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纵家族——中唐真正的财经决策家族

接上期《泾原之变前唐王朝内部关于战略分歧》


崔纵家族——中唐真正的财经决策家族


虽然说德宗皇帝没有答应陆贽的整套方略,可是人家的建议综合起来合理性更强,他不得不考虑。因此,接下来,实际上就是和陆贽打了个对折,陆贽的财经政策的部分裁掉不要,调李怀光南下救河南襄城哥舒曜的思路却很让他满意。而且此时,环顾四周,更无可以镇得住李希烈的将领和军队了。这就成了不走也得走的棋。

李怀光不大听话,想让他从河北前线南下襄城,并不容易,唐王朝早已经不是一道圣旨,就可以千里招将的时代,所以,还得另想法子。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不过是以利动之。而偏偏此时德宗手中最缺的就是这个“利”。但是既然想让李怀光南下,那么,就只能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了,粮饷就那么多,如果想让李怀光南下,就只能从别的地方往外挤了。这是任人都可以想到的法子。

接下来自然是从哪里挤?

如果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更先该知道,如果挤出来,谁可以送到,否则挤出来,送不到,也是白扯。比如,此时在安州的曹王李皋肯定是不缺粮饷的,可是他被李希烈挡在了大别山和桐柏山以南,就是有军粮送过来,也是有心无力。此时真正作为大唐后勤供应的是淮南节度使陈少游,驻扎在扬州,但是,从扬州到汴州的隋唐大运河早就让李希烈给切断了。陈少游本人又软鸡蛋一般,手握重兵,可就是打不通这条通道,他的东南战线对李希烈而言形同虚设。所以,只有复杂汴州东、西两侧的粮运使才可以将粮饷接济李怀光了。这个汴州东和汴州西两个粮运使是在上年,也就是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朝廷给与分开设立的,目的当然是互相牵制,防止万一粮运使被藩镇给端了老窝,不至于粮饷全被劫走。汴州东的粮运使其实大体就是接济陈少游的,和今天开封以东地区,如河南东部和山东地区,以及徐州的江苏北部地区。可是这些地区也都是处在战乱之中。我们在前文已经介绍了此时朝旨命宣武节度使的刘洽分出力量对付山东方面的节度使李纳,因此,汴州东的粮运使基本是无梁可运。这样,就只剩下汴州西的了。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八月,壬戌,德宗下旨以汴西运使崔纵兼魏州四节度都粮料使。似个节度是河东节度使马燧,泽潞节度使李抱真,河阳节度使李芃、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从面上看是复杂他们四个节度使的粮草,其实只是针对李怀光的。这里面还有个原因,就是这个崔纵和李怀光私交甚好。

其实,此时将河南的粮饷分拨给河北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就是在五天前,八月,丁未日,李希烈将兵三万围哥舒曜于襄城,朝旨急诏李勉及神策将刘德信将兵解救。这是北方南方,则是在乙卯日,李希烈部将曹季昌以随州降,寻复为其将康叔夜所杀,转眼的大饼又成泡影了。正是在最后一线希望破灭情况下,德宗才不得已最终听从了陆贽以李怀光救襄城克李希烈的办法,也就只能将崔纵同时任命其兼任魏州四节度使的粮料史——将汴州本来就不多的粮饷再分出一大块去。这就埋下了后面汴州方面失败的伏笔。七个盖子,八个锅,捉襟见肘的日子,皇帝也难当,顾了这头,就必然得丢了另一头,大唐江山就这么跑风冒气地往前走了,后面出多大的乱子也就不奇怪了。

到此我们也就该知道此时这个崔纵几乎就是决定国运的一个人物。他是陆贽和德宗的难得的交集的交点,双方都认可的。这自然是非常关键。可是他是何许人呢?能到这个位置上?

崔纵家族——中唐真正的财经决策家族


崔纵,乃是崔涣之子。崔渙,当年玄宗幸蜀,拜为宰相的崔玄暐之孫。河北博陵崔氏大房。这就是长子长房,最为尊贵的一支。

我们先来简单看下崔玄暐的功绩,就知道,国难当头,崔氏能掌握大唐三军后勤,绝非空穴来风。705年(神龙元年),崔玄暐与桓彦范、敬晖、张柬之、袁恕己等人趁武则天病重,发动兵变,拥立皇太子李显登基,是为唐中宗,因功擢升中书令,封博陵郡公。后来,武三思多次在中宗面前进谗。中宗采用明升暗降之计,封崔玄暐为博陵郡王,罢去其宰相之职。所以他们崔家对于李唐来说是有再造之功的。是第二次李唐崛起的元勋功臣!其政治地位理所当然是巍如泰山的。这只能说明他的后代可以有高官厚禄,而不能决定他能够担任此时的押粮运草官。这就得看崔纵的老爸崔涣的履历了。到了这里,他们家对李唐又有一次近乎再造之功!

