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尚進:應對Cov-19全球大流行及拯救世界經濟的十大措施

在2020年1月底為報業辛迪加撰寫的一篇專欄中,我預測到2月的第二或第三週,新型冠狀病毒在中國的傳播將出現轉折點。現在中國的確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轉折點——自2月22日以來,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總數持續下降,此後新增病例數一直處於低位。不幸的是,中國以外的新增病例數迅速上升,我們已經進入全球大流行的階段。

由於世界上最大的十個經濟體中的九個(包括中國、美國、日本、德國等)都已經爆發了比較嚴重的疫情,許多國家已經開始推出關閉餐館、減工減產、增加社區隔離與人際物理距離等措施,接下來幾個月全球GDP增速下滑是大概率的事情。我估計2020年上半年全球GDP年化增長率可能下降2-3個百分點,全年的增長率是否是負的,取決於各主要經濟體能否及時、果斷地採取以下系列配套措施。

扭轉全球疫情的發展與降低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是各國同時需要關注的兩個問題。及時總結中國和其他國家迄今為止的經驗和教訓對於各國接下來的政策制定、包括對於疫情尚未大爆發的國家的策略都非常重要。

首先,在疫情大面積爆發前加緊準備。一旦疫情爆發,對檢測試劑、口罩、酒精消毒溼巾、醫用防護服、病床和生命支持設備的需求將會激增。雖然此前歐洲和美國沒有用好這六週窗口期,但其他國家應該加倍努力,現在就做好應對疫情的準備。

魏尚進:應對Cov-19全球大流行及拯救世界經濟的十大措施

第二,如果醫用品國內供應不足,可以考慮從中國、日本和其他國家的進口。大多數醫用防護產品甚至檢測試劑都不是高科技產品,許多國家都能生產。由於中國是製造大國,有著“世界工廠”的名號,且急於增加醫用品生產,中國的工廠可以迅速應對世界需求的激增。日本可以生產技術含量更高的高端生命支持系統,例如ECMO。中國也可以生產並出口許多中端生命支持設備,許多跨國醫療器械公司在中國的子公司都能做到。

第三,在大規模疫情爆發時,政府的應急計劃應確保足夠數量的病床,特別ICU病床。如果現有醫院無法提供足夠的病床,他們需要考慮儘快建造新醫院。如果國內企業難以做到,他們可以考慮聘請中國企業來完成這項工作。在世界銀行和亞開行涉及建造發電廠、道路和機場並向所有成員國企業開放的國際競標項目裡,中國企業通常是中標者。在這樣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當民眾的生命受到威脅,且國內企業難以勝任時,就應該摒棄國內保護主義。

魏尚進:應對Cov-19全球大流行及拯救世界經濟的十大措施

第四,儘早、清晰、有力地向公眾宣傳防疫指南。這不僅包括個人衛生方面的建議(如勤洗手),更重要的是,還包括了社區隔離(避免人群聚集和不必要的聚會,對門把手和公共汽車/火車座位進行消毒)。新加坡是一個值得效仿的典範,衛生官員甚至總理都向公眾提供了豐富、準確的防疫信息。雖然新加坡早期有一些感染病例,但其很大程度上成功限制了社區傳播,其中政府明智而可靠的防疫信息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五,一旦有爆發跡象,應儘早採取果斷行動,加強社區隔離。正如Tomas Pueyo撰文所述,積極的社區隔離在中國是行之有效的,可能在任何希望迅速減緩疾病傳播的國家都是必要的。

魏尚進:應對Cov-19全球大流行及拯救世界經濟的十大措施

第六,對勞動者、企業和金融企業的緊急援助需要迅速到位。新型冠狀病毒在短期內對整體經濟產生了強烈的負面影響,甚至在中期也可能對一些行業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工廠的關閉對供應端造成了負面衝擊,該負面衝擊的影響通過供應鏈傳導到世界各地的下游產業,包括目前尚未疫情大爆發的國家。此外,新冠病毒大流行還導致收入和需求萎縮,其影響通過供應鏈傳導到世界各地的上游產業。商業收入和信心的下降可能導致對產品和服務需求的下降。這一邏輯意味著,各國政府必須推出緊急經濟援助計劃,包括暫停稅收和利息支付、向勞動者提供財政補助和醫療保障、向銀行提供財政援助,以防止衰退預期自我實現。

