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老年人總喜歡過分干預年輕人的生活?該怎麼辦?

李村蚊


也許是一生經歷坎坎坷坷,對年輕人這也不放心,那也放不下;也許是一生過的平平安安,總希望年輕人能重蹈自己的覆轍。這就是老年人的期望,喜歡用自己的方式,來干預年輕人的生活。

在一個多元的社會里,年輕人的生活多彩多姿,老年人的生活按部就班。雖說在同樣的空間裡,對生活對事物的認識,確是千差萬別。

老年人,有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善於以自己的人生座標,衡量年輕人的行為;按自己的設計,規劃年輕人的生活。生怕他們偏離了軌道,擔心他們過的不好。其實,老年人真的是杞人憂天。操了心,費了力,生了氣,最後的結果,是年輕人厭煩,老年人失落。

有個朋友,年近古稀。兒子小兩口開了一家專營店,缺乏經驗生意慘淡。老子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顧年邁,天天盯在店裡,進貨賣貨,權當自己是總經理。兒子兒媳,嘴上不說,心裡不悅。畢竟年齡大了,眼神不好,有一次不小心賣錯了貨,賠了錢。兒媳給他白眼看,兒子一個勁埋怨,弄得他裡外不是人。本是好心好意,卻落了個討人嫌。

從這個活生生的例子裡,可以悟出這樣的道理:老年人有老年人的日子,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老年人過分干預年輕人。說句不中聽的話,叫鹹吃蘿蔔淡操心。你自以為正確的道理,在年輕人這裡,或許早已不合時宜。出於禮貌和尊重,不得不聽。但幾個能聽得進去?省省心吧,多說無益,還是少說為好。

老年人,要過好自己的日子,放手讓年輕人去闖。人一生,沒有平坦的路可走。跌一跤,就積累一份經驗。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路,誰也不能取而代之。過分干預,只能讓年輕人永遠長不大。



東音八度


很高興和大家分享這個問題,我60後,也可以說個年輕點的老年人,我們的經歷,時代,消費,品味,生活不同,用現在的話叫代溝,我兒子是00後,我們那時候常聽老人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你聽他們怎麼說,新三天舊三天不穿把它扔外邊。想想也是,長時間不經常穿的衣服,在櫃子裡翻來覆去佔地方,我們不捨他們不留問題出來了,經常看到路邊放著一袋一袋整整齊齊的衣服,鞋子,再穿三年也穿不壞,有誰需要就撿回去,我們說的輕不聽,說的多了煩,說我們生活沒品質,品味。這會還沒有娶媳婦,如果,娶了媳婦我要儘量學會閉嘴,少說多做,爭取當一個好婆婆。這真是老不歇心少沒良心,唉😔,不說了。


楊姐的所見所聞


首先是因為關心 ,希望年輕人少走彎路,以自己的價值觀和認知以及生活方式等等強加給年輕人;

其二不少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後,身心無所依託,全部精力都放在下一代身上,尋找生活的控制感;

其三對下一代甚至隔代期望值過高,情之切,關注多。

年輕人應該這樣做比較好,不要因為自己不認可老年人的觀念和自己不同,有代溝就對此牴觸、頂撞冒犯等,因為老年人的固有觀念改變很難,那怎樣巧妙應對比較考驗情商

1、培養老年人的興趣愛好,讓老人精神有寄託,擴大老人的交際圈,幫助他們建立新的社交,鼓勵他們參加集會等社會活動

2、關注老人的身心健康,避免由於老人的生理變化(生病等)引起老人的心理變化,導致老年人性格行為方式發生改變

3、在家庭中要敬老愛老,老年人脫離原來的集體生活節奏變緩,產生無助感

4、在家庭中對老人的權威角色給予肯定和應有的尊重,有問題及時和老人多溝通,態度誠懇而尊重,化解差異,不是原則問題可以做適當的讓步,虛心接受老人的指點,弱化矛盾

衰老是任何人不能阻止的,老人的今天就是年輕人的明天,要做好楷模和榜樣,家庭和美,也是每個人應有具的最好教養!


平安福留心理諮詢師


為什麼有的老年人總喜歡過分干預年輕人的生活?該怎麼辦?

在老年人的眼裡,年輕人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不管年齡多大,即使已經結婚了,自己有工作、有自己事業,他們就是不是放心,遇事總是要干預。

以我家為例,我家孩子從上高中、大學、到參加工作,有十多年了吧,始終是一個人在外面打拚,在別人眼裡,他可能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可在我的眼裡,他就是個孩子,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事無鉅細,都要問問,就是不放心。

我覺得還是溝通的少,年輕人認為自己的想法對,老年人還還是以自己的眼光,看待現在這個社會,也就是說老年人有些跟不上社會。都說相差三年就有代溝,那麼相差二三十年呢!

