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十四歲,晚上打遊戲白天睡覺上初二不做作業,怎麼辦?

用戶8056112111199


是啊!只有短短一行多字,但是這句話的背後,能讀出一位母親的操心、傷心和費心。怎麼辦?跳出這個問題,從以下四點分析,希望能給你和各位讀者帶來幫助。

一、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出自《孟子·離婁上》。有人可能會問,這句話不和沒說一樣嗎。其實,真的不一樣。孩子這樣做,作為父母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有助於事情徹底解決。總是說孩子,總是怪他,反而會適得其反。

問問自己,給孩子的學費、生活費、零花錢是怎麼來的?是父母辛苦得來的血汗錢嗎?有沒有收禮、收紅包、不勞而獲甚至貪汙受賄?有沒有涉及詐騙、殺生、色情、缺斤少兩等方式賺錢?這一點很關鍵,不可輕視。也就是說,給孩子的錢,一定要是淨財。

初二,不做作業,熬夜打遊戲,父母肯定為之傷心。請問,我們年輕時候,有沒有做出很出格的事情,讓孩子的爺爺奶奶也就是我們的父母傷心、操心、費心。我們如果曾經這麼對待過自己的父母、公婆,孩子現在這麼對待我們,那麼請你坦然接受。接受了,反思了,再找辦法。

問問自己,是不是孩子一有問題,就說他,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總之都是他不對,他的缺點。再說他的過程中,一步步遠離了他。

二、平等交流真誠溝通

給孩子交流要平等,要真誠。不要動不動就罵他沒用,說他不上進。做到這一點,需要在生活中細心觀察,換位思考。

三、唸誦經典久久為功

十四歲,上初二,沉迷遊戲。問題歸結為一句話,就是不明理。不明白做人的道理,不明白未來的成長路徑。這時需要父母、老師引導,但是更需要自己領悟。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每天讀一遍或若干遍經典。想一想,古人小時候是怎麼讀書的。很簡單,反覆讀,堅持讀,熟讀成誦。小時候,讀經不知道意思沒關係,等長大了碰到類似事情,想到經典裡的話,往往恍然大悟。

問題來了,讀哪些經典?儒釋道的經典都可以讀。推薦:論語、大學、心經、道德經、朱子家訓、文昌帝君陰鷙文等。

四、一起孝敬爺爺奶奶

父母是大樹的根,我們是樹上的枝葉。孩子遇到問題,他會先找誰?當然先找爸爸媽媽。我們遇到問題尤其是家事呢?當然也是先找我們的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去孝敬他的爺爺奶奶,也就是孝敬我們的父母。孩子耳濡目染,沉浸其中,他會明白的。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可憐天下父母心。當然,辦法總比困難多。希望以上四點,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筆耕心地


短短的二十幾個字,卻包含著父母的無奈和心酸。作為家有青春期娃的家長,我能夠深刻地體會到你們的心情。

一般來說,孩子現在這樣的狀況,我們做家長的肯定需要承擔責任!

打遊戲,有家長的錯

不管孩子打遊戲有沒有上癮,但晚上打遊戲不睡覺,這個肯定是家長的管教問題。手機或者遊戲對孩子的危害,就沒有必要多說了,畢竟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事情。

但孩子能夠晚上打遊戲,白天睡覺,顯然晚上打遊戲的時間已經搶佔了睡覺的時間,絕對不是一個好現象。

解決辦法:控制孩子打遊戲的時間

不管是什麼樣的現象,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出現的,所以也不要期待著一下子就能夠控制孩子打遊戲的時間。但是作為父母,必須對孩子提出這樣的要求!