第七,充分利用數字時代帶來的好處。線上購物能緩解零售商店和廠家的經營困難,但這需要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商家和消費者對數字支付的普遍接受以及高效廉價的快遞體系。雖然中國有幸擁有這三個條件,但許多發展中國家沒有。是時候考慮對應急服務部門進行改革了,這樣可以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來幫助公共衛生系統以達成目標。

魏尚進:應對Cov-19全球大流行及拯救世界經濟的十大措施

第八,比起個別國家的孤立經濟刺激,各國在經濟刺激計劃上的協調合作能更有效地應對全球衰退。對於財政刺激而言尤其如此。當一個國家對有需要的家庭實行減稅或臨時財政援助時,增加的國內需求可能以本幣升值和外國產品進口增加的形式“洩漏”給外國生產商。對於進口占GDP比重相對較高的中小型經濟體而言,這一漏洞尤其嚴重,可能會阻礙他們實施足夠的經濟刺激措施。而國際合作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當所有國家都提高總需求時,匯率的變動將會較小,所有國家都將受益於世界總需求的增加。20國集團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可以在這方面發揮關鍵的協調作用。

第九,降低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也有助於抗擊疫情引發的衰退。由於許多國家的央行已經將政策利率下調至接近零的水平,他們能做的已經非常有限。然而,許多國家仍然存在各種貿易壁壘,這既增加了生產成本,又降低了家庭實際收入。儘管經濟衰退的風險往往會誘使各國進一步提高貿易壁壘,但要提高全球產出和就業率,恰恰需要完全相反的措施。與財政刺激需要國際合作所基於的邏輯相似,在國際合作基礎上的貿易自由化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因為每個國家對外國公司的“讓步”政策都會降低本國公司進入外國市場的壁壘。而這需要世貿組織和20國集團發揮關鍵的協調作用。

魏尚進:應對Cov-19全球大流行及拯救世界經濟的十大措施

第十,將在線課程的新增興趣轉化為提高經濟潛在增長率的動力。一個高效的世界,不一定需要1萬名物理學家、生物學家、經濟學家在不同的校園講解類似的基本概念。在線課程可以讓所有的學生向世界上任何一個學科中最好的十位授課老師學習基本知識。釋放出來的其他教師或學者資源可以做更多的開拓性研究或者為學生們開發更多個性化的選修課。而且這個轉變可以讓任何一個地方的學生一下子(被迫或主動)接觸世界最前沿的知識或教學方式。而且,這個邏輯不止適用於在校學生,也適用於成人的繼續教育或在職培訓。這種資源的重新優化可以讓人力資本的積累速度更快、質量更高。雖然在線課程的形式在疫情之前就存在,但讓個人、學校或公司改變久以養成的習慣很不容易(改變做事習慣需要腦力或財務成本的)。疫情的發生迫使大多數學生與學校付了這個成本,改變了做事慣例。如果這種轉變能夠通過政策引導變成“新常態“的話,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可以由此提高。

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正把世界推向一場罕見而嚴重的災難,但它也提供了一個可以進行政策改革的難得機會,這不僅能解決短期內的公共衛生困境,而且還能釋放世界經濟的長期增長潛力。雖然有一些“中國名言”並不真正出自中國,但中文的 “危機”確實是由“危險”和“機會”兩個詞組成的。讓我們抓住這次危機帶來的機會,不要“浪費”危機。

魏尚進:應對Cov-19全球大流行及拯救世界經濟的十大措施

魏尚進: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學術訪問教授,哥倫比亞大學終身講席教授


* 本文經原作者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作者魏尚進現任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學術訪問教授、哥倫比亞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同時擔任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NBER)中國經濟研究組創始主任,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曾任亞洲開發銀行(ADB)首位華人首席經濟學家、經濟研究與區域合作局局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貿易與投資處處長,世界銀行(WB)顧問等職務。

* 2019年12月,北京當代經濟學基金會當代經濟學獎評獎委員會決定,將2019年當代經濟學獎授予魏尚進教授,以獎勵其在競爭性儲蓄以及經濟全球化下國際貿易統一計算框架兩個領域對發展經濟學做出的傑出貢獻。2015年6月,魏尚進、張曉波合著的《競爭性儲蓄動機:中國持續增長的性別比例與儲蓄率》(The Competitive Saving Motive: Evidence from Rising Sex Rations and Savings Rates in China)曾獲得第十六屆(2014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