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哪位皇帝最有趣?请说出你的理由?

原度拾趣


明武宗朱厚照是很有趣的。从宋开始,儒家礼法对整个社会的约束越来越严格,包括皇帝也被整日不休的朝会、经筵、祭典、朝臣和言官对自己的言行,甚至私生活也腰被公开谏言,所以明代的皇帝对大臣都有一种近乎对抗的态度。

有的皇帝对大臣是动辄廷杖,下诏狱;有的是不见大臣躲在后宫图清净;有的是接受现实任其摆布。

明武宗朱厚照是最特别的一个,他既能听从大臣规劝,完成皇帝的职责(经筵,朝会虽然经常缺勤,但总是在大臣快要恼怒的时候就又听话知趣的正常工作);又同时不断挑战朝臣的底线,随性玩乐(在宫中建“豹房”供自己玩乐,又带兵去边境前线作战);既豢养了一些投机小人为自己找新玩意儿消遣(权奸江充和刘瑾都是靠能带着明武宗玩闹而得势),又始终将帝国权柄交给正色立朝的大臣掌控(在负责帝国运行的内阁大臣上明武宗始终信任自己的老师和父皇任命的托孤大臣)。

所以明武宗应该是看清了现实,在夹缝中寻求自我的无奈之举。


旭奕


要说明朝最有趣的皇帝,肯定得算明武宗朱厚照了,这是位非常欢乐的皇帝。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没有比朱厚照个性更加鲜明的,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朱厚照荒淫无道,怪诞不羁,但是从抵御外敌,执政能力来看,他也是个刚毅果断,颇有才能的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我只想当一个无拘无束的欢乐帝王

朱厚照他爹明孝宗朱佑樘是个好皇帝,他总共就两个儿子,一个早夭了,因此朱厚照在明孝宗朱佑樘死后,稳稳当当的登基称帝了。朱厚照是个非常聪明的皇帝,朱佑樘给他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大臣,按理说朱厚照成为一个杰出的君王远比成为一个荒淫的君王更容易。

明孝宗朱佑樘死的时候,朱厚照才15岁,刚继位的朱厚照还有点蒙,以刘瑾为首的太监们整天陪着朱厚照,为了让朱厚照早点适应自己的身份,刘瑾这群太监硬生生把朱厚照带偏了,今天带匹马来给朱厚照玩,明天带一班戏子来唱戏,朱厚照尝到了当皇帝的甜头。

刘瑾这群太监看到皇帝好这口后,开始给朱厚照献美女,少男,还带着皇帝悄悄出宫逛窑子,刚进入青春期的朱厚照哪里抵挡得住这些诱惑呢?渐渐的课也不去听了,朝也不想上了,朝中大臣们警觉起来,屡次劝导朱厚照,让他改过自新,将心思放在治理天下上。

朱厚照看到大臣们劝导自己的奏疏都堆成了小山,这才开始收收心用在了治理国家上,但是没过多久在刘瑾等人诱惑下,朱厚照又开始放纵起来,修建了豹房,在宫里模仿市井开设店铺,妓院,去听淫词艳曲,一时之间搞得皇宫乌烟瘴气,大臣们都看傻了,上百名大臣联名进谏。

朱厚照登基不久,也没见过这阵仗啊,就在他想要妥协的时候,刘瑾等人又来鼓动朱厚照,朱厚照处罚了几个带头进谏的大臣后,大臣们也不再劝导朱厚照了,朱厚照在宫里玩够了,开始到民间玩乐,竟然跑到百姓家中,胁迫良家女子陪自己淫乐。

就怕天下不乱的皇帝

朱厚照自小就喜欢骑射,非常崇拜朱元璋,朱棣,一直想要找机会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朱厚照身边的宠臣江彬的鼓动下,将边军给调入了京城,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朱厚照封自己"镇国公","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自古以来皇帝主动给自己降封的仅此一例。

