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至暗時刻即將過去,A股何時再度上漲?

立足價值、做多中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純正價值投資家園】

,這裡我們一起成長、共贏牛熊!


01 二季度會出現“小康牛”?


好消息!至暗時刻即將過去,A股何時再度上漲?


今天大盤雖然穩住,但A股什麼時候會再度上漲?


針對這個問題,中信證券決定於本月16日至18日舉辦為期三天的線上策略會,主題為“風景這邊獨好”。策略會首日,吸引了1.1萬名投資者圍觀,首席經濟學家、債券首席、策略首席等多名研究主力輪番上陣,對宏觀經濟、大類資產配置、A股策略進行多方位闡述分析。


中信證券認為,三月中下旬是A股全年最佳配置窗口期,預判第二季度會出現“小康牛”的第二輪上漲。主要驅動來自三個方面:首先是海外新冠疫情出現二階拐點,即新增確診開始下降,外部風險偏好修復;第二是國內政策發力,基本面“填坑”預期明確;第三是再融資新政催化產業資本快速入場。


我對中信證券的這個分析是基本認可的,度過這一段最恐慌的時刻,A股將逐步恢復正常走勢。


中國疫情高峰期已過且即將結束,隨著疫情的好轉,各地復工的有序推進疊加基建有望發力託底經濟,中長期來看,疫情不改A股的大趨勢。而且,正如我早上所說,國家不可能聽任股市恐慌蔓延,一定會有更強有力的措施穩定市場,這麼厲害的瘟疫都戰勝了,還戰勝不了股市的恐慌情緒?


從今天的走勢上看,有一點維穩的意思,早上釋放完恐慌情緒之後,市場沒有再出現恐慌的狀態,最終小幅收跌,也符合我們“維穩只是護盤,不是拉昇”的判斷。市場最終需要自己來消化自己的情緒,就像2019年4月份以後所做的事情一樣。還有一點就是富時羅素即將再次調高A股納入因子,還有一批被動資金要進來。


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現在的情況和2019年的情況不一樣的是,2019年開始,我們國家的經濟狀況都在好轉,外部環境中,除了和美國有所不合之外,其他方向事實上是越來越好。但今年外圍環境普遍惡化,對於我們的市場節奏也會有所影響。


我的觀點是,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安全邊際提上自己的操作日程上來,全球經濟動盪下,要去尋找價值投資的確定性!


02 世界市場即將度過至暗時刻


又見“烏龍指”?股價暴跌近100%!這家千億市值公司瞬間“歸零”


這是昨天在倫敦交易上市的英國聯合食品集團(ABF,簡稱“英聯食品”)出現的神奇一幕:股價突然由1559便士秒跌至0.01便士(1英鎊=100便士),跌幅近100%。如果在0.01便士買入的瞬間收益16萬倍,但根據倫交所網站顯示,在這一分鐘內的所有交易目前均已顯示取消,這也意味著不會有任何投資者在這次的“烏龍指事件”中受到損失。


無論人們怎麼評價這個事情,我有一個觀察就是:西方世界人們的恐懼幾乎到了極點。


之前A股市場上最大的烏龍指是2013年8月16日的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當時的查證說是光大證券自營的策略交易系統包含訂單生成系統和訂單執行系統兩個部分,存在程序調用錯誤、額度控制失效等設計缺陷,並被連鎖觸發,導致生成巨量市價委託訂單。


但當時A股的情況是上證指數表現一般,但創業板已經率先走出牛市,光大烏龍指之後,市場氛圍明顯變好,有網友當時戲稱“不給空頭吃點苦頭,他們還以為自己能把中國股市做成負指數!”


之後,市場對極低估值的情況有所思考,最終沒過多久,三大股市全線起飛,A股迎來2014-2015年的大牛市。


那麼英國的烏龍指事件之後,會否引發人們對當前踩踏行情的思考?


