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十七丨民族的重建

並非單單想象的共同體 而是作為主義統治工具的擊碎-重構-統治的民族建立.

歷史的切面始於華沙和維爾紐斯在1569的盧布林聯合

光榮文明的波蘭-立陶宛王國幾經跌宕

書評十七丨民族的重建

公眾號“書瀨熊“:閱讀更多好書,原價收書,二折買書。

在莫斯科們的野望和鐵蹄下

分別於1667的安得所沃條約&1772-1795的三次瓜分&1815的維也納會議&1921的里加協議&1939-1944的三次佔領以及之後的種族清洗

分立而成現代意義的波蘭/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

光是釐清紛繁複雜的概念和變遷就已耗盡了譯者的才學

並不可口但波瀾宏大的東歐民族定義史

華沙和維爾紐斯在1569年達成偉大的盧布林聯合

雙方建立的波蘭-立陶宛王國不僅幅員遼闊

同時也創造了可能最好的共和政體秩序

保存了語言/宗教和如今的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神話

立陶宛首先是個波羅的海民族

基於維爾紐斯的立陶宛大公國持續進行軍事擴張征服羅斯.

東側蒙古人離開後的東斯拉夫人

更多將其視為盟友而非掠奪者

羅斯-東正教文明/斯拉夫教會語言/成熟的法律傳統在立陶宛的擴張中反哺維爾紐斯

使其取代基輔成為斯拉夫東正教文明的中心

立陶宛大公國也隨之羅斯化

14世紀晚期

為避免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

波蘭貴族以接受天主教洗禮為交易條件

接納立陶宛大公約蓋拉(Jogaila)成為波蘭國王

波蘭與克魯瓦(Krewo)於1385年合併

克魯瓦領主即立陶宛大公及羅斯人的王

雅蓋沃王朝自此於1385年崛起

其對波蘭-立陶宛的統治直到1572年結束

而在東正教&拜占庭&基輔羅斯的正統繼承者上

維爾紐斯的競爭者是莫斯科.

1558年莫斯科的伊凡雷帝挑起利沃尼亞戰爭(Livonnian War) 此舉客觀上加速了波蘭和立陶宛的聯合

書評十七丨民族的重建

公眾號“書瀨熊“:閱讀更多好書,原價收書,二折買書。

1569年盧布林聯合後

立陶宛貴族正式加入波蘭議會

共同選舉國王.

聯合王國的興盛在17世紀的烏克蘭內部反叛中受到致命打擊

莫斯科的沙皇彼得大帝上位後

莫斯科公國更名為俄羅斯帝國

直指波羅的海

1772年 奧地利&普魯士&俄羅斯(莫斯科)第一次瓜分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

1793年第二次

1795年第三次 波蘭-立陶宛被徹底抹去

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娜大帝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吞併了立陶宛後

俄羅斯的擴張並未中止

1815年維也納會議使沙俄繼續吃進華沙

絕大部分的波蘭人和猶太人世界為俄羅斯所掌握

俄羅斯帝國決定將立陶宛學生引到聖彼得堡而非華沙培育

孰料俄羅斯文化的吸引力較波蘭文化對立陶宛學生差之遠甚

這種逆反心理造就了立陶宛民族語言的重新被重視—既然摒棄波蘭語

那為何不去擁抱立陶宛語而是去學落後的俄語?

進入20世紀

布爾什維克革命和一戰摧毀了俄羅斯帝國

波蘭趁機於1920年奪取維爾紐斯

過程中立陶宛曾經期望波蘭撤回對維爾紐斯的佔領

波蘭提出的條件是立陶宛整體加入波蘭成為聯邦

而對波蘭高雅文化和優勢地位的惶恐

讓立陶宛人更想要完全的獨立

1921年

波蘭與布爾什維克代表在里加簽訂協議.

定都明斯克的蘇維埃白俄羅斯亞作為一部分加入1922年誕生的蘇聯

白俄羅斯亞在蘇聯支持下開始擴張.

里加協議的另一端

則允許以維爾紐斯為中心的中心立陶宛作為一個州

以聯邦形式加入波蘭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

維爾紐斯就是一座波蘭人和猶太人的城市

她是和華沙齊名的4個波蘭文化中心城市

也是和耶路撒冷並稱的北方猶太文明中心.