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小王子伯颜带着五万骑兵准备来大同抢点东西,当时朱厚照也正在边境巡游,将领们立刻通知朱厚照,让他立刻回京,朱厚照一听蒙古人来了,立刻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一定要到前线亲征,连江彬等人劝他回京都不听,朱厚照下令集结边关部队听候自己调遣。

朱厚照一改之前的荒淫形象,沉着冷静的调兵遣将,对明军部署做了周密的安排,伯颜看到明军的架势也是一头雾水,我就是来抢点东西,又不是搞入侵,至于这样吗?双方总共约十万人参战,互砍了一天,最后伯颜率军撤退了。

这场仗的真实战况如何,也就只有朱厚照自己清楚了,按照《武宗实录》记载,这场双方持续了近一天的激战,明军死了五十二人,蒙古死了十六人,明武宗自称自己也杀死了一个蒙古军官,但是大臣们却都认为他在吹牛。

两年后江西宁王朱宸濠起兵反了,朱厚照再次来了兴趣,准备御驾亲征,结果大军走到半道就传来消息,南赣巡抚王阳明居然都不给朱厚照表现的机会,自己就把叛乱平定了,朱厚照很不爽,也不准把这件事往外传,自己带着人继续南巡,到处寻花问柳,把王阳明晾在一边。

王阳明

王阳明一次次的上奏,请求朱厚照来受俘,朱厚照根本就不理他,这一等就等了半年,直到王阳明上奏说,自己能平定宁王叛乱,全都依赖威武大将军的功劳,自己是怎么平叛的一字未提,朱厚照这才同意来受俘,在接受了宁王投降之后,朱厚照还是觉得少了点啥,他突然对大臣们说:“要不把宁王放了,让他再造一次反,我亲自来抓他。”左右大臣听得目瞪口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

朱厚照最后终于心满意足的回京了,结果在渡长江的时候,摔进了水里,被救上岸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因为感染肺炎在豹房驾崩了。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玄坤文史


明朝那个皇帝有趣,明武宗算是一个吧,这位应该算上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一个皇帝了。

朱厚照的父亲朱佑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所以朱厚照从小就享受尽了精英式的教育和家庭关爱。尽管如此,史官们依然说他不务正业,那么他到底有多不务正业呢?

朱厚照年少聪明,两岁就被立为太子。但古时皇家贵族是不可以私自出宫的,朱厚照偏偏不信邪,没事就喜欢往宫外跑,然后被大臣们堵回去。等他当了皇帝以后,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他喜欢佛教,就命名自己为大庆法王,还叫人制作法王专用玉玺,结果和尚们都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位法王了。喜欢军事,又自封为威武大将军朱寿,后来还御驾亲征,到前线指挥战况。

另外,朱厚照还培养了八个亲信在身边,相互间称兄道弟,人称“八虎”,八虎就是以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他们虽然在历史上没啥好名声,却造就了朱厚照喜欢去探索未知的性格。

朱厚照小时候,他们就拿出一些机巧的小玩意和朱厚照一起玩,后来还建立了“豹房”,陪着皇帝寻欢作乐,把皇宫打造的和集市一样。

另外朱厚照知道自己不是当皇帝的料,索性就将政务全部都交给别人管,比如内阁大臣刘健、李东阳、谢迁等,还有“大明一哥”王阳明,这些人为官正直又有才干,朱厚照一点都没看错他们。可惜到了史官眼里,皇帝不管政务全甩手给大臣,这就是不务正业。

大臣干了皇帝的事,那皇帝干什么呢?当然是打仗。当时绰号“小王子”的达延汗,统一了蒙古,就以为自己是成吉思汗一样的人物,屡屡进犯大明边疆。

朱厚照看不下去了,于是做了历史上第一个翻墙出宫的皇帝,连夜赶到前线御驾亲征。按《武宗实录》的说法,应州大捷,明军仅伤亡52人,战后达延汗病逝,蒙古三十年不敢来犯。

