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真的关心鸳鸯吗?贾赦大闹一场后,为何不让鸳鸯脱了奴籍嫁人?

Mr卡季奇


鸳鸯在《红楼梦》中是非常出彩的一个丫头,因为一直在贾母身边,还是贾母最为信任和喜欢的丫头,她的地位就非同一般,王熙凤和贾琏对她说话都要客客气气,但鸳鸯并没有因此就恃宠而骄,相反的她依旧待人温和有礼。

鸳鸯做这样的好品行一半来自于她本身的天性,另一半就是来自于贾母对她的调教。她在贾母身边的时候远比其他孩子在贾母身边的时间长,所以贾母对她比自己的孙女们都好,也更加的依赖,所有贾母对鸳鸯是很关心的。在贾赦大闹一场强娶的戏码之后,贾母没有让鸳鸯立时出去嫁人,贾母是有其他安排的。

第一,贾母对鸳鸯另有安排,让她此时嫁人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按照过往贾母对鸳鸯的情分,贾母是不可能让鸳鸯受到贾赦的胁迫嫁给他的,所以对于鸳鸯的未来贾母必须要慎重。即便现在贾母可以让鸳鸯嫁到外边去,但是难保贾赦不会给鸳鸯找麻烦,而且隔得远贾母也未必能够及时帮助到鸳鸯。

而且逼婚未成这件事贾母虽然斥责了贾赦夫妻俩,但是彼此的脸面还是要给的,贾母此时也不能直接就把鸳鸯嫁到外边去。贾赦已经觉得贾母时不时就偏心贾政一家了,所以此事贾母只能保下鸳鸯,给贾赦钱让他另外去娶一个小媳妇去,这不贾赦愣是花了八百两买了一个叫做嫣红的姑娘做小妾。贾赦从来就不是特别好的人,所以为了他不能够伤害到鸳鸯,此事一动不如一静。

鸳鸯是贾母一手调教出来的人,她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当家理政都可以做的很好,所以她基本上是按照内院大管家的标准培养的,鸳鸯也是贾母留给黛玉的骑兵,让以后黛玉在接管贾府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帮手。同时,鸳鸯的满腹才能如果随随便便嫁了人也就埋没了,所以贾母更愿意留着鸳鸯,让她挑选一个合心意的人再嫁。

第二,鸳鸯从未有过外嫁的打算,突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其实在鸳鸯和王熙凤的两次玩笑中,都能够感觉到鸳鸯其实是有一点点爱慕贾琏的,毕竟除了好色之外,贾琏各方面的能力都是不错的。如果不是贾琏的父亲贾赦闹了那么一出,那么也许到了后期贾母还可以把鸳鸯许给贾琏。

只是贾母借着生气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被王熙凤巧妙的打断了。贾赦的胡闹也让贾琏和鸳鸯之间成了不可能的事。

除了和贾琏的小小绯闻之外,鸳鸯再也没有其他任何的新闻,这也就是说鸳鸯也没有任何喜欢的人,贾母也就没有办法给予鸳鸯一个恩典让她嫁给喜欢的人,所以鸳鸯的婚事此时也比较尴尬。与其为了躲避贾赦草草嫁给一个人,那还不如让鸳鸯慢慢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第三,贾母不可能不为鸳鸯未来做打算,留在她身边此时最安全

鸳鸯是贾府的家生子,她从很小的时候就在贾母身边,贾母基本上是看着她长大,而鸳也鸯也是照顾贾母最得力的人,贾母没了鸳鸯生活都不能正常的进行,贾母对鸳鸯是很依赖的,所以贾母不可能不为鸳鸯的未来做打算,只是现在不能找到一个万全之策,所以她留在贾母身边是最安全的。

因为知道了鸳鸯不喜欢宝玉,又不能嫁给贾琏,所以贾母也需要时间去为鸳鸯寻觅一个合适的人选。这个人不仅要配得上鸳鸯,还得是鸳鸯喜欢的,还要能够保护鸳鸯一辈子,所以这个人选择确实不容易选择,所以鸳鸯的婚事只能慢慢推进。



小说红楼


贾赦老不羞,快六十岁的年纪还向老母亲讨要丫头鸳鸯做小妾。鸳鸯坚决不同意,向贾母举报。气得贾母将邢夫人叫过来一顿数落,王夫人都“吃瓜落”挨了骂。老太太为了鸳鸯与儿子反目,可见鸳鸯重要性。但此事随后却不了了之,鸳鸯更是受到贾赦威胁,逃不出手心,不得已发誓不嫁人。那么,贾母为什么没有替鸳鸯安排退路?其实理解这个问题不难,鸳鸯奴才身份注定贾母不可能以她一介奴才优先考虑。对此,贾母说的很清楚。

(第四十七回贾母说)凡百事情,我如今都自己减了。他们两个就有一些不到的去处,有鸳鸯,那孩子还心细些,我的事情他还想着一点子,该要去的,他就要了来,该添什么,他就度空儿告诉他们添了。鸳鸯再不这样,他娘儿两个,里头外头,大的小的,那里不忽略一件半件,我如今反倒自己操心去不成?还是天天盘算和你们要东西去?我这屋里有的没的,剩了他一个,年纪也大些,我凡百的脾气性格儿他还知道些。二则他还投主子们的缘法,也并不指着我和这位太太要衣裳去,又和那位奶奶要银子去。所以这几年一应事情,他说什么,从你小婶和你媳妇起,以至家下大大小小,没有不信的。所以不单我得靠,连你小婶媳妇也都省心。我有了这么个人,便是媳妇和孙子媳妇有想不到的,我也不得缺了,也没气可生了。这会子他去了,你们弄个什么人来我使?你们就弄他那么一个真珠的人来,不会说话也无用。

贾母与邢夫人的一番话,说了几个意思,也给鸳鸯的结局埋下伏笔,注定难以善终。

第一,她对王夫人、王熙凤的日常照顾并不满意。连带着也指责大媳妇邢夫人不合格。之所以没有发作责问她们,是鸳鸯在背后替她们做了很多工作,让贾母勉强满意。

第二,贾母年纪大了,难免有些老年人的需求,年轻人理解不了,也不懂得。只有朝夕相伴的鸳鸯才知道。替贾母主动想着,不需要老太太操心。

第三,贾家一年不如一年,贾母身边得力的人也越来越少,造成老太太用人捉襟见肘。这不是她的责任,而是儿孙无能。贾母就剩鸳鸯这么一个丫头,谁要也不能给,需要自己留着用。