截止二戰前 街頭/學校/教堂中通行波蘭語

1/3家庭使用意第緒語

農村則是白俄羅斯語

幾乎沒有人會在維爾紐斯說立陶宛語

1939年

希特勒的納粹德國和斯大林的蘇聯閃擊瓜分波蘭

9月蘇聯佔領維爾紐斯

斯大林正式將這座城市和立陶宛納入蘇聯的勢力範圍.

經過一番糾結

斯大林決定將維爾紐斯劃歸立陶宛而非白俄羅斯亞

更大的收益則是換取蘇聯軍隊進駐立陶宛.

1940年蘇聯代表策動成立立陶宛蘇維埃國

批准蘇維埃立陶宛加入蘇聯

1941年 納粹德國佔領維爾紐斯

隨即對猶太人進行清洗.

直到1944年紅軍重返

斯大林決定重建蘇維埃立陶宛並繼續定都維爾紐斯

同時將包括維爾紐斯主力人口的蘇聯國境內的波蘭人遷移到共產主義波蘭

大約90%的維爾紐斯猶太人死於屠殺而大約80%的維爾紐斯波蘭人在戰後前往波蘭

維爾紐斯自此開始轉變為一座現代立陶宛城市

1959年34%佔比的立陶宛人第一次成為維爾紐斯的多數民族

而到1989年這一比例則上升為50.5%

1569年波蘭王國通過盧布林聯合從立陶宛繼承了烏克蘭以及當地的哥薩克人

隨之波蘭貴族進入烏克蘭

烏克蘭權貴也波蘭化.

波蘭立陶宛的騎士和烏克蘭哥薩克人的並肩作戰持續到1648年哥薩克大起義

起義的根本還是各階層信仰東正教的哥薩克對天主教波蘭貴族的傾軋不滿

隨之帶來的客觀結果是同樣東正教的莫斯科趁機介入.

莫斯科公國與波蘭在1667年簽署安得所沃條約

將烏克蘭沿第聶伯河一分為二

而後又在1772年的第一次瓜分波蘭中取得了第聶伯河西部的領土

而在1922年蘇維埃烏克蘭作為一部分加入蘇聯以前

大多是農民構成的烏克蘭民族獨立勢力事實上奮鬥著2個不同的烏克蘭:

其一是以利沃夫為核心的加利西亞&沃里尼亞地區

主權上仍歸屬波蘭; 其二則是被置於俄羅斯帝國的大斯拉夫統領下的東烏克蘭

1921年波蘭與布爾什維克簽訂的里加協議事實上默許了這一分割.

儘管在斯大林實行粗暴的民族政策前東部的蘇維埃烏克蘭有過短暫的民族文化發展期

然而烏克蘭民族主義理念的精神核心一直在西部的加利西亞

蘇維埃烏克蘭則在之後迎來了大饑荒

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

大部分原屬波蘭的烏克蘭人歸屬於蘇聯的統治.

1941年6月納粹德國入侵蘇聯

旋即佔領加利西亞&沃里尼亞&蘇維埃烏克蘭.

3年的希特勒統治在1944年告終

蘇聯紅軍反撲

再次佔領烏克蘭和波蘭

在納粹佔領中得以培養規訓被驅使屠殺猶太人的烏克蘭武裝力量

在德國人離開之後將矛頭調轉向波蘭人

1943年春烏克蘭起義軍(UPA)開始在沃里尼亞屠殺和驅逐波蘭人.

而在斯大林的民族政策下

民族清洗的形式變更為遣返

1944-1946年

約有78萬人作為波蘭人/猶太人從蘇維埃烏克蘭被遷移到波蘭定居

而同樣有大量的非波蘭人被從波蘭遷移而出

烏克蘭和波蘭的種族矛盾由此激化而愈演愈烈

同時包含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的大烏克蘭和單一的新波蘭作為現代民族國家而建立

多民族大身量的波蘭在1939年被摧毀

而失去了維爾紐斯和利沃夫的近乎單一民族的波蘭則在1945年出現.

在1945年的波蘭領土上

戰前曾經生存著波蘭人(3/5)&德國人&猶太人&東斯拉夫人(烏克蘭人和蘭科人)

而隨之猶太人被謀殺/德國人被放逐/烏克蘭人被驅逐出境而蘇聯西部的波蘭人則被遣送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