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起兵作乱。朱厚照终于有机会再次御驾亲征了。在此之前,大臣已经劝谏了无数次,可他就是不听,为图耳根清净,直接下旨禁言,不准再反对他御驾亲征的事。

结果还没赶到前线,不争气的宁王就被王阳明活捉了。这下朱厚照不高兴了,叛贼已平,还亲什么征呀?但朱厚照也有他的小聪明,他隐匿捷报,继续南行,又玩了一圈。

回程路上,他突发奇想在江上驾着小船当起了渔夫,结果不幸落水,被救上来不久,就病逝于豹宫,享年31 岁。

不过,当时全世界真正兴起一股航海热,如果他不是死得早了,也许还会命名自己为“伟大的航海家”,然后扬帆远航。


一个人的夜晚n思索


必须是万历皇帝这个呆萌可爱的“小胖子”。

关于万历皇帝的趣事极多,你就拿神宗实录来看,保证笑点满满,威严冷酷的皇家形象瞬间崩塌,我这里就举一例,雒于仁的《酒色财气疏》。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万历皇帝不上朝,言官们都是那些可以“风闻言事”“没事都要找事”的主儿,纷纷站出来指责皇帝,其中最狠的,就是大理寺评事雒于仁。

按道理说这老兄是跨界了,评论朝政劝谏帝王这不是他们司法系统的活啊!但这位老兄一点也没这个觉悟,他气愤填膺的质问万历皇帝说:陛下,你不是见谁和谁说你有病吗?你甭找太医了,你的病我知道,方子我都给你开好了就叫《酒色财气四箴疏》,对,你没看错,你的病就是因为你吃喝嫖赌带打人,五毒俱全…

万历皇帝看到奏本后,鼻子都快气歪了,不但气而且还委屈的不能行。能不气吗?被手下一个七品芝麻小官指着鼻子痛骂,换谁能受的了?他传召内阁申时行王锡爵等人觐见,请注意万历皇帝的高光时刻到来了!

万历皇帝说,雒于仁这个死捏子,我必须治治他,你们看他说的这些都是人话吗?说我好喝酒?你们谁不喝?你们下班回家不让媳妇炒俩小菜喝上几口?为啥你们喝得就我喝不得?说我好色?我不就是疼爱我媳妇儿郑贵妃吗?难道爱老婆也有错?你们红袖添香,一枝梨花压海棠,魂牵梦绕秦淮河,偏偏到我这里就成了色鬼?说我好动气?你们家老婆孩子丫鬟仆人不听话不得行行家法,讲讲规矩?怎么我当个皇帝,连个宫女太监都管不得?说我好财?不但他说去年那个丁季也这样说我,我都忍了,你们也不想想,我是皇帝,富有四海,如果我真的爱财,为何不抄没了他?简直狂犬吠日,詈骂君父,我这次再也不忍了,非要好好的收拾他一顿不可。”

申时行看完奏本劝谏道:您这次还是继续忍了吧!

万历一下子就惊呆了,问到:为啥?

申时行:陛下若问罪,必发明谕,则天下皆知陛下为此等人也!

“噗!”万历皇帝这一口老血

这就是真实的、可爱的、有平等意识的万历皇帝。


老王聊历史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除了创造了很多科技进步点,以及新颖的政治制度外,另外一大特色就是产出了大量的奇葩皇帝。如沉迷于木匠活的天启皇帝、迷恋求道成仙的嘉靖皇帝、懒政出了名的万历皇帝……,不过,个人以为:明朝最为奇葩和有趣的皇帝当属“豹房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算是中国历史上运气较好的皇帝之一了。首先他的父亲明孝宗朱佑樘是封建社会少有的一夫一妻制的坚定拥护者,一生只娶了张皇后为妻,因此武宗就用不着像其他皇子那样,需要心惊胆战地面对那么多居心叵测的同父异母兄弟;另外,张皇后一生只生了两个儿子,次子朱厚炜早夭。作为张皇后独子及帝国唯一继承人的朱厚照自然就享受到了别的皇子不曾有过的呵护照料。于是朱厚照2岁即被立为皇太子,作为掌上明珠的他自然倍受宠爱。14岁那年,他的劳模父亲被沉重的奏折压垮驾鹤西去了,于是尚属孩童年龄阶段的他就被推上皇位,改元正德。

