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非接触式服务升级,AI、3D视觉技术风口提前到来

这个春天,“非接触式”服务加速升级。

有效阻断“人传人链条”的机器人承接了送药送餐、消毒清洁、体温测量、诊疗辅助等关键功能,VR看房、在线娱乐、在线教育等应用也成为大众日常,而打造无人工厂、自动化产线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

业界普遍认为,基于5G商用、AI技术成熟、政策支持等利好因素,2020年因新冠疫情兴起的“无接触式”服务将比2003年SARS疫情时期的影响更广,作用力更强。

“非接触式”服务深度应用的智能硬件、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背后均离不开AI 3D感知技术强大的视觉支撑,全球研究机构Marketsand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全球3D传感器市场规模为29亿美元,2025年该市场将增长至1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6%。

疫情加速非接触式服务升级,AI、3D视觉技术风口提前到来

VR看房需求激增60倍,机器人进驻重灾区抗疫一线

在新冠疫情期间,打算年后买房租房的人遇到了同样的尴尬:到场“踩盘”已无可能,可是房子还是要看的,细节还是要反复斟酌的,怎么解决?

楼盘开发商和房地产中介用上了新工具:VR看房。像在贝壳看房,只需在App上点击“VR看房”,购房者就能360°查看房屋结构,半个小时内就能看完多套户型。贝壳找房数据显示,2月1日-9日仅9天时间,贝壳找房共发起“VR带看”124万余次,是去年同期近60倍。

同样火热的还有在线VR博物馆。众趣科技在春节期间“打开”60余座3D展览馆,涵盖自然、科技、文化、艺术、历史等主题,“访客”只需在手机、电脑上动动手指,就能360°浏览展馆内景,真正实现了“卧游”。

相比远程在线“非接触式”服务蔚为潮流,不少一线“非接触式”日常服务更成为刚需。

机器人在此次抗疫一线发挥了多维度的功能,尤其是在巡检、测温、消毒、配送、诊疗辅助、教育等场景,凸显其在阻断交叉感染和远程作业的优势。

优必选警用巡视机器人“建国”上岗检查站,通过全天候全时段自动化巡逻与现场实施监控,实现了对口罩状态下人员的有效识别与溯源;女娲机器人公司则为医院提供全程无人化操作的清洁消毒机器人,作业时间超长。

擎朗送餐机器人在战“疫”初期就进驻一线,负责配送餐食、生活用品、医疗用品等,服务范围包括疫情重灾区湖北及广东、浙江、河南、湖南、江苏、四川、陕西、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全国10多个省市,涉及近50个医院和隔离点。

3D技术赋能“非接触式”服务大规模落地

远程在线VR体验、“非接触式”机器人服务背后,是AI 3D感知这一“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技术的支撑。

一直以来,3D传感器被视为机器的“智慧之眼”。3D视觉感知技术作为视觉感知技术的核心技术,能够识别空间每个点位的三维坐标信息、得到高精度的空间 3D 数据、复原完整的三维世界并实现各种智能的三维定位,推动人机交互、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发展。

比如VR看房、在线VR游览博物馆,其实现关键是高精度的空间深度三维信息,传统的做法在人工测量或平面拍照之后辅以复杂的建模、贴图工序,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渲染输出立体图像需要4天时间。而配置了深圳奥比中光3D感知技术之后,3D摄像头在25分钟左右即完成全屋实时扫描并直接上传数据至云端高效处理,快速生成和实体场景同等比例大小的VR场景,工作人员通过平板或笔记本电脑即可自主操作。

防疫机器人行业也不例外。高精度、小误差的3D视觉,是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实现“无触式”的关键。像擎朗等机器人搭载的奥比中光3D摄像头,因其完善先进的3D视觉系统——在立体空间识别上区别于2D平面避障和多线激光雷达的远距离识别,真正实现了机器人自主导航、灵活避障。2015年,奥比中光自主研发可定制化的机器人3D视觉方案,持续进行技术迭代和模组优化,技术和实战的积累也使搭载奥比中光视觉方案的服务机器人能够第一时间战疫于复杂前线。

目前,“无接触式”服务已广泛实践于智慧物流、智慧零售、智能安防等领域:在物流仓库中,搭载奥比中光3D视觉模组的AGV小车可代替工人,实现自主找货、避障、智能跟随等功能;在无人超市内,消费者秒速完成3D刷脸支付——这项创新商用始于2017年奥比中光和蚂蚁金服共同推出的3D刷脸支付设备;在写字楼、工业园区等场景中,3D刷脸通行同样成为趋势。

而在业界普遍认为疫情后会加速升级的无人工厂,奥比中光自主研发的工业视觉AIoT解决方案和Tube Qualify弯管检测系统均采用“非接触式”三维光学测量技术,解决一直以来工业视觉大数据采集难、弯管检测机器调试难的痛点,提升行业效率,并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AIOT风口下的AI、3D感知产业化应用

根据全球研究机构GlobalData的预测,2030年全球实现联网的智能设备预计将增至1250亿台,市场规模巨大。

进入万物互联时代,无论是细分的场景,还是更广义的智慧城市,均离不开能够实时获取外界高精度三维信息的AI 3D感知技术。“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及工信部《关于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把智能交互、智能感知技术研发和应用作为重点内容,智能传感器位列人工智能四项核心基础第一位。

随着5G商用进一步深入,作为AIOT的基础,AI 3D感知技术的功能和规模将全面爆发。全球研究机构Marketsand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全球3D传感器市场规模为29亿美元,2025年该市场将增长至100亿美元,其中,中国等市场3D传感器复合增长率最高,在各个应用领域中增速也最快。

从为抗疫防疫一线服务机器人提供3D摄像头,到登陆全国数百座城市的3D刷脸支付大规模商用,基于奥比中光突破性AI 3D感知技术的行业解决方案正在引领并升级“非接触式”服务业态。在工信部《2018年物联网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项目名单》中,奥比中光的申报项目是深圳地区唯一入选“关键技术突破类”的项目;由奥比中光牵头组织的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服务机器人的三维视觉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也于去年9月顺利启动。

站在“非接触式”服务风口,聚焦3D感知技术,奥比中光将持续拓展AI 3D感知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能服务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场景,为更多AIoT终端设备提供“视觉感知 + 终端算力芯片+3D AI算法”整体解决方案。

【记者】戴晓晓

【作者】 戴晓晓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