第四,鸳鸯懂事不狐假虎威,贾母省心,儿孙媳妇也省心。她照顾贾母妥帖,比儿孙尽孝更好。让贾母过得舒坦,不操心、不烦心,事事顺心,是老太太不可缺少的拐杖。

贾母的意思很清楚,不同意鸳鸯给贾赦做妾,不是觉得鸳鸯给贾赦糟蹋了,而是贾母自己离不开鸳鸯。贾母都从自身考虑,并不会顾及鸳鸯想法。鸳鸯未来如何并不是贾母现在操心的。

贾母的想法看似冷酷,实则再正常不过。她是主人,鸳鸯是奴隶。奴隶的一切都属于主人。贾母已经退休,连贾家的境况都不好插手,眼看着贾家衰败有心无力。哪里还会关心奴才们的未来。

鸳鸯的未来不过是年纪大了,指派个合适的对象。或者给少主子做妾,或者嫁给前途无量的管家,或者放了自由身自己出去找婆家。这些都是贾母一句话的事,根本不用她操心。

对贾母来说鸳鸯是她的工具,感情一定有。所以她对鸳鸯的未来肯定有想法,但不是现在。鸳鸯作为贾家家生子就算放出去也需要依托贾家,留在贾家更有意义。她的未来有两种。

一种是赖嬷嬷那样,嫁个前途无量的管家,仗着伺候过贾母,可以很好活一辈子。赖嬷嬷肯定是宁荣二公母亲的丫头。她与贾母就是那个时代的鸳鸯和王熙凤。

另一种是贾母留给贾琏做妾。从她戏言让王熙凤把鸳鸯接走看,贾母有将鸳鸯赐给贾琏之心。毕竟袭人、晴雯都给了贾宝玉,没理由不给嫡长孙贾琏留一个。

贾母没想到贾赦那么不要脸,竟然觊觎她给孙子留的丫头。之所以那么震怒,也有贾赦一插手,贾母势必不可能再将鸳鸯给贾琏。辛苦培养了十几年的好丫头就这么糟蹋了,让人懊恼。

经过贾赦一闹,鸳鸯以后如何贾母也懒得操心了。毕竟放出去鸳鸯未必愿意,嫁给小厮也委屈鸳鸯,万般无奈也只能不提罢了。而贾母死前,贾家已经末日,自身难保哪有心思顾及鸳鸯。关于鸳鸯的结局如何,还真难料。

文|君笺雅侃红楼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动手转发一下,没准您的朋友也爱看,感谢赞赏。 


君笺雅侃红楼


贾母真的关心鸳鸯吗?答曰,真的关心,但这种关心是站在主子立场上对下人的关心,关心的重点是如何才能更好地让鸳鸯为她服务。



贾母是鸳鸯的主子,贾母的饮食起居不带需要鸳鸯照顾,贾母的私房也是鸳鸯帮着管理,鸳鸯之于贾母,相当于是离不开的左右臂。所以凤姐在劝邢夫人放弃为贾赦说媒纳鸳鸯为妾时说,“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的”。



而贾母也因贾赦要纳鸳鸯一事而大光其火,不但狠狠教育了邢夫人一通,而且连王夫人都吃了挂落。从这件事可以看,似乎贾母对鸳鸯很是放纵依赖。但实际上,贾母的发火,一是为了贾赦,一是为了自己。

作者曾借王熙凤之口,说明贾母对贾赦年纪老大,仍不好好养生,只知与小老婆吃酒玩乐很是不满,此次拒绝贾赦的荒唐要求,教育邢夫人不要太纵着贾赦,正是出于这一目的。另外,贾母维护鸳鸯的周全,也是维护贾母自己的利益。 如果贾赦“强娶”鸳鸯,贾母身边就没有了得用的人,贾母自己也成了睁眼瞎子,随意受人摆布。



至于贾赦大闹一场后,贾母为何不让鸳鸯脱了奴籍嫁人,那当然是贾母是想充分利用鸳鸯,使鸳鸯最大限度的为贾母所用。不要以为我以最恶毒的心思去想象贾母,想一想,林黛玉都十七了,贾母还没有为她的终身大事做出真正安排,又怎会去关心鸳鸯一个下人的终身呢!


萍风竹雨123


在《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中,作者运用非凡的笔力,浓笔重彩地描绘了身为贾母丫鬟的金鸳鸯誓死抗婚的故事,塑造了鸳鸯这样一个刚烈倔强、洁身自爱的人物形象;读者在赞叹和怜惜鸳鸯的同时,也不禁发问:在鸳鸯拒婚一事上,与她站在同一阵线并且为她撑腰作主的贾母,为什么就不能让鸳鸯脱了奴籍嫁人呢?贾母是真的关心鸳鸯吗?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直指人心;同时这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它促使我们透过事物的表象去看清楚问题的本质。

贾赦倚势欲强娶鸳鸯,被鸳鸯捅到贾母跟前,贾母勃然大怒,断然拒绝了贾赦的求娶并斥责了他;那么请问:这是否就代表了贾母和鸳鸯站在同一站线上呢?(本质一:贾母没有帮鸳鸯)

事情的起因是好色无耻的老混蛋贾赦盯上贾母的丫环鸳鸯,派妻子邢夫人前去向贾母讨要;在邢夫人遭到鸳鸯拒绝后,贾赦转而向鸳鸯的兄嫂施压;鸳鸯走投无路,假意答应,回到贾府后,当着所有女眷的面在贾母前将此事全盘抖出,于是就有了贾母盛怒的场面:

大概很多读者在读完这一段后会认为,贾母在听了鸳鸯的哭诉后难得动了真怒,并且当场明确表达了不会将鸳鸯给贾赦的意思;贾母拒绝了贾赦的要求,当众驳了他的面子,等于就是保护了鸳鸯,那么,看似贾母和鸳鸯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

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可以试着剖析贾母生气时所说的这段话里表达的几层意思:

  1. "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贾母是真的生气,她气贾赦竟然把主意打到了她的头上;她更生气的是贾赦既然能把手伸到了鸳鸯的身上,那么就意味着贾赦可能还想从鸳鸯身上得到更多东西;鸳鸯是贾母的贴身丫环,一旦贾赦得手,那么他们联起手来对贾母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这是贾母不能容忍的。

  2. “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 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贾母从这件事情上敏锐地嗅到了危险的味道,她开始疑心大儿子贾赦平时的孝顺都是假的,他真正的目的是另有所图;而且既然大儿子贾赦如此,不排除二儿子贾政也会如此。

  3. “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为了证实儿子们想要算计她的猜测,贾母开始试图找出他们图谋不轨的种种迹象;显然她认为,贾赦要走鸳鸯,也是摆弄她的计划中的一环;可见此时贾母的戒备之心更甚。

小结:从贾母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贾母警惕地察觉到了大儿子贾赦要鸳鸯的真实意图,并迅速地做出了判断;在这一段话里,字字都是以她为中心,句句都是在保护自己的利益;在这一段话里,我们看不到她对鸳鸯有半分维护,哪怕是一点点的关心和担忧都没有。原来,贾母和鸳鸯站在同一战线上只不过是个假象;而说出这段话的贾母,只不过是个自私自利的老太太罢了!