天宝末年,崔涣因不肯依附宰相杨国忠,被外放为歙州刺史(读音:shè,即,安徽省黄山市、江西省上饶市一带。),后改任绵州刺史(即巴西太守,今天四川绵阳。)。至德元年(756年),安史叛军进逼长安,唐玄宗入蜀避乱。七月,唐玄宗到达巴西郡,崔涣前往迎驾,深受唐玄宗称赞,宰相房琯也盛赞崔涣,唐玄宗遂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让他扈驾前往成都。

不久,太子李亨在灵武被群臣拥立为帝,是为唐肃宗,并遣使入蜀,通报玄宗。八月,唐玄宗得知肃宗即位,遂为太上皇帝,命崔涣与宰相韦见素、房琯前往灵武(今宁夏灵武),转交宝玺、玉册,正式册立唐肃宗为皇帝。安史之乱,大唐危急,肃宗灵武即位,相当再造了一次李唐。而这个再造李唐的新君,却得取得天下第一大士族认可。这崔涣的功绩不比乃祖崔玄暐的差。当然这也得说,此时河北的传统大士族实际上是掌握朝政的。这个政治权威传递的传统到了德宗这里依然如此,才有崔氏族人在最关键的时刻担任最关键的岗位。我们知道,打仗其实是打后勤,所以此时的后勤比前面的几个节度使还关键。

唐肃宗继位后,京城长安仍被叛军占据,朝廷的选官途径断绝。为了收揽天下人心,同年十一月,肃宗任命崔涣为江淮宣谕选补使,让他招纳遗才。崔涣将事务交给属吏,大开方便之门,致使选取的官员多有不称职者,以致遭到抨击。史书说是由于将选官的事务交付属吏的原因而遭到欺瞒,仿佛他自己并不是要泥沙俱下一般。崔涣的做法貌似不合理,其实是非常合理的。正是这种贤愚俱收的办法,让大量的江淮人士看到了他们在大唐的希望。这个希望在之前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之前的朝廷大体都被北方士族和关陇贵族所占据,南方人只能处于附属地位。我们知道后来的江淮地区是长安朝廷的重要的经济支柱,可以说崔涣这次大肆选官是有极大作用的,不问可知。如果没有这个举措,江淮能否站在李唐这边可就真得打问号呢!这是崔家掌握肃宗朝后重要经济大权的重要原因。

正在此时的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很可能也是崔氏一派的。《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六 列传第七十六陈少游传》:

陈少游,博州人也。祖俨,安西副都护。父庆,右武卫兵曹参军,以少游累赠工部尚书。少游幼聪辩,初习《庄》、《列》、《老子》,为崇玄馆学生,众推引讲经。时同列有私习经义者,期升坐日相问难。及会,少游摄齐升坐,音韵清辩,观者属目。所引文句,悉兼他义,诸生不能对,甚为大学士陈希烈所叹赏,又以同宗,遇之甚厚。

陈希烈,唐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南)人。于书无所不览,尤精玄学。开元中,常在宫中讲《老子》、《周易》。累迁至秘书省监,代张九龄判集贤院事。李林甫知其易制,引为宰相。林甫死,杨国忠忌之,引韦见素为相。安禄山之乱,与张埠、达奚旬同为伪相。至德二载(757)收复两京后,定罪当斩,于岁末赐死于家。

而韦见素可是和崔涣一起去册封肃宗的。因此,陈少游经过陈希烈,而后是韦见素就和崔涣一派达成了联系。所以我估计陈少游是崔涣一派的。是崔涣在江淮打好了底子,派他去接班的。

陈少游坐镇江淮,崔涣之子崔纵就坐镇汴州承押、催运各方的粮草。其实就是将大唐的经济命脉掌握在手中。

崔纵家族——中唐真正的财经决策家族

博州和武清很近。博州和贝州地图


至德二年(757年),崔涣罢相,改任左散骑常侍,兼余杭太守、江东采访防御使。这说明之后,崔氏的势力又南下到余杭地区了。当然,可以想到的是为了夯实李唐的后院的基础。这与之前我们说的如颜真卿担任浙西节度使所体现的北方士族将势力伸入到男方是一致的,而且崔氏做的更早,更有基础性。

大历三年(768年),崔涣担任税地青苗钱物使。继续掌管财政方面的职务。当时,朝廷将青苗税充作京师百官料钱,指官员的食料钱。唐时官员除俸禄外,另发食料钱。崔涣却让属吏折中处理,以低标准作为小吏们的工资钱,而高标准作为百官工资。这是典型压制下级寒族地主的表示。皇城副留守张清向皇帝告发,唐代宗便命法司审讯。崔涣无言以对,被贬为道州刺史(今湖南道县)。 这足以说明崔涣家是长期在朝廷的经济部门任职的,是掌握经济命脉的家族,绝不是一般的衣冠礼教的家族。衣冠礼教,诗文风雅不过是披着经济大权的皮而已。而且这个家族是掌握最为实际的那个层级的权力。相当于中高级。毕竟,太高了,就容易和下层脱节了,反倒不容易控制经济权力。崔涣先是奉旨册命肃宗为帝,后掌握经济大权,相当反应了经济决定政治的原理。这说明这个家族在唐朝这个时期就是掌握经济力量的,与颜真卿家族掌握北方的军事权力不同。


