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關羽、張飛參加眾諸侯會盟伐董卓被拒之門外,你怎麼看?

張志剛的鄉愁


從權謀角度講這就涉及到一個人性的基本邏輯問題。

自國家產生之後,出現了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階級自此產生,有階級就有壓迫,就有不平等,人就有了高低貴賤之分。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沒有好處的事是誰也不會做的。

同樣階級的形成賦予了人們不同的社交位階,高社交位階的人對低社交位階的人是有幫助的。

就像一個成功人士經常帶著一個普通人一起玩,時間久了人們也會覺得這個普通人也是個成功人士,肯定有著自己的過人之處。

相反,低位階的人對高位階的人是沒有社交上的價值的,低位階想要上進,想要跨越自身所在的階級,那他就需要向高位階靠攏。

劉、關、張的社交位階

三國早期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他們兄弟三人正是在創業初期,他們並非沒有能力,唯一缺少的就是社交位階,也就是施展抱負的舞臺。

而當時亂世中的社交位階高的應該就是各路諸侯,他們有武裝,而武裝代表力量和傷害他人的能力。

在戰亂的年代,傷害是自保的一種方式,也是由亂世走向和平的必經之路。

戰爭,有時候是積極的,可以加快篩選,促進新的階級形成,推動歷史的前進。

所以劉關張三人選擇戰爭這一領域實現抱負,首先方向是沒有錯的。

但以他們最初的社交位階他們能做到的只是投奔到某一路諸侯麾下,所以他們當時參加會盟的時候只是以公孫瓚的手下這樣的身份去的。

相比於曹操,袁紹這樣的大諸侯,公孫瓚不過是個來湊數的,更不要說他手下了。

所以他們被拒之門外是合理的,也是人之常情,因為他們並沒有高位階想要的東西,那就是實力。

低位階的跨越

但是當時的環境是高位階聚集的平臺,這也是低位階向上跨越的良機。

所以不管他們是否被人所輕視,作為想在亂世中有所抱負的三人,他們必須要去參加這樣的聚會。

華雄的勇猛讓那些高位階遇到阻礙,他們的需求也在此時產生,面對需求,只要能解決是不分什麼高低位階的,劉關張三人的機會也在這裡。

關羽抓住機會,用一杯酒的時間取到了華雄的首級,這一需求被完美解決。

劉關張三人因此成為了那一刻的焦點,他們的實力終於得到了首次認可,他們也在此後贏得了更多機會。

當高位階的人認為他們有價值的時候,他們自然有機會躋身上層,劉備有情商和謀略,張飛,關羽有高超的武藝,他們先是選擇屈從,以便接近高位階,之後再證明自己,實現階級的跨越。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想有所作為的時候自身實力永遠是第一位,除此之外還要敏銳洞悉機會和時機。

這也許就是歷史帶給我們的啟示。


喜雨文創


中平六年,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權勢滔天,先廢少帝劉辯,之後又鳩殺何太后與劉辯,天下震怒,紛紛起兵伐董

公元190年,曹操發佈檄文,各路諸侯紛紛響應,齊聚洛陽推舉四世三公的袁紹為盟主。開始伐董

討伐董卓之戰後來雖然以失敗告終,但劉關張三兄弟在戰鬥中大放異彩,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

演義之中劉關張三兄弟剛開始處處被拒之門外,讓人小看。原因很現實,我們來看看參加會盟的諸侯都有哪些人就知道了。第一路: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也就是這次聯盟的盟主;第二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三路:驍騎校尉曹操;第四路:北海太守孔融。第五路:西涼太守馬騰。第六路: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七路:徐州刺史陶謙。第八路:北平太守公孫瓚。第九路:冀州刺史韓馥。第十路:豫州刺史孔伷。第十一路:兗州刺史劉岱。第十二路: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十三路:陳留太守張邈。第十四路:東郡太守喬瑁。第十五路:山陽太守袁遺。第十六路:濟北相鮑信。第十七路:廣陵太守張超。第十八路:上黨太守張楊。

這些人身份最次也是一郡太守,劉備雖然號稱中山靖王之後,但家道早已中落,以賣草鞋為生,此時他既無官職,又無兵馬,總共就張飛關羽兩兄弟。被四世三公的袁紹瞧不起也情有可原,但英雄不問出處,劉備抓住了機會,在此戰中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當時英豪的一面顯露無疑。


