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6萬專業社工成戰“疫”生力軍 織密困難兜底網

今年3月17日是第14個“國際社工日”,本週也是江蘇社會工作宣傳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全省6萬多名專業社工作為一股新生力量備受關注。鏈接資源籌集物資、關愛弱小兜底保障、支援社區值守防控……專業社工在社會治理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此次抗擊疫情戰鬥中,有一支特別的“線上隊伍”,我們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他們卻一直用溫暖的話語、柔和的聲音和專業的知識陪伴著有需要的人們。

據省民政廳統計,疫情期間,全省106家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約1200名社工投入疫情防控心理疏導,心理服務超3.29萬人次,服務時長累計達3.2萬小時。其中包括為湖北地區的醫務工作者、確診患者和家屬提供心理支持,這也是江蘇社工第一次做跨省災後社會工作危機介入。

今年1月底,南京啟蒙社區發展中心社工嶽耀蒙與身在湖北的荊州清源社工服務中心取得聯繫,決定成立一支心理支援隊,發揮疫情防控“減壓閥”“穩定器”作用。最終,省內24家社工機構參與這一“暖心行動”。

作為心理支援隊的一員,江蘇省社工協會副秘書長李振鑫每天下午都要給遠在湖北的服務對象打電話,這一服務已持續一個多月。每天一個電話,每次聊15分鐘至半小時。看似普通的聊天,其實是在做心理疏導、情緒支持和哀傷輔導。她和素不相識的服務對象快速建立信任關係。

“我們能做的,是做一個傾聽者、陪伴者、支持者,不提供過多的建議,誠懇地傾聽他們訴說。”李振鑫表示,災後社會工作危機介入不能照搬理論,必須結合每一位服務對象的特點個別化干預。為了做好服務,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畢業的李振鑫還和其他社工夥伴定期召開督導視頻會,集中討論案例,探討如何使用移情與反移情、哀傷輔導等專業方法幫助服務對象。

林奶奶家的蔬菜吃完沒?劉大爺的情緒有沒有好一些?老年人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也是社工重點關注的群體之一。為老人送生活物資,做“宅”家心理疏導……這都是疫情期間社工為老服務的日常。省社會工作領軍人才阮慶紅是鎮江康乃馨惠民服務中心負責人。疫情發生後,中心暫時關閉“愛心小餐桌”等服務,但對老人的關心沒有“打烊”。中心實行“每天一問候、每天一報告”制度,及時瞭解老人狀態。疫情期間,中心鏈接社會資源,籌集價值2萬元蔬菜,送到50多戶老人、殘疾人家中。

疫情發生後,張家港社工楊玭一直奔波在路上,幫困境兒童家庭送去口罩,“這趟送完,孩子們就可以戴著口罩出門曬太陽”。截至目前,張家港困境兒童保護中心共對219名困境兒童進行跟蹤排查,共送出2600只口罩,及時為52個相對高風險兒童及家庭提供支持。

崑山市樂仁公益發展中心6名社工對周市鎮41名困境兒童開展入戶精準評估。在尊重家庭意願的情況下,輔導困境兒童家庭成員參與線上網課,對接線上活動資源,告知最新返昆交通情況與當地政策措施。

疫情防控期間,一線工作尤其繁雜,這其中凝聚著專業社工的汗水和付出。江蘇對16.1萬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定期探訪,動態排查住院治療、隔離觀察家庭的獨居留守老人、困境留守兒童和重殘重病人員,落實“一對一”關愛照護機制。全省城鄉2.1萬個社區(村)的基層社工們日夜值守,摸排居民5106.6萬戶次,走訪群眾1.3億人次,發現有關疫情防控線索40.6萬條。

在醫療健康、司法矯正、公平教育等領域,社工服務前景廣闊。隨著政府購買服務機制逐步建立,未來,社會組織和社工將成為專業“公益產品”的製造者、執行者,百姓則獲得更多更優質的公益服務。“作為一門專業和職業,社會工作以助人自助為專業理念,以濟困扶危、促進民生福祉為己任,成為創新社會治理的基礎力量與重要手段。”省民政廳副廳長戚錫生介紹,社工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之路越走越寬。目前,全省通過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的人員達6.58萬人,居全國第二,人才隊伍規模不斷壯大。

我省還擁有全國社會工作領軍人才6人,江蘇省社會工作領軍人才60人,高端人才示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各地探索按需設崗、以崗定薪,開發公共服務機構、城鄉社區、社會組織中的社會工作專業崗位。截至目前,全省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達1502家。可以說,專業社會工作進入最好的發展時期。 (唐 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