方式方法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來選擇,不管是用書信也好,便條也罷,或者談心,或者藉助他信服的人也好,總之,父母必須要做出選擇和干預。

不學習,睡眠不足的結果

白天睡覺,初二的學生不做作業,顯然是很不應該的。

作為一名學生,學習才是他的本分,如果不做作業,那談何學習?而白天睡覺,顯然是晚上打遊戲耽誤了睡覺,白天才會沒精神,需要補充睡眠。

這樣的結果,當然也是父母干預不及時或者無效的原因。

解決辦法:

這樣的情況,如果父母自己已經搞不定孩子,那麼可以尋求孩子老師的幫助。畢竟不做作業,老師也是會追究責任的。

當然,前提還是要管控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和孩子約法三章。

最近我家孩子也是在家上網課,剛上初一的他很不習慣。我們一開始也是各種辦法都想了,但是效果很不好。後來,讓他爸爸跟他談心,約法三章,加上老師的電話視頻交談和溝通,現在已經好了很多。

不過,最主要的是我們直接沒收了他的手機,並告知他週一到週五是不能用的,整個一週的表現不錯,那麼週末就可以玩。

如果這些方法都沒有用,那麼還有一些比較極端的方法,比如陪孩子一起打遊戲,讓他一次玩個夠,玩到不想玩了,那麼他就很有可能會放下一段時間了。

但是不管怎樣,作為家長,管控孩子的手機和上網時間,以及玩遊戲的時間是很有必要的。就像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在他的《養育女孩》一書中提出的那樣,孩子在18歲之前,父母都必須對孩子的成長做出干預。

給孩子自由,不是毫無原則的放縱,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一家人三座城


1.有效溝通,對症下藥。孩子沉迷網絡,千萬不要用強硬的辦法。初二的孩子正處於叛逆期,父母越強硬,他們就越叛逆。往往適得其反,既然家裡不讓那就到外面上網,把孩子推向網吧,反倒更難以教育和管理。做父母的要放下架子,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分析孩子各方面情況,瞭解其主要的心理狀態,讓孩子說出心裡話,分析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2.以身作則,樹立榜樣。教育孩子,先要教育好自己。身教重於言教,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玩遊戲、聊天兒。閒暇時可以和孩子一起孩子看看書、下下象棋,做做戶外運動等。

3.深入虎穴,加強引導。家長可以瞭解孩子痴迷於什麼遊戲,深入瞭解此種,從中發現問題。如許多遊戲者都想通關,都想按自己的思路要求去設計遊戲,要想設計出來必須學會編程,如何編程,家長可以請一些高手去教孩子。在學習中提高,既可以是孩子脫離遊戲,又學到一種本領,鼓勵孩子用知識去使自己的這種愛好做到最好,而不是打時間戰、金錢戰、熟練功。要做就做最好,一招鮮吃遍天。

4.挖掘興趣,體驗成功。家長平時要和孩子多處,觀察孩子除了對玩遊戲感興趣,是否還有其他的愛好? 引導孩子發展其他的愛好和興趣,幫助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成功,鼓勵孩子每一個微小的進步,幫助他實現某個計劃,讓孩子在學習之外感到充實,體驗成功,這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5.反面教育,認識危害。通過初中生沉迷網絡的反面示例讓孩子認識到沉迷網絡遊戲不僅會影響學習成績,還會影響自己的身體發育,以後的成長,讓孩子認識它的危害性。

6.改變環境,加強監管。改變一下孩子的學習、生活環境,遠離不良少年。逐步遠離網絡,和孩子孩子訂一個協議:什麼時候兒玩兒?什麼時候停止?因遊戲耽誤學習承擔什麼責任?自己做出承諾。凡是遊戲,必須經過家長審核。

7.家校結合,心理干預。必要時可以請學校心理諮詢老師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對戒除網癮幫助是非常大的。






東哥qhd


1、採用迂迴戰術,先冷處理一天,不再嘮叨批評孩子,等其感覺到一絲異樣,召集家庭全部成員開個辯論會,一個不能少(營造沉迷上網不學習是家庭頭等大事,事情嚴重)。

2、辯論會主題:晚上打遊戲,白天睡覺不學習是否正確?