有些老年人認為自己的閱歷比較多,生活經驗比較豐富,怕孩子走一些彎路,碰到一些坑,避免孩子走彎路。老年人的想法不一定就是對的,但是礙於輩份,拿不下臉來,也就是所謂的面子,明知道自己不對,那也得硬挺。

有的年輕人,遇事不夠圓滑,一條道跑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有些時候,就是撞了南牆也不回頭。

這就造成了兩個極端,誰也不讓誰,互相都退一步,就不存在老年人過分干預年輕人的生活了。

我說的對嗎,歡迎評論。


老郭話情感


老人總喜歡干預年輕人的生活,一種是老人習慣了管孩子,即使孩子長大有自己的生活,他們還不習慣放手。一種是老人在家做主管了,總認為他們說的是真理。

怎麼辦?老人說的對你聽了放心上,不對的聽過就忘,不必和他們爭吵。如果成家了,能分開住是最好的,畢竟在一個大家庭,人多,生活中每個人都想做主,就容易亂。分開住矛盾少,大家也都各自過的舒心。

作為成年人,年輕人最後好有自己的經濟基礎,不要總花老人的錢,你花自己掙得錢可以心安理得,可以自由選擇。你花老人錢他們就有對你指手畫腳的理由,說你他們也不會覺得不對。



再生草c


我想,你家的老人太愛你了,總以為你還沒長大,沒有生活經驗,怕你吃虧,所以處處不放心,為你打算,可是在你心裡,是打擾了你的生活!

換位思考一下,多為父母想想,他們現在想要的是什麼,多陪陪,多聊天,告訴他們,你已經長大了,有自主能力,引導他們去過他們的生活,出去走走,看看,開闊一下視野,鼓勵他們多參加朋友聚會,報名老年大學,等等,他們接受外界的東西多了,有了自己的生活,他們的思路改變了,就轉移了對你的觀注度,也就沒有時間干預你的事情了!

這樣不就皆大歡喜了嗎!








老李說事666


個人觀點也算個人經歷,這樣對孩子總不放手的都是好父母,從小對子女就寵著,工作再忙也不忘了照護子女,而子女也是聽話的好孩子,但由於社會的進步子女的文化知識和閱歷的提升,父母那一套子女慢慢的有些不適應而父母的知識面還在老觀念上踏步走,但並不絕對的有的父母一直與時俱進,但這樣的父母很容易與子女辯論互不服氣,這種情況做子女的就得禮讓一些,不能頂撞,要理解父母,哪有父母讓孩子走壞道?所以父母的關愛是好事如果有一天父母不過問你的所行那可不是好事,那是父母真的衷老了心有餘力不足了,年齡越大越希望有父母陪伴身邊,等你成熟了當爸爸媽媽了你就知道和理解父母的關心關愛叨叨是多麼的幸福……。


三江水16


趕預,是一種不放心的現實存。不放心的現實,是需要老人與年輕人共同理解對方,互相放下更為有利有益。老人首先放下過於操心,子女更應正悟父母的關愛,放下年輕人自以為是的執念,把心思和力量施於自己人生的上進現實上,讓日益的現狀變好實實讓老人放心,放手。其實,老人們對孩女沒什麼太多希望和要求。無非是穩妥,踏實的正進,就足以讓父母安心。養兒不為報,只求不憂安。是絕大多父母對孩子的希望,更是祝福。人生一世,弗心勞神對你生活趕預的人,世間能找出兒個?想明白了這個人數關係,想必,在被趕預中也許會悟成福氣。


平安幸福148194761


這個問題近些年來愈發突出,我以為主要原因有二:中國農耕文明悠久,儒家文化深厚,家在人們的心目中地位極高,族有族長、家有父母,(父親)他們在村寨家庭具有崇高的地位,進入21世紀,中國逐步走進工業化、城鎮化,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年輕一代的思想觀念有了根本的轉變,從婚姻就業個個方面與父母有了或大或小的衝突,這是其一。其二,從人性上講,老年人飽經蒼桑,社會閨歷豐厚,他們想讓子女少走彎路,不想下一代重複他們犯過的錯誤,記得有一個對生命即將結束的老人(萬人以上)進行調查問卷,問他們最後悔的事是什麼,第一件是年輕時不夠勤奮努力,第二件就是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兒女,使他們成熟成材。而年輕人沒有老年人的經歷,他們自然不肯聽父母的教悔,這就是原因之二吧。


浮塵211213748


社會上有一定的文化素養,生活閱歷和經驗的老年🧓👴人,對於兒女們的大事小情一般都不會干涉的太多。為啥呢,因為年輕人👱‍♀️👱所處社會的時代背景、文化程度、思維模式、事物的認知、與老人們是不一樣的。過於干涉起不到積極作用到事而反之,做為老年人👴的建議:如果兒女們在社會上能夠遵紀守法,家庭中尊老愛幼,踏踏實實地做事,老老實實地做人你就躲在角落裡偷偷地樂吧,時刻牢記兒孫自有兒孫福的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