从小备受宠爱的他显然在即位之初没有搞清皇帝这个职业的具体要求,于是即位之后干出了很多荒诞的事,比如好好的皇宫不待偏要跑到尽是猛兽的豹房蹲着,至高无上的皇帝尊号不用偏要自封为“威武大将军”,一天到晚瞎逛没个正经。皇帝如此沉迷娱乐自然就给周围野心家带来了机会,大太监刘瑾于是趁机揽权贪污,致使朝政败坏、社会矛盾尖锐。

个人觉得这也言过其实了。虽然他作为皇帝非常的不称职,行事风格和生活作风方面也非常的荒诞、不着调,但不可否认,他是一聪明人。史料记载:朱厚照从小就很聪明,老师教的东西很快就能学会。

登基称帝后,虽然不谙世事、喜爱玩乐,貌似也没怎么正儿八经接受过皇帝上岗前的培训,但即位后一切驾轻就熟,尽在掌控中。更没有发生权力被架空、权臣当道的事件,虽然大太监刘瑾权倾朝野,但在朱厚照面前还是怂包一个,要他下台也只需朱厚照一句话,所以刘瑾算不上权臣当道。

另外可以证明朱厚照并非等闲之辈的例证即是:任上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且多次赈灾免赋,证明他在处理内政、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稳定方面能力尚可,并且对基层百姓的“载舟”作用还是认知清醒。在对外战争上,经常与虎豹为友的朱厚照更是强硬勇猛、毫不退缩。

正德十二年十月(1517年),70年前曾重创明军的蒙古在王子伯颜的领导下再次来犯。朱厚照闻之不是畏敌胆怯,反而大为兴奋,火速回京布置亲征。当朝众臣听到“亲征”二字不免神经过敏。于是又是一轮的规劝、教训,甚至威胁,但朱厚照经过一秒钟的思考决定绝对不能放弃这次实战机会,随后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统兵出战。并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还亲手斩敌一人。经过数天大战,明朝取得了杀敌十六名,己方伤五百六十三人、亡二十五人的战绩,再次将蒙古鞑靼军成功击退。可见朱厚照具有一定的统兵布阵能力和自我决断能力,对得起他自封的“威武大将军”称号。

由上可知:虽然朱厚照行事作风怪诞,但无论处理内政还是对外战争上都属能力较优,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其人确实很聪明,所以才能愉快玩耍的同时不耽误国家大事,但他的聪明和行事怪诞是否称得上是“大智若愚”呢?

个人觉得“大智若愚”用于评价皇帝应有如下含义:

虽然外表表现得很荒诞、不着调,但在国家发展大方向上却是毫不含糊,并且以维护国家方方面面的大局为己任,以此约束自己引领国家走上正常发展轨道,也即我们常说的顾全大局,在保证这个前提下行事风格迥异、不拘小节。据此为标准去衡量,显然朱厚照不够格。

虽然以他的聪明才智平定了内乱、驾驭了群臣,并且以他的孔武有力击退了来势汹汹的蒙古大军,但完成了任务后的他又钻入了豹房开始放纵自我了,朝堂的大事任由刘瑾胡作非为、败坏朝纲,使得本应政治清明的朝政无迹可寻,大失民心,这即是很不顾全大局的表现。