3、正方隊員認為不正確,但反方隊員認為正確。人數兩邊對等。

4、幼兒園小學時乖巧懂事,隨著年齡增加初中時開始“叛逆”,有了自己思想、三觀,認為自己長大了。

5、告知孩子:把打遊戲不學習、該吃苦學習的年齡選擇安逸、為了頂嘴而頂嘴當成自己的三觀是不對的,這不叫長大。傾聽孩子訴求,做出改變,全家為之高興;不做改變受到類似做家務這樣的“懲罰”。

6、初中正是咱們記憶力好、學習力強的大好年華,抓住機會,全方位用知識用正能量打造自己,做最有魅力的青少年,等自己真有本領了就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現在不吃苦,將來要吃幾倍幾十倍的苦償還現在的安逸。

疫情期間,在家學習是彎道超車的好機會,咱們一起努力加油哈😊


文魏優教


面對迷戀網絡遊戲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辦?我認為宜疏不宜堵。孩子的成長都是有規律的,家庭教育也是有章可循的。

網絡依賴行為的矯正雖然比較難,但家長只要能投入充分的愛心、時間和精力,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就能打開孩子心中的一個個死結,從而變得逐漸自律,收到理想的效果。

1、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至關重要。分析孩子不愛學習,沒有責任心,迷戀遊戲的原因,先要從源頭找出癥結。

先有好父母,後有好孩子。雖然這句話有點片面,但也是存在一定的道理。每個家庭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不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沒有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沒有給孩子良好的教育,他們又怎能健康成長呢?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希望孩子孝順懂得感恩,卻沒有在孩子心中植入愛和責任心,他怎麼會不迷失方向呢?希望孩子努力學習,但家長卻整天抱著手機對什麼都不管不顧,讓孩子處於放任自流的狀態。孩子只能到網絡上尋求解脫,尋求刺激,躲避現實。

2、重視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和溝通。


家庭教育不能只重視物質給予,而忽視情感交流。父母應該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才能對孩子循循善誘。

首先要有生活規律,保證一日三餐正常作息。父母徹底蹲下身子,完全平等地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和心靈溝通。避免長篇大論的說教,做到不偏激、不極端,用平和的態度幫助孩子找到問題所在,一步步做到自律自控。

這個過程可能是漫長的,也可能會反反覆覆,我們需要的是耐心,讓孩子實實在在感到家庭的溫暖,抵制遊戲的誘惑。

3、通過大量的事例幫助孩子認識戒除網癮的必要性。


現實生活中有大量因為迷戀網絡造成家庭悲劇甚至失去生命的血淋淋的事例。家長可以蒐集相關的故事和視頻教育孩子,通過大量的事例和數據認識到網癮的危害性,觸目驚心的事實應該能起到警示作用,及時做到懸崖勒馬,防微杜漸。

迷戀網絡遊戲的孩子大多數是逃避現實,缺乏自信,他們在遊戲中呼風喚雨,稱王稱霸,實際上內心非常空虛和迷茫。這些孩子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不思進取,厭惡學習。如今,不良網絡遊戲的泛濫已嚴重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4、家校合力,幫助孩子走出歧途。


上網成癮的孩子一般都會表現出厭學,父母要全力以赴幫助孩子。要和老師多配合,儘快掃清孩子前進道路上的障礙。鼓勵孩子多和老師和同學交流,尋求幫助,獲得鼓勵和肯定。

這段時期是疫情的特殊情況,全國各地都還沒開學,全部課程在網上教學。孩子相對來說失去了老師的監督學習積極性不高,會更鬆散,也許這樣的狀態也一定程度影響了孩子的學習。

如果家長能和老師溝通共同關注孩子,讓孩子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沉下心來,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就能事半功倍。

5、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

對待上網成癮的孩子,要想讓他們一次性徹底脫離網絡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採取漸減法幫助他們。一方面約法三章逐漸縮短上網的時間,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閱讀一些喜歡的書籍,或者聽音樂,做體育鍛煉等健康有益的活動,讓孩子找到有趣的事情來做,減少對網絡的依賴。

結語:關注孩子身心健康,幫助孩子戒除網癮,從遊戲中解脫出來,每個家庭和老師都要付出足夠的信心和耐心來挽救孩子。

我們呼籲,我們希望:

一個個孩子確立人生信念;

一個個孩子明確了學習目標;

一個個孩子找回了迷失的自我;

一個個孩子走出了網絡虛擬世界;

一對對親子關係得到了改善;

一個個家庭溫馨和睦……


妍奇老師


這確實是一個很讓人困擾的問題,幾乎涵蓋了青春期最難管教的所有關鍵詞:“14歲,打遊戲,不寫作業,作息無規律。”

