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無奈的選擇:送走一隻暮年的虎,迎來一隻壯年的狼

在蒙古和南宋兩方勢力的聯合夾擊下,在端平元年的時候,金朝政權滅亡,這標誌著宋金兩方長達100餘年的對峙終於結束了。但是這個局面的結束對南宋並非有利, 因為他們將要面對的是比女真人強悍數倍的蒙古人。

蒙古人一路南進,即使滅亡金政權以後,也沒有放慢南下的步伐,此時他們把南宋政權看作是下一個可以消滅的目標。宋朝歷史上有多次藉助軍事同盟消滅敵國的例子,但是最終這些盟國會變成更加兇猛的敵人。例如北宋末年與女真結盟消滅遼國一事。消滅遼國以後,北宋政權也以悲劇收場。

這就是典型的藉助軍事同盟消滅敵國,但最終養虎為患樹立了更加強大的敵人的例子。此次南宋聯合比當時女真更強大的蒙古,與之結盟,完全沒有吸取北宋滅亡的教訓,這樣的南宋極有可能重蹈北宋覆轍。

南宋之所以急於與蒙古一方結成軍事同盟政策,原因是多方面的:徽欽二帝被金人所擄掠之後,舉國上下,為君父報仇的聲音從來沒有斷絕過,這使得南宋有一種復仇的心理;另外,當時的金朝一系列外交措施的失誤,也把南宋這一個可能的盟友推向了敵方;最後,蒙古勢力的壯大,南宋也是不得不選擇與之聯盟。


南宋無奈的選擇:送走一隻暮年的虎,迎來一隻壯年的狼

金兩朝關係惡劣,君父之仇難平

南宋朝廷上下對宋、金、蒙三方的力量以及蒙古人的企圖都十分清楚,並非不知道聯合蒙古不是一個良策。

喬行簡曾說,“強韃漸興,其勢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與幣,使得拒韃”。

他認為金已經在在蒙古人勢力興起的形勢下由過去的仇敵轉而為今天的緩衝國,只要金能打敗蒙古人,南宋便可向金輸納歲貢。蒙古人勢力強勁,完全有滅亡金朝的能力,一旦蒙古滅金後,宋朝也會面臨危險。若繼續向金輸納歲幣,可達到使金抗蒙的目的,同時也為南宋爭取時間組織力量,對抗蒙古人的進攻。

但是宋金之間存在世仇,在金即將被蒙古人滅亡南宋報仇有望的情況下,喬行簡的對金主張自然不會得到世人認可。世人大多充斥著這樣的思想,“金人於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應該趁金在受蒙古人攻擊的時候停止輸納歲幣,併為報君父之仇揮師北上,收復失地。


南宋無奈的選擇:送走一隻暮年的虎,迎來一隻壯年的狼

名臣真德秀就是這種看法,他認為金人靠不住,此時宋朝政府應該“虜之將亡而亟圖自立之策”,“用忠賢,修政事,屈群策,收眾心”。在他看來,宋政府應該提升自身實力,“打鐵仍需自身硬”,只有這樣才能改變在金面前卑弱的地位,才能抵禦蒙古的入侵。

從兩人的看法中可以看出雖然南宋處在蒙古和世仇金朝的威脅下,但是南宋朝廷內部仍然形成了兩派意見。一種認為應該把金朝當作對抗蒙古的屏蔽,扶持金朝;另一種則認為應該趁機消滅金朝以報前仇,藉此振奮軍心,抵禦蒙古的入侵。南宋朝廷雖然對此看法不一,但是都認識到了蒙古對南宋的威脅。

南宋不能與強大的蒙古結盟,因為它可能會成為比金更兇猛的敵人。但是南宋朝廷依然選擇與蒙古結盟,這其中是有原因的:南宋朝廷對蒙古和金朝問題的看法不同,金兵曾南下擄取了徽欽二帝,把皇室在內的朝廷上下洗劫一空。趙構逃向南方成功,才保留了趙宋王朝偏安東南一隅的一縷血脈。所以,金宋兩朝的關係十分惡劣,金對宋朝造成了巨大打擊。因為金朝,宋皇室被擄,財富、土地均被搶掠,還要交納大量歲幣,這些種種致使宋人對金人恨之入骨。

正是由於宋金之間存在著深厚的世仇,所以南宋即使選擇日後可能更加兇猛的蒙古,也不以金為屏障,這正是南宋冒險選擇金的原因。


南宋無奈的選擇:送走一隻暮年的虎,迎來一隻壯年的狼

金朝外交措施的失誤,把潛在盟友變成敵人

金朝對形勢估計錯誤,導致錯失有利局面。南宋朝廷內部因對金和蒙古的態度不同而分成兩部分,如果金朝能

好好利用這點,拉攏南宋,那麼便是為他們的抗矇事業又增加了一股力量,可以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但是金朝無視這種局面,沒想過要爭取宋人共同抗蒙,反而大為不滿南宋斷絕輸納歲幣的行為。在蒙古勢力的覬覦之下,金還是在1217年為了解決國內危機和懲罰南宋拒交歲幣的行為向南宋宣戰。與西夏友好關係破裂,又面臨蒙古大軍壓境的威脅,此時金朝只能向蒙古求和。議和之後,金宣宗逃亡到汴京。成吉思汗得知後覺得金朝議和沒有誠意,再次揮軍南下,大軍直抵河南。蒙古與金朝的和約撕毀導致金朝處於一種艱難處境,此時的金朝如果能夠利用好同盟關係,則可以為其增加打敗蒙古勢力的勝算。

