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尖:一座有詩有故事的大山


綠水尖:一座有詩有故事的大山

綠水尖日出 | 張慧冠·攝


《文成縣地名志》自然地理實體篇裡記載:“石門尖,別名錄水尖,跨越吳坳、石門、楓龍、上垟、上斜五個行政村。以石門村得名。海撥1250米,山頂設有航空標。”這裡說的石門尖,就是銅鈴山鎮境內的綠水尖。書中記載的“錄水尖”應是“綠水尖”的誤寫,因為當地方言中“錄”“綠”同音。大山周圍的居民大多習慣將之稱為綠水尖,倒是西坑一帶的人稱之為石門尖。


綠水尖:一座有詩有故事的大山

石門村古貌 | 葉鳳新提供


綠水尖是南田山脈東南走向支脈的一座高山,是當地居民種作的重要場所。我小時候經常在此山上游玩,山頂也爬過幾次。第一次是在讀小學時的一箇中午,天氣晴朗,同班同學去綠水尖玩,我也跟著去,從學校出發,經過上垟嶺,然後沿著小道往山頂爬,滿山都是荒草,小道不寬,但經常有人行走,爬起來並不困難,半個多小時就到山頂了。山頂上有一個三角架,同學說這是航空標;往東望,雲霧茫茫,天際間有幾個藍點,同學告訴我,那是百丈漈的天頂湖;往西望,群山聳立,同學指著最高處對我說,那是楊頂峰。再一次去是初中畢業了,同村朋友約我去綠水尖觀日出,凌晨四點鐘摸黑往山上進發,爬到山上恰好天亮,但遠方是濃濃的霧靄,沒有看到日出,當時多少有點失望,但卻成為一段美好的回憶。


綠水尖:一座有詩有故事的大山

遠眺綠水尖 | 張慧冠·攝


綠水尖在古代還有一個頗有文化味的名字,叫鶴息峰。關於這個名字,《南楚郡葉氏本派徙居記》中記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葉氏先祖葉嘉於唐元和七年冬至節前三天,齋宿於松陽見素真人(葉法善)祠廟。夢中見一位滿頭銀髮,長滿鬍鬚,雙目炯炯有神的老道人,騰空跨鶴而至,說:吾昔遊一境,奇巒怪石,地僻山幽,汝可探訪,遇有鶴棲之所即可卜築焉。吾賦詩與汝,汝其識之曰:“鶴雲飛止處,勝地曾西遊。萬疊高峰下,山川合澮流。石屏依曲岸,匯水夾汀洲。東塢營基業,鴻圖起壯猷。”夢醒盡覺奇異,於是擇日出門尋訪,果見有一白鶴在路口等候,心裡大喜,於是跟隨白鶴而行。白鶴也怪,與人不即不離,人快則快,人慢則慢,翻山越嶺,跋山涉水,步行十餘日至芝田八都七源境內,順一條石嶺蜿蜒而上,但見一座高山巍峨聳立,白鶴飛翔停息其上,既而消失不見。葉公四顧,見此山峰突兀,流水潺潺,風光幽雅,景緻清新,知其便是見素真人指引其卜築之所,就將其山命名為鶴息峰。

故事比南田劉氏始祖劉集卜居武陽的傳說還要神奇,給人們帶來無限的想象與美好的希望。葉嘉後人現在就居住在綠水尖腳下的石門村,據族譜記載,其在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就在此建房居住,距今已經1200年,是綠水尖周圍最古老的村莊。


綠水尖:一座有詩有故事的大山

綠水尖 | 資料圖


翻上垟周氏族譜,竟也有驚喜發現。上垟周氏從泰順莒江遷至現在下垟,又於元天曆庚午(1330年)從下垟搬至現綠水尖腳下的上垟村。上垟周氏族譜收錄了許多古代文人描繪本村四周景色的詩文。其中就有兩首描寫綠水尖的,不妨摘錄如下:

