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橫行,為什麼清朝沒有宦官專權?清朝統治一定比明朝好?

宦官專權,歷朝歷代就是一個重大問題。

到了明朝,更是出現了一大批權勢滔天的大宦官,比如王振、比如劉謹、比如魏忠賢。

明朝宦官橫行,為什麼清朝沒有宦官專權?清朝統治一定比明朝好?


但是,奇怪的是清朝好像從來沒有過宦官專權,就是比較出名的安德海、李蓮英也只是比較受寵而已,絲毫不能與大臣做對抗,這是為什麼呢?

在清朝入關前,滿洲女真屬於氏族部落,是沒有太監的。

明朝宦官橫行,為什麼清朝沒有宦官專權?清朝統治一定比明朝好?


只不過隨著自己勢力的膨脹,他們開始效仿元朝和明朝,於是有了第一批宦官。

鑑於明朝閹黨的教訓,清朝剛入關,攝政王多爾袞就定下規矩:宦官不可以干政,在皇帝上朝的時候也不能在一旁伺候。

順治皇帝親政後,又下了一道旨意“凡是擅權干政、犯法納賄的宦官,一律凌遲”。

明朝宦官橫行,為什麼清朝沒有宦官專權?清朝統治一定比明朝好?


康熙也嚴加管控,康熙在位期間,宦官最多不超過800人,相比起明朝20000人規模的超大宦官群來說,算是中國曆朝歷代宦官群體最小的時期了。

雍正時期,因為九龍奪嫡時期很多宦官替他傳遞消息,使他獲益良多,而且雍正皇帝大搞改革,需要一批忠心耿耿的人,因此當時的宦官群體有所擴大,最多的時候有宦官有2000多人。

但是等到乾隆皇帝登基又變了,乾隆皇帝不僅僅針對宦官,還對所有影響他權力的都整治了一遍,這個整治甚至包括太后。

《清高宗實錄》記載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六日,乾隆皇帝登基後的第三天,他就發出一道諭旨,告誡宮中太監宮女:“凡國家政事,關係重大,不許聞風妄行傳說,恐皇太后聞之心煩。...宮禁之中,凡有外言,不過宦官等。得之市井傳聞,多有舛誤。設或妄傳至皇太后前,向朕說知其事,如合皇考之心,朕自然遵行;若少有違,關係甚鉅,重勞皇太后聖心,於事無益。爾等嚴行傳諭,嗣後凡外間閒話,無故向內廷傳說者,即為背法之人,終難逃朕之覺察,或查出,或犯出,定行正法。陳福、張保,系派出侍奉皇太后之人,乃其專責,並令知之。”

連自己母親都進行嚴防死守的人怎麼可能把權力交給別人。

在乾隆前中期,後宮、外戚、藩鎮、宦官、大臣、親王都沒有出現專權的現象,乾隆皇帝就此吹噓自己解決了中國幾千年的幾個頑疾。

為了進一步警示自己,乾隆皇帝把所有太監的姓氏改成“秦、趙、高”三姓,使得自己一看到宦官,一想起他們的姓氏,就立刻想起秦朝那個指鹿為馬、禍國殃民的大宦官趙高。

有一次,乾隆皇帝看到一個小宦官的手碰到了上朝大臣的手,小宦官沒有道歉就急匆匆的跑走辦事去了。乾隆皇帝大怒,立馬把宦官總管喊過來教訓一頓,說宦官只不過是個奴才,見了朝中大臣居然不讓道,趕緊回去好好管束這些宦官,以後規定宦官見到官員居要行禮,讓路,否則全部處斬。

乾隆皇帝算是一個很勤奮的皇帝,因為雍正皇帝搞密摺制度,使得文武百官人心慌慌,乾隆皇帝繼位後,宣佈廢除密摺制度來顯示自己的仁德,但是乾隆皇帝只是廢了密摺制度的表面,真正的密摺制度核心依然保存下來了。

明朝宦官橫行,為什麼清朝沒有宦官專權?清朝統治一定比明朝好?


《清高宗實錄》記載:“上錄諸直省道府姓名,密記治行優絀。”密摺制度廢除了,但是又出來了一個密記,

這個密記就是乾隆皇帝的法寶,滿朝文武大臣們的所作所為,乾隆皇帝都一一記錄在冊,根據這個密記來決定官員的升遷與懲處。

當然這個密記,突出一個“密”字,那就是很機密的文件,只有乾隆皇帝和負責相關記錄的機要宦官知道。

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乾隆皇帝發現有幾位大臣在值班的時候,居然在討論密記的情況。

這件事還被某個值班大臣打小報告給了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震怒,自己的秘密法寶居然被別人堂而皇之的進行討論。當即下令徹查此事,發現是因為高雲從這個太監把消息洩露出去了,而且還有大學士于敏中、軍機大臣舒赫德等一眾大臣,都找高雲打聽過此事。

乾隆非常生氣,對這事的處理也非常嚴厲。牽涉此案的大學士于敏中、軍機大臣舒赫德、尚書蔡新、總管內務府大臣英廉等人,受到了嚴厲的申斥。而直接打聽的左都御史觀保、侍郎蔣賜棨等,則受到革職處分。

而高雲從的下場最為慘烈。《清史稿》記載,“二十三年,太監高雲從洩漏秘密,交通外廷...處磔刑。”

明朝宦官橫行,為什麼清朝沒有宦官專權?清朝統治一定比明朝好?