贾母日暮西山,时日无多;贾赦年富力强,来日方长;贾母即使有心为鸳鸯谋划,也是有心无力,不可能斗得过贾赦;(本质二:贾母想帮也帮不了鸳鸯)

很多人读《红楼梦》会有一个错觉,认为贾母是整个贾家的神,她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人敢违抗她。就连贾赦向她要一个丫环,老太太发了火说不给,贾赦也只好乖乖作罢。

但是,我们都忽略了,虽然老太太可以斩钉截铁地对儿子说不,但她的寿命毕竟有限;她也许能再活十年,或者二十年,但最终,贾母终归会有驾鹤西去的那一天;贾母是人,不是神。

而贾赦,是一个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恶棍,是一只吃人不吐骨头的狼;最关键的一点是,他很有可能比贾母要活得长。

所以他才敢狂妄地放话:

贾赦的这几句话不是虚言恫吓,而是实实在在地把鸳鸯的所有生路全部堵死;就算是身为贾赦母亲的贾母,也拿他无可奈何,因为她实在没有办法为了鸳鸯的终生幸福一直活着,而不去向阎罗王报道。

退一万步,即便贾母真的大发慈悲,特许鸳鸯脱了奴籍并将她指配,也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 第一个问题:鸳鸯素来心高,但她的身份却很低。倘若贾母指配之人家世不高,鸳鸯未必看上;但倘若家世高的人,未必就愿意娶一个奴才为妻。所以指配未必靠谱。

  • 第二个问题:鸳鸯是“家生子”,她的家人世世代代都是贾府的奴才,依附贾家而活,永远逃脱不了贾家的控制;即使鸳鸯脱了奴籍,但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鸳鸯的家人仍旧被贾赦紧紧捏在手中,不怕她不就范;

  • 第三个问题:即便脱掉奴籍也不见得就能脱逃贾赦的报复。贾赦能为了几把古扇将石呆子弄得生死不知,鸳鸯如果真的脱了奴籍嫁了人,早晚也逃不出他的魔掌。

小结:鸳鸯的悲剧从她被贾赦盯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的,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嫁给贾赦,从此成为贾赦无数个小妾中的其中一个;二是选择暂且躲在贾母身边偷生,贾母一死,她也难逃一死;这是一个死结,是一个连身为贾家最高掌权人的贾母也法解开的死结。


纵观《红楼梦》全书,通篇只见鸳鸯对贾母的好,却未曾见过贾母对鸳鸯的好;贾母和鸳鸯所站的立场不同,所以贾母即便有能力,也不会帮她!(本质三:贾母根本不想帮鸳鸯)

鸳鸯对贾母好吗?答案是肯定的。她把贾母的生活打理得周周到到,妥妥贴贴;贾母有考虑不到的地方,她能在旁提醒;贾母对她有着十二分的依赖,已经到了离开她就茶饭不思、心神不定的地步;如果鸳鸯不是真心对贾母好,贾母又怎会对她如此地信任和依赖呢?

既然鸳鸯对贾母这么好,那么贾母对鸳鸯也一定很好吧?

  • 李纨曾经说过:“从太太,那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现在他(鸳鸯)敢驳回。”连贾家高高在上的老祖宗的话都敢驳,都要听鸳鸯的话,看起来贾母对鸳鸯真不错;

  • 鸳鸯去贾琏和王熙凤屋里,贾琏要恭恭敬敬给她让座上茶,再叫上一声“姐姐”;鸳鸯在主子跟前的地位这么高,看起来贾母对鸳鸯真不错;

  • 鸳鸯的月银一两,工资是贾家丫鬟中最高的;贾母给鸳鸯这么好的待遇,看起来贾母对鸳鸯真不错;

听她的话,给她很高的地位和权利,给她最高的工资,看起来贾母对鸳鸯确实很好。

但,有意思的是,在贾母痛骂了大儿子贾赦后,旋即在私下里又对大儿媳邢夫人推心置腹地说了这么一段话:

与堂前的疾言厉色不同,私下里在儿媳跟前的贾母语气明显软和了不少,她语重心长地向邢夫人说明了鸳鸯对她的重要性;为了安抚贾赦,她甚至提出可以自掏腰包让贾赦去外面另买一个。

贾母的这番处置,目的是在暂时保住鸳鸯的前提下又不至于过深地得罪贾赦;说到底,她和贾赦之间是血浓于水的母子之情,不可能会为了一个丫鬟去与自己的亲生儿子翻脸成仇;所以,在拒绝了贾赦的要求之后,贾母还特意为贾赦留了一个台阶。

贾母考虑到了自己,考虑到了贾赦,甚至还安慰了被误伤的王夫人,却惟独没有想到抑或是不愿去想,自己百年之后,鸳鸯会落得怎样一个悲惨的境地?

小结:贾母在处理这个问题上采取的是权宜之计,站在她的立场,在保住了自身利益之后,她根本没有理由、更没有精力去对这个问题进行更深彻的解决;更何况倘若真的将鸳鸯指配出去,是有损她自身利益的,这是为什么贾母不帮鸳鸯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正是她的自私之处。

总结:通过层层的抽丝剥茧,我们终于看清楚了这个问题的本质:贾赦对鸳鸯的威逼利诱,本质上是封建社会统治阶层对奴隶们残酷剥削压迫的真实写照;贾母对鸳鸯的利用,充分暴露了封建社会统治者们伪善面目下自私自利的丑陋嘴脸;自古以来,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通过榨取劳动人民获得财富,而贾母和贾赦同为封建社会统治者的代表人物,又怎么会在乎身为奴隶的鸳鸯的利益?这,就是贾母不可能弃自身利益不顾、将得力助手鸳鸯脱了奴籍嫁人的根本原因。


醉吟扶夷


📚奈何天认为:鸳鸯作为贾母的首席贴身丫鬟,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观念以及主仆的身份关系,针对鸳鸯抗婚的事件,贾母做到了她认为对鸳鸯最关心、最完美的结局。