給你支幾個招,看看有沒有作用。

1.找出原因。孩子喜歡打遊戲,或者形成這樣的習慣,肯定不是一天養成的。這個時候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我們首先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稱職?孩子為什麼沉迷於遊戲呢?可能是因為孩子在生活中受到的關注少了,所以容易從網絡或者遊戲中尋求自我價值和關注。孩子為什麼會受忽視了呢?是因為平時太忙,沒時間關注他,還是因為我們不瞭解他的心理成長特點,對待孩子的方式不對。

2.跟孩子進行良好的親子溝通。中國的家長習慣於自己高高在上,以階梯垂直的關係對待孩子。其實不管孩子在哪個階段,比較好的親子方式是平行關係。這個時候的孩子因為大腦發育特點,想更好的探索自己,探索更多的世界,所以在很多行為上,在我們家長看來屬於叛逆。也因此,很多糟糕的親子關係,都在青春期發生。平心靜氣的跟孩子聊一聊,明白他心中所想,才能更好地切入。

3.如果你的工作比較辛苦,抽一天時間帶孩子參與你工作的全部。不要靠說教,讓孩子自己用眼睛看,用心觀察,看到你的辛苦,體會你的不容易。這個年齡的孩子有自己的判斷方式,少一些說教,多一些行動更管用。

4.作為父母,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多瞭解一下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放下手機多陪伴陪伴孩子。任何時期的孩子,父母的缺席都會成為一種遺憾。





陳小YO


您好,孩子沉迷網絡遊戲,不愛學習。此時您肯定非常苦悶,我非常理解。如何從根本上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遠離網絡遊戲的危害,這是每個家長都迫切關注的問題,我認為,只要你能從以下幾方面與孩子加以配合,完全能解決孩子的“遊戲困局”,提升他的學習素質。

一、理解寬容,絕不縱容而放任自流。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網絡信息鋪天蓋地,良莠並俱。孩子們從一開始接觸,慢慢到完全接受網絡的信息快捷與便利,豐富了他們的知識,拓展了他們的視野,培養了他們的學習思維能力。做為一個合格的家長,我們最先要做的就是理解寬容,不能武斷地以遊戲影響學習對孩子進行粗暴教育,甚至以斷網等過激手段相威脅,從而使得親子關係惡化。

但是,寬容並不是縱容。長時間遊戲,孩子也會無意識地悄無聲息地沉迷於網絡,最後發展到無法自拔。做為家長,我們應警醒,我們的家庭教育是否存在了漏洞。到底是父母忙於工作疏於管理,還是孩子控制力弱?只有從源頭上找到原因才能對針下藥。

二、轉變觀念,培養興趣的多樣性。網絡是同齡人交際的重要工具,孩子不會玩遊戲,按現在流行的話說out了,久而久之,勢必會與同輩群體遠遠脫節。面對網絡,家長也要與時俱進,坦然接受。孩子“晚遊早睡”,我們要適時糾正。

轉變孩子游戲方向,我們可以從豐富多彩的活動開始。如多和孩子參加社交活動、參加豐富多彩的遊戲,鼓勵孩子報名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培訓等,讓孩子找到生活與學習的目標,激發孩子責任感,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的舔犢情深,感受到自己美好將來,從而徹底改變這種遊戲困局。

三、講究策略,加強對孩子的學業管理。一個熊孩子背後,站著的往往是更熊的家長。“胡蘿蔔加大棒”後野蠻教育方式我們要堅決摒棄。家長不要抱僥倖心理,威脅只是權宜之計。

首先,我們可以視情況找機會與孩子進行親情溝通,將我們身邊因網沉淪而至荒毀學業,乃至違法犯罪的事例鄭重地告訴孩子,讓孩子意識到玩物喪志的危害性。

其次,制訂好作息時時間表,父母言傳身教,多陪伴孩子學習,共同閱讀,共同鍛鍊,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合理安排遊戲時間,確保學習為主、遊戲點綴兩不誤。

最後值得強調的是策略要精當,我們且記:多陪伴,少責備;多閱讀,求上進;多激勵,促成長!

