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這3種“邊角料”,其實是養生寶

如今大家的生活是越過越好,食物也吃得越來越精細、講究了。

比如,長得醜的不吃,邊邊角角不吃,要吃就吃中間最好看、最“精華”的部分。

這麼一來,看是好看了,殊不知,有些蔬菜的營養可未必都在主幹上,而是藏在那些被嫌棄的“邊角料”裡。

3種“邊角料”,其實是“養生寶”

芹菜葉

廚房這3種“邊角料”,其實是養生寶

芹菜通常莖稈較粗,葉片較小且少,所以許多人在吃芹菜時會把葉子去掉。其實,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而言,芹菜葉在不少地方都比芹菜杆強。

研究表明:芹菜葉中胡蘿蔔素含量是莖的88倍,維生素C的含量是莖的13倍,維生素B1是莖的17倍,蛋白質是莖的11倍。

從中醫的角度而言,芹菜葉味甘性涼,具有健胃涼血、清腸通便、潤肺止咳等作用。

所以說,以後吃芹菜的時候,可別把葉子一扔了之,連莖帶葉一起煮,營養更豐富。

推薦吃法:

蒸芹菜葉:將芹菜葉收集起來洗乾淨,晾乾後,邊加面邊揉,然後將揉得滿身裹滿了面的芹菜葉放在蒸鍋上一蒸,出鍋後撒點鹽,入口滿嘴留香。

芹菜葉烙餅:將菜葉洗淨切碎,加雞蛋、麵粉、五香粉和少量鹽,攪成糊狀。電餅鐺內加少許油,倒入麵糊鋪滿鍋面,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萵筍葉

廚房這3種“邊角料”,其實是養生寶

說完了芹菜,再來說說萵筍。萵筍葉味道有點苦澀,往往被扔掉了。其實,它的很多營養素,如β-胡蘿蔔素比莖部高9.7倍,β-胡蘿蔔素在小腸內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維生素A能使皮膚柔潤、光澤、有彈性,又被稱為“美容維生素”。

萵筍葉的維生素B1、B2及維生素C、E的含量超高,分別是莖的3-5倍。

此外,萵筍的莖葉中,有一種白色的乳狀液,名為萵亞片,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進食慾,能改善肝臟功能,有助於抵禦風溼性疾病、痛風。

推薦吃法:涼拌萵筍葉

將萵筍葉洗淨,放入沸水中燙熟後撈出,在加上生抽、耗油、蒜蓉、辣椒調成的蘸料即可食用。蘸料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

蘿蔔纓

廚房這3種“邊角料”,其實是養生寶

蘿蔔纓,也就是蘿蔔葉,更具體來說就是蘿蔔頭頂那一叢葉子。

從中醫的角度說,蘿蔔纓性平、味甘苦,入脾、胃經,可以消食理氣,煎湯含漱有利於咽喉疼痛的恢復。

《滇南本草》中也有記載:“白蘿蔔稈葉, 治脾胃不和, 宿食不消, 胸膈膨脹, 噎膈, 打呃, 嘔吐酸水。”簡單地說,就是白蘿蔔纓能調和脾胃,理氣消食。

從營養學角度而言,蘿蔔纓有個明顯的優勢——含鈣量特別高。尤其是胡蘿蔔纓,含鈣量高達350mg/100g,是等量牛奶含鈣量的3倍,遠超其他蔬菜。而等量胡蘿蔔的含鈣量還不到100mg。

推薦吃法:

涼拌蘿蔔纓:將白蘿蔔纓子洗淨,大蒜切碎,小紅尖椒洗淨切小段。燒沸水,將洗淨的白蘿蔔纓放入水中,焯燙15~20秒後撈出,控去水分。待蘿蔔纓稍晾涼些,切成小段,然後加醋,生抽,香油等拌勻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