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一次就考上公务员,为什么有人考了很多次都考不上?

公务员是能力考试,不是套路考试。但很少有人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抱着临时抱佛脚,应付的姿态去应对公考,屡战屡败。

为什么有人一次就考上公务员,为什么有人考了很多次都考不上?


为什么说公务员是能力考试呢?

说行测吧,短短的1 20分钟内,要你回答100-120道行测题,很多还是比较难的图形变换、资料分析,难度绝对不低。搞定这件事情,这是不是能力?

对于每一-个大学毕业,已经离开高考很多年的人,要短短复习三五个月,就掌握言语理解、图形变换、逻辑、资料分析等题目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训练出速度来,这算不算学习能力?

再说申论吧。申论的根本核心在于,一是从给定的资料中提炼出全面、准确的信息的能力。给定资料少则三五个,多则十来个,多的有一万多字,你要短短一个多小时内把这些内容全部看懂,理清楚,弄明白,是不是对阅读能力的一种考验?

二是提出观点和论证观点。大作文就要求大家根据立意,从给定资料中提取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用事实和逻辑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说服考官。你的观点好不好,新不新,有没有深度,准不准确,这是对阅读能力的考察。但如何组织大量的事实,用一种什么样的逻辑顺序来论证你的观点,论证得是不是充分,说服力够不够,这算不算是论证能力?

你的大作文写得一目了然,清清楚楚,逻辑清晰,层次清晰,这算不算是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你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把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写出来,并且在大作文中,能够用客观平实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这算不算是语言表达能力?

再说面试,更是能力的充分体现了。平时大家在-起吹牛聊天,针对一个社会问题瞎侃,谁的水平高,谁的水平低,基本一目了然。

在面试中,你的观点是不是足够深刻,是不是发人深省,是不是想他人所未想,这是考察你认知水平的高低。

你有了思想,能不能有逻辑,有条理,清晰流畅地把自己的观点讲出来,并且论证清楚,这是不是对你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

以上能力,都是大家在几十年的学习中形成的,高考就是一-次检验,所以,名校毕业的人,大概率上,比普通学校的人,以上能力更强。所以很多省厅、甚至中央国家机关,都喜欢到这些名校搞定向选调,就是这个道理。同等条件下,名校生考上公务员的概率也更高。

简单来说,名校生可能一两次就能上岸,普通学校的可能要五六次也说不定。这些能力从哪里来的呢?主要还是大家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思考中形成的。很多人对于之前学习的语文、数学、历史等学科不以为然,认为没什么鸟用,但恰恰这些能力的基础,就是在这些学科学习中奠定的。

如果连一篇高中命题作文都写得乱七八糟,就不要提对层次、逻辑、思想要求更高的申论了。能力是普世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基础特别好,那你做绝大多数工作,都能很快胜任。

但能力的具体运用,是千奇百怪的。比如说语言表达能力,在忽悠女生,网络上撩骚时,其表现形式和公务员面试时,是不一样的,尽

管他们的能力的根本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如何把你的原本具备的能力,运用到公务员考试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如何把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都运用到公务员考试的方方面面?这就是我们准备公考参加培训班、刷题练习的意义了。

所以,有一些人,虽然能力水平不错,但复习不得法,没掌握公务员考试的具体要求,甚至本身水平很高,还去套路班学一堆不知所云的玩意儿,同样考不上公务员。简而言之,我们要在公务员考试中,尽可能充分地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体现出来。

但如果你能力很弱,你即便1 00%地把能力体现出来,同样是个弱鸡。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考公务员的人没有意识到的。

所以,要顺利考上公务员,-是依靠自己之前几十年的能力原始积累,当然了,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积累能力,增加自己的原始积累。别小看准备公考短短的半年一年,对个人能力的积累是很有帮助的,好好想想高考之后,自己还有没有认认真真学习过半年一年的?别说半年一年了,怕认真学习一个月的都很少了。.

二是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准备,但必须要掌握准方向。比如说申论大作文和面试,阅卷人和考官是希望看到你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思考和理解,要你结合具体的社会实际谈想法,言之有物,但你却去套路班背一堆自己都搞不明白的假大空的大话、套话、空话来强奸阅卷人的眼睛和考官的耳朵,能有戏吗?这就好比哄女孩子要甜言蜜语,你居然企图用+九大精神来教育引导女孩子的思想。

三是确实有运气的因素。河南考生538分捡漏成功北大,这就是运气,你不得不服。你报考公务员,发现一个市委办公厅的岗位很好,担心竞争太大,报了一个乡镇的岗位。最后发现市委办公厅岗位报的人寥寥无几,而乡镇岗位挤爆了。又或者你面试的时候,本来水平还不错,但抽签正好抽到上午最后一个,考官饥肠辘辘、昏昏欲睡,迫不及待地想结束,可想而知你的分数大概率上也不会太好。如此等等。

为什么有人一次就考上公务员,为什么有人考了很多次都考不上?


但是,能力始终是基础和根本依托,能力有了,你考不上乡镇,说不定能考上市委办公厅,即便上岸的是乡镇,但今后同样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遴选考试中不断进步,到市直机关、省直机关,甚至中央机关工作也不是什么问题。

如果是平时懒得一塌糊涂,能力又弱,快要考试了,问爹妈要-两万突击半个月十来天去个套路班想走走捷径,考试前还不忘烧柱香,祈祷下运气,当然是考很多次都考不上了。然后下一次,又问

爹妈要- -两万,再报一次班,再次考不上。当然了,有可能确实运气好,或者说上岸了一个与自己能力匹配的岗位:距离城区四小时车程的鸟不拉屎偏远乡镇,但如果没有能力,能力不提高,你又靠什么爬出乡镇这个大坑,不断跃升呢?

当然,如果你说靠爹妈的关系,当我没说。因此,总结下来,为什么有的人一考就中,你考了无数次依然不行,

原因如下:

一、别人基本能力强,而的能力,太弱。

二、如果能力相当,别人找准了备考的方向,也就是得法,并且比你更努力。而你懒得一逼,还跟着一些垃圾机构乱学一气。

三、运气。

虽然运气很重要,但一个人的一生,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运气上面,是何等悲哀的人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