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思考:自由、爱好、信仰和梦想

Freedom, hobbies, beliefs and dreams.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共读乎?

书,从聿从曰,上古结细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它的形式有很多,我印象中接触最早的“书”大概就是家里贴满墙的毛笔字报纸、父亲的书(咱也看不懂)和黑白电视里的《西游记》、《葫芦娃》之类的吧,然后就是幼儿园发的图画识字课本。隔壁家的有个小孩当时我觉得是很厉害的,三字经、唐诗三百首会背会写,象棋也能得很,可谓神童,咱是不敢比的。不谦虚的讲,加减乘除还是溜得很,只是四声到现在咱还是凭感觉走的。言归正传,我读书最多的时候便是六年中学时光,六年换了5位语文老师,十八般武艺,集办图书角倡读书,教我们练字、写作文、记日记、作诗词。那时候什么书都读,只要是同学们有的,来者不拒多多益善,读《史记》,在历史长河中闪现的各色人生,我们不免要思考生与死的大问题;读《巴黎圣母院》,在道德与罪恶的较量中,一位丑陋而善良的敲钟人伽西莫多,给美的分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读《鲁宾逊漂游记》,读出了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读《飞鸟集》,读出了博爱和仁慈,读巴金《随想录》,沉重得忧伤,在忧伤在奋进。读论语、周恩来的故事、雷锋日记、好兵帅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人生……。“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可惜现在大多以电视剧替而代之,以后还是多拿起书去走进它们的世界,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指,如果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不辨真伪,更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更不能做到博见约取,标新立异。孔子的这两句话阐明了读书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读书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只读书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读书也不行。只有将二者正确地结合起来,才算真正懂得了读书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高中时代多了一份思考,文章本身的意义?结合自己分析?换做自己怎么办?读书的意义?人生的追求?……。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说书中自有自由、爱好、信仰和梦想。先说“自由”:自由有两种,一种是可以做某件事的自由,另一种是不做某件事的自由。第二种自由比第一种更宝贵。然后是“爱好”:具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时候又要不得不放弃吧。再说“信仰和梦想”:伊始只想着做一个像“九间棚”那样的人,努力奋斗,在村里和家人们过上好日子幸福生活。读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思己人生,学有成、当大器,做对祖国、对人民有用之人。今虽学未成,初心不敢忘,故坚守信仰、坚持信念、坚定信心!莫言曾经说过“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人生漫漫,唯读书与思考不可缺席!


读书与思考:自由、爱好、信仰和梦想


永远读书、永远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