超梦大叔


老朱家人不怎么有趣

,相比其他朝代君王来说,明代皇帝总体偏闷,说好听一点风格沉雄的多,龙袍后藏着的潜在个性,也比较的执拗刚烈,还有些暴躁的,大体上和有趣不怎么沾边。

非要挑个有趣的,正德皇帝许能算一个,像一个充满活力的中二少年,不操心政事,老想着玩骑马打仗,嬉游江山,宠物豹房。

源于他父亲弘治是个口碑特好的皇帝,治国能力强,人温和大度,正德是长子,又是张皇后所生,弘治对正德肯定包容有爱,估计多少有点惯吧。这种父子关系,在历代明朝皇帝里是很罕见的,所以才会出来正德这么个与众不同的奇葩。当然弘治这个有爱的爹要能再活几年,正德岁数大了也许就慢慢生性懂事,这样整个大明朝后来也许就不一样了。

可惜弘治死的时候,才三十六,正德十四岁就要出台。就正是犯中二病叛逆最烈的年岁,登基十几年还拼命的玩,到死一直都也没收心,真是折腾得一匹。

玩就玩,后果最严重的是他光顾着顽,没留下后代,结果弄了一个藩王家的孩子嘉靖来,把弘治身上的治国优秀基因给断根儿了。打这之后,明朝就没再没兴盛起来过。有趣了一个皇帝,代价太巨大。

附一个表,看看正德的断线位置。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弘治中兴)--明武宗朱厚照(顽皮正德)--明世宗朱厚熜(嘉靖道人)--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答自刘羽舟和萧铭珏


刘羽舟和萧铭珏


应该是万历皇帝。

1581年,血气方干的万历皇帝一时兴起,临幸了太后身边的宫女王氏,没想到,几个月后王氏怀了孕。

按理这是喜事,大明皇帝喜得贵子。但明神宗感觉有点不光彩,面对太后的询问,一开始并不承认是自己所为。

结果被太后拿出《内起居注》呵斥,事实面前,万历只好勉强承认!

因为万历并不喜欢王氏,当时他最喜欢的妃子是郑贵妃,于是就想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

而大臣们坚持礼制,建议立长子,也就是王氏的儿子朱常洛为太子。

从此,因为册立太子的问题,万历皇帝和大臣们开始了长达15年的斗争,史称“争国本”。

15年来,群臣和万历皇帝斗智斗勇,打了无数口水仗,大明皇帝的家事和隐私时不时被大臣们拉出来数落。

最典型的莫过于大臣骂他的《酒色财气疏》,其挖苦皇帝的力度堪称历史之最,也被称作天下第一奏折!

据《神宗实录》记载,当时万历被气得吐血,和内阁首辅申时行的对话非常搞笑,一个帝国的皇帝,充满了抱怨和诉苦,语气像极了“祥林嫂”,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争国本期间,万历多次被搞得恼羞成怒,不少大臣被撤职,或者挺杖,但没有一人被杀警示,这也是他的可爱和可敬之处!

最终,心力交瘁的万历皇帝认怂,“争国本”以群臣胜利结束。

当然,被大臣们搞得心灰意冷的万历,开始怠政懒政,日常除了关心军事和向大臣哭穷自己的“私房钱”外,其他都没什么兴趣,最终长达30年不上朝!


春秋笔谈


正德皇帝。他父亲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做到一夫一妻的皇帝明孝宗朱佑樘,明孝宗不仅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明孝宗临死前,一代帝皇说的是自己年少有幸结识张皇后,夫妻同心,弘治四年生下太子,太子今年十五岁了。可见,一代帝皇最后时刻牵挂的是自己的老婆孩子。正德皇帝出身于一个宽容有爱的家庭,父母给予了他很大的空间和爱护,养成随性爱玩的性格。

正德皇帝爱玩,会玩,养豹子,喜欢出宫游客,甚至自封大将军,亲自在边境打赢小战役,击退蒙古军队。历史上说正德皇帝荒唐,作为皇帝确实不务正业,但是他贪玩却不胡为,他舅舅占着国舅身份为非作歹,他父亲因为张皇后屡次心软不肯严惩,而正德皇帝继位后,舅舅再次知法犯法时,立即处置,不管母亲求情,公正办事。而且,正德皇帝每次玩闹也都没有扰民,也不苛刻百姓,可以说是一位有趣爱玩的皇帝。



思理达


当然是正德皇帝朱厚照了

1.继承了奶奶纪太后广西瑶族的野性血统

2.好动,去蒙古打小王子,自封大将军

3.以下江南平叛为理由去江南游玩

4.与宦官为伍狼狈为奸,廷杖大臣

5.微服私访玩大臣孕妇

6.宫廷建豹房豢养奇珍异兽,设立集市让太监宫女客串

......