可是,金朝並沒有考慮鞏固與南宋的原有關係,與其建立一種足以抗擊蒙古的具有實質意義的軍事聯盟。因為南宋積貧積弱,金朝完全沒有將南宋放在眼裡,得知南宋拒絕輸納歲幣後便不顧蒙古勢力的威脅,向南宋開戰。金朝的這一做法,無疑是把南宋推向蒙古一方,又為自己樹立了一個敵人。正是這種錯誤決策把金朝擠進了一個死衚衕,它四面受敵,無力抵抗。


南宋無奈的選擇:送走一隻暮年的虎,迎來一隻壯年的狼


擅長朝政之術的高琪對此事的看法是:金朝由於遷都汴京後,能控制的範圍變小,於是便打起了南宋的主意。其他大臣附和他的觀點,“吾國兵較北誠不如,較南則制之有餘力”。在眾大臣的商議背景下,金宣宗在興定元年四月以南宋不輸納歲幣為由正式對南宋宣戰。

金宣宗攻宋有兩個目的:第一是打算以南宋的淮南之地作為被蒙古佔領的土地的補償;第二是河南一路無力支撐各種物資需求,財政陷入窘境,他們想以此戰來緩解領地內的財政危機局面。但是金人小看了南宋的實力,對南宋的戰爭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順利。戰爭剛開始時,金人尚佔優勢,佔領了南宋淮南的一些州縣,但是這些州縣很快便又被宋人收復。

隨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宋金邊境陷入拉鋸戰中,金人的優勢逐漸消耗殆盡。金朝本來就財政吃緊,想通過戰爭緩解財政危機,但是戰爭久戰不勝,此時的金朝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甚至還消耗了大量的實力。實力大耗的金朝本就難敵實力強大的蒙古大軍,經此一役消耗,實力大不如前,更不是蒙古的對手了。

在這場戰爭中,金朝不僅沒有按照想象中的情況奪取淮南之地,反而還消耗了大量的有生力量,金的處境已經異常艱難。“士馬折耗,十不一存”。在如此巨大的損失下,金不僅沒有取得淮南之地,也沒有達到讓南宋朝廷重新交納歲幣的目的,反而還傷亡慘重,損耗了原有物資,加大了戰爭的負擔。這些損耗都使得金朝在面臨蒙古大軍的時候更加難以取得勝利,更加處於下風。


南宋無奈的選擇:送走一隻暮年的虎,迎來一隻壯年的狼


蒙古是無奈的唯一選擇

南宋選擇盟友之所以要選擇蒙古勢力是因為這股力量強大,有足以消滅金的力量。南宋看似不得已之下選擇蒙古,實則蒙古是它當時唯一的選擇。

金朝陷入內外交困的局面,面臨著遲早要被蒙古消滅的危險。當時的金朝已經實力相當衰弱,不僅喪失了東北、山東等地還與西夏的同盟關係破裂,它此時能絕對控制的勢力範圍也僅僅在河南一地的數個州府。

蒙古政權非常清楚這點,所以沒有以主力部隊去攻擊金朝,而是僅以偏師去攻打它。蒙古消滅金朝根本不需要與南宋建立軍事同盟關係,只是時間問題而已。這種情況下,南宋在強大的蒙古面前並沒有一點話語權,它唯一能做的就是守住淮南之地,阻絕金朝的勢力出現南下的勢頭。


南宋無奈的選擇:送走一隻暮年的虎,迎來一隻壯年的狼

當時各政權形勢圖


南宋與蒙古名義上是同盟關係,其實蒙古根本無需南宋勢力的幫助,南宋之所以大費周章與之結盟,只是為了稍微緩解蒙古滅金以後南下的緊張進度,多為自己爭取苟延些時日。南宋所能做的僅僅就是這些,一旦有任何行動,蒙古必然會出兵打擊,“端平入洛”就是對此事最好的證明。

討論

南宋與蒙古結盟一事著實做得並不高明,只不過它當時也緩解了南宋的窘境,讓南宋多苟延些時日。金是勢力消退的侵略者,而蒙古又何嘗不是帶有新興勢力的侵略者呢?在當時的情形下,南宋朝廷報仇之心急切,金朝不僅沒有調整對南宋的政策,還親手打破了與南宋之間的平衡關係。面對強大的蒙古,此情此景下,南宋只能選擇與強大的蒙古結盟,消滅金朝。

金朝最大的失敗之處恐怕就是小瞧南宋,妄想物資消耗前就能拿下南宋

並通過擄掠南宋資源來達到緩解自己領地的財政危機。南宋與蒙古結盟雖然並不明智,但是卻迎合了南宋朝廷多數人想為前朝報仇雪恨,一雪前恥的決心。雖然是在虎視眈眈的蒙古的幫助下打敗了金,但是南宋通過這種方式得以一雪前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朝廷內部當時的預期,所以這對南宋來說並不是沒有一點好處的。

倘若當時金不對南宋宣戰,而是使用一些拉攏政策使南宋與之結盟,金就可能不會慘敗,甚至還有一點勝算。那樣的話,金也不會落得個被蒙古滅國的命運了。金可以說是南宋走向與蒙古結盟的幕後推手,也正是由於金的催迫,南宋才快速向蒙古靠攏,金也就只能作四面受敵,難逃滅國命運的孤家寡人了。

結語

綜合以上的種種分析,南宋是在復仇心理的驅使下,通過金的進一步催迫,最終不得已走向了實力強大的蒙古。送走一隻暮年的虎,迎來一隻壯年的狼,南宋其實心知肚明,只是無奈的選擇罷了。


參考文獻:

脫脫. 金史

張師顏. 南遷錄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