四、重塑教育,家校合作激發學習動力。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樑,讓孩子學習之路一片坦途。對孩子的壞毛病,我們莫忍讓遷就。我們要多和學校及老師溝通,給孩子量身定製一套糾“錯”方案,讓孩子在遊戲中解脫,在學習中沉迷!


文哥在囧途


現實生活中沉迷網絡遊戲的孩子特別多,這都是多方因素造成的,學習壓力太大。在遊戲中找存在感。二是現在的遊戲很貼近現實,讓孩子們無法自拔。面對孩子打遊戲,很多家長束手無策,對孩子只有採取打罵,但越是這樣孩子越不好管,越叛逆,不僅沒有效果,還適得其反。現在智能機普遍,家長不給,其他獲取的途徑太多,網吧有的是遊戲。面對孩子們打遊戲成癮,家長們除了打罵,更應該這樣做。

一、分散孩子注意力

現在父母的壓力大,但教育孩子的責任卻義不容辭。孩子玩手機成癮,父母應第一時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交流談心。有時間帶孩子到戶運動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帶孩子到圖書館看看書,增強知識的寬度、帶孩子做做公益,感受世間美好、給孩子報一些感興趣的培訓班,充實生活。這一些活動,都能減少孩子對網絡的依賴。

二、讓孩子合理安排玩遊戲的時間

社會在發展,讓孩子再也不接遊戲已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漸進的來,一刀切的做法,只會加劇孩子的反抗。父母可以規定每週做完作業後可以玩一會兒,一週可以玩2-3次,這樣可以提升孩子做作業的積極性,勞逸結合兩不誤。也不會讓孩子反感,讓孩子現在以學習為主,遊戲只是課下的一個樂趣。

三、父母要心身作則

很多父母說,孩子不能玩遊戲,但自己是成年人,玩一玩遊戲可能關係吧。如果父母有這樣的想法就錯了,我們要求孩子不這麼做,我們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理應以身示範。不然怎麼有理由去教育孩子,在孩子面前,我們把手機放一放,多陪伴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下,孩子也會漸漸地改掉玩遊戲的習慣。

孩子玩遊戲不可怕,最主要的是撐握好方法,比起對孩子的打罵,我想這三個辦法會更實用,家長們不妨試一試。



侃談升學


通常我們把對某一種事物的沉迷稱之成癮性人格,這種人格的形成是長期積累的成果。孩子在各個年齡段都會有其特點,上小學時是孩子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雙養成的階段,錯過小學階段,一旦進入初中,隨著心智的成熟,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很難糾正!

十四歲的孩子,對自己較為滿意,相對年齡小的孩子,他們認為他們個頭更高,知道的更多,因此對他人的建議的吸取是不能全全接受的。

建議從以下幾點著手:

1.調整作息

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遊戲時間縮短。

2.規定時間

並不要求完全杜絕遊戲,在約定的時間去玩耍,不得超時,超時的話兌減第二天的遊戲時間。

3.有效溝通

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瞭解到遊戲沉迷的影響,比如看紀錄片,和一些有同類經歷的人交流等。

4.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沉迷遊戲是因為在遊戲中找到快感,生活中某些方面受到不被重視,或者有挫敗感,發現原因並解決問題。

5.及時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

這點很重要,愛是有條件的,並不是所有的錯誤都能被原諒。

6.陪伴

陪伴孩子,共同面對困境,一起修正,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長頸鹿託教周老師


可以嘗試書信溝通。

很多時候作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覺得難以和孩子好好說話,更別說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其實只要換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讓孩子敞開心扉是很容易的事情。

現在的我們都用手機打電話、發微信、留言,都忽視了原始的寫信的溝通方式其實最有效。

在書寫的過程,孩子會沉澱自己的心情,也會沉澱自己的思想,會讓她的思路更順暢,更有邏輯,也更能表達清楚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而作為孩子家長,利用書信的方式,也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會輕易發脾氣,更不會衝口而出那些傷害孩子的話,破壞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在寫信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把自己想要表達的觀念說完整,而不會存在面對面交流時,被孩子打斷或者因為孩子的情緒而打亂原本想要說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