崔纵家族——中唐真正的财经决策家族


此时再说崔纵,最初是以门荫直接入仕为协律郎,此官职,汉代称协律都尉,武帝以李延年善新声,为之置此官。晋改称协律校尉。北魏以后各朝设有协律郎,掌管音律,属太常寺。唐为正八品上。后来做蓝田令,后又担任金部员外郎。隋开皇六年(586)始置,为民部金部司次官。大业三年(607)省,后置承务郎行其职。唐复名员外郎,为户部金部司次官,从六品上。高宗、玄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珍员外郎、司金员外郎,寻即复名。五代因之。

金部,魏晋南北朝为尚书省诸郎曹之一,设郎 (郎中、侍郎) 为长官,隶度支尚书。唯北魏前期置为尚书曹,设尚书、长、郎等官,孝文帝改制后仍为郎曹。掌审核全国库藏钱帛出纳帐籍、钱币铸造及有关度量衡的政令。隋初仍隶度支,文帝开皇三年(583) 改度支为民部,置侍郎、员外郎为正副长官,炀帝改置郎、承务郎。唐朝改民部为户部,遂为户部四司之一,置郎中、员外郎为长贰。历代沿置。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名司珍,咸亨元年(670) 复旧; 玄宗天宝十一载(752) 改名司金,肃宗至德二载(757)复旧。玄宗开元(713—741)后置铸钱使,其职渐夺。五代因之。金部更类似于当今财政部和央行的混合,职能更倾向央行多些。按照今天的说法这个崔纵在年轻的时候就担任了财政部的副部长兼任央行副行长。而这个铸造货币的职务,在汉代归少府的水衡都尉。而汉代的少府是皇帝的私人财政部门,也就是我们俗说的内务府。可见,以顶级家族的人担任财政部和央行两个部门的副职,他一定是手握实权的常务副部长,那个顶头的金部尚书也就是挂个名而已。他父亲管收税,他替皇帝管荷包,货币金融财税一条龙。这比英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还牛啊!

谈到唐朝财政,我们常说刘晏、杨炎,仔细看来,他们都是在顶头的职务上,恰恰不是中间层。而中间层才是真正掌握实权的。因此,无论是刘晏还是杨炎,其解决问题的依靠社会基础必然还是崔家。刘晏之所以能够做到可以迅速掌握千里之外的经济信息,恐怕不与崔涣江淮烂放官职有关。

天宝十五年(755年),安禄山叛乱,刘晏避乱到襄阳。永王李璘任命刘晏为高官,他坚决推辞了。他写信给房琯,谈论分封和古代不同:“现众王从宫廷到外面去任职,一下子希望建齐桓、晋文公的功劳,不可能!”有诏任命他为度支郎中,兼任侍御史,管理江淮租庸事务。而房绾和崔涣是极好的关系。所以,刘晏的职务极可能于崔涣有干系。所以,刘晏后来担任财经部门的领导人,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做了崔氏家族的代言人而已。杨炎的财经班底都是刘晏的,所以当时财经大权我在谁手里,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看来,这个家族是中唐财政的真正的决策家族,是真正的经济政策的拍板者!

崔纵家族——中唐真正的财经决策家族


不过由于他父亲被贬为道州刺史,他也只好从这个金饭碗的职务上退了下来。道理很容易理解,当时正在全力对付安史之乱的余党,各地都是摁下葫芦又起瓢,由于战争的需要,下层寒族的政治作用越来越大,他这样做分明是给朝廷得罪人,自然为朝廷的其他势力所不允许。

那么为什么他又升职为粮料史这样重要的职务呢?大战之下,后勤优先。而后勤的底子就是人家崔家打下的,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当然得用崔家的人了,上文说过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就是人家的人。简单说,这不过是朝廷被逼的罢了。陈少游供应,他居中转运调动,此时朝中的副相关播出自陈少游幕下,自然也是崔氏阵营的人物了。所以我们看这是一条线,处处都可以打通。反过来看,汝州之前的刺史为什么关播推举李元平这个出卖颜真卿的叛徒?就是因为崔纵这里可以供应粮草。古代作战,后勤的人当然最好是自己派系的,这样才好。否则关键时候没粮,那么多大的战果你也得放弃了。

不过无论如何,现在最关键的是陈少游的粮草运不过来,因为李希烈切断了大运河,所以,崔纵控制的粮饷肯定不会太多,本来就不多了,现在还要再分给河北四节度使,那么河南的就更少了。这就为李勉襄城大败最终让李希烈打开缺口埋下了致命性的隐患。

崔纵家族——中唐真正的财经决策家族


需要补充的是,唐德宗征收间架税(唐代房地产税)难道没有触动这个家族的利益?肯定是触动了啊。我们看到前面崔涣将寒族和上层官僚的工资标准公开明显的双标准化,对于德宗这种打击富豪和巨商的做法,他们家不反对,才有鬼!

手中资源本来就不足,现在自身利益被严重侵犯,这个家族会做出什么举措来影响唐帝国命运?

欲知后事如何,只能下回分解了。


崔纵家族——中唐真正的财经决策家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