战、士兵杀敌奖励,这些后来商鞅都学到了。连坐制、主民客民分业是商鞅所添加的,军功爵制这种则是商鞅更加的细化。

其实商鞅除了上述说的那些内容之外,郡县制也不是商鞅的首创。郡和县其实是两种制度,一种是郡制,一种是县制。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熊通率先提出并且实行了县制;郡制起源于秦国,秦穆公嬴任好在位期间提出并且实行;经过历代法家代表的改革,郡县制最终成型于秦汉时期。因此商鞅也只是将前人提出的制度做了一次完整的整合。

商鞅变法有抄袭吴起之嫌却比他成功,秦孝公:年轻就是能为所欲为

吴起变法为何虎头蛇尾?秦国商鞅变法却能一直延续?

按照上文所说,吴起的变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一时之间让楚国称霸天下,可是后来楚国的变法却突然腰斩。那么楚国为何不像秦国那样,从秦孝公开始一直到秦始皇,遵从的都是商鞅变法?这和国君有关!

先来说说秦国的商鞅变法为何能够成功?并且一直延续到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看看秦孝公就知道了。

秦孝公继位的时候只有二十多岁,非常的年轻,看着积贫羸弱、任人宰割的秦国,年轻的秦孝公内心被点燃,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秦国弱小的局面,此时碰上刚好想要一展鸿鹄之志的商鞅,于是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变法。在商鞅变法期间,秦孝公给予了商鞅最强有力的支持。在当时的秦国旧贵族的反对下,秦孝公一人扛下了所有,独自去面对反对变法的重臣和贵族,商鞅只管安心变法,而且二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改初心,矢志不移。

对于变法者来说,想要成功变法,没有国君强有力的支持是不可能变法成功的,而秦孝公恰恰就是这么一位为商鞅提供了绝对支持和保驾护航的国君,因此商鞅才能够变法成功。当然秦孝公也深知,自己和商鞅坚定的变法触动了很多贵族和大臣的利益,在自己去世以后,这些贵族和大臣肯定不会放过商鞅。弥留之际,秦孝公为了保护商鞅,甚至说禅位于商鞅的话,可见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力度有多大。

商鞅变法有抄袭吴起之嫌却比他成功,秦孝公:年轻就是能为所欲为

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嬴驷继位。嬴驷可以说和商鞅有深仇大恨,秦惠文王在做太子期间犯罪,因为太子是国之储君,不能用刑,商鞅转而对嬴驷的师傅用刑,二人的仇恨也从这里结下。秦惠文王继位以后,车裂了商鞅。秦惠文王虽然杀了商鞅,可是对商鞅变法却是坚定的支持。

在这里我引用《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富大龙饰演秦惠文王说的一段话:商君之法,非酷律苦民之法,乃富国强民之法,秦必遵之!

因此秦惠文王虽然杀了商鞅,却实实在在的认为商鞅变法能够帮助秦国强大和崛起。从这里开始,后世的秦国之君也有了统一的共识,因此一直延续了变法的内容,秦国也一直走在强大的路上。

回过头来说说吴起的变法。吴起从魏国逃到楚国以后,楚悼王也是重用吴起进行变法,而且对吴起的变法支持力度也非常大。可能有的人说了,那么为什么同样是国君坚定不移支持变法,吴起变法最终为何没有进行下去?这和楚悼王的死有关,楚悼王的在位时间是公元前401年到公元前381年,长达二十余年,可是吴起变法的时间却是386年到前381年,从这个时间节点就能看出端倪。吴起变法是在楚悼王的晚年进行,楚悼王不是不支持吴起变法,而是支持的时间有限,仅仅六年以后,楚悼王撒手人寰。

楚悼王死后,之前那些利益受损的大臣和贵族联合起来杀了吴起,即使吴起趴在楚悼王的尸体上也无济于事,被乱箭射死,吴起最终还是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而楚悼王死后,继位是的楚肃王,楚肃王没有秦惠文王那样的魄力,又畏惧重臣和贵族的势力,因此吴起变法就没有在楚国继续进行下去了,这也是楚国没有最终强大起来的重要原因所在。

商鞅变法有抄袭吴起之嫌却比他成功,秦孝公:年轻就是能为所欲为

总结:

从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的内容来看,商鞅借鉴了吴起很多的变法内容,大有抄袭之嫌,郡县制也是整合了前人发明的制度,不过这里并不否认商鞅的功绩。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最终走上不同的道路,国君的年龄成为一个关键的因素,秦孝公继位的时候二十几岁,非常年轻,因此对商鞅支持的力度非常长,商鞅变法也能持续二十余年。而吴起变法,楚悼王虽然支持力度也非常大,但是有效期太短,只有六年,这也导致了吴起变法最终功败垂成,可见一个明君活得长就是有优势。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说苑·指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