談古喻今故事會


把歷史和演義分開,劉備從來沒有參加討董卓聯盟,三英戰呂布純屬虛構。

靈帝末,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柳,棄官亡命。頃之,大將軍何進遣都尉毋丘毅詣丹楊募兵,先主與俱行,至下邳遇賊,力戰有功,除為下密丞。復去官。後為高唐尉,遷為令。為賊所破,往奔中郎將公孫瓚,瓚表為別部司馬,使與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紹。數有戰功,試守平原令,後領平原相。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袁紹攻公孫瓚,先主與田楷東屯齊。曹公徵徐州,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於田楷,楷與先主俱救之。時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既到,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歸謙。《三國志·先主傳》

劉備是幽州軍閥公孫瓚的同學,跟公孫的馬仔田楷混,後來見異思遷棄田楷而投陶謙。

從未參加討董戰爭。


真正鱷魚不哭


劉備,關羽,張飛沒有接到通知,《三國演義》第五回說曹操發討董卓檄文,召集各鎮諸侯聯合行動討伐董卓,除曹操本部以外還有十七鎮諸響應。各鎮諸侯所帶兵馬不等,有三萬者,也有一二萬者。

那時劉備在哪兒呢?書中介紹,北平太守公孫瓚帶一萬五千精兵,趕赴洛陽。路過德州平原縣,看見縣令劉備打著一面黃旗領著數騎前來迎接慰問勞軍。問起關羽,張飛的職務,劉備答曰“關羽為馬弓手,張飛為步弓手。瓚嘆曰:如此可謂埋沒英雄!如今董卓做亂,天下諸侯,共往誅之。賢弟可棄此官,一同討賊,力抉漢室若何?玄德曰:願往。劉關張引數騎跟公孫瓚來。”

說實在的,劉備當時的實力根本無法與十八鎮諸侯相比。將不過關張,兵只數騎,連參會資格都不夠,人家都不知道有個劉備,怎麼通知你?虧得公孫瓚慧眼識珠帶著劉備參加了盟會,才有了關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的壯舉。

所以並非諸侯會盟排斥劉備,實乃劉備官微將寡不夠資格而己。


用戶李森


這是電視劇新三國中的情節,和書中的情節並不符合。在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是跟隨公孫瓚一起去參加諸侯會盟的,並沒有被拒之門外,而是站在公孫瓚身後。因為劉備是漢室宗親,袁紹還特意讓劉備入座。這才有了後來的溫酒斬華雄和三英戰呂布。


海洋望星空


大家好我是總有一刻屬於你,一名歷史領域的創作者,很高興能給大家回答這個問題。

劉備、關羽、張飛參加眾諸侯會盟伐董卓被拒之門外,你怎麼看?
會盟之前,劉備、關羽、張飛剛剛結拜不久,而且在江湖中也沒有他們的威名,也沒有他們的事蹟,並且看守城門的將士也不認識他們。還是因為曹操的關係,才放他們進去。

名位太低

因為當時兄弟三人剛剛結拜,劉備之前在家裡織蓆販履,關羽看家護院,而張飛是賣豬肉的。所以沒有什麼名氣。

未請自來

當時袁紹請的是各路諸侯,也沒有請他們兄弟三人。所以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沒有名氣所造成的。

為什麼曹操當時去了,袁紹也請了,因為曹操刺董揚名天下,雖說失敗,但是天下人都知道,都佩服!


總有一刻屬於你


古今中外都一樣的現象——作為寒門,如何才能參與到國家層面的會議?

從瑞典女孩的現象來分析歐洲,扣除瑞典女孩背後的團隊,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能發現其實歐洲已經出現階級固化的現象了,只是這種階級主要是菁英階級和寒門階層間的衝突。

一個平民女孩,又還沒有讀到大學。卻能在菁英階級中“指點江山、揮斥方遒”,這是所有歐洲底層人們所夢寐以求的事情,因此瑞典女孩也就能成為他們心中的“英雄”,快速吸引眼球。

當然中土也有這種類似的情況,只是當代的中土有更為含蓄的發洩口——扮豬吃老虎的網文小說。

而當代中土的這種“扮豬吃老虎”的套路,其實主要來源於從未斷層的文化。幾千的歷史中,寒門的崛起不再是神話(歐洲的寒門崛起才有不到三百年曆史)。所以中土人有著全世界不一樣的信念——只要肯努力,哪怕自己難有成就,也能做到“窮不過三代”。

回到主題——為什麼劉、關、張參加眾諸侯會盟伐董卓時,會被拒之門外?