一、鸳鸯脱了奴籍就自由了,可以随时离开老太太,贾母不愿意。

【1】贾府的生活模式和多年的主仆情分,决定了贾母离不开鸳鸯。

贾母的两个孩子贾赦、贾政都各自成家有自己的院落,过各自的日子,平日里,贾母就是和儿媳妇、孙女们在一起玩笑,生活起居都是由身边的丫鬟们照顾,孩子是指望不上的。

老太太有多么依赖鸳鸯,一些生活的小细节可以看出:老太太行酒令时,“必得鸳鸯提着”;贾母斗牌,“鸳鸯代洗牌”;中秋赏桂,唯恐【露水下了,风吹了头】拿巾兜与大斗篷来,劝老太太“坐坐也该歇了”。老太太说:【偏今儿高兴,你又来催,难道我醉了不成?偏要坐到天亮!】一面又“戴上兜巾,披了斗篷”。

鸳鸯无微不至,在鸳鸯面前,贾母又撒娇又听话,老太太就像个小孩子。

鸳鸯一直在贾母身边照料,首席贴身丫鬟,贾母的饮食生活习惯她都了如指掌,将老太太照顾的无微不至、体贴周到,已经是一家人一样了。贾母年事已高,再找一个如此知冷知热的丫鬟实在是难上加难。


【2】旁观者清,大家都看出贾母离不开鸳鸯。

因贾赦看上了鸳鸯,欲将其收进房里,大约也是知道自己不像话,自己不敢跟贾母提这件事,让自己老婆邢夫人张罗此事。邢夫人就去找凤姐想帮着说情。

凤姐听了,忙道:【“依我说,竟别碰这个钉子去。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的,那里就舍得了。】

凤姐这话表明了贾母离不开鸳鸯。

李纨等人是这样评价鸳鸯的。

李纨说:【大小都有个天理: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鸳鸯姑娘,如何使得?从太太起,哪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他现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人的话,老太太的那些穿带的,别人不记得,他都记得,要不是他经管着,不知叫人诓骗了多少去呢!】

惜春说:老太太一直夸鸳鸯,比我们不知强百倍。

平儿说:【那原是个好的,我们哪里比得上他。】

后来鸳鸯当众大闹,剪发抗婚,以死明志,贾母在一旁才了解到此事的原委。听了气得浑身『乱』颤,口内只说:“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

贾母的心思不言而喻,自己无论如何是离不开鸳鸯的。

到后来贾府被查抄,各房的财产都尽数没收,贾母叫来一大家子人开会,说自己还有些体己钱分给大家,随即叫鸳鸯带人去一一拿了来。说明鸳鸯不但管理建贾母的生活,还掌管着老太太的财政;贾母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临终前也是鸳鸯陪伴左右,传递遗言。老太太能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她,由此可见老太太对她的倚重,贾母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将鸳鸯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了。


二、鸳鸯抗婚,贾母认为是看不上贾赦,满足了鸳鸯的要求就是给她提供了最大的帮助。

鸳鸯抗婚时,已向贾母表明心迹,誓死追随贾母,老太太认为满足了鸳鸯的要求就是给她提供了最大的帮助。

鸳鸯不愿意嫁贾赦,要当众把这事儿解决了。一日,看着王夫人、薛姨妈、李纨、凤姐、宝钗等姊妹并外头的几个执事有头脸的媳『妇』都在贾母跟前,马上拉着嫂子开始哭诉。一边儿哭,一边儿说,把邢夫人和嫂子、哥哥说媒的前因后果全部说了一遍,然后表明自己的立场。

三个意思:①有人编排我不同意婚事是因为宝玉,我还就在这说了,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即便是天王老子来,横竖不嫁人就完了。②老爷说往外聘,那是绝对不能,就算老太太同意我也不从。③如果我有半句假话,天地鬼神,日头月亮照着嗓子,从嗓子里头长疔,烂了出来,烂化成酱在这里。说着还拿出一把剪子,一面说着,一面左手打开头发右手便铰。

贾母一看这还了得,赶紧依了鸳鸯,从此不会再提脱奴籍的事情。


三、鸳鸯归根到底是弱女子,不脱奴籍留下鸳鸯其实是在保护她。

内因和外因均是造成鸳鸯无法脱奴籍。

【1】鸳鸯在贾府好歹还能有个贾母罩着,脱了奴籍,不受贾母的庇佑,贾赦更加可以为非作歹了。

贾赦是个什么玩意儿,真真的是教人作呕。

是个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就连自己的儿媳妇都不待见他。

且看凤姐说:【况且平日说起闲话来,老太太常说,老爷如今上了年纪,作什么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没的耽误了人家;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太太听这话,很喜欢老爷呢?这会子回避还恐回避不及,倒拿草棍儿戳老虎的鼻子眼儿去了。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明放着不中用,而且反招出没意思来。老爷如今上了年纪,行事不妥,太太该劝才是。比不得年轻,作这些事无碍。如今兄弟、侄儿、儿子、孙子一大群,还这么闹起来,怎样见人呢。”】

贾赦曾经给鸳鸯的哥哥说:告诉鸳鸯,别仗着老太太疼他,想着脱了奴籍,找个正经人家嫁了,没门!凭他嫁到谁家,也难出我的手心。除非他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我就伏了他。若不然时,叫他趁早回心转意,有多少好处。我娶不来的,谁也别想得到。瞧瞧,这贾赦简直就是厚颜无耻的典范。

这哥嫂必然把话传到了鸳鸯,鸳鸯这下更加坚定了不脱奴籍的心了。

【鸳鸯冷笑道:“老太太在一日,我一日不离这里。若是老太太归西去了,他横竖还有三年的孝呢,没个娘死了,他先放小老婆的。等过了三年,知道又是怎么个光景,那时再说。纵到了至急为难,我剪了头发当姑子去。不然,还有一死。一辈子不嫁男人,又怎么样?乐得干净呢。”】


【2】再者,鸳鸯的家庭缘故,她的哥嫂是势利之人,即便不嫁给贾赦,今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邢夫人说媒没成,贾赦气的跳蹦子,就叫来鸳鸯哥哥嫂嫂说亲。这哥嫂就是个势利的人,一见有好处可得,哪里还管鸳鸯是不是愿意。就舔着脸三番两次说道。

鸳鸯把嫂子痛骂了一通。

【鸳鸯道:“这个娼『妇』,专管是个九国贩骆驼的,听了这话,他有个不奉承去的!”】

鸳鸯听说,立起身来,照他嫂子脸上,下死劲啐了一口,指着他骂道:“你快夹着嘴,离了这里,好多着呢。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的浆又满是喜事。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在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去。”一面骂,一面哭。