《鶴息峰詩》:避秦何必武陵遊,鶴息峰巔景色幽。遙望雲山千里外,俯觀煙水百川流。遨遊槐嶺星飛馬,誤認桃林野放牛。不待蘭亭傳勝事,清風明月共悠悠。

《鶴息峰》:鶴息高侖旭映收,春光草色露華稠。風生六月仙宮冷,日落孤峰古殿幽,槐嶺雲中騎白鹿,桃林樹下臥青牛,三山雅景看無厭,騷客登臨去復留。

前一首作者是周尚鳳,上垟周氏明朝成化年間的邑庠生;後一首作者是張美綸,下垟嘉慶年間的恩貢生。兩首詩寫的時期不同,但同樣將鶴息峰描繪得美如仙境,可以想像這兩個明清文人在山中玩得何等盡興。兩人詩中都寫到桃林,槐嶺,也許明初至清中期鶴息峰上真的是槐樹林立,桃花飛紅,景色非同一般,可惜現在的綠水尖已找不到桃林、槐嶺的蹤跡了。後首詩中提到的古殿,瑞嶨庠生趙鴻鉤寫的《象垟十二景詩》也有提到,此詩將鶴息峰列為上垟(象垟)十二景之一,其詩句為“牛塘曲嶺棋盤古,鶴息高峰宮殿幽”。據初步考證,當時鶴息峰半山腰上的確有一座宮殿,現在宮殿消失殆盡,已沒有人知道它的形狀與規模,但古殿基仍在,荒草萋萋,杉木森森,引人無限遐思。


綠水尖:一座有詩有故事的大山

綠水尖小林場辦公房 | 張慧冠·攝


鶴息峰何時改名為綠水尖已無從考證,詢問當地的老人,大多說是他們記事起此山就叫綠水尖了,但也有老人說是鶴息峰建小林場時由當時公社書記改為綠水尖的,取綠水青山之意,哪一種說法為真還須進一步考證。綠水尖小林場興辦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當時綠水尖是一片荒山。人民公社響應上級植樹造林的號召,要求全社要消滅萬畝荒山,動員幹部群眾上山植樹造林,自帶工具、糧食、棉被,在山上搭棚居住,連續作戰,總部就設在綠水尖的王樹(松樹)頭,全體公社幹部帶頭參加,民兵還帶武器,邊訓練邊勞動,在總部設有黑板報,每天報進度,表揚先進。全體人員零下五度還堅持在山上勞動,連眉毛都結上冰霜,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終將荒山變為林海。回想當年,人民公社將植樹造林當作政治運動來搞,多少有點荒唐,但幹部群眾造林時所呈現出的精氣神不免使人動容。

後來小林場又來了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知識青年,他們也和村民一起開荒造林、翻地種作,經歷了一段艱苦的生活,演繹了一段悲歡故事,為綠水尖建設奉獻了青春與汗水。


綠水尖:一座有詩有故事的大山

綠水尖滑雪場 | 資料圖


在2005年,綠水尖還經歷了一場災難。颱風泰利給文成西部山區帶來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綠水尖一帶短時間降雨量超過400毫米,突發嚴重山體滑坡,產生總長度三、四百米,寬度二十餘米的泥石流。滾滾的泥石流向石門村和楓樹亭的馱龍自然村傾瀉而下,經過之處,房屋頃刻崩塌,釀成了死亡16人,受傷多人的慘案,成為當地居民永遠的傷痛。當時國務院回良玉副總理代表黨與政府親臨現場慰問群眾,這也是建縣以來的第一次。

現在,綠水尖仍巍然挺立,樹木密佈,道路荒蕪,山頂已少有人跡。頂上航空標已拆除,代之的是信號發射塔。其西南山腳上垟坳處,已建設為滑雪場,成為冰雪愛好者的嚮往之所。其實綠水尖還有很多旅遊項目可以開發,如可在山頂開發露天宿營地、在山頂設立天文觀測站。也許過不了幾年,綠水尖真的會再一次蛻變,成為文成著名的旅遊勝地。

原標題《綠水尖:一座有詩有故事的大山》

文 / 周玉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