除此之外,乾隆皇帝還獎賞監督宦官的大臣,比如九品巡檢張若瀛。他就處罰了一位宦官,說他胡作非為。乾隆直接就給他升成了五品官。

正因為乾隆皇帝的嚴格防範和高雲從殺一儆百的例子,導致宦官勢力一直比較衰微。

但是到了晚清時期,宦官勢力也開始抬頭,特別是慈禧太后的崛起,更是極大地提升了宦官的地位。

首先安德海對咸豐皇帝進行各種阿諛奉承,那時候的咸豐皇帝正處於南京被太平天國佔領,北京被英法聯軍佔領的尷尬局面,國勢危在旦夕,咸豐皇帝只能天天借酒消愁,對安德海的阿諛奉承沒有絲毫抵抗力,最終安德海變成了咸豐皇帝旁邊的大宦官。

咸豐皇帝在熱河去世的時候,密詔設立了攝政八大臣,但是安德海把這個密詔內容告訴給了慈禧,慈禧決定與恭親王奕訢發動宮廷政變,史稱“辛酉政變”,慈禧太后徹底清除了攝政八大臣,掌握朝廷大權。安德海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慈禧的左膀右臂。

悲劇的是安德海得到慈禧太后的允許出京斂財,但是到了山東之後直接被巡撫丁寶楨給抓了,然後說他“違背祖制,私自出京”,安德海還沒來得及通知慈禧太后,丁寶楨就私自把安德海處理了。

明朝宦官橫行,為什麼清朝沒有宦官專權?清朝統治一定比明朝好?


這時候慈禧太后也沒辦法,根據祖訓,她不僅不能處罰,還要重賞丁寶楨。

前有高雲從,後有安德海,這兩位以身試法的例子徹底震懾了宦官勢力,所以,清朝再沒發生過太監專權的事情了。

比如另一位出名的大太監李蓮英,他看起來好像很囂張跋扈,但是有兩位活生生的例子在前,他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

李蓮英雖然有些貪財,但是他做人本分,比如經常偷偷去看望被軟禁的光緒帝,給他送各種被褥、衣物等等,光緒帝很感激他,所以他才能一直安安穩穩的活著。

明朝宦官橫行,為什麼清朝沒有宦官專權?清朝統治一定比明朝好?


說到底,明朝宦官勢力強大是因為明朝皇帝有權力,宦官的權力就是皇帝的權力,宦官的權力再大也是皇帝給的;因為皇帝既厭惡官僚體系對皇帝個人意志的強大約束力,又擔憂官僚系統的異化會綁架王朝,宦官勢力是用來對付官僚體系的,正因為官僚體系強大,所以宦官勢力強大。

明代的宦官專權,實際上是治理國家的理性化需求,與作為個體的官員以及皇帝的慾望之間對峙關係的自然結果。

清朝的官僚體系比明朝的更發達。

但是清朝為什麼就沒有與之對應的宦官勢力呢?

因為清朝有八旗勳貴階層。勳貴旗人是與國共戚的,他們的存在代替了明朝宦官勢力的作用。

雖然八旗勳貴天然站在皇帝一邊的,但是他們畢竟也是官僚體系的一份子,這就造成了這些八旗勳貴的分歧和分裂。

而清朝皇帝一個主要責任就是負責拉攏他們,比如好的待遇,比如提高他們的地位,而只從旗人和包衣奴才選秀女就是清朝皇帝拉攏這些八旗勳貴的主要手段之一,這也就是為什麼清朝後宮明爭暗鬥不斷的原因,因為每個嬪妃後面都站著一位或幾位八旗勳貴。

加上清朝傳賢不傳嫡的繼承製度,導致清朝皇子之間的競爭異常慘烈。

所以清朝的統治策略雖然斬斷了宦官專權的發生,卻無力阻擋八旗勳貴的專權,特別是宮內嬪妃與八旗勳貴聯手的時候。

比如多爾袞,比如孝莊太后,比如鰲拜、比如慈禧太后,比如攝政王載灃,甚至恭親王奕訢都可以算進去。而明朝沒有這種情況發生。

這真是按下葫蘆起了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