鸳鸯嫂子一见不成,就含沙射影挑唆身边的平儿和袭人。

【“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说,不犯着牵三挂四的。俗语说,‘当着矮人,别说短话。’姑『奶』『奶』骂我,我不敢还言。这二位姑娘并没惹着你,小老婆长,小老婆短,人家脸上怎么过得去!”袭人平儿忙道:“你倒别这么说。他也并不是说我们,你倒别牵三挂四的。你听见那位太太、太爷们封了我们做小老婆?况且我们两个也没有爹娘哥哥兄弟在这门子里,仗着我们横行霸道的。他骂的人自有他骂的,我们犯不着多心。”】

可见这嫂子也不是好货色。


四、贾母可能是想在贾府中选个合适的青年才俊配给鸳鸯(从贾母开玩笑,说把鸳鸯配给贾琏可推断)

贾赦动用了邢夫人、鸳鸯的哥嫂做媒都没有进展,就唤来自己儿子贾琏让把鸳鸯的父母叫来。

贾琏不愿意去,说鸳鸯的爹金彩已经病入膏肓,连棺材都备好了,鸳鸯她娘是个聋子,听不了话。贾赦一听怒了,认为贾琏不给办事儿。

自己下流却骂儿子下流、窝囊,吓得贾琏退出。

又叫传鸳鸯的哥哥金文翔劝说。还是没结果。

这下贾赦大发雷霆胡言乱语起来:【“我这话告诉你,叫你女人向他说去,就说我的话:自古嫦娥爱少年,他必定嫌我老了,大约他恋着少爷们,多半是看上了宝玉,只怕也有贾琏。果有此心,叫他早早歇了。我要他不来,以后谁还敢收。】

贾赦真是个没脸的,居然说出这些浑话,还拉扯上自己的儿子和宝玉,拿这话来威胁,真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凤姐道:“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贾母笑着给凤姐说:“这么的吧,你把鸳鸯带了去给琏儿放在屋里,看你那没脸的公公还要不要了。”

老太太虽说是玩笑话,骂了贾赦,也透露出了自己怀疑鸳鸯是不是有嫁个年轻人的愿望。

贾赦怀疑鸳鸯看不上自己是因为看上了贾府的杰出青年贾琏,就连贾母也拿这个事儿打趣,在主子的观念里,丫头嫁主子是荣耀,只是看年龄或者长相,而并非情感。

五、贾府的传统是主子看得上的丫环纳作姨娘,等级观念驱使,鸳鸯无法脱奴籍。

【1】在封建社会的观念里,主仆有别。

主子给下人给口饭吃,给件衣穿,就已经是对丫鬟最大的恩赐了,更何况贾母对鸳鸯还是不错的。

在贾府的观念里,主子能看上下人那是吓人天大的福分。

看邢夫人是怎么劝说鸳鸯的。

邢夫人拉着鸳鸯的手笑道:“天大的喜事儿啊,姑娘,啧啧啧啧……我特来给你道喜来了。”

邢夫人说,哎呀,姑娘诶,你不只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呢,被我家老爷看上了(此处吃瓜群众狂扔烂菜叶、鸡蛋、鞋底......)

又道:“你知道,你老爷跟前竟没有个可靠的人。心里再要买一个,别的人贩子买来的我们也看不上,左挑右挑,你就是咱们贾府丫鬟里的“避雷针”、人尖儿啊。

你瞧瞧你,模样又好,又会干活,进屋咱们就办婚礼,就封你姨娘,又体面,又尊贵。我们都知道你,你是个有远大志向的年轻人,这下可好了,让他们瞧瞧,你如今翻身农奴把歌唱了,你不高兴吗?

鸳鸯气得涨红了脸,不说一句话。邢夫人以为她害臊,便又说道:“这有什么臊处?你又不用说话,只跟着我就是了。“你要不愿意,可真是个傻丫头了。这现在就是脱奴籍的大好机会啊,放着主子『奶』『奶』不作,倒愿意作丫头。三年二年,不过配嫁了个下人,还是奴才。

【2】在主子们的思维观念里,下人就不配有爱情,下人最大的追求估计就是傍上主子,衣食无忧。

从凤姐的思想变化就可以看出,凤姐先是替鸳鸯说了两句情,后来一看邢夫人生气,自己的婆婆虽然瞧不上但也不能得罪,马上转变话风:婆婆啊,别说一个丫头了,咱爹是谁啊?看上了谁只管要去,看看老太太是不是高兴,看领导高兴了你就赶紧汇报。依我说,老太太今儿喜欢,要讨,今儿就讨去。

凤姐还认为,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这半个主子不做,倒愿意做个丫头,将来配个小子就完了。”邢夫人笑道:“正是这个话了。别说鸳鸯,就是那些执事的大丫头,谁不愿意这样呢。

综上所述,奈何天认为:鸳鸯无论脱不脱奴籍,终究都不会有属于自己的爱情了,只不过两权相害取其轻,留在贾母身边实属无奈,也是保护自己。鸳鸯作为贾府里丫鬟的代表,代表了像她这样优秀的女孩,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凄凄惨惨戚戚,一生的命运不曾掌握在自己手中,唯有以死抗争,“我命由我不由天”终是痴人说梦。


奈何天读书


作为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经历了家族从繁华似锦到逐渐走向衰落的整个过程。尤其是这泼天的富贵,综观贾府,也只有贾母见识的最多,享用的最多。而鸳鸯则为贾母的首席大丫鬟,不仅照顾贾母的饮食起居,而且掌握了部分财权,是贾母极为信赖之人。

这种信任,甚至超越了自己的儿女子孙。就连凤姐都说,“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的”。饶是如此,从“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一回可以看出,贾母对于鸳鸯的关心,仅限于“享乐主义”层面,看重鸳鸯的实用价值多于鸳鸯的命运归属。

以“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为例,贾母看似维护了鸳鸯的周全,使她免入贾赦的虎口之中,实则最终真正所维护的却是贾母自己的利益。

首先,贾母动怒的根源在于贾赦“强娶”鸳鸯,是出于对贾母财产的觊觎。

鸳鸯作为贾母的贴身丫鬟,不仅熟知贾母的生活喜好,而且掌管着贾母钱箱的钥匙。当初凤姐与贾琏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他们就是通过鸳鸯挪用了贾母的钱财,度过了难关。鸳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贾赦不但觊觎鸳鸯美色,更看重其背后的重要财权。