还有很多,其实武宗是被黑了,上面所说可信度存疑


沐九评论


我觉得明朝最有趣的皇帝是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是孝宗皇帝的独子,嘉靖皇帝的堂兄,十五岁即位,是一位少年天子。由于是独苗,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溺爱,生在深宫,养在太监妇人之手,造成了他性格上的叛逆,不辩是非,我行我素。闹出了很多另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因此正德皇帝也被后世认为是有明一朝最为荒唐的皇帝。但我却认为正德皇帝是一位很有个性的皇帝,他一生都在想方设法摆脱皇宫的羁糜,追求人性的自由,有胆有识,特立独行。当然,由于他少年即位,不谙世事,难免受到身边一些小人的蒙蔽利用。

武宗即位初期,被以刘瑾为首的宫中八虎围绕。由于武宗喜欢击毬,刘瑾往往趁武宗玩的兴起时回奏政务。武宗大为扫兴,就让刘瑾看着办,久而久之,大权旁落,刘瑾可以威福自操,朝政一派晦暗。正德五年,刘瑾事发,被武宗所诛。

武宗好武,孔武有力,曾在豹房内和老虎搏斗,被老虎所伤。伤好之后,依然顾我。他自由景仰自己的先祖,一心想要在边关建功立业,驱除鞑虏。但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大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什么也不让他御驾亲征,但武宗一意孤行,群臣不同意,他就偷着去。结果在大同一带和蒙古小王子狭路相逢,他还真有写果敢之气,明军在他的指挥之下,把蒙古军打的溃不成军,他还亲自格毙了几名蒙古兵。为此,他还特意下旨加封自己的爵位,他本来已经自封为威武大将军,打了胜仗,论功行赏,现在又加封自己侯爵。还给自己改了名字,叫朱寿。还在宣化给自己造了一座将军府,不住皇宫,常年在将军府里悠哉游哉。

武宗喜欢微服私访,群臣极力反对。武宗往往瞒天过海,但皇宫内没有秘密,经常是他前脚刚走,大臣们后脚就尾随而至。一次武宗微服来到居庸关,守关御史张钦拒不开关。无论武宗怎么威逼利诱,张钦就是软硬不吃,武宗无奈,只得废然而返。第二次学聪明了,去之前先把御史调往别处,轻而易举就过了关,又令心腹太监把守关卡,把朝臣一律挡在关内。众所周知,武宗是一位风流天子,关于他的香艳传说不胜枚举,尤以他在梅龙镇的一段游龙戏凤最为著名。李凤姐后来还真被他接进皇宫。可惜红颜薄命,不幸早夭。后来武宗又认识了一位姓刘的女子风尘女子,有一次南巡忘记带她了,后来御驾到了临清,武宗感觉还是放不下她,扔下满朝文武不管不顾,独自一人驾船回去又把她接了过来,可谓是任性之机。

武宗后期,宁王反叛,本来叛乱已被王阳明平定。武宗偏要他再把宁王放回鄱阳湖去,让他这个皇帝和宁王爷真刀真枪的再打一场。其实他哪里是想打,只不过是想找个借口溜出京城,到江南玩玩。本来他已经制定了一个详尽的旅游计划,可是朝臣们就是不让他出来,宁王这个事让他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

武宗在江南逗留了一年多,由于下河捕鱼失足落水,回到京城一病不起,不久一名呜呼。临死前,武宗反省了自己的过失,把所有的失政都归过于自己的失德。可见他并不糊涂,可能他也想当一名好皇帝,只是本性难移。亦或是他感觉他还有改过的机会,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天不假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