一、當然這並非是正史

正史中的劉關張三人並沒有在“反董卓聯盟”中有過多表現。事實上在《三國志》中都沒有提及劉關張三人參與“反董卓聯盟”。是在《三國志》裴松之注所引的《英雄記》記載:“會靈帝崩,天下大亂,備亦起軍從討董卓”。

而根據考究,此時的劉備應該是在翼州一帶混飯吃,可能在“反董卓聯盟”時,是公孫瓚的部將。【往奔中郎將公孫瓚,瓚表為別部司馬——《三國志》

可“反董卓聯盟”的十幾萬關東軍,除了曹操和孫堅幾個與董卓作戰之外,其他的諸侯們屯兵酸棗,每日“置酒高會,不思進取”。早期袁紹很欣賞劉備,估計也是這個時候,劉備也在酒席中高談闊論的吧

二、述說劉備以白身身份參加“反董卓聯盟”的,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描述!

為什麼小說《三國演義》會寫“劉、關、張參加眾諸侯會盟伐董卓時,被拒之門外?”

劉備從宋代起,就受到人們的喜愛。其背後的因素就有——寒門崛起的勵志雞湯在內。雖是皇族之後,可家道中落,奮鬥數十載,最終以一州一地,領漢家之名,逐鹿中原

羅貫中《三國演義》表面上告訴人們,朱門之人有眼無珠,不識英雄豪傑。可背後也在暗中告誡人們,官場和職場的本質。

在沒有顯露出自身的才華之前,沒有人會關注一個“螻蟻”的,更不會自降身份與“螻蟻”為伍。

因此當劉關張三人被諸朱門所拒之時,唯有同樣被世家大族嘲諷為“宦官之後”的曹阿滿,願意接納他們,因為在那個時代,白衣的名聲可能還要好過“宦官之後”。

可當關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後,劉關張所展現出來的勇,以及他們三人之間的“義”,則是羅貫中用來暗諷那些一直以來自以為是、高高在上的領導者們,這些人只不過是投胎技術活好,本身就是草包一塊,無勇無謀、無義無禮,卻身居高位,屍素餐位。

也為後來的劇情(正史存在的事實)做好鋪墊,即【曹阿瞞與劉皇叔一起煮酒論英雄中——阿瞞說的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也!“】

圖片均來源網絡


史之為用


我是濁侯,我來回答。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稍顯簡單,我們不妨試想一下。

如果現今社會,一些行業巨鱷牽頭成立商會,那麼名不見經傳的實幹家真的能夠加入嗎。

即便有真材實料,但是連最基礎的敲門磚都沒有,誰敢冒那麼大的風險。

更何況,劉備一向以漢室宗親自居,這代表什麼,他本身站在了大義的制高點。

如果一點阻礙沒有,下馬威沒有,難道袁紹曹操還要奉他做盟主嗎?這顯然不可能的。

我們不妨再看看,劉焉,劉虞,劉遙都是老資質,要兵有兵,要將有將都不敢來趟這個渾水,就近的劉表,都選擇性觀望。

那劉備憑啥來呢?