鸳鸯誓死抗婚闹到贾母前面的时候,贾母第一反应却说,“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甚至对一旁的王夫人也是一番臭骂,“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在贾母看来,让鸳鸯为妾,是“弄开了他,好摆弄我”。贾母一生阅人无数,自然对贾赦心里的这点算盘了如指掌。贾母没有辱骂自己的儿子贾赦色迷心窍,也没有责怪他“贪多嚼不烂”,更没有指呵斥他不思进取,而是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算计”、“盘算”还有“摆弄”上面。

贾母对于自己私产的这份警觉,远胜于鸳鸯誓死不从背后的委屈与无奈。诚如贾赦所言,“除非她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我就服了她。”贾母只是以自己的威严暂时压制住了贾赦的色欲之心,并没有对鸳鸯的命运归属提前做好安排。

其次,贾母反对贾赦“强娶”鸳鸯,是出于对于鸳鸯忠心与能力的看重 。

李纨曾说过平儿是凤姐的一把总钥匙,鸳鸯对于贾母来说何尝不是如此。鸳鸯作为贾府的家生奴,不仅对贾母忠心耿耿,而且在照料贾母饮食起居和上传下达上尽职尽责。这种忠心和负责的背后,源于鸳鸯对于贾母的理解与尊重。

而贾母对于鸳鸯的知冷知热也早已习以为常,离不开鸳鸯的陪伴与照料。正如贾母所言,有了鸳鸯的照顾,“便是媳妇和孙子媳妇有想不到的,我也不得缺了”。鸳鸯的心细与负责,就连孙媳妇李纨都赞叹,“老太太那些穿戴的别人不记得,她都记得。”

贾母反对贾赦“强娶”鸳鸯,并不是顾念鸳鸯的周全与尊重鸳鸯的选择,而是为了享受鸳鸯无时无刻的关心与照料。贾母将众人训斥一番后,对邢夫人说的却是“留下他伏侍我几年,就比他日夜伏侍我尽了孝的一般。”

对于贾母来说,鸳鸯的使用价值远高于她的命运归宿。贾母不但没有打压贾赦的色欲熏心,而且为了安抚贾赦,还允许他花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叫嫣红的妙龄女子。至于鸳鸯以不婚起誓言,贾母也并不在意,而只关注自己寿终正寝前的几年照料。

而贾赦大闹一场后,贾母不让鸳鸯脱了奴籍嫁人,除了贾母贪图鸳鸯无微不至的照顾之外,还有以下原因:

其一,作为贾府的丫鬟,其婚姻归宿只有两个:拉出去配小子和被男主人纳为小妾

在贾府,丫鬟只要不犯大错,到了婚配年龄,其婚姻归宿无非两种:要么拉出去配小子,要么被贾府的哪个男主人看上,纳为小妾。不管贾府再怎么是“诗礼簪缨之族”,也不会存在让丫鬟脱离奴籍,成为正房太太的事情。

贾母不管多么看重鸳鸯,也无法与当时的封建礼教相抗衡。贾府的丫鬟再怎么受主人喜爱,在外人眼里,也只是个奴才。即使配上小子,也还是奴才。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鸳鸯最好的归宿正如邢夫人所言, “就封你姨娘,又体面,又尊贵”。备受贾政宠爱的赵姨娘,也是经历了由丫鬟到小妾的华丽转变。像娇杏那般,只因为在后花园多看了一眼,就被贾雨村念念不忘而后来成为官太太的例子,也是少之又少。侥幸如娇杏,也是因为正房太太去世,才被扶了正。

鸳鸯见惯了贾府的丑陋,自然不屑于成为贾赦的姨娘。泼辣如凤姐,在自己的生日宴会上,纵使将贾琏抓奸在床,贾母也不过说哪有不偷腥的猫,敷衍过去。脱离奴籍对鸳鸯来说,不过是一件永远无法企及的事情。

其二,作为贾母的首席丫鬟,志大心高的鸳鸯并不满足于脱了奴籍嫁人

邢夫人劝说鸳鸯作贾赦的小妾时曾经说过,“你又是个要强的人,俗语说的,‘金子终得金子换’,谁知竟被老爷看重了你。如今这一来,你可遂了素日志大心高的愿了,也堵一堵那些嫌你的人的嘴。”

由此可见,鸳鸯的要强和志高,并不局限于职责上的卓越追求,更在于对自己人生价值和命运归属的反思。鸳鸯不仅不屑与贾赦为伍,也不屑与自己所有不喜欢的污浊男子为伴。鸳鸯想追求的并不在于是否能脱离奴籍,而在于能否“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当平儿和袭人调侃鸳鸯以贾母已将她许给贾琏或宝玉为由拒绝贾赦的纳妾企图时,鸳鸯就曾一语道破她的远见卓识,“你们自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据我看,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你们且收着些儿,别忒乐过了头儿。”

与平儿和袭人不同,鸳鸯并不想成为谁的姨娘。诚如鸳鸯在贾母那边的誓言,“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鸳鸯也未必看在眼里。至于帮贾琏挪用贾母的资产,连平儿都知道,“鸳鸯借东西看的是奶奶,并不为的是二爷”。

总之,贾母作为封建贵族的最高统治者,对于首席丫鬟鸳鸯的关心是有限度的,绝不会超越其“利己”的私心,这是由其剥削阶级的属性所决定。鸳鸯的誓死抗婚,并没有让贾母看到其刚烈背后的无奈,而是看到了财产被觊觎的愤恨。

贾母不让鸳鸯脱奴籍嫁人,除了想要满足享受其照顾的私心,还受制于当时门当户对的封建婚配制度。而对于鸳鸯来说,见惯了贾府的肮脏丑陋,真正渴求的并不是脱离奴籍嫁人,而是在保持自己职业水准的同时,寻求一份对于不爱之人“说不”的底气与权利。


此笺


说句实话贾母真的不是很关心鸳鸯。贾赦要纳鸳鸯为妾,贾母是不同意的,因为贾赦年纪大了,纳鸳鸯这么年轻的姑娘,他身体上吃不消的,贾母虽然嘴上骂自己的儿子,心里其实是心疼他爱护他;再说鸳鸯是贾母的得力助手,贾母离不开她,鸳鸯最了解贾母性格,最能讨贾母开心,贾母心里是想要鸳鸯一直伺候她,直到她归西,可能也会给鸳鸯一笔补偿,但是直到贾母死去,也没没有说对鸳鸯有什么安排。贾母虽然喜欢鸳鸯,欣赏鸳鸯,但是那更多的是老板对员工的爱,不是骨肉亲情的爱。鸳鸯对贾母而言,是一个尽责,尽心,忠诚的管家和助手,是一个知她懂他的贴心丫头。在这一点上谁也无法替代。所以贾母一听贾赦要收了鸳鸯就暴跳如雷:那等于要了她的左右手啊,怎可能答应!她宁愿给银子贾赦去买别的丫头,也绝不肯把鸳鸯给他!

