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仔:《大明劫》与《江山风雨情》

说到明代,总有一批大汉主义的哥们儿在网上慷慨激昂:穷明一朝,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投降,君王死社稷,等等之言。说到明朝,很快让人想到,东厂,太监,锦衣卫,忠臣喊冤,严嵩,魏忠贤,张居正,王守仁,冲冠一怒的吴三桂,还有接踵而来的明亡清兴,近代很快就来临,历史课本里满是屈辱。说到明朝,还有倚天里的“明教”,道貌岸然的朱元璋,两面三刀的陈友谅,义士常遇春。我不是带你回顾明朝开国的激昂,不去想“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朱元璋,还有不逊“乃父遗风”的永乐帝朱棣。《明朝那些事儿》里应有尽有。我们的主题,从衰败开始。

有人说明亡于天启,有人说亡于嘉靖,有说亡于崇祯。总之明亡了,亡的似乎又不只是明。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风波,明朝战胜了蒙古人,汉人终于不受欺压,明之后又是少数民族的政权。残酷的历史过后,是多民族融合的现在,和平平等。所以说明亡,不该再提满汉怎样的斗争,不必要制造任何不和谐的因素。


阳仔:《大明劫》与《江山风雨情》

《大明劫》是一部历史剧,从医生吴又可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一个王朝衰败时的景象。国家和人一样,病入膏肓,医生可以救人,可是谁能救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已暮气深沉。

历史的残酷往往超越我们的想象,尤其在某个特定时期。唐末黄巢起义,舂人为粮,几乎使关中一带一片荒芜;明末刘宗敏、张献忠更是残酷到夸张(这里就不说他们的事儿了,自己可以百度)。医生所见只有痛苦,却无能为力,瘟疫横行的时候,他遇到了将军孙传庭。一个是医者仁心的医生,一个带兵要去剿灭李自成。最后孙传庭战死,大明最后的希望没了;吴又可著书留传后人为治疗瘟疫立下功绩。


阳仔:《大明劫》与《江山风雨情》

阳仔:《大明劫》与《江山风雨情》

大明之劫,末世之状。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否今人也有警。

《江山风雨情》曾经在05年看过,当时才上高中(不小心暴露年龄了),没有看懂里面的政治与阴谋,只看到了人在末世里选择的无奈。前几天又看了一遍,45集,惊叹于编剧对官场、社会的了解,以为自己这次懂了,看到最后情绪却还未变,依旧是人在末世选择的无奈。

江山风雨人有情,崇祯脱去一身稚气从傲气十足的天子,到卑微求死的老人。最终他静静吊死在煤山上,无言叩拜祖宗,因而以长发拂面;不忍入地见苍生,因而自裸一足;江山任由你取,但不要再杀害黎民。遗嘱如此,谁还会怪罪他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犯下的那些错呢?只能说错误的人,出生在了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否则,袁崇焕不会含冤而死,洪承畴不会战败被俘,一生勤俭的皇帝也不会自缢而亡。历史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阳仔:《大明劫》与《江山风雨情》

令人惋惜的事,往往是建立希望之后再摧毁。《江山风雨情》不像《大明劫》那样政治意味浓厚,更像是在诉说一种情怀,江山易改,人性不变的情怀。当袁崇焕含冤,大明王朝到了水深火热的时候,洪承畴终于挺身而出,怒斥国策弊端,皇帝终于不再顾全“威仪”,承担错误;当闯王的叛军被洪承畴几乎全部消灭,当洪承畴准备乘胜追击我们难免血脉喷张,以为一切都还可以重新开始,可是结局呢?皇帝依然做出了错误的决策,不与清廷言和,南北作战的明王朝终于还是不支而崩溃。灭亡近了......

然后王朝更替,新的希望开始了,历代都是如此。人似乎在时间里显得如此渺小,可是时间里的故事哪一件又离不开人?


感谢观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