濁侯


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桃園三結義”後帶著自己組建的鄉勇參加了鎮壓黃巾軍起義建立了戰功,三次封縣級官職,都因為沒有靠山受到上級的壓榨,而不滿棄官走人。後來董卓專權禍亂後宮,引起天下諸侯憤怒,以袁紹為首彙集十八路諸侯招討董卓。劉備聽說後便帶著關羽和張飛前去會盟。走到大營門前被守門小校攬下,因為三人沒有名望且沒有袁紹的請帖,小校拒絕三人入營,並且當面侮辱了劉備三人說:“城關之內都是群英聚義,沒有你們的座位”,要趕他們走。張飛實在看不下去,憤怒之下打了狗眼看人低的小校。繼而雙方劍拔弩張嚷著要拿下三人。正在此時,被也是前來會盟的曹操碰見,曹操說了一番話:“唉,想當初我赴王司徒壽宴的時候,也是因為名位太低而被拒之門外,想不到今天三位壯士與我同此遭遇啊”!劉備趕忙上前有禮,敢問足下是,曹操回答:驍騎校尉曹操。劉備馬上說:“你就是刺殺董卓的曹孟德嗎?。”曹操謙虛說:“曹某未曾建功。”劉備說:“孟德兄刺賊義舉,已經名揚海內,劉備深感敬佩。”曹操轉而問守門小校說:“這位將軍,你即沒聽說這三位壯士大名,那麼你聽水郭我曹操嗎?”小校說:“曹公大名如雷貫耳!”曹操有問:“在我刺董這前,也和他們一樣也是無名之輩,你又怎麼知道今天的無名之輩,來人日會不會名震天下呢?假如有一天,他們真的名震天下了,你又會不會為今天的所作所為而追悔莫及泥?”小校馬上點頭哈腰說:“曹公說的是,曹公誰的是。”曹操回頭招呼劉備說:“三位隨我入關吧。”

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知道人的名氣有多重要啊!在論資排輩的官場上,沒有名分是不被看好的,劉備沒有收到袁紹的請帖,說明劉備在當時戰功和地位偏低,沒有名氣。而與袁紹會盟的諸侯個個都是手握重兵,雄據一方的軍閥。像劉備三兄弟在軍閥眼裡不屑一顧。

曹操之所以後來成為三國的霸主,說明曹操有眼光,他知道尊重人,不歧視無名之輩,他懂得發展論,用自己的遭遇來理解眼前的劉備三人被歧視,相信有朝一日人們麾像自己一樣,因為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而名揚四海。而告誡那些有眼無珠的小人,你們將來會為今天的傲慢無禮的行為而後悔莫及。

劉備進入袁紹聚義廳,袁紹非常蔑視劉備問:“你此行有何目的?”劉備回答:“聞袁本初傳書海內,聚義討賊。在下是賴會盟的。”袁紹接著問:“你有多少人馬?”劉備回答:“連我在內三人三騎,二弟關羽為馬弓手,三弟張飛為步弓手,我兄弟三人義同生死,榮譽與共。”這些諸侯們聽話嘲笑劉備:“我十八路諸侯一年兵最少的也有一萬五千,你們區區三人,也好意思與我們同盟?”劉備回答:“救國興亡,忠義為先,豈在人多。”後來袁紹說劉備:“既然是皇族後裔,那就看座吧。”劉備謝過袁紹,而袁紹卻讓手下搬來了一個草墩子讓劉備坐下,關羽和張飛氣不慣,就要發洩,劉備示意他們這些不所謂,走上前去在一旁坐下。

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到袁紹和曹操的道德水平和心胸開闊程度高下立見。所以傲慢的袁紹官渡之戰一敗塗地,勢力弱小的曹操從此走上了霸主之路。

在說劉備忍辱負重,不與座位爭高低,忍得一時之辱,也為在會盟中爭得一席位置。

後來在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非常得意。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話音剛落,關羽高聲叫道:“小將願望去砍下華雄的腦袋!”

袁紹認為關羽不過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是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就請砍下我的腦袋。”曹操聽了,十分欣賞,就倒了一杯酒,遞給關羽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去殺敵。”關羽接過酒杯,放在桌上說:“等我回來再喝吧!”說完,提著刀上馬去了。

關羽武藝高強,沒一會兒,就砍下了華雄的腦袋。他回到軍營,曹操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遞給他,杯中的酒還沒涼呢。

劉備三兄弟知恥而後勇,後來在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一戰成名。而後劉備三人逐步走上東漢末年三國爭霸的道理,最後在諸葛亮的輔佐下“三分天下有其一”。劉備成為蜀漢的霸主。這正應驗了曹操那預言:無名之輩,名震天下。


海納百川233699882


他們三個人當時去的時候,沒有盔甲,一副落魄之相,且沒有士兵,就三個人,之前也沒有揚名立萬,自然被嘲笑;

從這個事情就可以看出來18路諸侯,只有曹操的眼光毒辣,有大志向,是因為他,關羽才有機會斬殺華雄,自此進入19路諸侯,所以說看人不能看表面,未了解一個人之前,千萬不要輕易下結論,人不可貌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