如果说贾母对鸳鸯一点家人感情也没有,那也是不可能的。她其实是把鸳鸯当贴身丫头,管家,助手和孙辈来看的。人都是感情动物,鸳鸯长期照顾她,她怎能不对她好呢!所以无论贾赦如何软磨硬泡,都不肯把鸳鸯给他,她不但怕自己儿子吃不消更怕鸳鸯跟着儿子受委屈,两方面都不讨好还搭上自己为两个人难受,难过!贾母是聪明不过的人啊!

之所以贾母不放鸳鸯,我认为,鸳鸯跟着贾母才是最好的!贾府的丫头,只要是离开的,晴雯,入画,司棋。。。。。。有几个好下场的?!鸳鸯之所以在贾府有脸,甚至连凤姐贾琏都要敬她三分,在她面前毕恭毕敬,如果她出去了,离开了贾母,可能什么都不是,可能被贪财的哥嫂随便配个小子,或送给贾赦之流做个小老婆。。。。。。

所以,能留在贾母身边,是鸳鸯的幸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贾母一死鸳鸯也跟着贾母死了,因为,贾母死了,她没靠山了,她将会是晴雯司棋入画或赵姨娘周姨娘的下场。所以她死得义无反顾,因为她看清了,也看透了。




阿米意


恩格斯曾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这句话用来回答发生于鸳鸯身上的婚姻悲剧很是贴切。

要说贾母关心鸳鸯那也绝无有假,王熙凤也说过,“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的”,那么贾母作为贾府最高权利者,为何又不为鸳鸯做“指配婚”的后续考虑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1、贾母素有大局观意识,但终究是封建统治阶级里的一员

于贾母而言,她不但不反对男人找小老婆,而且还有帮衬之意。就拿她对刑夫人的一番话来说,

……我正要打发人和你老爷说去,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就这个丫头不能……(《红楼梦》第四十七回)

可见鸳鸯若非是自己身边的可靠丫头,贾母也万不会如此上心。贾母的一己之私彻底暴露了她封建社会的婚姻观念以及主仆等级意识。

说到底,在贾母眼里,作为“家生子”的鸳鸯不过是贾府的奴才,是没有婚恋自由的,她的奴隶身份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人能改变。至于贾母为何不打发她出去做“指配婚”,实在也犯不上趟浑水,而相比于鸳鸯的丫鬟身份,去得罪为官的长子贾赦实在不理智。

2、贾赦放出狠话来,贾母再无后续必要

先是鸳鸯的好姐妹平儿为其理论道:

虽然你是老太太房里的人,此刻不敢把你怎么样,将来难道你跟老太太一辈子不成?也要去的。那时落了他的手,到不好了。(《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后来贾赦又当着鸳鸯哥哥说:

……我要他不来,此后谁还敢收?此是一件。第二件,想着老太太疼他,将来自然往外聘作正头夫妻去。叫他细想,凭他嫁到谁家去,也难出我的手心……(《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而鸳鸯自己也说过:

……我到天上,这一辈子也跳不出他的手心去,终究要报仇……(《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贾赦是贾母的长子,他承袭了一等将军的爵位,在贾府位高权重。生性好色,妻妾成群,而且恃强凌弱,蛮横暴戾。

有一次,他看中石呆子手里的几把古扇,愿出高价买下,却因石呆子执意不卖而勾结贾雨村将其陷害,最后弄得石呆子家破人亡。

可想而知,要是鸳鸯断不从他,他必是不折手断。况且当着鸳鸯家里人放出这段狠话,很有威逼之意。这也充分说明,如今鸳鸯留在贾母身边尚且无碍,但出了贾母屋,嫁与他处,这就没贾母什么事了,也管不着了,贾赦可以肆意妄为。

另有一段贾母之言也能反应出这一点。我们知道,事实上贾府内许多大事都未先经过贾母之手,就大张旗鼓地操办起来了,包括这一次贾赦讨鸳鸯做小老婆。贾母在得知此事后,气的浑身乱战,并说道:

你们原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剩了这么个毛丫头,叫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鸳鸯好歹是贾母身边的可靠丫头,然而事情都闹得不可开交了,贾母才得知。这确乎应了“暗地里盘算”之实,贾母终究被架空。

即便她最后解鸳鸯之围,但终究碍于长子贾赦的权利与手段,而无后续可言。

3、鸳鸯以死相逼,终生不嫁,贾母怜其忠心,自不会打发走

此外,还有一点便是鸳鸯以死相逼,终生不嫁。她当着众多主子的面说:

……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我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尼姑去……(《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她还掏出一把剪刀,一面说着,一面铰头发,以表示其誓死不从的决心。

事实上,鸳鸯在此之前就发过话,“别说大老爷要我做小老婆,就是太太这会子死了,他三媒六聘的娶我去做大老婆,我也不能去。”她深知贾赦的为人,从了他就是断送自己。今儿得了宠,指不定明儿就受了冷落。所以,她为自己抗争到底。

而贾母想必是了解鸳鸯性子的,她也不会将其打发出去配婚,因为这不仅不是为她好,反而是害了她。

后续与小结

看到这里,我们便有所领悟了。同是丫鬟的平儿、袭人等为何就心甘情愿做侍妾,而鸳鸯却要誓死反抗呢?难道仅仅是因为贾赦又老又好色,而且手段恶劣吗?这显然不是关键之处,就像王熙凤说的,

……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望上,不想出头的?这半个主子不做,到愿意做个丫头,将来配个小子就完了?(《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如此一来,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作者的有意安排,鸳鸯并非是纯粹的牺牲品,而是封建婚姻制度下勇敢的挑战者。

奴才也是有血有肉的,不是任人摆布的玩偶,特别是在婚姻观念中,这种毫无自由的买卖制应当得到唾弃。鸳鸯便是作者塑造出的与众不同的婚恋战士,以终其一生的代价为此而冲锋陷阵。所以,她至始至终再无婚配可言。