我想是會的!首先,美國史上發生過四次熔斷,有三次發生在這10天內,這還是在美聯儲利率降到0,準備大幅度放水的情況下發生的,難道不是極端嗎?其次,美國總統甚至都發推特“願上帝保佑美國”,這基本上屬於沒招了的感嘆。最後,至少從道瓊斯指數期貨上看,今天白天一度“漲停”,雖然歐股開盤後把它帶了下來,但市場已經有了做多的動力。


當然,在全球疫情還在爆發蔓延之際,你想要這些指數馬上回復正常也是不切實際的,對於他們這些國家來說,解鈴還須繫鈴人,還得在防疫控疫上發力,如果繼續像現在這樣任由病毒傳染,那麼各大指數還將繼續走低,只不過我認為極端的熔斷,發生的概率變小了。


而且,現在疫苗好像有所進展了,美國的疫苗也已經進入了臨床試驗,中國的疫苗按照專家的說法是“不會慢於外國”,大部分研發團隊4月份都能完成臨床前研究,並逐步啟動臨床試驗,有的團隊進展更快。


這是一個好消息!


03 粉絲關注:任匯川離職


今天刷屏財經圈的新聞是中國平安公告,副董事長任匯川因身體原因辭職。


據券商中國記者瞭解,在任匯川透露辭職意向後,公司進行多方挽留但無果。任匯川在公告中表示自己“希望歇一下,拿出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而有消息透露說任匯川將到騰訊任職。

把中國平安最近一段時間發生的大事串在一起考慮:由於壽險業務轉型過程中遭遇挫折,2019年10月24日,總經理任匯川改任副董事長,由在平安銀行轉型過程中成績突出的謝永林擔任。11月22日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辭職投奔友邦保險;今天,任匯川再次辭職。


所以,任匯川和李源祥都為壽險業務的挫折付出了代價,但他們又都不是願意做輔佐之臣的人,只能換一家企業重新證明自己。這是我一家之言!



2018年4月9日文章《中國平安:改革開放的模範生》一文記錄了證券時報社長何偉與任匯川的對話,其中關於中國平安的企業文化是:結果導向、價值導向、賽馬制、績效文化,不論人情,是執行力與包容性的創新結合。這種文化30年如一日,延續性比較好。


袁庚老人最早總結出平安的內部機制說,“人員能進能出,幹部能上能下,工資能高能低”。這三個指標看來平淡無奇,但在平安創業早期能做到,還真是不容易。


最早平安有個機制叫“競爭激勵淘汰”。淘汰這個詞很刺耳,好多人就聽不習慣,但到現在平安還是這樣的。平安每半年、每一年都要對員工,每個部門、每個分公司、每個分行、支行進行績效排名。排名是殘酷的,但能保證優勝劣汰,保證好的員工能得到好的培訓、激勵,把好的服務提供給社會。淘汰不一定是炒魷魚,可能是換崗位、降薪或者培訓,給末尾員工一個刺激。


顯然,這個無情的績效文化碰上最高執行層,沒有打折扣,制度的剛性確實不一般。好在中國平安整體業績仍好,如果中國平安整體業績欠佳,這個剛性制度可能同樣讓掌門人馬明哲引咎辭職。這是中國平安在最近人事變動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也是中國平安與眾不同的地方,真正做到了法治而不是人治。
任匯川的接任者謝永林、李源祥的接任者陸敏都是憑戰功榮升。


前者在平安銀行三年時間把對公業務為主,資產質量惡化的銀行,轉變為國內零售業務佔比最高,資產質量迅速改善的銀行,2019年股價上漲78%,在銀行股板塊漲幅最高;後者接任汽車之家掌門人後,把一個體系外互聯網基因的年輕公司成功整合進平安體系,業績連年增長,股價從19美元漲到最高119.5美元,可以說都是戰功赫赫。
以平安目前擁有的資源和業務基礎,經過組織上、產品上調整後,中國平安在與傳統壽險公司競爭中仍將勝出。中國平安真正的競爭對手還是騰訊和阿里巴巴,在互聯網高頻流量上,中國平安仍需要補足短板。


本文觀點由孫文勝(執業編號:A0600611010005)編輯整理,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意見!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