苔花文轩


众所周知,贾母作为贾府的第一大家长,是在阶级的顶端。因为身处封建社会,自身会带有那个时代固有的特性。所以她的关心和疼爱一定是在某些特定范围内的。

而鸳鸯之所以能成为老太太眼里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也是与她的处境相辅相成,甚至是相互促进的。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看看作为贾母身边的大红人,她那与众不同的气质,是如何在丫鬟里头得到最独有一份儿的宠爱的。

在出身上,鸳鸯从小生在贾府,一家子都在贾家服务,是家生奴才。

从相貌上,曹公说她:蜂腰削肩,鸭蛋脸面,乌油头发,高高鼻子,两边腮上微微有几点雀斑。显然不是出挑的美人。

那气质上,但见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只见宴席上,她口齿朗朗,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罚的。

身为丫鬟,她能在老太太和太太们面前淡然自若,大方舒展。

作为贾母的身边人,就算是泼辣如凤姐,也对鸳鸯相敬几分。凤姐的生日,鸳鸯领着丫鬟们来敬酒,凤姐讨饶,鸳鸯便不依了:真个的,我们是没脸了?就是我在太太跟前,太太还赏个脸呢。往常倒有些体面,今儿当着这些人,到拿起主子的款儿来了。我原不该来。不喝,我们就走。凤姐也只得赔笑,喝了她的酒。

还有一回,尤氏来荣国府吃饭,主子们吃的饭没了,底下人欺负她性情软弱,端来下人的饭糊弄。还是鸳鸯说把三姑娘的饭拿过来。尤氏忙说,自己够吃了。鸳鸯抢白,你够了我自己难道不会吃?你看,她竟然有些强硬,替身为主子的尤氏。

鸳鸯在强势的凤姐面前没有露怯,也能体恤软弱的尤氏。

贾母甚赞鸳鸯,有两个好处:一是我凡百的性格脾气她也知道些,二是她并不指着我和这位太太要衣裳去,又和那位奶奶要银子去。

鸳鸯有高于普通奴才的服务水准,却又没有奴才特有的卑微气质,她在老太太心里的地位也越高,别人也越发不敢轻看。

久而久之,鸳鸯便越发讨老太太的欢心,对她的关心和疼爱也比别个丫鬟更为不同。

但是贾赦那个糟老头子偏偏要来打破这个平衡,妄想娶鸳鸯做妾。

我们可以认为贾赦的求娶是完全功利性的,他看到了鸳鸯对于贾母的重要性,这是一个稀缺的资源。贾母必定也是了解这层目的。书中她的反应很大:

鸳鸯也非常得刚烈,宁可终生不嫁,在贾母面前剪下头发,表露决心。

最终,贾赦没有得逞。但是鸳鸯赢了吗?你看贾母训戒邢夫人极之时怎么说的:

贾母觉得鸳鸯服侍得好,用起来顺手,离了她连饭都吃不下去,她气恼贾赦,不是他不思进取,强娶鸳鸯这个人,而是居然打她最得力的丫鬟这个主意。至于贾赦再去找别的什么小姑娘,都行,随他,别打主意到自己身边就好。

现在鸳鸯已经决定终生不嫁,那么不会再有什么来打破平衡,贾母的内心是希望这么合心意的人一直长久地服侍在自己身边的,所以她乐得成全鸳鸯不嫁的决心。

贾赦这一闹,其实是测出了鸳鸯的真实分量吧,哪怕她有些许傲气,却原来也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不是被谁收到屋里做姨娘,便是不知道配了哪个小厮。贾母不会在违逆于自身舒适的利益下去成全鸳鸯,送她出府,得一生平稳幸福。贾母在一天,她便有一天的倚靠而已,这就是残酷的现实,这个聪明的姑娘已经认清了。所谓的关心和疼爱,一切的恩宠,都应当警醒。


无霞半山亭


首先说鸳鸯是贾府平辈丫鬟里面地位最高,最有才干最会做人并且相貌也是很不错的首席大丫鬟,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因为鸳鸯是贾母身边的贴身丫鬟,贾母离了鸳鸯连饭都吃不下,所以鸳鸯之于贾母很重要。

那么贾母对鸳鸯这么好这么疼爱为什么在听说鸳鸯被贾赦逼婚以后,不把鸳鸯安排好呢?其实就贾母而言鸳鸯是很重要,那是因为鸳鸯是贾母身边用顺手的工具罢了。贾母的衣食住行以及钱财这些事都是鸳鸯在管,其次鸳鸯是贾母身边的耳报神,贾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事鸳鸯都知道,鸳鸯就是贾母的眼睛啊,这一点贾母知道贾赦也知道。

其实论容貌鸳鸯长得是好看但是绝没到倾国倾城的地步,贾赦为什么非要娶鸳鸯?其实贾赦想要娶的不是鸳鸯而是鸳鸯在贾母身边的权力,背后图谋的是贾母的财产,贾母一个人精一样的老封君,如何看不出贾赦的心思呢?贾母恼怒不是为鸳鸯而是为自己啊。

试想贾赦要是娶了鸳鸯不等于把贾母拿住了吗?贾母生气啊,可是生气归生气,贾母看似为鸳鸯斥责了儿子儿媳,但是无论到什么时候,贾赦再不争气也是贾母的儿子,鸳鸯再能干也是贾母手中的工具罢了,贾母只在乎鸳鸯的工作能力,贾母是不在乎鸳鸯的感情生活的。

贾母的确疼爱鸳鸯,但这个疼爱有限度,贾母看似和蔼其实也是一个有些冷血的封建社会的女主人,贾母活着的时候利用鸳鸯的工作能力,去世之前安排一切未必会把鸳鸯的事放在心上,因为鸳鸯不管怎么出色,干好本职工作是本分,贾母未必会安排鸳鸯。

其实有些人说贾母眼看着贾府衰败了才没来得及安排鸳鸯,其实即使贾府没事贾母也未见得会安排鸳鸯,贾母在一天鸳鸯干一天活,贾母不在了鸳鸯自然没有价值了,鸳鸯在贾母身边所有人都高看鸳鸯一眼,贾母不在了鸳鸯的依靠没了,下场可想而知。

其实这就是封建等级社会,这就是贾母的虚伪之处,鸳鸯自始至终都是贾母的工具,再者都说晴雯心高,其实鸳鸯的心更高,而且晴雯的悲剧是因为晴雯的综合能力不高人缘不好,而鸳鸯可是既有综合能力又有人缘的,鸳鸯的心高以及对自由的向往不比晴雯少,但是鸳鸯的结局注定悲剧,鸳鸯再好也是奴才啊,不过贾母身边得用的工具罢了,悲剧早已注定,实数可惜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